新华保险“逆势而为” 战略决定成败
新华保险“逆势而为” 战略决定成败
 

2008年12月9日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方华

 

编者按 资本市场单边向好、股指屡创历史{zg}点的2007年,投资理财型产品成为市场追捧的新宠,曾久居寿险市场第四位的新华保险,并没有随潮流而动。新华保险的管理者们审时度势,自始至终坚持以分红险、传统险期缴业务为主的产品策略,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决策的果断与正确直接导致了新华保险的“逆市中的大作为”。继2007年末交出保费规模326亿元、期缴业务118亿元这一年度答卷后,时隔一年,新华保险再度传出业绩增长的新亮点:截至今年10月,其APE保费同比增长90%,核心业务同比增长166%,高出总保费增速73个百分点;期缴业务、个人业务、新单期缴业务等指标持续改善,核心业务取得稳健发展。本报今日特推出记者就新华保险这一“逆市中的大作为”所作的分析与报道,以期能够引起金融从业人的某些思考。

 

一方面投资收益遭遇“严冬”,一方面承保需求因经济增速放缓略有回落,2008年整个保险业尤其寿险业,正处在短期选择与长远发展的十字路口。

 

继2007年末交出保费规模326亿元、期缴业务118亿元这一年度答卷后,时隔一年,新华保险再度传出业绩增长的新亮点:截至今年10月,其APE保费同比增长90%,核心业务同比增长166%,高出总保费增速73个百分点;期缴业务、个人业务、新单期缴业务等指标持续改善,核心业务取得稳健发展。

 

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我们自2006年推出的战略组合拳已经开始初显成效,公司坚持认为,以长期性、稳定性为经营特征的寿险企业,战略决定成败。”新华保险新闻发言人、战略管理中心孙玉淳称,以价值成长为导向的产品策略、以客户权益为核心的后台支持效率、以风险管控为基础的经营管理能力,上述“内功”的锻造,为新华保险抵御“严冬”奠定了基石。

 

始自2007年的“逆势而为”

 

资本市场单边向好、股指屡创历史高点的2007年,投资理财型产品成为市场追捧的新宠,曾久居寿险市场第四位的新华保险,似乎并不那么热衷此道。

 

在扩充并力推传统保障型产品的同时,新华保险选择2007年末推出新版投连险,另择部分地区推出{wn}险,产品部门负责人答记者称:“我们的目的在于完善产品线。”

 

统计数据显示,新华保险2007年第四季度{wn}险、投连险的销售额分别为30亿元、560万元,以传统险、分红险为主的产品结构在公司内部已达成共识。一个专项工作小组开始每月定期作市场分析,研究的核心议题只有一个:资本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机遇。

 

进入2008年,资本市场在高位出现的几次大幅振荡,似乎已经预示股指急转直下的命运,但热度依旧的投资理财型产品,已如离弦之箭。一季度乃至上半年寿险保费猛增,投资型产品热销,其后隐藏的经营及销售风险已经引起监管层重视,新华此时提出“核心业务快速增长”的业务策略主题。因此,和整个寿险业保费“高增长”相比,新华业务规模和队伍规模取得的“双增长”,并不显得特别突出。

 

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以分红险、传统险期缴业务为主的产品策略,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前述负责人称。

 

{zx}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0月,新华传统险和分红险占比达85.2%,{wn}险占比为14.8%,投连险为零,10月当月{wn}险占比降至1.4%,98%以上业务具有保障功能,这一产品策略令公司业务价值及规模都在保持增长。

 

期缴支柱”初长成

 

时至今日,创业期以各地银保业务“狂飙猛进”进而迅速扩占市场份额著称的新华,期缴业务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其至关重要的“支柱性业务”。

 

早在2004年,新华已确立个人业务的战略定位,并于2005年开始着重发展银代期缴业务。相对上年个险新单期缴保费24.1%的增速,截至今年10月,这一数字已升至67%,而银代期缴业务更是实现跨越式增长,继2006年底银代期缴月平台达5000万元后,2007年底超过2亿元,今年10月突破了6亿元平台。

 

在新单高增长背后,另一组数字折射出业务品质管理成效:截至今年10月底,新华个险业务13个月继续率及二、三次达成率持续提升,处在行业上游水平,银代业务13个月继续率同样保持较高水平。

 

期缴业务能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个险渠道拥有庞大的销售队伍和专业的支持体系,因此是期缴业务主战场,也是全行业竞争焦点,但对银保渠道而言,销售专业性不够和客户挖掘欠深入等特点,使趸交产品更容易成为主流,但我们的策略是,坚持在银保渠道大力推进期缴业务,以此形成又一个重要支柱。”孙玉淳介绍称。

 

自2005年启动银保业务全面转型后,新华获得客户、银行渠道、销售队伍三方认同,明确提出突出银保产品保障性、期缴性和长期性,改变以短期趸交产品为主的业务结构和既有销售习惯,加大期缴产品销售力度,探索建立起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成为业内较早启动银保期缴业务的寿险企业。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新华银保渠道期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高达836%,保费平台逐月走高。

 

全员“背水一战”

 

面对股权之变及承保、投资环境的新变化,新华一项更为艰巨的战役是凝聚人心,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今年进一步明确“稳定、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方针,力求汇聚全系统资源并借助配套措施形成合力,促成内部系统与外部市场的良性循环。

 

个险渠道上,我们视营销员为{z}宝贵的无形资产,形成了一支稳定成长的营销队伍。”新华个人业务管理部相关负责人称,自2004年确立个人业务为主的产品策略后,公司注重提升渠道经营管理能力并加强渠道队伍建设,目前个人渠道各项KPI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关键业绩指标)均持续提升,截至今年10月,含规模人力、有效人力、实动人力、绩优人力等在内的各项核心人力指标均实现30%以上的同比增速,其中绩优人力同比增长77%,人均产能同比增长近20%。

 

为提升银保渠道产品销售的专业性,新华在人才选拔、人员培训、客户服务、风险控制、品质管理五个方面建起一整套队伍建设体系,2006年率先引入寿险理财规划师资格认证体系后,目前具备这一资质的销售人员已达1000人,银行渠道有效网点、网均产能同比增长35%、41%。

 

从地域范围看,一些重点分支机构的保费贡献度和市场份额在显著提升。”孙玉淳介绍称,截至目前,新华已拥有9家新单保费系统贡献度持续高于4%、当地市场份额逾7%的机构,具有核心业务增长快、系统占比高等突出特点,另部分潜力增长机构正在快速崛起,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业务发展、队伍发展、机构发展的同时,新华明确了业务质量与风险管控两者并重的理念,将风险管控渗透到各个环节并逐一采取措施,2008年特别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从结算利率、分红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保障功能、杜绝销售误导等环节采取措施,防止业务出现大起大落并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针对2009年及未来的风险管控,新华将“建立全面风险管控体系”纳入计划目标,要求各机构进一步完善体系、队伍和制度建设,梳理风险点,深化产品转型,加强投资管理,推进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同时对风险管控情况予以考核,重要事项实行“一票否决”。

 

相关链接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8月,是一家全国性大型保险公司。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全国各地拥有各级分支机构及营销服务部门1100多个,内外勤员工超过15万人。截至2007年12月底,公司总资产约1500亿元。从累计保费规模和总资产衡量,新华保险为中国第四大寿险公司。目前,新华保险正在积极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将在更广阔的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风险保障和投资理财服务。

 

郑重声明:资讯 【新华保险“逆势而为” 战略决定成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