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真相》作者:云无心~2_蟲子_新浪博客

像赶时髦一样追逐大豆蛋白(2)
总的来说,科学家们对大豆蛋白(以及伴随的成分异黄酮)的保健功能进行了很多研究,除了上面提到的对于心脏病的一点儿好处之外,没有证实有市场宣传鼓吹的其他作用。至于有的宣传提到的xxxx、xxxxx,甚至连正式的研究都没有见到。当然,不排除某些厂家在其中加入某些xx成分来获得某些功能,但那与大豆蛋白已经没有关系了。

过去,人们主要从大豆中获取豆油,去除了豆油的残渣则用来做动物饲料。现代工业对这些残渣进行深加工,而得到大豆蛋白产品。直接把残渣磨碎成为“大豆面粉”,大概含有50%的蛋白质,其他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去除了部分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的产品称为“浓缩大豆蛋白”,蛋白质含量在65%以上,其他成分主要是纤维;市场上的“大豆蛋白粉”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去除了脂肪和几乎所有的糖,大豆特有的豆味也基本去掉了。

大豆蛋白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全球销售额大约有几十亿美元。大豆蛋白也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能够有效地满足人体对于蛋白质的需求。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种食品原料,不是神奇的保健品。世界上{zd0}的几个大豆蛋白生产商,没有一个把大豆蛋白当做保健品来开发销售,而主要将它作为原料开发配方食品和饮料。目前大豆蛋白{zd0}的市场就是加到饮料和肉中取代一部分动物蛋白,比如火腿肠、饮料、汉堡等等。这些产品的卖点,关键在于降低了成品的价格,另一方面才是对于健康的好处(诸如不含胆固醇、脂肪含量低、热量低之类)。

大豆蛋白粉的生产成本很低,比牛奶蛋白粉、鸡蛋蛋白粉要低得多。美国市场上一磅(454克)装的大豆蛋白粉售价多在十美元以下,大包装的更加便宜。考虑到美国的物价(鸡腿一磅一美元多一点儿,上好的牛肉一磅四美元左右,豆腐一盒一美元左右),蛋白粉的这个价格实在算不上贵。可以认为,大豆蛋白粉在国内的热销,主要是炒作、忽悠的结果。由于劳动力的优势,国内生产的大豆蛋白粉成本应该更低。而所谓“进口优质蛋白粉”,可能在溶解性能等物理方面有一些优势,在功能上也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

总而言之,大豆蛋白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食品,但是它不能提供保健功能,也并不比喝豆浆、吃豆腐有更多的好处。其他的蛋白粉,比如乳清蛋白粉、酪蛋白粉、鸡蛋蛋白粉,也仅仅是好的食品而不会具有保健功能,不会比牛奶、鸡蛋多出一些神奇之处。这些蛋白粉,价格很高、包装精美,除非钱太多需要显示消费层次(就像追逐哈根达斯、星巴克一样),否则实在是没有必要去赶这个时髦。


方便面中应该含有多少蛋白质
主管部门说:我们要保证食品的营养,所以要规定方便面里的蛋白质含量;生产厂家说:我们的“xx”方便面用的是低蛋白的面粉,蛋白质含量的规定阻碍了“xx”产品的发展;消费者说:方便面里的蛋白质含量比牛奶的还高?黑心厂家会不会往里加三聚氰胺?那么,方便面里到底应该含有多少蛋白质呢?

面粉中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低

不管是牛肉面、鲜虾面还是排骨面、鸡汤面,方便面里的蛋白质主要还是来源于面粉。虽然面粉都来自小麦,但是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而获得的面粉,其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全粉是所有能够从小麦中取出的面粉,蛋白质含量在13%~15%,从其中分离出来的xx面粉“粉心粉”,蛋白质含量大概在11%~13%,而剩下的“清粉”则可能高达17%。根据蛋白质含量的不同,面粉通常被分为“高筋”、“中筋”和“低筋”,其中高筋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可达14%,而用来烤蛋糕的低筋面粉可能只有8%。

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通常所说的“面筋蛋白”,它的氨基酸组成跟人体的需求相差很大。比如说,人体需要的赖氨酸它含得很少,而它富含的那些,人体却又要不了那么多。在食品科学上,人们用“蛋白质消化率校正计分”来表示一种蛋白质满足人体需求的效率。鸡蛋蛋白、牛奶蛋白、纯化的大豆蛋白{zh0},得分为1,而面筋蛋白只有。也就是说,如果只吃一种蛋白质的话,为了满足人体的氨基酸需求,所需要的面筋蛋白将会是上述几种“优质蛋白”的四倍。另一方面,面筋蛋白是一种过敏原,大约有1%的人对它过敏,所以有一些食品甚至以“不含面筋蛋白”为卖点。面筋蛋白因此被当做“劣质蛋白”,在配方食品中几乎不被当做蛋白质的来源。

面筋蛋白在食品中的作用主要是功能性的而不是营养性的。不含面筋蛋白的面粉主要就是淀粉,无法产生“韧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筋道”。蛋糕远不如面包“筋道”,就是因为蛋糕粉中的面筋蛋白远远低于面包粉的。

方便面的成本与蛋白质含量没有必然联系

方便面除了油炸干燥的那种类型含有很多油之外,其营养成分与传统的面条并没有本质差异。传统面条可以用各种面粉来做,方便面也可以。一方面,这些不同的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可能不同;另一方面,面粉之外的成分(主要是油)的含量也有所不同,这样,成品方便面的蛋白质含量就有了比较大的差异。既然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并不是衡量面粉品质的标准(“粉心粉”是{zh0}、最贵的面粉,其蛋白质含量甚至要低一些),方便面的成本也就跟蛋白质含量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对于厂家所宣称的“xx”方便面,如果基于加工性能或者口感色泽的考虑加入淀粉的话,蛋白质含量下降了,成本却要增加。

方便面中应该含有多少蛋白质

无论是方便面、馒头、面包,还是传统的面条、烧饼,其中的蛋白质都不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它们主要都只是提供碳水化合物。无论规定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是多少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长期单一地依靠这些食物,即使是高筋面粉,也同样会造成蛋白质不足的“营养不良”;如果考虑食谱的全面均衡,不含蛋白质的淀粉同样可以作出很大的贡献。

国家标准与三聚氰胺疑虑

热议的方便面国家标准中要求蛋白质含量不低于8%,应该说这个含量并不难实现。有的消费者担心这个含量差不多是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三倍,会不会导致黑心厂家加入三聚氰胺之类的东西来牟利。这个疑虑基本上没有必要。牛奶中的固体含量只有百分之十几,其他的都是水。三聚氰胺加到牛奶里,可以把不要钱的水变成牛奶的价格。而方便面中,面粉是{zpy}的原料,甚至价格便宜的面粉中蛋白质含量还要高一些。所以,一般的方便面中加入三聚氰胺无助于厂家牟利。如果那些所谓的“xx”方便面加入了淀粉而导致蛋白质含量下降,又非要显示“高”蛋白含量的话,倒是有理论上的可能。不过,既然是“xx”产品,自然也就是高价。通过合理配方,比如加入外来蛋白;或者改进工艺,比如减少油的吸收吸附,也并不难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基于面食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含量,强制性规定蛋白质含量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反倒容易误导消费者以为方便面“富含”蛋白质。不如强制性要求标明蛋白质、油、碳水化合物以及盐等主要添加剂的含量,而不是简单地给一个“合格”还是“不合格”的标签。就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而言,保证产品的内容与厂家的宣称相一致,是更难、但更有意义的事情。


发面发面
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蛋白质叫做“gluten”,有人把它称为“面筋蛋白”或者“谷胶蛋白”。面团、面条“筋道”不“筋道”,主要取决于这种蛋白。从蛋白质营养的角度来说,这种蛋白质量不高(关于蛋白质的质量问题,参见《优质蛋白就该多吃吗》)。它的可爱之处在于,它不溶于水,但是吸水之后膨胀互相勾肩搭背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淀粉分子就被网在这样的一个网络中。这样,一个地方受到外力入侵被拉动的时候,别的地方就能够作出反应,就像“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宏观来看,这就是“筋道”。而米粉就缺乏这样的结构,微观上的淀粉分子各自为政,一处受到侵略,别处立即与它划清界限。包元宵跟包饺子xx不同,就是这个原因。

再说馒头,在蒸之前里面有了许多小气泡,在蒸的过程中,这些气泡受热胀大,如果没有什么力量让它们乖乖待着的话,他们自我膨胀的结果就是跑出馒头,或者说毁灭自己。上面所说的“gluten”在这里扮演了反面角色,它们牺牲了自己,把自己变性固化,阻挡了寻找自由的气泡们的进一步膨胀,不让它们脱离控制。当馒头蒸好、温度降低之后,它们已经“化做了山脉”,而气泡们也就永远被“画地为牢”了。这就是蒸好的馒头膨胀之后并不会缩回去的原因。

现在来说发面的问题。传统上的发面是用面起子,或者叫做老面、酵头之类。它的成分是一些酵母菌,当然,这样保存的酵母菌活性可能不高,而且会有一些杂菌。这些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同时产生酸性物质增加了面团的酸性,在揉面的时候,人们加入一些纯碱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纯碱是碳酸钠,遇酸产生二氧化碳,而发面过程中已经有一些二氧化碳了,揉面的过程就是让这些二氧化碳分布均匀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大家发面用的更多的是酵母粉。商品化的酵母粉活性好、纯度高,发面很快,而且不怎么产生酸性物质,揉面的时候也不用再加碱。相对于用碱中和酸产生二氧化碳气泡,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利用淀粉中的糖分代谢产生二氧化碳。这样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方面,可能消耗掉比较多的糖分,是否会改变口味?另一方面,这种快速、大量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大小不均,在面团中的分布也不是那么均匀,因为不用碱,大家可能不一定会花那么长的时间去揉,从而无法让二氧化碳气泡分布均匀。也有人说,酵母菌会给馒头带来一种特别的香味,这就是个人的喜好了。

西方的面食有很多是烤的,经常直接用所谓的“baking powder”,有人翻译成泡打粉。其主要成分是小苏打以及其他一些化学试剂。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受热就能产生二氧化碳。中国食品中也有人使用小苏打做馒头,不用发面都行。这样产生的气泡细小而均匀。但是,气泡的量由加入的小苏打的量来决定。加少了气泡不多,加多了产生气泡之后留下的碳酸钠很影响口味。


解剖一根火腿肠
如果把香肠当做火腿肠的祖先,那么火腿肠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据说,在《荷马史诗》里就有香肠的记载。不过,现在我们吃到的火腿肠与香肠的差别已经很大了――原料基本相同,但是加工过程相去甚远,因而口感、味道也就相当不同了。

在食品工程里,火腿肠属于一种被称为“乳化肉”的体系――它的关键是把脂肪打成细小的颗粒,然后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肠内。所以,单凭肉眼,几乎无法分辨出它里面的脂肪――通俗地说是肥肉――是多还是少。为了让这些脂肪均匀分散,就要把瘦肉中的蛋白质提取出来,作为乳化剂去稳定“磨碎”的脂肪颗粒。蛋白质的提取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通常把瘦肉“打成”肉酱,在很高的盐浓度下才能提取出较多的蛋白质。所以,火腿肠总是很咸,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提取到水中的蛋白质一部分吸附在脂肪颗粒的表面,用来防止脂肪颗粒重新融合,其他的则保留在水中,在加热的时候互相交联,形成一种互相连接的网状结构。没有溶解到水中的纤维组织以及蛋白质网状结构把脂肪颗粒固定下来,就形成了火腿肠特有的质感。火腿肠的口感好坏,就取决于这种胶状结构的强度大小。

严格来说,最简单的火腿肠只要瘦肉和盐就可以了。在实际生产中,人们还是希望加入肥肉,肥肉有助于保留许多只能在脂肪中稳定存在的维生素以及香味物质。但是,太多的肥肉又不受欢迎。首先,不够健康――大家都不喜欢吃下过多的脂肪;其次,更多的脂肪就需要提取出更多的蛋白质来吸附,但是肥肉多了瘦肉的量就相应变少了,这会使得形成的胶状结构强度降低,吃起来口感就差了。另外,现代火腿肠的生产中还会加入一些植物成分,比如大豆蛋白和淀粉等。大豆蛋白的加入有助于在保持蛋白质含量的前提下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具有增加营养和控制成本的双重优势。但是大豆蛋白的加入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感和口味,通常也不能加太多。火腿肠里加淀粉,跟传统的肉丸子里加淀粉一样,有助于降低成本,但是更加影响质感。国家标准就是按照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含量来对火腿肠进行分级的,等级越高,含有的脂肪和淀粉就越少。由于有很多的盐,所以需要一些糖来降低咸味。其他的调味料就是各个厂家大显神通的地方了。

作为一种加工食品,保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肉是很容易腐坏的食物,腐坏的生物学原因是xx的生长。火腿肠含有xx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没有经过防腐处理的火腿肠是xx的天堂。保护火腿肠不受xx骚扰,首先要杜绝xx种子混进来。火腿肠的原料中不可避免地混杂了一些xx,在高温加热的时候它们受到“严打”,绝大多数被xx了。市场上所谓的“低温火腿肠”通常只加热到七十几摄氏度,这样可以获得不一样的风味,但是“严打”力度不够,漏网的xx就较多一些。

对食品安全而言,生产只是{dy}步。无论如何,总还是有一些生命力非常顽强的xx能够顶住xx过程的“严打”而潜伏下来。在加热之后的包装运输和保存过程中,xx也还有机会偷偷地潜入火腿肠中,一旦环境适合,就开始繁衍生息。所以,人们对xx的战斗不得不延续到吃进肚子之前。完好有效的包装可以防止外部的xx侵入,而对内部残存的xx就只能控制它们的生长环境了。前面说提取蛋白质的时候需要很高的盐浓度,其实高盐环境也有助于遏制xx生长;低温是另一种控制xx生长的有效手段,尤其是那些xx不xx的低温产品――低温产品提供的风味必须以更严格的保存条件作为代价。

但是xx的生命力实在太强了。即使在这样的围追堵截之下,它们也只是“开枝散叶”得慢一些,而不会xx消停下来。为了对它们进行更严厉的打击,人们只好动用“化学武器”――防腐剂。防腐剂让xx生存的环境大大恶化,从而有效地延长火腿肠的保质期。

防腐剂能杀死xx,对于人体自然也可能有潜在的危害。这也是人们对于加工食品最为xx的地方。食品科学家们不断寻找能够有效防止xx生长,在特定的使用浓度下对人体又没有明显危害的防腐剂。目前火腿肠中可以合法使用的防腐剂是亚硝酸钠(亚硝酸盐的一种)。过多摄入这种物质能导致急性中毒,一些食物中毒的案例就是腌制不合格的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过多导致的。亚硝酸盐也被认为是一种致癌因素。不过它本身并不致癌,而是在酸性环境中可以与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亚硝胺,后者才是一种致癌物。

不过,合格火腿肠中的亚硝酸盐并不值得担心。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许多蔬菜中的硝酸盐也有机会转化成为亚硝酸盐。对于亚硝酸盐如何影响人体健康,人类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根据这些科研结果,少量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并不构成威胁。美国规定亚硝酸钠在肉类食品中的{zd0}允许用量是200ppm(ppm是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FDA认为肉中的亚硝酸盐在200ppm以下还是安全的。中国的标准比这个要严得多,是30ppm。所以可以认为,只要是检测合格的火腿肠,防腐剂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有一些研究发现,亚硝酸盐在和胺反应的时候,如果存在维生素C或者维生素E,就会与它们优先反应,而不生成有害的亚硝胺。所以,有的肉类加工中会加入这些维生素,来减小亚硝酸盐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其实,不管这种做法有多大效果,在吃这些食物的同时吃一些蔬菜水果,都是大有裨益的。


你家宝宝吃什么(1)
我家小姑娘长得很健壮,出生的时候体重、身长在新生女婴中还只分别处于50%和25%左右的位置,三个月之后就上升到了90%和75%以上。在1岁上托儿所之前,几乎没有生过病。运动能力也发育得很早,六个半月就会爬,十个月就会走。碰巧她父母一个是研究食品的,一个在食品营养系读博士,于是亲戚朋友们总是问:“她到底吃的是什么高营养的食物?”我们实话实说的结果却总是招来白眼:“不愿说就算了,何必骗我们……”

虽然很冤,却无从辩驳。小姑娘长得健壮,未必就跟如何喂有多密切的关系。我们是遵循现代食品营养理论的,只是这些理论和做法与中国父母的许多想法相去甚远,大家不愿意相信而已。

母乳对配方奶,没有悬念的PK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人开始用婴儿配方奶给宝宝“补充营养”。面对奶粉公司铺天盖地的宣传,似乎不买配方奶就不是合格的父母,越贵的奶粉好像就越有营养。

其实,大多数的宝宝根本用不着婴儿奶粉。婴儿奶粉是没有母乳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它是尽量模仿母乳而制造出来的,利用现代分析技术,辨认出母乳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从含量很高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到极其微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等,然后以牛奶为基础,补充、增加或者减少各种成分,使之接近母乳。对母乳和牛奶的认识越深入,模仿得就越像。目前,已经明确的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有三十多种,这也成为婴儿配方奶的生产指标。

大多数的婴儿配方奶是以牛奶为基础的,但是{zh1}的成品却与牛奶的差别非常大。比如,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钠盐、钾盐,远远超过婴儿所需的浓度,就要降低;而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铁等微量元素则不够,就需要补充。所以,用“绿色”、“xx”的牛奶喂养婴儿是不行的,其他动物的奶就差得更远了。像小说中那样找头狼或者鹿、老虎什么的来哺乳婴儿,不但不会养出一个强壮有力的天才,反而会造成营养不良。

尽管婴儿配方奶已经被改造得与牛奶相差很大了,但毕竟是脱胎于牛奶,所以仍保留着牛奶中导致过敏的成分。有的宝宝天生对牛奶过敏,对基于牛奶的配方奶也无法消受,比较严重的还会出现呕吐、拉稀等症状。对于这样的宝宝,做父母的只能选择基于大豆蛋白的配方奶来喂养。就为婴儿提供营养来说,这两种配方奶没有太大的区别。相对而言,基于大豆的配方奶中的蛋白质和钙没有基于牛奶的配方奶中的容易消化吸收,所以,FDA(美国食品和xx管理局)推荐优先选择基于牛奶的配方奶,对于牛奶过敏的婴儿才选择基于大豆的配方奶。在美国市场上,前者的市场占有率是80%左右,而后者大概有20%的婴儿食用。

不难看出,无论婴儿配方奶做得有多好,卖得有多贵,宣传得有多邪乎,它最多也只是个“模仿秀{gj}”,永远不可能超越它模仿的对象。FDA对配方奶的指导意见是“第二好,但是已经足够(second best but good enough)”,就是说它不是{zh0}的,只是也不错了。即便是世界上最xx的婴儿配方奶公司,也不敢去挑战这个说法,所以他们的官方宣传只是说“母乳是{zh0}的,如果你无法喂母乳,那么我们的产品是{zh0}的”。

你家宝宝吃什么(2)
第二好的是配方奶,{zh0}的当然就是母乳了。母乳中含有婴儿所需的所有营养,而且没有过敏不耐受的问题。目前主流的观点是,母乳喂养{zh0}到周岁,有的甚至提倡更长的时间。对于婴儿食品来说,母乳才是王道。在婴儿配方奶与母乳的PK中,母乳永远是胜利者。

上班族,如何坚持母乳喂养

许多人热衷于拿婴儿奶粉喂宝宝,除了迷信高级的婴儿奶粉中含有“超级营养”之外,也有很多上班族是因为觉得母乳喂养不方便。毕竟,大家既不能带着宝宝去上班,也不能上班时中途跑回家喂奶。

其实母乳喂养并不一定要抱着宝宝让他(她)吸,把奶泵出来喂是xx可以的。一般来说,泵出来的奶如果装在无菌的储存袋里,在室温下可以保存几个小时。如果放在冰箱中的冷藏室(4℃)保鲜,则可以放上几天。如果放在冷冻室的话,放上几周甚至两三个月也没问题。如果用的不是一次性无菌储存袋,那么要注意保持奶瓶的清洁(每次用完洗干净晾干,隔几天就用开水煮五分钟),尽快冷藏尽快用掉。据统计,多数人熟练使用合适的奶泵之后,只需要十五分钟就可以泵好奶,而{yt}泵上一两次就可以了。虽然这不如喂配方奶粉省事,但是考虑到母乳给宝宝带来的好处以及可以省下的钱,费点儿事还是值得的。

人们可能会被保存之后的母乳吓着:这玩意儿还能给孩子吃吗?确实,泵出来的母乳很快会分层,有时候颜色还会有轻微的变化,这都是正常的。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形成的颗粒比较大,因为比水轻,所以会很快浮到水面,喂养时只要摇匀就可以了。

添加辅食,并非为了营养

在中国传统里,有条件的人家是从襁褓时就开始给宝宝“进补”。在今天,大多数父母仍然觉得“奶水就是水,没有营养”,所以总是尽量早地给宝宝喂鸡蛋、鱼汤、鱼油、肝粉、蜂蜜等“有营养”的食物。在国外的儿医看来,这是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甚至非常危险的事情。婴儿的消化系统要在4~6个月后才能发育完善,免疫系统、肾脏的发育还比较脆弱,给婴儿喂这些食物,不但可能无法被消化吸收,反而会损伤婴儿幼嫩的身体。

按照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1岁以前的婴儿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应该主要来自于母乳或者配方奶。添加辅食并非为了“补充营养”,而是让婴儿逐渐适应固体食物。“我家宝宝开始吃什么什么了”绝不是发育好坏的标志,也不值得炫耀。辅食的添加并非越早越好,美国的儿医认为可以开始喂辅食的标志是:一、体重超过出生时的两倍并且大于13磅(1磅是454克);二、每天吃奶量超过32盎司(1盎司约30毫升);三、脖子能够支持脑袋。有的宝宝四个多月可以达到这样的状态,有的宝宝则要六个月甚至七个月才能达到。开始添加辅食时需要非常小心而且应当循序渐进,通常从添加婴儿米粉开始。米粉是碳水化合物,容易消化,而且几乎没有已知的过敏原。婴儿米粉通常是加了铁等微量元素的,所以更加合适。每天喂一点点,过上一周左右没有发现不良反应,才开始加下一种辅食。最初添加的食物都是捣碎的蔬菜或者水果,这些东西过敏原少、容易消化。一般来说,添加一种,至少连续几天没有不良反应才加下一种。

你家宝宝吃什么(3)
在宝宝1岁以前,基本上不加肉类、鸡蛋,而且也不能喂太多的辅食,要保证宝宝喝足够的奶。到了六七个月,可以开始给宝宝一些小块的蔬菜或水果,让他(她)自己抓起来吃,称为“finger food”(手指食物)。现在很多婴儿食品公司生产一些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finger food”,正好适合婴儿的小手指拿,放进嘴里即使不嚼也能溶化掉。能够用自己的手指把“finger food”放到嘴里,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到了###个月之后,可以让宝宝跟大人一起在桌子上吃饭了。国外的儿医认为,让宝宝看着大人吃饭有助于他们模仿吃饭的动作。也可以给他们一些比较软的小块食物,让他们抓着吃。不是为了让他们吃饱,而是促进手、眼、口腔咀嚼和吞咽的发育。

宝宝1岁以后,便可以吃大人吃的绝大多数食物了,当然,还是要坚持喝奶。传统的观念认为1~2岁的宝宝应该喝全脂牛奶,不过最近,FDA面对婴儿肥胖逐渐增多的现象,建议体重太大的宝宝也可以喝含脂肪2%的低脂牛奶。牛奶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食物,它只是在提供蛋白质和钙的方面很方便有效。至于其他成分,并不比别的食物更有优势。所以,如果宝宝对牛奶过敏或者不喜欢喝牛奶,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xx可以给他喂豆奶甚至鸡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同时注意多吃一些含钙高的食物,比如菠菜、西兰花、橘子等等。现在商业化生产的豆奶一般都已经加了足够的钙,也是很好的牛奶替代品。

基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信念,许多父母攀比着给宝宝补充营养。在商家和某些医生的推波助澜之下,各种婴儿保健品层出不穷。但是,良好的愿望未必带来所期望的结果。家长们想的是让宝宝长得更好,结果却可能是增加了他(她)幼嫩身体的负担。

BLW,让宝宝自己做主

对于婴儿辅食的添加,国外越来越流行一种“BLW”的理念。BLW是“baby led weaning”的缩写,意思是宝宝主导的断奶。它是让宝宝自己主导从喝奶逐渐自然过渡到进食固体食物的过程。这个理念的核心是让宝宝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吃固体食物、吃什么以及吃多少。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固体食物的提供应该在婴儿六个月之后才开始。在这个时候,婴儿的消化系统基本发育完善了。BLW与传统的辅食添加过程的区别在于xx没有喂泥状食物的阶段,而是一开始就提供“finger food”。也不会帮助宝宝把食物放进嘴里,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让宝宝自己去探索食物的颜色、气味、味道、质感,给他们机会按照自己的发育状况去选择食物,也有助于宝宝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发育,比如手和眼的配合,比如咀嚼。

与人们的直觉相反,科学观察发现让宝宝自己尝试块状的“finger food”比大人用勺喂泥状食物更加安全。一方面,如果宝宝没有学会咀嚼,他(她)就不能把食物送到口腔后部,所以也就不会噎着。另一方面,如果宝宝没有学会用手指把食物放进嘴里,那么他(她)也就还没有能力处理放进嘴里的食物。这时候,“喂”给他们的食物反倒是不安全的。

不过,BLW看起来省事,其实父母要付出更多的劳动。{dy},要把食物做成大小适中、宝宝的小手指能够抓住的形状,比如条状,但是又要软,即使没有牙也能咀嚼;第二,会浪费掉很多食物,你无法知道他(她)想吃什么,会吃多少,没有吃掉的食物也不应该用勺来喂,你给他(她)的食物可能大多数不会进到他(她)的嘴里;第三,吃的时间会很长,而且弄得一团糟,基本上是吃一次就弄脏一身衣服;第四,大一点儿的宝宝可以给他(她)勺让他(她)自己吃,但是你得允许他(她)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就是放不进嘴里。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吃的真相》作者:云无心~2_蟲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