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上建起“绿色银行”(聚焦现代农业) - 银行招聘- complication - 和 ...
滩涂上建起“绿色银行”(聚焦现代农业) [转贴 2010-02-22 02:50:20]   
滩涂上建起“绿色银行”(聚焦现代农业)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编者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干部该出啥力,农民该怎么干?北京市房山区南河村立足农民所想、所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希望南河村的做法能给读者以启示。

  在京郊农村中,房山区大石窝镇南河村无论是资源、区位还是财力,都只能算是普普通通,然而,2006年度南河村却入选xx“北京最美丽的乡村”。



这是为什么?房山区副区长王中海解释说,短短四年间,南河村在贫瘠的滩涂上建起了一座座“绿色银行”,从贫困的“砂石”村变成富裕的绿色蔬菜村,不断实践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农民愁啥:挣钱没有好门路

  现代农业要找对路子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南河村菜农杨金宝的蔬菜大棚里却绿意盎然。“再过半个多月,棚里的扁豆就能卖了,按今年的行情,一亩能卖一万两千多元。”老杨高兴地说,有了大棚,现在收入保险多了。2003年他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和爱人建了两个蔬菜大棚,一个种菜,一个种食用菌,现在年收入能达到5万多元。

  提起过去,杨金宝皱起眉头说:“过去最愁挣钱没有好门路。种地吧,村里的地大都是拒马河两岸的滩涂沙地,漏水又跑肥,大田作物一年的收入刚抵开销,没账算。于是,村民大都去采石挖砂,但靠吃资源的砂石经济吃不了一辈子,很快就被市里叫停了。”

  南河村这么多人,吃啥呀?

  “农民愁的就是干部要做的。”南河村党支部书记张井才说,山东寿光离北京好几百里,人家能把几亿公斤的蔬菜拉到北京卖,咱就不能发展蔬菜?村干部把科研人员请进村,对本村土质、空气、水质进行检测、论证,结果适宜种植绿色农产品,加上背靠北京这个大市场,村里决定发展“绿色经济”。

  2003年8月,南河村建起了5栋共计8亩大棚,进行小范围蔬菜种植试验,给大伙趟趟道儿。没想到{dy}年就大获成功:每家大棚的法国西葫芦都赚了两万元!

  虽有了示范,可大棚先期投入大,又让很多村民止步不前。为打消大家的顾虑,村里决定:建一栋大棚,集体补助3000元钱,并为每个种植户申请xx1万元,由集体担保并支付一年利息,另外,村里把水、电引进了棚,路修到了地头,{dy}年水电费全免。

  示范带动,政策驱动,全村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了。如今,南河村的蔬菜大棚建了近400座,面积达到800亩,村民户均年增收上万元。杨金宝说:“挣钱的路子对了,浑身力气感觉使不完。”

  农民盼啥:有技术,有销路

  要突破技术市场瓶颈

  大棚建起来了,但绿色蔬菜对南河村菜农们来说是个新鲜事,如何施肥防病、如何选种育苗,菜农们两眼一抹黑,他们最盼能有技术培训。

  2003年,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组织——蔬菜种植服务中心,实行集体统一配料、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指导、统一销售。怎么服务?张井才说,天天围着蔬菜大棚转,围着菜农的需求转。比如针对技术难题,中心专门聘请农科院蔬菜种植专家进行专业培训,并上门指导,还不定期出科技小报。

  “学技术就跟吃了蜜似的!”菜农郝秀梅得意地说,从2004年8月开始,服务中心办的30多期培训班她基本没落,她家的蔬菜也因此年年稳产、不害病,尝到了增收的甜头。如今她也算是土专家了,介绍起实用技术滔滔不绝:西葫芦温度、湿度如何控制能提高产量,菜椒如何防锈病,测土配方肥怎么施用……

  但好酒还得会吆喝,市场销路也是菜农最盼解决的问题。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占领农产品市场,蔬菜种植服务中心定期到大型蔬菜集贸市场进行宣传推广,还注册了“南河”商标,形成品牌效应。

  突破了技术、市场瓶颈,现在南河村蔬菜基地名声在外了。张井才说,每天河北的、北京的拉菜车络绎不绝,天天排长龙,市场供不应求,菜不出村、不出棚就能卖个好价钱,每个大棚年效益平均超过3万元。

  农民怕啥:多花钱没效益

  现代农业不搞政绩工程

  南河村的蔬菜大棚多是土坯结构,看起来挺“土”。

  “够用就行,农民最怕干部搞政绩工程。”张井才解释说,北方天气冷,如果用砖砌大棚,不仅保温差,还成本高。而用土坯,棚内能保证18—25摄氏度的作物适宜生长温度,而且一个大棚投入只需1万多元,一年就可收回。村民崔秀梅2004年种上大棚后,不到一年就还清了xx,还另外多收入15000元。

  该省的省,该花的花。为增加“南河”牌有机蔬菜的科技含量,村里投资250多万元,新建10亩现代化育苗温室,逐步建成育苗、生产、销售一体化的蔬菜产业链;投资30万元建起了3个食用菌制菌厂,投资100万元建起了3个食用菌加工厂,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村里还根据市场行情,不断引导村民更新、扩大种植品种,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目前南河村的蔬菜已有包括西红柿、黄瓜、西葫芦、豆角在内的16个品种。

  南河人正逐步打造现代化的绿色农业,在贫瘠的滩涂上建起了一座座“绿色银行”。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滩涂上建起“绿色银行”(聚焦现代农业) - 银行招聘- complication - 和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