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五十四》_水岸星城.居 ...
本文转自:天涯论坛

作        者:生于0715
提交日期:2009-12-3 0:30:00
访         问:793626      回复:3925

原帖地址:

-------------------------------------------------------------------------------------------------------------------------------

七、 食品安全问题 –- 农业的经济学分析
  
  两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 土地与劳动力分析 (续)
  
  粮食产业链安全问题成为忽悠人们的一个问题。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哪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担心的,哪些问题是我们不需要担心的。 如果我们被他人忽悠了,去担心我们不需要担心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忘记了我们应该担心的问题。 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把各种资源浪费在不需要担心的问题上,同时需要担心的问题去因为缺乏资源而得不到解决,最终导致我们的失败。 这个问题发生在世界各地,在食品和农业上同样存在。 现在,一些人忽悠大家说,美国人操控了中国的粮食产业链,而且会进而控制中国经济。 这些人把这个问题当做粮食产业链安全问题,让很多人非常担心。 但实际上,大家大可不必担心这样的问题。 或者可以说,这样的思路仍然是封闭经济时期的小农式经营思路。 但是,就是这些出于狭隘的小农思维的鼓吹,正好迎合了很多中国人潜意识里的小农意识,让大家非常担心农业和粮食问题,导致自己失去了真正的方向,忘记了自己该干什么。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我们个人并不需要考虑谁控制了我们的粮食产业链,那是zf需要关心的事情,那是zf的责任。
  
  在全球化经济条件下,我们作为个人需要争取的,是直接关系的我们切身利益的东西。 比如是,我们作为粮食的消费者,需要确保我们摄入的粮食和蔬菜是相对安全的,而且是价格相对便宜的。 只要达到这个目标,谁为我们生产粮食并不是非常重要。 就像现在很多中国的家长,并不需要关心中国的乳业如何,中国乳业是zf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家长需要关心的是自己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让自己的孩子获得安全可靠的国外奶粉。 只有中国本土乳业生产的奶粉真正让人放心可靠了,家长才会考虑选择中国奶粉。 如果中国乳业整个就是害人的一个行业,那还不如直接关掉,让外资xx控制中国的乳业,通过外资企业来保障中国婴幼儿奶粉的健康营养。 同理,美国大豆进入中国市场,控制中国的大豆价格问题,并不是我们个体需要关心的问题。 保护中国的大豆产量,保护中国农民的利益,是zf的责任,也是农民自身需要争取的利益。 而我们作为个体,真正需要关心的是粮食安全问题是,粮食和蔬菜污染、转基因、农民收入和粮食价格平衡等真正涉及到粮食本身的问题。 我们每个消费者首先要为了我们的消费者权益去奋斗,然后与为自己权益而奋斗的农民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业的整体发展,才是这个社会应该有的常态。 作为一个消费者,不去担心自己日常的粮食蔬菜安全,不积极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食品安全与个人健康,却担心中国粮食产业链是否被美国控制,这不是思维正常的人的思考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一个国家是否实现粮食自给是个次要问题。 即使粮食不能自给,即使大部分粮食依靠进口,但是并不意味着国家就面临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 比如说,日本是一个人口接近1.3亿的人口大国,但是日本的粮食自给率相当低。 日本人多地少,而且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 根据数据显示,日本的耕地面积从1965年的600万公顷减少到2005年469万公顷,减少了22%,而且耕地面积的减少是逐阶段增强,愈演愈烈之。 同时,农业就业人口不断减少,1965年日本农业就业人口为1151万,到2005年减至335万,减少了71%;农业一线耕作者,从1965年的894万减至2005年的224万,减少了75%;总农家户数从1965年的566万户减至2005年的285万户,减少了50%。另外,农业从业人员高龄化, 65岁以上的农业从业者,1985年为19.5%,1995年为39.4%,2005年达到了57.4%,目前已经在59%以上。 这样的结果导致,日本进口的农产品品种越来越多,且加工的成品半成品比例大幅度增加。日本进口的多种农产品,对外依赖程度非常高,玉米几乎是{bfb}依赖进口;大豆、小麦进口率在90%左右;水果和肉类进口率也增长很快,由1965年的约10%,增至2005年的50%左右。
  
  那么,日本面临粮食危机吗? 日本的农业并不存在真正的危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日本的人均收入非常高,同时由于日本的农业属于小农经济,导致农业收入比较低,年轻人根本不愿意从事农业。 那么,日本通过高附加值工业产品的出口,换取大量的外汇,成为世界的有钱人,然后用少量的钱购买各种农林牧渔业产品,是非常划算的。 而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农民,为了从日本市场赚取较高的利润,就需要按照日本的质量标准生产各种农产品,以达到日本市场的需求。 打个比方,人们天天在吃肉,但是很少有人去养猪和杀猪。 人们吃猪的时候,只需要去十常侍买猪肉就行,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合适自己的消费特点的猪肉。 这时候,人们不会去想,养猪的农户或者屠宰场操控了自己的生活,因为这就是社会分工的问题。 而日本的人们也是具有相同的想法。 本来自己在高科技上很强,可以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但是,如果以狭隘的“农业产业链安全”的思维看待农产品市场,那么就会浪费自己的优势,然后重新回到过去的贫穷的小农经济状态。 这就是所谓“农业产业链安全”的荒唐结果。 当然,日本人不傻,所以大家都心安理得地进口农产品,然后通过出口高科技赚更多的钱。
  
  再多说几句,日本大量粮食进口,并不意味着日本农业不行了。 恰恰相反,日本通过大量的农业相关投资,仍然保持农业强国的地位。 日本消费者非常重视食品的环保和安全,对不用农药化肥的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日本民众的推动下,日本zf高度重视利用农业科技、生物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日本农业面临的问题,促使zf制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环境"三位一体目标,并且加大对农业的各种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日本农业信息化进程与美国等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缓慢,农业中计算机的利用水平远落后于其他产业。于是,日本农林水产省于2000年12月制定了关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战略,总的战略目标是缩小农村与城市的信息化差距,使农村充满活力。除此之外,日本政府重视在农业中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普及,并对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及栽培方法的改进、农用机械的利用以及生产环境的改善进行综合的试验研究。日本政府在全国设置604个农业改良普及所,迅速地将科研成果推广普及。由于土地分散,日本农业中大量使用小型拖拉机。日本的大型拖拉机拥有量只相当于法国的70%,英国的80%,而小型拖拉机却相当于法国的35倍、英国的80倍。每台拖拉机负担的耕地面积在2公顷左右,大大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 另外,日本的农业大学共有42所,让知识传授和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大力培养应用型的农业技术人才。除此之外,还有农业职业学校434所,政府还在全国各地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短训班,向青年农民传授科学技术知识。
  
  通过这些措施投入,尤其是对农业人才的投入,让日本具有高度的食品安全保障。 首先,日本农业实现精细化、xx化发展。 日本大米、蔬菜、水果、牛肉等质量多数优于国外品牌,日本大米、神户牛等品牌驰名世界,而其质优的结果是价高,支持了日本农户的高收入。 另外,日本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根据地域特色,积极培育优势农产品。“一村一品”运动从日本相对落后的农业县大分县开始,推动了当地经济的显著发展,并且培养了香菇种植、烧酒酿造等一批xxxx。 而且,“一村一品”在日本推广后,在日本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后,推广到许多发展中国家。 另外,日本海外屯田计划,也不是日本本国农民去进行耕种,而且雇佣当地人,然后派日本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既保障了日本的粮食安全,又促进了当地就业。 即使某天世界真的粮食奇缺,日本无法从世界粮食市场购买到粮食,那么日本还可以将较为年轻的人们重新安排回农田,通过国内的“精耕细作”和海外的屯田,也能够让日本人吃上安全可靠的产品。
  
  在迈克尔 波特的“竞争战略”中,总结了企业的三种一般性战略:总成本{lx1}战略、差异化战略及专一化战略。 其中,“总成本{lx1}战略”就是规模经济。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高效、规模化的生产设施,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严格控制成本、管理费用及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从各个层面降低成本,并且通过“价格战”击垮对手。 这样的企业包括像格兰仕微波炉、沃尔玛等等。 而“差异化战略”也就是通过不断的创新,实现精品化、特色化,销量少但是利润高,就像苹果、LV等。“专一化战略”就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比如说,四季酒店主要就是面对世界上很少的富人群体,提供独特的xxxxxx。 这三种一般性战略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给企业制定可以持续的竞争战略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
  
  日本保持着农业上的竞争优势。 日本在农业上采取的各项措施,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采取了符合其国际经济竞争地位的行为,也就具有可持续性。波特的三种一般性战略,在农业领域也同样适用。 世界农业强国的农业竞争格局,也是按照三种不同战略模式而分布的。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总成本{lx1}”型农业。 比如说,美国不仅是世界上工业和服务业的最强国,而且是农业的最强国。 那么,作为世界粮食的{zd0}出口国,美国农业通过规模化经营的方式,保持其在世界上的竞争优势。 而且,美国还在不断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持续提高单位产量,在能源和资源涨价的压力下,仍然保持较为良好的经济状态。 同时,日本通过农业“精品化”的各种措施;以色列克服荒漠缺水的恶劣自然环境,在沙漠中创造出大片绿洲,并且实现农业贸易的顺差;而荷兰则利用自身的历史传统、土地和气候资源优势,实现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出,这个国家都是通过“差异化战略”,实现自身的特色化经营。 虽然他们不一定实现了粮食的自给,但是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新西兰作为一个农业小国,其农业主要依靠畜牧业,甚至国家经济也主要依靠畜牧业,通过畜牧业的“专一化战略”,实现了新西兰在世界食品业中的独特地位。 新西兰的奶粉是多个世界知名婴幼儿奶粉企业的原料供应者。
  
  不同国家的农业形态,是土地和劳动力进行不同组合的结果。 大致来说,“总成本{lx1}”,“差异化”,“专一化”的不同,是源于土地和劳动力的资源配比方式不同。 总成本{lx1}的特点是,单位农业耕地面积大,劳动人口少,实现规模化经营。比如说,澳大利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除各种先进的联合收割机、采摘机、施肥机等通用农业机械外,使用飞机播种、喷药和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已很普遍,农民人均耕种的能力已达到5000公顷。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每个农业劳动力人均生产小麦65吨;农业劳动力人均GDP高达63150澳元,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当单位耕地面积较小,农业劳动人口多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差异化、精品化”的作业模式。 以色列的粮食同样不能自给,但是保持着相当高的农业顺差。 在以色列,培育良种与温室大棚相结合的现代生产模式成果显著。 以色列农业经营者在温室中创造了每季每公顷收获300万枝玫瑰花的奇迹,而其优质大棚西红柿每季每公顷的平均产量达到200-300吨,有的甚至达到500吨,可以说也是令人吃惊的产量。以色列的大田作物也同样优质高产。如棉花,每亩可产优质皮棉0.37吨,可制成0.12吨纤维,每个劳动力每年生产价值10万美元的棉花。再如柑橘,30年中,换种达80%以上,近5年内挂果园产量从每亩1.3吨增长到3.3吨,{zg}产量每亩4-5.3吨。 独特的气候和土地条件,造就“单一性”农业的模式。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国土总面积26.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00公里。全境多山,平原狭小。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夏季20度,冬季12度。 这样的地理特点决定了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农场耕作。 而其气候温和湿润,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畜牧环境,植物茂盛。牲畜可以一年四季在牧场吃草,而不需要在冬天或者旱季吃干草或者其它饲料。与厩养的乳牛相比,放养的乳牛身体健壮,生病几率大大降低,不用喂养饲料,所产牛奶是最为xx的。而且,新西兰的畜牧业是国家最重要的产业,是经济的基础。
  
  不论三种模式中任何一种方式,如果想持续有效地进行实施,都需要一个共同的劳动力前提,就是专业化的农民,或者专业化农场主。 只有知识化、专业化农民,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运营相关的农牧业项目,实现农业的高价值运营。 对于美加澳等国的农场规模化经营来说,一个家庭农场就等于一个市场化的农业经营企业,家庭农场必须拥有综合的技术和市场能力。 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全国40%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许多人本身就是农业科技、经营方面的专家、教授,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高达70%至80%,而且49%以上的农牧场拥有电脑。 同样,以色列的教育非常发达,国民受教育程度很高。农民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47%,其他至少是高中文化程度。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为学习、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而且,以色列的农业专家、农业方面的大学教授不是坐在书桌旁或者仅仅站在讲台上,他们往往也在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土地,自己也算是农民。 通过他们自身的探索和实践,他们创造出多项{sjlx}的技术,并且把他们的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民。
  
  不论在哪个领域,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犹太人能够以很少的人数,操控着大量的金钱,影响着世界上的哲学、科学、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与他们的教育密不可分。 我在北美读书的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比较有名。 犹太人占当的人口可能2-3%,不超过5%。 但是,我上学的时候,犹太人占法学院学生总人数的将近50%,占商学院MBA学生总人数的1/3。 而且,学校要在犹太人的节日放假,据说因为犹太人的老师太多,没有他们的话上不了课。 我以前并不了解犹太人,但是知道我们学校的这些数据后,我对犹太人肃然起敬,感慨他们真是上帝的选民,真是“兵不在多,而在精”。 中东一直是粮食缺乏的地区,因为缺少足够的水源。 以色列建国之初其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十分恶劣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要素土地和水都不具备。而以色列人仅用短短的50年时间,就在大部分是荒漠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片绿洲。 无不令世人叹服。 而且,这还是犹太人多次打仗,抵御准备消灭犹太人的人多势众的阿拉伯人的进攻,并且建立起沙漠大棚温室、节水滴、渗灌技术,沙漠菜田等创造多个“奇迹”。 可以说,现在以色列的农业成果,就是人们辛勤努力和聪明智慧的结晶。
  
  在中国,气候、地理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差别非常大。 而且,有的地方适合较大规模的整体运营,有的地方则只能通过“精耕细作”才能够发挥{zd0}的效果,而且还有很多地方适合于专一化经营。 但是,多年以来,“小农经济”在各地都一直是整个农业的运作模式,很多地区农业的技术水平跟2000多年前的差距不大。 并没有根据各地的土地和气候情况,选择相应的农业经营运作模式。 这样的结果是,农业长期以来以非常低效的方式进行着耕作,农民的收入无法得到提升。 更重要的是,农民是“城乡剪刀差”里被牺牲的群体,农民除了无偿上缴公粮、按照过低的价格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还要上缴各种费用,并且不得不购买高价的工业品,让农民长期处于非常贫困的状态中。 而且,农村教育一直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农村的孩子上学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自己得出钱凑份子,才恩能上了学。 而且,学校的老师水平要比城市差很多。 就这样,农村的孩子从小就输在了“起跑线”,即使有一些优秀的农村孩子上了大学,往往也留在了城市。 到了1980年代后,大量年轻的农民外出打工,很多农村失去了主要的劳动力,让农业更加难以发展。 总而言之,当国外大量补助农民,支持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提升,让农民越来越高知识化,高技术化的时候,中国农村仍然是承担各种义务,但是几乎享受不到权/利的群体,而且农民的素质长期难以得到提升。 各种因素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今天的中国这样的农业生产经营状况。 可以说,这样的生产经营是亏本的,让农民难以为继。 而农民难以为继的状况,也就意味着农业整个难以为继,更不要说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获得自身的发展了。
  
  而中国的“小农经济”模式,也就意味着,中国粮食危机的问题随时存在。 而且,随着水污染、土壤污染、耕地被占等各方面的因素,“小农经济”越来越无法适应中国现在的农业要求,随时可能因为“小农经济”的全面萎缩,导致粮食危机的出现。 总之,中国农业的运营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状况,而且需要尽快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尽快进行改革的阶段。 (待续)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经济分析–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五十四》_水岸星城.居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