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耳机和免提几乎已成为手机用户开车时的必备装置,在那些既要长时间打手机、又不想在双手做记录时颈部抽筋的人当中也颇受欢迎。

许多价格较低的版本要么很难与手机连接(或匹配),要么戴起来不舒服,或者电池寿命很短。还有一些音色尖细,或者不具备抗环境噪音(Ambient Noise Reduction)技术——有了这种技术,{zh0}的耳机甚至可在嘈杂的场所使用。

但只需多掏一点钱,你就能买到一些出色的耳机。最近在美国上市的Aliph Jawbone Icon(售价99美元)就是个中xx——该耳机定于下月在欧洲上市。为了比较,我还测试了另外两款耳机和两款车载免提,在我看来,它们都算市面上{zh0}的车载蓝牙设备。

Icon是第四代Jawbone耳机,与前几代产品一样,拥有Aliph独特的“语音活动感应器”(Voice Activity Sensor)——即该耳机紧贴用户脸颊、帮助感知讲话内容的第三个麦克风。Icon还秉承了前几代产品的时髦造型,但更小巧、更轻便、戴起来更舒适。

此外它还拥有几项新特色,且更便于操作。电源开关设置在耳尖和旋钮状的语音活动感应器之间,感应器周围环绕着一个环形的发光二极管(LED),用于显示耳机的状态。Icon顶部设有一个单独的多功能键,用于将耳机调到匹配模式、接听或挂断来电,也可实现其它一些功能。

Icon配有几个不同大小的橡胶耳塞和一个耳环圈,我感觉戴起来比我测试过的其它耳机都更加舒服和牢固。它还配了一条micro USB数据线和一个用于充电的电源适配器。在我的测试中,该耳机的充电电池可保证4小时左右的连续通话。在待机模式下,电池可持续大约10天。

Icon很容易与我的BlackBerry Bold 9700和iPhone 3GS匹配——在匹配后,iPhone屏幕上甚至会显示Icon电池的剩余电量。与最近面市的大多数耳机一样,Icon可以同时匹配两台设备。因此,你可以一边在无线iPhone座充上听音乐,一边接电话。

Icon的音质也非常高。它的抗外界技术(NoiseAssassin 2.5)更为出色,声音清晰度更高,自动调节来电音量的技术也更先进。其它几项不错的功能包括,语音提示电池剩余电量,以及语音通知去电和来电。

Icon最有趣的特色之一就是,它是{sk}可以在线购买应用程序的蓝牙耳机。有些耳机允许用户升级其内置软件,但Jawbone的MyTalk网站允许用户个性化自己的Icon——例如,用户可以把语音换成男声或女声。用户还可以下载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语音。

用户还可以设置快速拨号,并通过下载其它应用程序,增添更多的功能。MyTalk服务目前仍为Beta版,也就是处于测试阶段,但前景光明。

其它两款堪与Icon媲美的耳机都来自缤特力(Plantronics)公司,分别为售价为99美元的Voyager Pro和售价130美元的Discovery 975。二者目前都已在欧洲上市(英国售价80英镑)。

Voyager Pro的语音和音质相当出色,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内置的AudioIQ除噪技术、及其3英寸悬挂式麦克风设计。不过,它却很难xx风噪。与Jawbone一样,Voyager Pro能根据环境噪音大小,自动调节音量和音质。尽管它突出来的悬挂式麦克风和挂耳式设计会让一些人止步,但它配的几个大小不同的凝胶耳塞和一对泡沫耳塞套,让我感觉戴起来极其舒服。

Voyager另一个主要特点是超长的电池寿命。充电电池安置在耳后的凸起内,能维持4至6个小时的通话,待机时间至少为5天。

与Icon一样,Voyager与设备匹配十分简单。Voyager上有两个按键调节音量,悬挂式麦克风上有一个按键用来控制通话。

Discovery 975则要小巧得多,也更时髦,但仍比Icon长一点。Discovery戴起来同样舒适,音质也非常出色。它对风噪的处理要好于Voyager。 它还配备了一个可作充电器的皮套,通话时间可因此增加2倍至12个小时左右。皮套还拥有一块微型液晶显示屏,显示电池和耳机电池电量、以及蓝牙当前状态。

该耳机的控制极其简便。一个按钮控制大部分功能,包括接听电话和重拨,顶部边缘处有一个更小的按钮,用来控制音量和开启、关闭状态指示器。

这三款耳机各有利弊,但我在开车时仍喜欢用蓝牙免提。在此我推荐两款,分别是派诺特(Parrot)售价70美元的Minikit Slim Bluetooth和时尚典雅的BlackBerry Visor Mount Speakerphone VM-605——后者售价100美元,专门与黑莓(BlackBerry)配套使用。

二者都能卡在司机的防晒板内,设置起来非常简便,可免提使用。黑莓那款免提还包括一架调频(FM)发射机,让用户能够用车载音响听智能手机中的音乐。

归根结底,设备的选择主要看个人喜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禁止人们在驾车时打手机,这一市场将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