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晚,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职业培训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研究》在文科大楼613室举行了课题中期阶段研讨沙龙。课题负责人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黄健教授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培训师胜任能力模型》的作者魏静,欧阳忠明博士、于文浩博士以及部分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这次学术沙龙主要是内容是课题组成员汇报前期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将对课题研究成果展开充分讨论,并布置后期课题工作。
首先,魏静与大家分享了她写毕业论文《培训师胜任素质模型》的构思,主要介绍了建立胜任素质模型的方法——关键行为事件法,以及关键行为事件法的缺陷、对策和有效边界,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加以说明,希望能够为课题组的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思路。
接下来,培训师胜任能力体系建构研究小组代表张书娟,TTT(培训师培训)课程分析小组代表芮禹,培训师专业能力评估研究小组代表马颂歌分别汇报了近半年来的研究成果。张书娟主要从美国、欧盟、英国和国内职业培训师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详细阐述了美国几个研究机构(如美国培训开发委员会;美国培训、绩效和教学标准委员会)以及专家学者(如Mclagan、Rothwell 、Jean Barbazette等)对培训师胜任素质的研究;回顾了欧盟在终身教育背景下、跨文化背景下和E-learning背景下胜任素质的研究成果;分享了英国国家职业标准(NVQs)中培训师的职业标准以及能力分级;并总结了国内本土化研究的成果。信息涵盖量大,内容丰富翔实,颇具前沿性,给参会者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力。芮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很多培训公司和培训网站的的TTT课程,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它们进行筛选,选择出质量较高的培训课程进行总结和分类,基本上反应了当今国内职业培训师的培训课程现状,在报告会上,她将这些成果一一呈现。马颂歌从评估模型、评估方法和评估工具三方面介绍了她们这一阶段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报告的重点是评估模型,将各种评估模型分为层次性、过程性以及回应式三种评估模型,分别对它们进行详细的阐述。每个小组代表发言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对发表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讨论,黄健教授对她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并建议下一步的研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以及如何开展。
{zh1},黄教授总结发言,她嘉许了三个小组同学的研究进展,肯定了他们的研究成绩,认为{dy}阶段的主要任务已经达成,文献研究可以告一段落。针对{dy}阶段的研究成果,黄教授认为应将收集的文献、报告、网站等进行梳理和整理,形成一个文件夹,方便各位同学共享,并预计在今年12月份,出一本职业培训师的培训能力发展研究的专著,展示本课题的系列研究成果。此外,黄教授还布置了下一个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课题组的研究重点应从文献研究过渡到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