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0 22:06:36 阅读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目 录
一、 火警发生时各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二、 消防培训管理制度
三、 消防灭火器材保养制度
四、 消防操作管理制度
五、 消防管理制度
六、 日常消防噶制度
七、 布草房和货仓防火管理制度
八、 防火管理制度
九、 物资仓库防火管理制度
十、 厨房餐厅防火管理制度
十一、 防火检查制度
(一) 火警发生时各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在发现火警时的头几分钟的行动是相当重要的,若采取了正确的行为,初期火灾、就能有效的受到控制,减少酒店的破坏和损失。
在发现火警时应采取以下行为:
1. 打119或按下墙上的红色手动xxx;
2. 就近使用1211灭火器或灭火被(用于厨房油锅着火);
3. 立即疏散火警现场附近房间的人与物;
4. 立即关闭火警现场所有的门窗;
5. 不呀尝试单人空手救火;
6. 当酒店保安部人员到达后及时报告情况。
疏散目的:
1. 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酒店的客人,员工从酒店撤离出来;
2. 是要肯定酒店内除应急工作外,所有人员作停止并关闭部门以减少出发火灾及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因此在接到疏散信号后,各部门负责人应立即执行部门关闭程序并疏散部门员工。
疏散步骤:
A. 餐厅、客房
1. 指引客人从最近的安全出口离开酒店;
2. 包食品包暖用的固体燃料熄灭;
3. 把各种煤气或酒精炉关好;
4. 检查卫生间,确定无人后锁门;
5. 打开所有包间,有客人要告诉客人:
出现火警,必须立即离开饭店;
客人请携带好随身物品,将烟头湮灭在烟灰缸里;
向客人指引最近的安全出口;
客人离开后不得再进入,检查所有包间,关闭空调,关灯离开。
6. 疏散大厅内的客人从最近的安全出口离开酒店;
7. 疏散所有员工;
8. 关闭出口门;
9. 将所有的钥匙交到总经理;
10.至集合点。
B. 厨房
1. 把所有的电煮时期具开关关上。
2. 把厨房的某器总阀关上,油罐加盖。
3. 熄灭所有的炭烧炉,带走煤气罐。
4. 疏散厨房所有人。
5. 关上厨房灯。
6. 把进入厨房的门关上。
7. 把厨房出口钥匙交到总经理。
8. 到集合点。
C.酒吧
1. 转移或安置好易燃遗体及燃料;
2. 安置好酒类等,逼供内上锁;
3. 关灯关门;
4. 将出口门钥匙交到总经理;
5. 到集合点。
D.洗碗部
1. 关上洗碗机。
2. 收拾好洗涤用品。
3. 到集合点。
E.布草房
1. 把所有的机器插头拔下。
2. 把员工的制服登记簿、及布草登记簿带走。
3. 所有员工离开。
4. 关闭布草房灯后离开。
5. 到集合点。
F.行政办公室
1. 关上所有的电器用具并把插头除去,如: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电灯等。
2. 将所有纸张放进抽屉,并关好抽屉。
3. 关好所有档案及文件。
4. 关好所有窗户。
5. 关上空调机。
6. 关门。
7. 到集合点。
G.财务部
a) 餐饮收银员
1. 将所有现金,账单等放入公文袋并带离酒店;
2. 将公文袋交给总出纳员;
3. 到集合点。
b) 总出纳员
1. 将所有现金支票,信用卡及可交换的文件收入保险箱;
2. 小额现金账单也放入保险箱;
3. 锁上保险箱;
4. 将钥匙和密码拿走交给财务经理;
5. 执行行政办公室的疏散步骤;
6. 到集合点。
c) 会计
1. 关闭财务部办公室时要拿走以下文件:会计簿、可收取计划簿、可支付计划簿,出入检查记录、信用卡签发簿、保险公司档案或保单、薪金发放记录,最近三个月的进账簿等。
2. 执行行政办公室的疏散步骤;
3. 到集合点。
H. 保安部
a) 大门岗
1. 把阻塞大门车到的汽车疏散开,保证车道畅通;
2. 无关人员不允许再进入酒店;
3. 给疏散人员指引集合点方向;
4. 在接到命令时撤离。
b) 员工通道岗
1. 打开大门,疏通交通;
2. 无关人员不得再进入酒店;
3. 给疏散人员指引集合点方向;
4. 将员工考勤卡全部拿走,交给人事主管,用于在集合点点名;
5. 在接到命令时撤离。
I. 工程部
1. 空调系统停止工作;
2. 所有排烟系统正常工作;
3. 在消防对赶到前参加灭火扑救。
J.人事部
1. 将员工登记簿,员工档案、重要培训资料等放进保险柜、钥匙拿走;
2. 执行行政办公室的疏散步骤;
3. 到集合点。
K.采购部
1. 整理并拿走“待采购物品单”等重要资料;
2. 执行行政办公室的疏散步骤;
3. 到集合点。
L.仓库
1. 保证各柜关好;
2. 整理并拿走每日收货记录;
3. 关上仓库等灯;
4. 锁上仓库并离开;
5. 到集合点。
M.紧急疏散时,主要负责人应负责的责任及所处的位置
火灾中的逃生常识:
A. 假如你不能离开你的包间
如果通道着火烟雾弥漫,你判断不可能通过着火通道到达最近的出口,你应按以下要求去做:
1. 回到你的包间里把门关好。
2. 把房间里的脸盆都放满水,把毛巾都弄湿。
3. 把弄湿毛巾塞在门缝处,以防烟从楼道进入房间。
4. 一定使房间内的一切艘处于关闭状态。
5. 如果需要新鲜空气可以打开窗户,否则把窗户关紧。
6. 等待灭火对赶来救援。
B. 如何从火灾中逃生
火灾中所发生的多数死亡多是由于烟雾窒息所致而不是直接被火烧死。下面介绍的是火灾中如何逃生的一些方法和常识。
1. 如果有可能的话,不要进入充满烟雾的房间。
2. 如果进入充满烟的房间,要弯腰而进或爬行进入。
3. 如果把一块湿手巾堵住嘴和鼻子,可以对烟有滤清作用。
4. 如果你能见到火情,一定要离火最远的防火出口走,以便远离火情。
5. 为了尽快到达防火出口你需穿过正在着火的楼道时,应用毛巾或台布把头和肩部盖住(当然要留出能看到的路的空隙),因为这种台布只能暂时的起到保护作用,所以要以最快的速度穿过火区,因有浓烟所以穿过时因尽力把身子放低。
6. 除非遇特殊紧急情况,否则不要赤脚离楼房,一定要穿好鞋。
7. 儿童疏散时,用手牵着或背着,抱着小婴儿不可放在手推车里,因为手推车放在疏散路上只会成为通往防火出口或楼道里的障碍。
8. 在疏散时避免大声喊叫,因为大声喊叫只会制造恐慌,使他人混乱。
9. 开门之前首先用手摸一摸门是否热,如果门热,开门时要小心。因为很可能门外边有火。
C. 人身上着火怎么办:
人身上着火了,首先要脱去外套,帽子;如果一时来不及,衣服在身上烧不仅回使人xx,而且还会给抢救xx增加困难,化纤衣服受高温熔融后会与皮肤粘连,而且会有一定毒性使伤势恶化,如果来不及脱衣服,也可以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压熄。旁人可用湿麻袋等把着火的人包起来,或者向着火的人身上烧水。切不可用灭火器直接向着呼的人身上喷射,因为多数灭火器内所装的药剂会引起xx的创口产生感染。
(二)消防培训管理制度
A. 消防培训管理制度:
1. 新员工的入职消防培训,保安主管教授各部门的消防设备及各种设备的使用极其维护保养;
2. 保安主管负责在职员的消防培训,培训有关预防措施,考核消防器材知识和操作程序;
3. 保安主管将培训结果转送人事部,作为员工评估及其工作评级的一种标准;
4. 培训实行签到制,不准缺席,若有急事处理,必须报请部门经理审批后执行。
B. 消防演习管理制度:
1. 由保安部主管编写演习程序,上交总经理审核;
2. 由保安部安排各部门的演习工作;
3. 填写消防演习记录;
4. 总结各项演习经验。
C. 消防检查制度:
1. 每周由保安主管检查各处消防工作;
2. 每周检查消防工作后,填写检查记录;
3. 对不合格之部门填写整改通知书;
4. 每年全面检查一次,根据结果今昔功能总结评比工作。
(三)消防灭火器材保养制度
1. 消防设备如报警装置、消防泵、排烟阀等,维护机械不见由工程部负责检查,保安部配合;
2. 烟感xxx、雨淋器等由保安主管负责检查,发现残缺或破损会同工程部一起更换;
3. 灭火器及时检查,发现压力不足的及时灌液;
4. 对放置消防设施处,保安部应绘图示交给行政办备案。
(四)消防操作管理制度
1. 总经理为防火责任人;
2. 日常消防管理工作由保安部具体负责,做好日常的消防计划,检查和培训工作;
3. 设立安全防范小组,成员由总经理和各部门经理组成,负责定期检查全消防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完成质量;
4. 任命三级防火责任人,一级为资深服务人员,负责每日检查班组防火工作的执行情况;二级为主管,负责重点检查所管班组防火工作的落实情况;三级为部门经理,负责抽查和定期全面检查部门防火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完成质量;
5. 发生火灾时,成立现场所在部门经理组成,总经理、保安部主管、工程主管、火灾现场所在部门经理组成,总经理人总指挥。如火灾发生时,总经理不能到现场,也未指定代理人时,则由行政经理及工程主管担任总指挥。
(五)消防管理制度
1. 如发生火灾,保安员应立即先将楼层总电擎关闭。切断电源,防止爆燃。情况严重紧急时,边抢救灭火,边报总经理。总经理下达拨打消防火警电话命令,报警时要准确清楚地说明单位、街道、门牌、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待消防对把情况听清楚后才可放下电话筒,同时报警人要到路口、通道接应消防车赶赴现场救火;
2. 各部门员工知道有失火,领导应带头,正确使用灭火工具(如1211灭火器、消防栓),应及时赶赴失火现场参加救火,准备灭火的消防栓或立即使用消防灭火。有领导在场由领导指挥,如领导不在时,则由在场员工商量决定,做出果断的措施,立即行动灭火;
3. 如发生着火、大火、知情不报或不坚守岗位。离开现场,临阵逃脱者,按其情况严惩程度给予行政处分,并追究事故责任;
4. 学习消防知识,人人懂用灭火器和设备,每月检查一次消防设备地下消防栓和消防水泵,保证灵活好用。
(六)日常消防管理制度
1. 消防宣传教育能加强酒店员工的防火意识,认识防火的重要性,处理火警的原则:任何火警的信息都必须认为是真的,有关人员必须{dy}时间奔赴现场、进行查看或扑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