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阴阳平衡医学---中风的调理方法
    
      中风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俗称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中分又可分为短期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不管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均可参考本法进行辩证论治。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它属于脑血管病之一,目前在我国是构成死亡原因中重大疾病,排在xx。
一、    诊断标准

主症:偏瘫、意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喎斜。
次症:xx、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等诸因素。
二、        病因

(一)正气虚弱
由于年老体衰或久病气血亏损、耗伤元气,则气虚而运血无力、血流不
畅,导致脑脉的瘀滞不通;或由于阴血亏损而制阳不力,形成了下虚上实的突发性病变。
(二)过劳伤内
过劳也会使阳气升上、气血上涌或痰浊壅塞清窍,阻塞脑脉,导致大厥
而中风。
(三)饮食不节
主要指嗜食肥甘厚味、辛香灸烤食物或饮酒过度,导致了脾胃受伤而失
健运、郁久化热、痰浊内生、热结壅滞、上蒙清窍。
(四)情志内伤
七情内伤五脏,尤其是肝气郁结、更宜瘀结脑脉、肝火过极、心火暴盛、
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而引起的中风。
在病因中还有以下一些诊断方法。
(1) 中络脉
这是由于露卧野外、外邪入侵阳经肌表,痹阻化热而筋驰或寒凝脉路而
筋急,导致口眼歪斜、耳下痛、目痛、xx、项强而中风。
临床表现:耳后、耳下有疼痛,颊红、耳鸣、影响听觉,面额表情呆扳、口歪、人中平坦、流涎、口内鼓气口唇不能闭合、苔薄白或略黄、脉弦。
治法:灸疗、推拿
以手、足阳明经为主,颊车、地仓、太阳、迎香、内庭、合谷等。
眼睑不能闭合取中脉、 明;耳后痛取翳风、液门;头项强加天柱、后溪;久涎不愈加足三里、阿是穴。
功效:清风热、强经络。
(2) 中经脉
由于起居不慎,引起卫气不固,导致了风湿之邪,乘虚而入侵经脉,形
成气血正常的运行而风热血燥则筋急、寒胜痹闭则疼痛、湿重则体重,形成手足的浮肿。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口眼喎斜、关节疼痛、手足拘急、肢端浮肿。
治法:灸疗、推拿
肩髃、曲池、环跳、阳陵泉、悬中、合谷、足三里。
气虚加气海。
疼痛加阿是穴。
拘急加承山、尺泽。
肢端肿加太白、后溪。
痿软加悬中、神门。
(3)   中腑脉
以风、湿、痰三症为主,湿盛胃热则生痰,痰热生风,风木妄动,痰浊
挟胆木相火上冲则气闭神明;横逆则遏阻腑脉,导致气血不得往返而犯病。
临床表现:跌仆昏迷、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喎斜、舌伸歪斜、口臭便燥、双手握固、苔腻、脉滑。
xx:灸疗、推拿
百会、风府、大陵、太冲、阳陵泉、足三里、合谷。
大xx结、加三焦经、支沟、照海。
牙关紧闭加颊车、下关。
闭证加十宣、人中。
功效:通腑、豁痰熄风。
(4)    中脏脉
①、阳虚痰盛,体肥多湿,怒则气上,气上多火,痰即随之,阳虚为本。②、阴虚火亢,肾肝精血两亏,水不涵木,木风暴起,阴虚为本。
临床表现:跌仆昏迷、半身不遂、面赤,重则目合口开、手撒遗溺、汗
如油珠、面色黄白、手足逆冷、脉虚无力。
xx:灸疗、推拿
a、阴亏火亢、清上安下。
涌泉、关元、劳宫、合谷、太冲。
b、阳虚补气、运脾通胃。
百会、风府、气海、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列缺、大陵。
三、        病机
本病发病往往在用力不当的状态下发病,或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发病。
突然昏仆而突发半身不遂、口舌喎斜、舌强言謇或不语,短期内病情发展偏身麻木。在睡眠状态下发病,呈病势渐进型,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xx、头晕、手足麻木、无力、语言一时性不利,以及有心悸等症状出现。
主要病位在脑髓血脉,并可引起脏腑功能的紊乱。
从病势讲,开始出现半身不遂、口舌喎斜、舌强语謇、神志尚清醒。病性发展,清窍不畅渐至神昏,然后发展为呕血、便血、厥脱,此时难以救治。
从疾病的转化角度看,取决于内风、邪热、痰浊、瘀血等病邪与人体正气相争及其阴阳消长变化的情况而定。
急性期,邪气虽盛,脑脉虽痹阻,血溢于脑脉外,但由于患者正气未衰,经过正确的辩证论治,清邪热、熄内风、化痰浊、祛瘀血,会使患者逐渐清醒,半身不遂也逐渐减轻,直至好转。
如果日常体弱、正气早衰,而邪气过盛,气血逆乱严重,无法打开窍闭,脏腑功能紊乱难于恢复,元气耗尽、阴阳离绝,就比较麻烦,不是死亡,便是即使稳定了但半身不遂等依然如故,有的还会发生痴、呆症状。
从证类病机角度可分以下几类。
(一)                 风痰火亢
清窍闭塞,神明失司的主要因素是痰热瘀血夹风火侵犯于脑的结果,因此
遇有这种病人神昏较重,一旦脏腑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常,浊阴上逆,即会发生呕吐、呃逆、xx,如果邪热迫血的话,还会发生呕血或便血。
(二)                 风火上扰
多数由于平常肝失调达,气机不畅,或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外加情志相
激,导致肝阳上亢,风火相煽,鼓荡气血,逆乱上冲犯脑,所以发生了眩晕xx,目赤面好,烦燥易怒。
本证属邪实之证,故最易扰乱神明,使清窍闭塞。犯此病者多数属平时素体壮实者多见。
(三)                 痰热腑实
这类病患者多数日常中饮食不节,嗜好膏梁厚肥及烟酒等,这些是易生痰
浊内热之物,易伤脾胃,导致了痰浊内升而运化失司,由于痰瘀化热,痰热互结而夹风阳之邪上扰清窍,脾阻脑脉而发生本病,发病前多见于中焦功能失常,腑气不通,脘腹胀满,大xx结,此时最易发病。
(四)                 风痰瘀阻
这类情况属于年老体衰、劳倦内伤、久而久之,使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痰
浊、瘀血,并借助肝风上逆之势,蒙塞清窍而中风,临床中此类病多见,病情稳定。
(五)                 气虚血瘀
久病体虚、正气亏损,因气虚而影响血的正常运行而瘀滞脑脉引起中风,
此类病人除去中风患者常有的症状外,还加气短乏力、困倦、口角流涎、手足肿胀、汗自出等症,有的还会发生小便失禁,腰酸腿软之症。
(六)                 阴虚风动
这是指肝肾阴虚,阴不制阳,内风煽动之中风,肝肾阴虚者肝血不足,脑
髓失养而空虚,外加内风旋动导致气逆血乱,上犯虚损之脑髓血脉而发此病,多数病发于体衰的老年人。
四:确诊

中风一般情况下为本虚标实证,以气阴两虚为本,以内风、痰浊、瘀血、邪热为标。中风在急性期以标实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表现为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如肢体瘫痪、手足肿胀、口角流涎、气短自汗等多属气虚。如果伴有畏寒肢冷,则为阳气虚衰的表现,若心烦少寐、口咽干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多属阴虚内热。
发病于睡眠中,xx、头晕并不明显,这属于缺 性中风,病情较轻;如果发病于活动中,尤其是用力的过程中,定伴有xx、呕吐及瞳神改变,此类为出血性中风,病情较重。
在临床上切记注意辨别病人的病情,一发病即失去知觉,多数病位较深,病情危重,必须积极抢救,重点是祛邪开窍醒神;邪气扰窍,或痰浊瘀血蒙塞清窍者,其神志时清时昏,这是邪正斗争的结果,一旦发现患者逐渐神昏,瞳孔也在变化,并伴有呕吐、xx,项强者,说明邪气渐甚,正气渐衰,也应加强调治,如遇神志渐清,说明正气战胜邪气,机体会逐渐复原。
五:合配方xx

(一)   情志调整
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曰:“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明确指出了病因出于大怒,病机为“血菀于上”。《素文·调经论》也指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成书于《内经》中已指出了中风与情志变化有关,所以情志调整,应作为xx中风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进行怎么样的情志调整,应根据喜、怒、思、悲、恐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调整方法,总之把心理疏导作为xx高血压中风后遗症来考虑,无疑是正确的。不断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以促进功能的恢复。
(二) 灸疗
应用灸疗xx中风,以开窍熄风、回阳固脱,或通风祛邪、通经活络为
主。多数取督脉、任脉,以及邶取督V>
主。多数取督脉、任脉,以及邶取督C9作为常规补穴灸之,然后按以下方法实施。1、闭证开窍灸法
取穴:百会、手足十二井穴:窍阴(胆)、少泽(小肠)、厉兑(胃)、商
阳(大肠)、至阴(膀胱)、关冲(三焦)、大敦(肝)、少冲(心)、阴白(脾)、少商(肺)、涌泉(肾)、中冲(心包);人中、太冲、内关、劳宫、丰隆。(井穴可用放血疗法)。
根据病情,适当选穴灸之,不是面面俱到。
2、脱证回阳灸法
取穴:命门、肾俞、关元、百会、足三里、气海、神阙(可以在神阙穴隔盐灸)。
中风闭证,多数属肝阳上亢、痰火上攻、肝肾阴亏、蒙闭清窍所致,故治宜启闭开窍,降火化痰,息风xx之法,从穴位来讲,人中穴是启闭开窍之穴;太冲是肝经原穴,潜阳降逆作用大,达到平肝息风的目的;劳宫、内关穴有清心xx之效;足三里、丰隆二穴可对脾、胃气机有宣通、祛痰、化浊之功效。
中风脱证,属于元气暴脱之危证,必须应用xx固脱之法方可奏效,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之会合之要穴,具有开窍、醒神、升阳固脱之特殊效应;关元、气海为培元、固木之要穴;神阙是任脉真气所在,是人的生命之根蒂,在以上穴位灸疗,具有扶阳之危;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可以补中xx;肾俞、命门具有xx作用,诸合用可治虚脱。
总之对语言謇涩、半身不遂,在百会、肩井、风市、足三里、绝骨(悬中)、曲池等穴同时艾灸各三壮,具体采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之法。
病例1、范××,56岁,98年5月{yt},突然口眼喎斜,在听会(张口得之)、上关(颧骨弓上方)等穴灸之,二至三次即愈;右或左手足麻木、无力,在百会、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灸疗,会有奇效。
病例2、姚××,女,60岁,多年高血压史,平日爱食膏梁厚肥,一日房劳后入厕,突然昏倒、撒手、尿出、目上视、出大汗、喉有牵拉之感、呼吸微弱,急在气海艾灸18壮、人中艾条灸。
总之,准对以下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灸之。
(1)平肝熄火:百会、风池、风府、太阳、行间、太冲等穴。
(2)开窍豁痰:水沟、丰隆、中脘。
(3)泻火清热:少府、劳宫、曲池、合谷在十二井穴或十宣穴用(出血法)。
(4)舌体强直:通里、哑门、廉泉。
(5)口眼喎斜者:颊车、地仓、攒竹、丝竹空、翳风、迎香。
(6)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合谷、中渚、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悬中)。
(三) 药浴法
1、背部擦浴
xx1:川芎10克、桃红10克、地龙10克、红花10克、菖蒲15克、羌活10克、薄荷10克、当归10克、牛膝15克、防风10克、羚羊角3克。
方法:诸药入袋煎汤,既可浸浴患肢,又可擦膀胱经、督脉,10天为一个疗程,每日一次,一贴药可用二次,3个疗程以上。
xx2:制川乌9克、吴茱萸9克、泡山甲9克、石菖蒲150克。
方法:诸药入袋煎汤,既可浸泡全身,又可擦膀胱经、督脉部,10天为一个疗程,每日一次,一贴药可用二天,3个疗程以上。
2、足、手浴法
xx1:伸筋草9克、透骨草9克、红花9克。
方法:诸药入袋煎汤泡双足,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6个疗程。
xx2、三棱10克、莪木10克、穿山甲20克、威灵仙10克、透骨草20克、一日一次,连续40天。
(四)         敷药法
1、足心敷药法
xx1:穿山甲3克、川乌12克、草乌12克、葱汁20克。
制法:把穿山甲、川乌与草乌共研细末,然后用葱汁拌和制成饼状二个
贴于涌泉穴,用敷料包扎固定,一日一次,足心平时适当倒一些白酒,保持一定的湿度,共2个疗程试用。
xx2:广地龙2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菖蒲15克、羌活10克、薄荷10克、桃红5克、冰片3克。
方法:以上诸药共研细末,用适当凡士林拌和敷于涌泉穴,用敷料固定,一日换一次,3个疗程。
2、神阙贴敷法
xx:制马铁子25克、芫花10克、白附子10克、白僵蚕10克、全蝎梢10克、白胡椒5克、川乌5克、明雄黄5克、胆南星5克,×5贴中药。
方法:以上诸药共研细末,用10—15克加适量黄酒调匀成厚膏,然后敷贴于神阙上,每日换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3个,共3个疗程。
E功效:对口眼喎斜有{tx}。(必要时应用少量贴在耳前牵正穴上)应用胶布固定。
钟×,男,72岁,98年8月突然中风,经医院及时抢救苏醒,确准为脑血栓形成,又xx了三个多月,右侧肢体萎软无力,并伴有口眼喎斜,经应用综合诊治法配方敷贴以上xx40余天好转。
竺××,女48岁,干部,遗传高血压史,肢体胖,血脂又高,常患头晕xx之症,由于肢体麻木、人又胖、走路不稳,89年上班途中眩晕昏跌,经人送往医院时口噤、肢厥、握拳、紫舌、大小便失禁,抢救苏醒后,口眼喎斜、肢体萎软伴麻木,虽住院xx了一段时间,但此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出院后应用综合诊治配方法加用皂角50克,应用米醋拌成糊状敷于神阙,并用艾条灸之,3个疗程后,以上症状基本消失。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除了应用其它诸法xx以外,还可用吴茱萸30克、川芎30克、白芷30克,把诸药研成细末过筛入瓶密封备用,一次取15克,以脱脂棉球包似小球状,填入患者脐孔内,外用纱布固定,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血压基本稳定。笔者对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过尝试,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
男性,高科技人员,王×,63岁,1992年6月中风,十余年来一直靠服降压药,其血压从182/110毫米汞柱下降为160/100毫米汞柱左右,略一疏忽忘记服药,其血压又会回升,全身乏力,头晕似坐船似的。中风后经医院抢救xx,但四肢发麻、头晕、耳鸣,血压仍不能稳定下来。后经接受xx后,应用综合xx的同时,在脐部以及涌泉穴交替进行贴穴xx,半个多月后,其血压下降为145/88毫米汞柱,其余症状也基本缓解。
(五) 耳穴按、贴法
耳穴疗法主要采用按、贴法是指在耳朵一定穴位上进行xx和压籽的刺
激方法,来达到xx疾病的目的。根据前人经验和本人经验,中风后遗症病人,可采用综合配方xx,在以下耳穴xx与压丸效果较好。降压沟、脑干、高血压点、缘中、肾、肝、脾等穴xx、压丸较好;肩部肌群瘫痪加三焦、大肠、肺;失语加心、脾;吞咽困难加口、咽喉、耳迷根;上肢瘫痪加锁骨;下肢瘫痪加髋、膝、踝等。附耳穴图:
(六) 食疗
中医早有药食同源之说,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的食疗方法,笔者常常
根据不同中风后遗症的情况,采取二中方法兼用。
1、传统方法
(1)脑中风偏瘫
xx1:猪脑一个,天麻10克。
方法:用沙锅炖熟后每日一次,一周一个疗程,即会有明显疗效,《民间
方》。
xx2:北芪50克、南蛇肉200克、生姜3片。
方法:加水煲汤、一周为一个疗程,《食疗荟萃》。
(2)                           半身不遂
xx1:苡仁30克、荸荠30克、灸甘草10克。
方法:水煎后一日二次,10天为一个疗程,《民间方》。
xx2:胡椒根45克、蛇肉250克。
方法:煲汤食肉喝汤,《民间方》。
xx3:干姜10克、小米50克、桂枝3克。
方法:桂枝入袋煎汤,用汤煮粥后加入适量红糖,一日二次,10天为一个疗程,《民间方》。
(3)                           中风后遗症
xx1:黑豆30克、红花6克。
方法:先煮黑豆,后入红花,炆火煮熟喝汤,10天为一个疗程,《民间方》。
xx2:黄芪60克、桃仁10克、地龙2克、粳米100克、少许白糖。
方法: 黄芪、桃仁入袋煎汁,把地龙研成粉末,用药汁煮粳米粥,加入
白糖,一日二次,10天为一个疗程,《百病饮食自疗》。
xx3:黄芪15克、炒白芍10克、桂枝10克、生姜15克、粳米100克、大枣4枚。
方法:诸药入袋煎汁,用汁煮枣、粳米,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连食20天,《药膳治百病》。
2、高科技成品xx
(1)                           甲壳质
一般情况下中风病人普遍存在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血粘度高等诸
种症状。日本爱媛大学部奥田拓道教授经研究,认定几丁聚糖这一食物中,具有带正点荷的阳离子(-NH3+),它可以和氯离子(Cl)结合,对容易罹患高血压的老鼠,同时给于食盐和几丁聚糖,其结果由于几丁聚糖具有吸附体内的氯离子并使之排出体外,血压下降至120毫米汞柱。从这一实验中得知,在食盐成份中,使血压上升的不是钠,而是氯,说明了几丁聚糖具有降压效应。实验证明,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饭后只要服用0.5克的几丁聚糖,就可以使血压处于稳定状态,甚至不必注意口味的清淡。
说到胆固醇往往具有“谈虎色变”的味道,因为胆固醇是导致冠心病以及心肌梗塞等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元凶”,因此人们把胆固醇看成是对人体有害的重要物质,于是许多人喜欢素食,这还不算,还辅用种种降脂xx,却并不知道胆固醇也是构成脑、神经、性xx、细胞膜等重要物质,人体脂肪消化吸收时不可缺少的胆汁酸,也是由胆固醇转化而来的。
近年来国际上许多科研单位研究证实,过低胆固醇不但可以导致中风、大脑反应迟钝,还会加速衰老,甚至还会增加癌症的发生。
美国科研单位对35万人群作过为期6年的跟踪观察,血液中胆固醇低于160毫克/100毫升,其舒张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者(12.0千帕)为脑出血性中风死亡的危险性为正常胆固醇的6倍。但是,胆固醇浓度过高,确实易罹患心血管病变,所以把胆固醇增高称为冠心病的“元凶”并不夸大,胆固醇过高不行,过低也不行,专家认为中国人的胆固醇以160毫克/230毫克为宜,过高就会使胆固醇在血管壁中,促使血液循环的变化。几丁聚糖则有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所以它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几丁质·几丁聚糖具有降血脂、降血糖作用,几丁质·几丁聚糖对降低血压有特殊的效应,具体方法是饭后服用0.5克的几丁质·几丁聚糖,即能控制血液中氯离子的上升。这是日本爱媛大学部奥田拓道教授研究小组在实验中认定的食物纤维结构中,含有带正点荷的阳离子可以和氯离子结合而排出体外,而在往后多年的临床中,凡高血压患者食用几丁质·几丁聚糖后血压普遍正常。实验证明食盐中的钠不会使血压上升,氯可使血压上升,而几丁质·几丁聚糖却可把氯离子吸附出体外,所以能够降低血压。
(2)                           苷肽
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病人多数由于脂肪食取过多,分解消耗较少,这些多余
的脂肪开始逐渐沉积于皮下、血管内、血液中,形成了高血脂、高血压,由于血粘度过高,可形成脑梗阻,血管壁一旦被冲破而导致脑溢血。苷肽这一产品是有核苷酸所组成,它具有消耗脂肪,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合成,促进细胞能量的代谢,并可增强血管壁的弹性,从根本上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七)足部九步诊治法

{dy}步、脑垂体
中风俗称“脑卒中”,多数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喎斜、语言
不利、半身不利,现代医学称它为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这些名词都离不开一个“脑”字,因此脑垂体穴进行xx必不可少,且{bfb}的患者在此穴xx时都有酸、麻、胀、痛之感。脑垂体虽只有0.5—0.7克的一个小腺体,但它分泌物一部分进入血液中,一部分进入第三脑室的脑脊髓体液中,许多内分泌方面引起的疾病,在此穴进行xx都有调节效应,“中风”后更会引起各种脏腑功能的失调,因此此穴必须xx。
第二步、眼穴区
正常人的双侧瞳孔形圆约2.5—3.5毫米大小,对光的反映非常敏感,脑卒中发生后,通过瞳孔的大小、形状的观察,可以了解其原发病灶的部位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双侧的瞳孔均缩小到针尖大小,可以提示病灶可能位于脑桥或脑室出血,表明病情严重;如果出现一侧瞳孔继续缩小,继之光反映消失,而另一侧瞳孔正常,告知病情危重,已形成脑疝,必须立即着手降颅压xx;如果一侧瞳孔缩小伴眼裂小、眼球下陷及面部少汗或潮红,提示中风病灶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处,中风后病人双目也同时存在后遗症的问题,况且眼为肝之窍,而中风与肝阴上扰关系密切,因此,在此穴区xx理所当然。
第三步、耳(平衡神经)
头旋眼花是中风病人常见的眩晕症状,轻者短暂发作,平卧后闭合双目稍息片刻即可;重者如乘轻船,旋转起伏不定,根本无法张目站立,这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耳源性眩晕的主要症状,而深查病源与肾阴不足、肝失濡养有关,主要是肾阴不足关系,耳是肾之窍,因此在耳穴(平衡神经穴区)xxxx合乎逻辑。
第四步、肺穴区
肺主气、司呼吸,具体体现在全身气机的调节方面,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条件,一旦肺的呼吸发生了异常,也必然会导致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异常;一旦肺丧失了呼吸功能,清气不能吸入,浊气无法排出体外,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另外,肺的宣发和肃降能促进心血的运行,没有肺气的推动,心血也就失去正常运行的动力,故有“气为血帅”之称。不管是脑溢血或脑血栓的形成,历来医家均认为与风、火、痰有关,从本病形成的角度说,主要是在阴阳失调的情况下发生忧思脑怒、劳累过度、暴饮房劳等引起心火暴盛、气血上逆、风阳夹痰上潜、蒙蔽清窍,导致了脏腑功能的骤然失常、动态阴阳逆乱而“卒中”,所谓的“气血,气血”无不包含着“肺气与心血”两个方面。因此,肺穴区必须xx。
第五步、肝、心、脾穴区
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与藏血,它的志为“怒”,怒对人而言是一种不良的刺激,但可使人的气血上升,因此若思而伤脾者,可以怒胜之,但在中风致病因素中,明确指出肝气郁结、瘀结于脑,肝火过极、上冲于脑而中风。从中风病机分析中也指出:“日常的肝失调达,气机不畅等”,均可导致中风,况且凡引起中风患者多数应用过很多有毒xx,这些有毒xx对肝脏的损伤很大,根据以上两个原因,对肝脏的xx是很有必要的。
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条,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主血脉即是指主血,人体全身的血液,全是通过心脏的起搏而在气的推动通过血脉输送到全身,起到了濡养全身的作用。主神志,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在外在的表现,包括人的形象、面色、眼神、语言、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还包含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中风,多数是心脑血管所致,因此xx中风,要把xx心脏放在重要的穴区来考虑,更是情理之事。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统血、二升清、三运化。
统,是统摄与控制之意,若没有脾对血液的统摄,血即不可能在脉中正常运行。
升清,是指脾有对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中最精华的物质,上输于心、肝、肺、肾等脏腑,通过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运化,是指脾有传输的功能,化是吸收消化之意。
中风与脾脏以上这些功能的失常关系密切,因此,脾穴区必须进行xx。
第六步、肠穴区
肠穴区包括升、横、降、直肠部,这些穴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与化物,但中风病人多数内热较重,肠内缺少水液而无法把块状样的粪便排出提外,因此对肠穴也应进行xx,加强肠穴区的蠕动。
第七步、胃穴区
胃,又称胃脘,上接食道,下通小肠,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所以胃有“水谷之海”之称,但它又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相结合,才能共同完成把水谷化为精微的吸收过程,以此化生气血津液,营养全身。胃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理和生命运动正常与否,但中风患者有的则呃逆严重、有的影响了进食,这是由于升降逆乱、风火痰热损伤胃气胃阴之故,况且有些中风患者就是由于饮食不节,以致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所以胃穴必须也要进行调治。
第八步、肾穴区
肾位于腰部内的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有“先天之精”、“生命之源”之说。中风与心脑血管有关,而心与肾是火与水的关系,从动态阴阳平衡理论说,心为上,上为降,为和;肾为下,下为升,为顺。在生理上心火要下降于肾,以资助心阴,使阳不亢,达到火与水、心与肾、阳与阴、上与下之间的协调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如果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凝聚,则心与肾在生理功能方面的动态阴阳失去了平衡,于是就发生了“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症状。中风发生后,肯定会发生以上病理现象,因此,在肾穴区应该进行调治。
第九步、阴穴区
阴穴区包括阴茎、xx、尿道、子宫、前列腺等生殖泌尿系统,中风病人中常见的有排尿异常与性功能障碍,常规对尿失禁或尿潴留的xx给于服xx药或插导尿管,xx药的毒副作用太大;导尿管使用不当容易引起尿路感染,而且还会因导尿的尿量过多会引起膀胱的出血,血压的突然下降,应用此法,有时还要注射xxx药。而在阴穴区进行必要的xx与条理,既能xx尿频、尿急、尿失禁的疾病、又可预防xx中毒之苦,同样在阴穴区进行恰到好处的xx与调理,对中风病人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很有帮助。

(八)陈氏足部九步xx法之xx手法

陈氏足部九步xx法,嫩xx那么多的疑难病症,这与他使用正确的xx手法有关,笔者在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一些:
A、基本xx手法
1、食指扣法
食指扣法是指食指第1、2关节扣紧,拇指压住食指尖,中指、无名指、小指呈半握拳状样。
3-2-1指扣法                   3-2-2xx状态
2、拇指压按法
拇指压按法,是指应用拇指着力于患者肌肤的一定部位,正如《医宗金鉴》所曰:“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由于拇指关节屈伸灵活,动作柔软,并从五指指端而言,数它最有力度,许多从事推拿的医者,都用拇指端为患者xx,如应用拇指指压百会穴,按压时力量要保持平衡,对xx肝阳上亢,上实下虚平肝熄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升阳固脱、调补中气有一定的疗效;拇指压按太阳穴有疏风清热、明目止痛效应;拇指压、按缺盆穴,有宽胸xx,止咳平喘之功效;拇指压、按曲骨穴,对xx尿频、尿急、遗精、前列腺以及妇女月经不调,都有一定的疗效;拇指压、按解溪穴,可治xx、腹胀、xx等,应用此法,还可在背部脊椎穴,以及其它经络穴位上压、按,均有一定的疗效。
3-2-3拇指压、按法                3-2-4指压、按解溪穴
3、摩法
摩法,这是较早用于xx治疾的手法之一,在应用这一手法时,肩、肘、臂、腕要放松,指、掌要自然伸直,轻松自如地放在穴位上。如图
3-2-5指摩法             随着腕关节的环转活动,带动指(掌)着力部分顺、逆时针方向的抚摩盘旋运动。动作要缓和协调,用力要轻柔均匀,但轻而不浮,自然平稳,每分钟频率约在120次左右,也可根据病情的需要,摩速可缓、可速。
应用此法,既可在足部相关穴位进行,也可在印堂、太阳、脘腹、背腰等部位抚摩。它有调和气血、xx宁神、导滞消积、健脾xx和胃理肠之功效。
4、点法
点法,是指医师用手指指端或食、中指指关节着力,采用叩击患者的经络循行的部位,或直接吸定在一点上向下的办法,前者为小鸡啄米或蜻蜓点水般,点到即起,反复叩击的方法或对准一个穴位用力点压,称为点法。
应用此法,思想要集中,气息要调匀,蜻蜓点水法要发出嘟、嘟……之声,叩击时还可采用实实虚虚,虚实交替等不同之法。如图
3-2-6啄点法                3-2-7压点法
叩点中用力要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强弱不等,富有弹性,这一方法对调节气血、通经活络、消肿破结,大有脾益。
5、捻法
捻法,是以拇指指腹与食指指腹,对控住患者手指或足趾的某一穴位时所使用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手指、足趾、臂、腿等肌肉及关节穴位,作对称性的、在一定力度下的往返运动。
应用此法,因范围较小,因此动作要灵活,着力要适度,用力要均匀,似有拧螺丝状样,且医者的手与患者着力的穴位,不可发生摩擦感方可。如图
3-2-7足趾捻法                  3-2-8手指捻法          
应用此法,对xx趾间关节扭伤、手指、足趾活动受限等均有滑利关节、疏通经络、止痛消肿等有一定效应。
6、摇法
摇法,是指医者应用特定的手法,对患者的关节作顺、逆时针的环转运动,称为摇法。


郑重声明:资讯 【动态阴阳平衡医学---中风的调理方法】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