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晚赵本山小品《捐助》备受争议,褒贬不一,依愚之见《捐助》还是蛮有包袱的,演出也是蛮到位的,之所以备受争议缘于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加之对赵本山的期望值太高。 自从1990年赵本山以小品《相亲》在春晚播出以来,以后赵本山以《小九老乐》、《牛大叔提干》、《卖拐》、《卖车》、《送水工》、《功夫》、《火炬手》、《不差钱》等小品几乎年年都成为春晚的笑点。春晚看赵本山的小品成了观众的一种期待,这可以说与赵本山的努力和对小品事业的执着是分不开的。 赵本山那土不拉矶的中山装、鸭舌帽,一脸的农民相、一嘴的农民腔已在观众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赵本山的诙谐幽默表演已成为中国小品的一种品牌。初观赵本山的下品认为其之所以出名是一种偶然,就像文化市场需要“阳春白雪”亦要“下里巴人”一样,赵本山小品就是“下里巴人”的杰出代表,钻了小品市场的空子。后来对赵本山的逐渐了解,从他出色的演技中感悟出赵本山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也不是钻空子,是与他对小品的天赋和执着分不开的;赵本山的成功是必然的结果。例如:赵本山在小品《火炬手》的排练中,听人说他念诗朗诵那一段手中笔记本太新,他便把笔记本放在地上把边磨旧,直到《火炬手》成功演出后,他的喜极而泣,都可看出他所付出的艰辛和对待每一场小品演出的一丝不苟。 近年来,中国的文艺可称是百花齐放,演员艺术水平亦有了大的飞跃;同时,观众对作品的欣赏能力也是极大提高,对作品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何况人总是追求新鲜感,对演员的作品也是一样,赵本山既不能打破传统的“土形象”,又不能不出新不出彩,其难度可想而知。面对十几亿观众的每年“大考”,无怪乎有时赵本山在家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遛弯,搁谁不急的团团转,然赵本山在每年的春晚“大考”都能出色的完成答卷,这不得不承认是小品界的一大奇迹,赵本山既繁荣了中国的文艺市场,又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 我们常说“春晚”是道丰盛的“文化盛宴”,那么要评论赵本山的小品在这道“文化盛宴”中的地位,它既不是生猛海鲜,也不是大鱼大肉,更不是精美糕点,只能算是一碗“米饭”。他没有舞蹈的炫美,没有劲歌的火辣,不能作为出场戏,不能作为压台戏,就像不是生猛海鲜,大鱼大肉那样不能作为主打菜,但他{jd1}不可缺少,恰如再大的宴会都不能缺一碗米饭那样。 然这二十载的“文化盛宴”,赵本山的这碗“米饭”让人咽着不厌,他就像一个{dj0}的厨子,每年都在用一整年的时间精心烹饪这碗“米饭”,你说容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