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釉面砖王国”到“国家陶瓷产业基地”_转瞬光年只做你生命中的過客.._ ...

  从高安县城往南,沿高(安)胡(家坊)一级公路行驶 26公里,便仿若进入一座小县城。阳光下,现代化厂房林立,墙体瓷砖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华灯初上,陶瓷广告灯箱华彩炫目,与两旁路灯交相辉映。

  这里,就是高安市国家陶瓷产业基地。

  据悉,该基地现有陶瓷生产企业 43家,81条生产线已投产,在建生产线 30条,年产各类建陶 2.5亿平方米,有配套企业 150多家,从业人员 1.5万多人。

  人们不禁惊讶:现在的高安陶瓷,和上世纪 90年代中期相比,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高安建陶产业几经沉浮,潮起潮落,其发展变迁的轨迹折射出高安的发展变化轨迹。

  曾掀三个高潮

  高安的建材资源非常丰富,有“五土六石”:瓷土、耐火土、高岭土、红砖土、保温土,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石、青石和红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发展经济的大潮奔涌。善于捕捉发展机遇的高安人,敏锐察觉到全国性经济建设的高潮来临,市场对建材的需求看好,因而以其智慧和勤劳,唤醒地下沉睡的资源,大力发展建材工业,成为{dy}xx发建筑陶瓷的拓荒人。

  面对全新的领域,拓荒者大胆在科学的殿堂中探索。经过一年的努力,1980年 1月,高安历史上{dy}块釉面砖在八景日用瓷厂问世。

  紧接着,县陶瓷厂和几个乡镇陶瓷厂相继试产成功。一时间,高安建筑陶瓷生产高潮迭起,不到 3年,高安先后办起了灰埠、新街、独城等 5家瓷厂,从而揭开了高安建材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1984年至 1988年,全国经济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高安人抓住这个机遇,举全县之力,实行县、乡(镇)、村三级办瓷厂,并果敢地投入近 5000万元,将县瓷厂从偏僻的山沟搬迁至县城新工业区,重建厂房,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县瓷厂通过企业内部推行承包责任制、全员风险抵押、优化劳动组合、全员劳动合同制等改革措施,效益 3年迈出三大步,年生产釉面砖 80多万平方米,成为江西省企业改革的先进典型。1991年 2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了“远学武钢,近学高瓷”的号召。

  1990年,高安又有八景、新街、灰埠、黄沙等 8个乡镇的陶瓷厂建成投产。这一年,高安全县釉面砖产量猛增到 1100万平方米,比 1983年增长 6.3倍。高安建陶发展迎来第二个高潮。

  1992年,高安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确立“兴工富民”思路,加大投入,加快技改,加速引进,全县陶瓷工业迅速上规模、上特色、上水平、上效益,一条条现代化釉面砖生产线在县瓷厂和新街、石脑、八景、灰埠等陶瓷厂相继建成。

  这个时候的高安建陶工业之所以能突飞猛进发展,除了靠市场起家外,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质取胜。当年在辽宁省大连市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为了检测全国各地釉面砖的质量,建陶设计单位以不露商标、不显厂名的方式,并列排出 54块不同厂家生产的釉面砖。经过专家再三审视,取出一片{zh0}的,翻开背面一看,是高安石脑瓷厂的“高峰”牌釉面砖。

  当年县瓷厂与香港德鸿公司合资,投入 1.4亿元,从意大利娜塞提公司和西蒂公司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年生产140万平方米彩釉墙地砖和160万平方米玻化砖生产线,形成年生产三大系列高、中档建筑陶瓷 500多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跻身全国建筑系列产品{zd0}生产厂家行列,为国家大型一类企业。1992年,县瓷厂改名为江西红梅建筑陶瓷总厂,下设釉面砖、彩釉砖、玻化砖、动力 4个分厂及供销、汽运、服务 3个公司。 1995年,红梅瓷厂生产玻化砖、釉面砖、彩釉砖等系列产品350余万平方米,产值 1.35亿元,销售收入 1.1亿元,利税 1403万元。1992年,红梅瓷厂火爆异常,职工收入也很高,比当地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要高出好几倍。当年许多大学毕业生宁可去红梅,也不愿到乡政府工作。 1993年,新街陶瓷厂与英国本森银行设在香港的合资机构———佳宾中国管理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江西中英陶瓷有限公司,年产各种建筑陶瓷 280万平方米,产值近亿元;石脑陶瓷厂与香港恒圣贸易发展公司合资组建江西瑞丰陶瓷有限公司,兴建玻化砖厂,年增产值 5000万元。

  这 3家骨干企业资金和技术的引进,为高安陶瓷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高安建陶发展掀起了第三个高潮。

  釉面砖王国的衰败

  在江西红梅建筑陶瓷总厂、江西中英陶瓷有限公司、江西瑞丰陶瓷有限公司“三驾马车”的强力带动下,高安建陶业迅猛发展。1995年,全市陶瓷厂已达 21家,形成了以红梅建筑陶瓷总厂、上游陶瓷厂、中英陶瓷有限公司、高峰陶瓷集团公司、山河陶瓷集团公司、瑞景陶瓷总厂等为代表的建筑陶瓷产业群体。企业固定资产 5.68亿元,年产各类瓷砖2000万平方米,年创产值 4亿元,实现利税4250万元。产品销往国内 29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及东欧、东南亚等地。

  全市21家企业中,年产值在 1亿元以上的有 2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 3家, 1000万元以上的有 4家,500万元以上的有 8家,400万元以上的有 3家,操作也由过去的手工操作发展到半自动化、自动化微机控制;烧制由土窑发展到多孔窑、隧道窑、倒焰窑;产品由简单的陶钵、陶罐发展到规格齐全、品种繁多的釉面砖、彩色墙体地砖、玻化砖、彩色印花釉面砖等高、中档建材产品。

  当时的高安,釉面砖产量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被誉为“新兴瓷城”。“釉面砖王国”的名号也从此确立。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又是公平的;

  市场竞争不讲究先来后到,市场竞争讲究的是实力;

  市场竞争不尊重曾经的辉煌,市场竞争看重的是现在。

  上世纪 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火热升温,强力拉动了建材市场的发展。精明的广东人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商机,{dy}时间在佛山打造陶瓷基地。不久,以广东佛山为代表的南方陶瓷迅速崛起,其产品很快就以高质量、低价格的优势席卷全国,迅速占领了全国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高安陶瓷由于体制、机制不活,再加上盲目扩张,遍地开花,产品更新缓慢、质量下降等原因,市场一度萎缩,最终只能败下阵来。

  打天下不易,治天下更难。高安陶瓷经过 20多年的打拼,确立了自己“釉面砖王国”的地位,然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不到五六年就急剧衰败下来,人们不由得为之惋惜。

  国家陶瓷基地的兴起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何去何从,牵动着高安市决策者和许多市民的心。

  高安人有着xx服输的劲头。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进入新世纪,全国实行“南陶北上,东陶西移”战略,许多大型陶瓷企业积极寻求投资转移方向。高安人率先捕捉到这一发展机遇,认为这是重振高安建陶产业雄风的大好时机,于是于2007年 3月就在该市东南部素有“金三角”之称的八景、新街、独城三镇交界处,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同时,高安市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活企业发展体制机制,打造服务型政府,全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

  新中源陶瓷是家全球闻名的建陶企业,2003年就开始到四川、湖南等地进行战略投资。2007年,公司又派出多支队伍到全国各地考察。高安市主要领导得知消息后,千方百计于{dy}时间与公司取得联系。得知公司xx的一个重点是瓷土资源情况后,高安市立即组织人马,跑遍周边 10多个县市,用了 45天时间,采集了 97种、重达 69吨的瓷土样品,专车送往公司总部。新中源公司被高安高效的工作效率、诚挚的服务态度所感动,4月底便与高安签约。高安也成为了新中源公司考察的{zh1}一站、签约最早的地方。新中源老总霍炽昌说:“新中源投资并非是心血来潮,关键是你们基地做产业、成系统、可持续的理念吸引了我。基地在规划、选址和运行上科学合理,企业很合算,这样的地方我不来,也太对不起自己的企业了!”

  新中源落户高安,在全国建陶行业迅速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高安旋风”。一个大项目对一个地方产业引发的颠覆效应,很快在高安得到体现。仅2007年,高安建陶产业基地就先后引进了近 50家陶瓷企业、 155家配套企业。建陶生产线达到 52条,超过了1978年至 2006年的 33条,一举实现了“一年超过 28年”的飞速发展。

  企业的进驻,也促使基地加快自身建设。基地自 2007年 3月建设以来,严格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高效益的要求,按“做产业、成系统、可持续”的方针,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把规划设计关、环境影响评估关、工程建设质量关以及企业准入关,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至今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 2亿元,完成土石方 1800多万立方米,完成路面硬化 35公里,新架设电力设施线路 27.3公里,污水管网铺设 50公里,完成亮化 20.5公里,绿化面积53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 2.5万平方米;共引进陶瓷及配套企业 58家,其中投资上亿元企业 20家,5亿元以上企业 8家,合同引进资金123.8亿元,拟建生产线 188条。其中,全国xxxx陶瓷企业新中源陶瓷、新明珠陶瓷、欧雅陶瓷、英皇卫浴洁具、恒达陶瓷等相继落户,福建豪山,佛山阳光、宏宇、能强以及日本的爱和陶等项目正在洽谈中。目前已有 42家企业开工建设,其中 20家陶瓷企业 33条生产线及10家配套企业已建成投产,预计今年还将新增陶瓷生产线28条。

  在2008年第四届陶瓷行业新锐榜评选活动中,高安陶瓷产区拔得头筹,获年度产区奖。

  2008年 7月 10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正式将高安产区命名为“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并授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年,陶瓷产业被列入全省 13个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高安陶瓷产业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期。面对当前建筑陶瓷业的良好发展势头,立足高安市建筑陶瓷产业基础,高安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举全市之力,强攻建筑陶瓷产业,力争将基地建设成一个功能齐全的生产园区、一个产品展示区、一个建筑陶瓷研发中心、一个三产服务中心、一批全国xxxx企业聚结中心。到 2012年一期规划 200条生产线达产达标后,达到年产 6.5亿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 120亿元,年利税18亿元。

  失败是成功之母。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我们有理由相信,高安建陶,一定能再创辉煌!(



郑重声明:资讯 【从“釉面砖王国”到“国家陶瓷产业基地”_转瞬光年只做你生命中的過客..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