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本博客的相册《吴、越陶瓷》专辑中,分别汇集经正式考古发掘,确认为吴国、越国墓葬中出土的泥质陶器、硬陶器及原始青瓷器。目的是分辨吴器、越器,找出吴墓、越墓陪葬器型的各自特征。意在制止学术领域中“指鹿为马”、“证鹿为马”的腐败之风。
吴国墓陪葬器基本配置是:夹砂陶鼎、鬲,几何纹硬陶瓮、罐,原始青瓷豆、碗。一般墓葬少青铜器。
夹砂陶鼎。吴人墓葬必有鼎,吴式鼎源于江南原住民崧泽、良渚文化传统。
夹砂陶鬲。连裆鬲是先周文化传统。吴国王人墓葬或一墩一墓一鬲,一墩多墓一墓一鬲,一般形体小,非实用,实为祭祖来自陕北。
几何纹硬陶瓮。吴墓必用高近半米的大瓮,丹徒母子墩吴王陵随葬一瓮三列罐,可见瓮、罐之地位。但瓮、罐是原住民文化传统,吴、越都用于陪葬。
青瓷罐。丹徒母子墩吴王陵出土三件列罐,形制相同大小相次,高依次为21.5,20.5、19cm,口径分别为16.8,18、18.6cm。内外均施釉,釉色茶绿。王陵用列罐,说明列罐在吴国的另有含义。
几何纹硬陶罐。吴国罐的纹饰以米格纹,回字纹、大小方格纹、填线菱格纹为多,拍印较深。越国罐的纹饰以绳纹,曲折纹、席纹、麻布纹为多,拍印较浅。但吴、越器的几何纹饰互有借鉴,你中有我,不能仅以纹饰区分国别。
原始青瓷豆
原始青瓷碗。豆与碗,吴、越都有。只是越器在吴灭后的二百多年里,越做越精致,花样变化也多。
如果出现了羊角器、璧形器,造型复杂、精致的青瓷器,必是战国越墓。
羊角器
璧形器。越国大墓中,羊角器与璧形器是成对摆放,官越大数量越多。而且摆放在尸主主室,而礼乐祭器安放另室。《阖闾大城报告》将龙山石室土墩墓,指为吴墓,这墓有羊角器,显然犯了“马鹿”之忌。
青瓷磬。窑制礼乐器是战国后的工业进步,出土青瓷磬的,就不可能是吴墓。
棘纹鼎。浙江德清战国越窑出土的烧制残次品,有的博物馆在成立时,标其为吴鼎,也犯忌了。吴国还没此水平。
青瓷钟、錞于、丁宁、句鑃…,成套乐器只有后期越国大墓才有。
凡出土有羊角器以下器型的,必定是越墓。越灭吴在公元前473年,楚尽占吴越之地在公元前241年,越灭于公元前222年,己是秦始皇立国后,越比吴多存二百五十年,其间正是社会大动荡,大进化的战囯时期。越器大优于吴器。越墓充不得吴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