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本教研篇:“零“作业背景下的草根教育家培养计划
1.策略:以团队为载体;以读书作xx;以研究促兴趣;以特色定发展
2.目的:在与种不同的教室里,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
3.精神:{zh0}的学习是自我学习,{zh0}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向那份坚守致敬!
4.理念:孔子提出:“无友不如己。”他还说:“德不孤,必有邻。”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提出:“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思想的火花、灵感的喷涌需要“相击乃发灵光,相激乃成涟漪”。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描写的这样一种情景真是令人神往:“会稽素号山水之区,深林长谷,信步皆是,寒暑晦明,无时不宜,安居饱食,尘嚣无扰,良朋四集,道义日新,优哉悠哉,天地之间宁复有乐于是者!”的确,正是在志同道合的切磋与晤谈中,王阳明先生才能明觉“致良知”之学。
《学记》里把“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视为“教之所有废”,甚至将“论学取友”视为修业的“小成”。看来,与何人为友,谈论些什么,有时便决定了人生的价值与精神取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专门探讨了“教师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他提出,教师要团结互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经常交流教学经验,双方相得益彰,提高教学水平。他认为,青年教师应该每星期抽出一个晚上时间约请几个知心朋友欢聚一堂:研究基础学科,按顺序探讨,{zh0}根据一个教师的教学笔记进行研究;交流经验,尤其是一些细节……每月用{yt}的时间或半天的时间参加教师联合会活动,参加所有小组的活动。在团队学习的浸润与影响下,个人成长才会有丰厚的土壤与更适宜的气候。
因此,我们将本着教师自愿的原则,努力构建如“教师成长志愿者共同体、教学改革研究者共同体、主题性课题研究暨课程研发共同体等团队。当然,这些团队都必须为” 零”作业教育改革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我们就是要寻找一种光源,那种能够xx教师超越庸常生活,唤起心灵觉醒的力量。发现那些隐藏在教师心灵深处,不计功利、基于人性自然生长的成长愿望。探索出一条适于农村教育、呵护师生生命自然成长的改革创新之路。
团队A:教师成长志愿者共同体
团队个性:让读写成为成长的双翼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着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你的生命价值。共同体老师们选择了一条每日与书相伴、与心灵对话的道路。我们将让专家指点我们如何走好读写结合的路,通过同读一本书,评选书香教师等形式,激发自己读书的热情。在阅读的同时,老师们要撰写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教育写作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发现教育教学的魅力。我们通过共同体专刊《成长》、学校网站、读书宣讲会、教育生活论坛、教育博客等形式,让教师的作品得到展示和分享。从简单的叙事到今天流畅的叙述,力争使老师养成习惯用文字发出自己的声音。在“1+1”教育博客上,共同体的老师用键盘为经纬编织自己的书香岁月,书写自己的教育生活。
本团队已经诞生两年了,老师们从开始,就充满了希冀,他们读着写着,都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追求目标,更多的老师把反思和写随笔当成一种自然的习惯,他们用读和写成就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团队B:教学改革研究者共同体
团队个性:善待所有人的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需要用一生去备课,教师教学水平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只有教师拥有广阔的知识背景,才能帮助教师了解教育的本相,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因此,教师个人文化知识的积累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源泉,名师和专家的指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
我们给团队教师的个人定位就是,教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是否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研究方向和专业发展目标是什么?这实际上就是教师的xx发展计划。我们必须取法乎上,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
在现实中,教师专业上难以突破,徘徊于既有水平,甚至其课堂理念与水平大有日渐滑坡之势。这就必然影响职业的热情与创造力,以致限于职业倦怠的漩涡。教师这种长期的恶性循环生活方式严重破坏了本应生机盎然的教育生态。因此,我们就借这一民间的团队形式,希望在以下两个关键点上有所突破,一是xx教师的内驱力。二是催生教学主张,形成教学风格,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
因此,我们在开展“零作业下高效课堂教学达标”“市县教学能手示范课”“市县和谐课堂开放日”等活动时,一方面要邀请专家来校言传身教,一方面,全校教师共同精读《给教师的建议》等经典教育名著,并要求每位教师结合听课和自己的课堂实践写出认识,让教育经典来指导我们的理想教学。其教育教学随笔用博客的形式来进行管理,也就是成立博客评课和博客教学反思平价小组。让老师们逐渐形成自己对课堂的认识,我们将适时开展“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研讨会,交流自己对“零”作业下高效课堂的看法。研讨“让学生学会思考”“动手动脑学科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等不同的观点。老师们在听课和授课的时候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教育是成就教师梦想的事业,课堂是创造教师幸福的阵地,我们一辈子在教育这块麦田上守望,在课堂这块画布上圈划涂色,我们就应该努力在守望中,在涂抹中,享受这份幸福,感受孩子们带给我们的快乐。要求每位团队成员制定一份切合实际的自我发展计划。以“零作业教学改革”为主题,从师德、课堂、读书、反思等方面提出个性化的行动目标和思路。 “做一名激情的老师”,“做一名诗意的老师”,“做一名智慧的老师”,“做一名书香老师”,“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做一名草根教育家”……这是老师们的成长目标,教师要围绕自己的目标,围绕自己的一个思想萌芽,坚持进行长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团队成员还必须“把更多的阳光播撒在那些后进生身上,播撒在每个人身上”,“每天读书1小时,让读书成为习惯”,“把自己的思考形成小课题”,“用一生的备课成就智慧的自己”……这是老师们的行动。“谁也不知道生命的花能开多久,但我们绝不会放弃对梦想的守候,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只顾风雨兼程。”“无论坎坷过后是否有彩虹,我们前进的步伐还是一样坚定。不求什么荣耀,只要我们的学生以后想起来能说我们是个还可以的教师就行了。”“用心去看,我们就会看见美好的一切;用心去思,我们就会欣赏教育火花的绽放;用手去写,我们一定写出教育之旅的故事。”……这是老师们的情怀。
团队C:主体性课题研究暨课程研发共同体
团队个性:行动着,美丽着,幸福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鼓励组建这一团队,就是引导老师们走这样的一条幸福路!这样,他们就会以自己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并且善于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去尝试,去探索,去思考,在行动的过程中善于学习理论和借鉴智慧来支持帮助自己的行动。
团队研究力争做到从真实世界里找学问,避免形式主义。例如围绕课堂研究活动的课例研究活动,准备按如下模式进行。一是共同协商,确定课例研究的主题。开始组建一个研究小组,可以是学科组部分成员,然后协商确定研究的问题,安排至少三节观摩课。二是全面观课,共同议课。{dy}次反馈会议,分享经验之后的问题聚焦。提出三个问题,为什要进行课堂观察;基于课例的研究主题,本节课的观察点是什么;你的观察点与你感兴趣的研究点之间有什么关系?{dy}次课堂实录,用技术支撑经验。课堂实录是老师回眸课堂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让教师和教学开始一种深度的对话。第二次课前会议,用事实来说话。这次观课必须围绕研究主题,关注不同的点,使第二次反馈会议更有效。观察教师可根据观察主题内容分工,如有重点观察小组活动的,有观察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应答的,有观察教师课堂语言的等。课例研究报告会,让每个人都有收获。三是把做好的东西写出来。要有主题的提炼,也就是要清晰地指出我们研究过程是什么;要有研究的背景,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要有教学过程,包括判断分析、改进设想、新的教学行动等;要有后续的反思。教师要注意应该说实在的话,自己的话,真实的话,有依据的话和经过加工提炼的话。
在这种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人与小组研究的共同发展,老师们掌握了课例研究的方法,聚焦了课例本身引发的问题,既有教学法层面的,也有学科本身的,大家对课例研究产生了兴趣,唤起了教师们专业意识的自觉。
如今,该团队应经形成了不少研究课题萌芽,这些萌芽如雨后春笋,正在拔节生长。小学部语文组的主题阅读试验已初见特色,它包括一年级语文组的“读写绘儿童课程”实验,通过讲故事绘故事,晨诵午读,生日赠诗,相约星期五,给家长每周一信,班级主题帖,旨在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充满童话和诗意的童年;二年级语文组设计尝试用“激励卡”的方式激励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热情;三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通过“提供活动素材,积累生活素材,读书丰富语言,仿写,提纲,点评”方式开启孩子们作文的启蒙,唤醒孩子们写作的欲望;四年级语文组则通过“朗读节奏训练,感情品味朗读,角色体验阅读,保证读书时间,运用方法会读,多种形式乐读”的实践,培养学生感情朗读;一年级数学组的“xx数学”与 “生活数学”课程试验,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梁芬芬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实践“英语情景剧”,让不会说写的学生找到了自信;刘连连老师音乐课堂上的“音画舞训练”,激发孩子们创作的欲望;程桂霞老师开展的“合作日记”与“海量阅读”试验,崔金英老师设计的 “课堂组织建设与合作学习评价”,季海东老师实行的“自主管理”等等。
其实,我想通过这种研究式的xx,让学校的课程更加丰富多彩,并且有学术的味道,这样容易激发教师的创新火花和智慧思维。研究与课程结合突破了过去课程就是活动的狭窄思路,课程其实就是研究。这样容易使课程有生命力,避免形式主义的一时热闹与过后冷淡现象。研究自然就能创生一系列课程。课程的创生能力应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作为点亮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课程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育人取向的直接表现。
课程拾贝:五大校园节日:体育节让身体“野蛮”起来;英语节让学生拥有第二种流利的语言;科技节让学生的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读书节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滋养。艺术节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充分的绽放。
五大行动实践课程:读书成长:涵养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感悟自然:于大自然的身其中获取灵感;生活科技:感悟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走向社会:在体验人生中徐必然创新人格;人生设计:激励学生走个性化成长之路。三级课程的整合: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创生:自然科学组、社会人文组、科技创新组、安全、健康教育组、读书成长组、信息技术组。重点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着力培养教师的“课程能力”学校菜单式课程的生成:如手工、生活科技、艺术、信息技术、民俗与传统文化、表演类、探究类、棋类、体育类等。实行荣誉申请制、个性特长展示、综合素质评价。
选修特色课程:走进考古、战争奥秘、英语乐园、探索与飞翔、益智数学、服饰之美、电影魅力、美食俱乐部、生命奇迹、光与影、手工制作、走进物理实验室、历史讲坛、三月文学社、小水滴工作室、动感少年舞蹈队、青春力量排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NBA俱乐部等
因为有自由、所以思维活跃;因为有民主、所以积极参与;因为有倾听、所以善于表达;因为有宽容、所以敢于挑战;因为有责任、所以乐于奉献;因为有归属感、所以形成合力。这是一种“创造”,是老师们对富有个性的课程的解读和创造;是一种体验,是老师们在相互启迪、合作后的成功体验;是一种成就,在研究过程中,既成就了老师,也成就了学生!
学校以此形成评价评比方案,进行草根教育家的评选与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持续发展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