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及三代生产行业——学习《中国全史》2

史前及三代生产行业——学习《中国全史》2   P25——49

 

史前及三代生产行业

(一)农业

1.原始农业习俗的起源和传播

国外的农业起源时间迄今最早可溯至距今1 万年上下,而中国的农业发生,迄今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至少可上溯至公元前6000 年(距今8000 年)左右的磁山、裴李岗文化时期。但从磁山、裴李岗文化遗存所反映的生产力水平已超出农业发生初始阶段的现象分析,黄河流域尚应存在早于磁山、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农业遗存,农业的起源应从这些有待发现的更早时期的遗址中去寻觅。

公元前4800 年至公元前3600 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出现了以中原仰韶文化为代表的规模宏大的农业文化,仰韶农业文化的分布,以关中、豫西、晋南一带为中心,东至豫东和河北,西抵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北到河套地区,南及汉江中下游,其分布范围大大超越了前期。此外,不属仰韶文化系统的山东滕县北辛文化、泰安大汶口早期文化、黑龙江密山新开流文化、辽宁沈阳新乐下层文化等,也在这一时期内相继流行着旱田耕作的农业生产习俗。

在公元前3500 年至公元前2000 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继仰韶文化之后崛起的农业文化是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分布西起陕西,东临海滨,北达辽东半岛,南抵江苏北部,其范围包括了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中原龙山文化包含的诸遗址和山东大汶口中晚期文化以及山东龙山文化等等遗址,明显也都是旱田农耕生产习俗的承继、流行和传播者。此外,兴起于这一时期的黄河上游甘、青、宁地区的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北方地区(辽宁、吉林、内蒙古)的红山文化、内蒙古富河文化、辽宁长海小珠山遗址等等,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也都是流行旱田耕作习俗。

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的以水田耕作为特色的原始农业,迄今所知,至少可上溯至距今78008200 年前的彭头山文化时期。

在公元前5000 年至公元前2000 年期间,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水田耕作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呈现了格外发达繁荣的趋势。在长江流域,继彭头山、皂市、城背溪农业文化之后,首先崛起的是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桐乡罗家角文化,中游地区的四川大溪文化紧追其后。继河姆渡、大溪文化之后,嘉兴马家浜文化、京山屈家岭文化、余杭良渚文化、郧县青龙泉三期文化和江西山背文化、福建昙石山文化、广东石峡、陈桥、金兰寺文化以及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新石器晚期文化等等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大部分农业文化遗址,都普遍流行着水田耕作,并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生产习俗。

2.夏、商、西周时期的农业

大约在公元前21 世纪,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由启建立的夏王朝成为中国{dy}个国家王朝。迄今主要见于河南偃师二里头类型文化,二里头类型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晋南一带,这与文献传说的“夏墟”方位基本吻合。

从公元前17 世纪至公元前11 世纪前后,由商汤建立的商王朝统治了中

原大部分地区,其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湖北一带。典型的遗址主要有郑州二里岗、安阳殷墟、河北藁城台西、湖北盘龙城等等。

3.农作物和其它栽培动植物

在新石器的早期阶段,黄河流域的旱田耕种粮食作物主要是粟(俗称小米,夏商周三代或称稷),可能还有黍(俗称大黄米);长江流域的水田耕种是水稻。

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和其它流行旱田耕作习俗的北方地区,耕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黍,个别地区或亦种植豆、麻、稻、高粱、麦等等;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则主要种植水稻,个别地区(如台湾凤鼻头文化)亦兼种粟。至于其它作物种植,综合全国各地的情况,大致有芝麻、蚕豆、薏苡、瓠(葫芦)、菱角、芡实、甜瓜、桃、樱桃、莲藕、栗子、花生、橄榄、枣、油菜、芥菜或白菜等等。其中的薏苡,即现在所称的药玉米或薏仁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发现葫芦的情况,已表明其成为当时较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经济价值基本上可与粟黍稻菽相媲美。

《夏小正》中出现的黍菽穈(粟)麦,当是夏朝的主要粮食作物,而梅杏桃瓜枣栗兰桑韭芸蒜等,则是当时种植的果树或蔬菜。亦当种植有水稻。

商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粮食作物实物则有粟、黍、麦、麻、稻等。除粮食作物外,植物有桃、樱桃、郁李、梅、桑等等。麻(xx)、桑的种植,主要是用于纺织。

西周时期的农作物情况,与夏、商时期的种植传统差不多。

(二)畜牧业

中国的畜牧业可上溯至距今70008000 年至1 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1.养猪

最早的养猪习俗可追溯到距今8000 年至1 万多年前。黄河流域尤其是中原地区大约在距今70008000 年的时期中亦已发生了养猪的习俗。

2.养牛

中国饲养水牛的习俗发生可追溯到距今70008000 年以前。距今6000 多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已流行饲养水牛的习俗。

3. 养马

中国新石器时代是否已出现养马的习俗,尚不能确定。至迟在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000 年左右),中国的北方地区当已普遍驯养了家马。三代养马业是很发达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养马业的发达与否,是与王朝的军事征伐和祭祀活动的顺利与否密切相关的。

4.养狗

大约在旧石器时代的狩猎生产中,作为狩猎的{zj0}助xxx已开始步入被驯养的行列,故狗应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动物之一。在商朝人心目中家狗具有非常重要的物质和精神利用价值。

5.养羊

中国养羊的习俗史迄今可上溯至7000 年上下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三代是流行养羊习俗的。

6.养鸡

家鸡的饲养迄今至少可上溯到距今8000 年前左右。三代是存在养鸡的习俗的。

7.养鸭

商代至迟在中晚期已出现养鸭的习俗。

8.养鹅

商代已出现饲养家鹅的习俗。

9.养鹿

从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乃至夏朝,鹿一直是古人类最重要、最惯常

的狩猎对象之一,到了商代鹿更是王公贵族重要的田猎对象,开创圈养野生鹿类动物习俗的历史。人工养鹿的习俗在西周时期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流行。

10.养象

象曾是商朝以前人类的重要狩猎对象。商朝人有驯驭象(服象)的习俗。

11.养猴

商朝晚期的殷王室中已出现以娱乐为主的养猴、耍猴的习俗。

12.养熊

商晚期的殷王室中除了饲养鹿、象、猴等野生动物外,还有玩养幼熊习俗的存在。

(三)手工业

1.石器制作

2.木(漆)器

生产木器和利用木器进行生产的出现时间可能仅次于打制石器习俗的发生。

3.陶器制作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中国陶器制作技术或习俗的起源,迄今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

4.玉器制作

中国制玉工艺和习俗的发生,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玉璜、玦、管、珠等遗物,标志了中国制玉工艺和习俗的兴起迄今至少可上溯到距今6000 多年前。自此而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西地区、华南地区都盛行着制玉的工艺和习俗。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制玉、用玉风气的发生与发展,为夏商周三代玉作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夏朝玉器制作业相当发达,制玉的习俗十分流行和普及,玉器更是成为财富、礼品和信物的象征物之一。

商朝的制玉行业的发达程度和习俗流行的程度可以说比夏朝有过之无不

及。玉器是商朝奴隶主贵族十分珍视的贵重礼器和装饰品之一。

西周时期制玉的风气也十分盛行,西周的制玉、用玉已形成一定的礼俗制度。

5.骨、角、牙器制作

6.介壳器制作

7.铜器制作

8.铁器制作

铁器制作应包含陨铁制品和冶铁制品两类。前者是直接利用xx陨铁锻打成器,后者是通过人工冶炼铁矿石浇铸或锻打成器的。中国陨铁制器的习俗至迟在商朝便已发生。中国人工冶铁铸器的习俗,在公元前13至前11 世纪的商代晚期已经发生。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2001 号墓发现的铜柄铁剑等,是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迄今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实物,它们的出土,说明人工冶铁制品的历史在中原地区迄今至少可上溯到西周晚期。

9.金器制作

10.银器制作

世界最早的银器加工制作习俗迄今已有5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

中国的银器在夏禹时便已经使用。春秋战国以后,银器制作习俗才较为普遍地流行开来。

11.铅器制作

12.纺织

13.酿酒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史前及三代生产行业——学习《中国全史》2】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