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多种稀有金属的主产地,中国却不掌握定价权;“游击式”开发导致的结果是,我国稀有金属储量急剧下降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晓洁 实习记者邓媛发自北京 最近,稀有金属行情一反去年牛市景象,价格开始下跌。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供大于求所致。 “中国基本以成本价销售稀有金属。”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中科联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晏双利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作为多种稀有金属的主产地,中国却不掌握定价权,“稀有金属是战略资源,广泛用于航天产业和国防建设,而且我国的稀有金属储量也不多了。” 目前,中国的黑钨矿已差不多被采空,仅剩白钨矿可以开采20年左右,稀土储量从以前占世界的85%降低到现在的58%;根据中国有色工业金属协会给出的数据,如按现在水平开采,钼可采16年,锌可采10年。 已丧失的资源无法挽回,但我们却可以避免损失更多。 小矿主争相压价 “中国的铟储量占世界2/3,80%都出口给日韩,定价权也在他们手里。”晏双利不由感叹。铟广泛用于制造液晶电视和军工产业,生产高灵敏导弹导引头就离不开它。铟高峰价曾达1000万元/吨,而在诸多民资蜂拥而上后,价格打了4折。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xxx1992年南巡到达江西时的“名言”。然而,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平均价却被压低到当初6成。 张安文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由于国家重视,开采秩序好转了不少,稀土价格也比当初有所回升,但在南方相对落后地区,乱开采的现象还是很严重。地方市县靠开发资源提升GDP,供需平衡没法不被打破。此外,开采稀土的政策门槛过低,国家对生态破坏的惩罚力度不够也助长了乱开采现象。张安文透露,发改委正在研究相关产业政策,提高开采准入标准。 出口转内销价格飙升 铟、钨、钼、锡、锑、锗、稀土等稀有金属外流已经引起决策层的重视。2005年起,国家开始频频运用关税杠杆,提高钨、稀土、钼等稀有金属产品的出口门槛。 2005年5月1日,国家取消了三类稀土产品和钼矿砂及其精矿的出口退税,并下调了钨、锑的出口退税率;次年11月,国家又对稀土氧化物征收了10%的出口关税;去年6月18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开始对铟及铟制品、钼及钼制品出口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去年4月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07年加工贸易禁止商品目录》,稀土赫然在目。同年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钨、锡等稀有金属xx禁止外商开发。钨是制造武器的重要原料。 “现在政策基本不允许外商在中国开发稀有金属了,原来外商常常在我国建工厂提炼资源,再以高价卖给我们,其实就是变相掠夺资源。”晏双利说道。不过,如今中国每年还是从日韩进口大量进口稀有金属产品用于国防产业,“氧化钕出口价20多万一吨,人家把钕卖给我们,这个价只能买一公斤。” 建立战略储备制度是关键 虽然国家政策初见成效,但晏双利认为,这远远不够,现在稀有金属的开发主要的主力是民间资本,而在国家控制不力的情况下,“游击式”开发便在所难免。而如果中国应该建立稀有金属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则可以有序管理、利用稀有金属资源。 在2006年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战略资源储备问题被正式列入其中。《规划纲要》对资源储备进行了原则规划,提出了需要储备的几种资源,但大量稀有金属未被纳入其中,而且对于怎样储备,也还没详细规定。 曾亲赴稀有金属矿区调研的晏双利于2006年8月向民进中央提交了名为《对建立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储备的几点建议》的报告,建议国家建立铟、钨等特殊稀有金属矿产的战略储备,控制出口,合理利用。去年两会期间,民进中央以这份报告为蓝本,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专项提案。 “日本、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稀有金属,作为他们自己的战略储备。”晏双利说道。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制定了储备稀有金属的相关法律,规定国家和部分企业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钒、锰、钴、镍、钼、钨、铬等稀有金属,并要求储备足够3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消耗量。 美国的做法更给中国敲响了警钟:美国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其{zd0}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已经被封存,钼公司也基本停产。此外,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等都已经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有金属,从中国进口资源作为其自身的储备。 “现在稀有金属价格下跌,正是我国建设稀有金属资源战略储备的好时机。”晏双利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