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铸就的丰碑

——纪念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创建五十周年
文子亚

 

    1955年1月15日,xxx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中国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建设拉开序幕。1955年3月25日,中国{dy}支铀矿地质队伍——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的前身309队在长沙市建立,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建设正式起步。

    3月,是春风得意的季节;3月,是蓬勃发展的时光;3月,是铀矿地质的发端;3月,是核工奋进的起点。回首半个世纪的历程,从国务院第三办公室309队到第二机械工业部中南309队,从湖南省第二机械工业局到核工业部中南地质勘探局,从核工业中南地质局到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无处不铭刻着309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深沉足迹,无处不燃烧着309人奉献国家、固我国防的满怀激情,无处不展现着309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动人华章。
    值得骄傲的309,永远光辉的309,xxx主席曾把目光投向这里;聶荣臻元帅曾把足迹留在这里。宋任穷部长曾同大家一起战斗;周小舟书记曾与大家一起谋划……她连接着1964年10月的中华核爆{dy}响,她连接着1991年12月的秦山核电{dy}光。

核工先锋悄然出世

   铀是xx放射性元素,是实现核xx反应的主要物质,是核工业最基本的原料。发展我国核工业,首先要抓铀矿资源勘查,否则不可能建立起核工业体系。中央领导和科学家们都十分了解这一点,在1955年1月15日中央作出决策过程中,除了听取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等就发展原子能有关问题“上一课”(xxx语)外,还把观看铀矿石标本和仪器探测表演作为一项议程安排。非常幸运的是,xxx、刘少奇、xxx、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观看的这块铀矿石标本,就是在即将组建的309队工作区范围内的广西花山采集的。xxx观看表演、听取汇报后,高兴地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我们有资源、有人,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
    为了落实中央的决策,xxx积极组织实施。1955年1月20日,中苏签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放射性元素的寻找、鉴定和地质勘察工作的议定书》,并根据该《议定书》的第三条,于1955年2月15日组成中苏委员会。在当天召开的中苏委员会{dy}次会议,决定在长沙组建309队,主要负责中国中南地区的铀矿勘查工作。接着,在国务院第三办公室的领导和中苏委员会的具体操作下,309队的筹建工作在北京展开。1955年2月18日,中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专题研究了309队1955年工作计划。会议批准高中为309队政治副队长,代行队长职务。会议决议由中国政府请苏联政府配备专用飞机,用于309队开展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1955年2月下旬,刘鸿业带领309队筹备组和中苏双方技术人员共39人秘密抵达长沙。这时候,湖南省委{dy}书记周小舟已接到中央通知,在{dy}时间会见了刘鸿业等人,表示全力支持309队的工作。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铀矿地质队伍的组建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和关怀。1955年3月,中央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给309队选调的干部和苏方派遣的专家以及从归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抽调的无线电报务员已集中到长沙。当时许多干部都不知道来干什么,甚至连亲人也来不及打招呼,就悄然聚集在这里。省委领导在听取筹备情况汇报,并商中苏委员会同意后,决定于3月25日在湖南省交际处举行309队成立大会。周小舟到会祝贺并即席讲话,高中和总工程师、苏联专家布特维洛夫斯基等就保密和团结等问题提出了要求。会上宣布组建所属1、2、3分队,任命了队长。在省委领导的协调下,309队办公地点选定在长沙市窰岭附近原省合作干部管理学校新址及相邻的几个小单位的地盘内,其土地、房产均转让给309队。

    309队建立后,立即着手基层单位组建和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已宣布建立的1分队设在广西富钟县花山,2分队设在湖南宜章县,3分队专门检查江南地区其它矿产地的铀分布情况。1955年5月,苏联派出航空测量AH-2型飞机和机组人员到达湖南,309队组建了航空普查分队——4分队,基地设在衡阳。各分队组建之初的主要领导干部,大都级别很高,还有行政13级以上的。对309队党的领导关系问题,中央组织部1955年7月15日在给湖南省委周小舟同志的电报中予以明确:“309队党的组织和工作由湖南省委领导,为保密起见,除由省委书记处指定一位书记或副书记领导外,可责成二、三位处长以上干部负责与该队日常联系。该队所属各分队党的组织直接受大队党委领导,和省委以下党的组织不发生领导关系……”电报还建议以郭之泉为309队党委书记,不久中组部调康日新任队长。1955年9月,周小舟到309队检查工作,对征购土地建造专家宿舍等问题给予了解决。到1958年,309队组建了18个分队,职工总数达8669人,工作区涉及南方11个省区。

首批铀矿昂然面世

    309建队初期的铀矿地质勘查,按照中苏1955年1月20日议定书的规定,为中苏合营性质。苏联专家的广泛参与,对铀矿地质的全面展开起了重要作用。1956年7月9日,苏联政府致中国政府备忘录称“中国预定发展原子能企业的计划需要大量的铀。最近几年中国所能够开采的铀看来将全部用来满足国内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般协定来实现在勘查方面的援助将是比较正确的办法。”我国政府8月17日给苏方的备忘录中建议“两国政府各派代表共同商议停止执行1955年1月20日议定书有关的各种问题,并且重新签定一项关于铀矿勘查工作的协定。”1956年12月29日,中苏双方政府授权代表雷荣天、普希金签定新的议定书,明确苏方对中方铀矿普查勘探给予技术援助,中苏委员会停止工作。至此,中苏合营改为中国自营,整个工作受新组建的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后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

    309队各分队在各自的区域里采用地面、航空、汽车、船舶伽玛测量等方法,xxx开展铀矿普查工作,迅速发现了一批具有成矿远景的铀矿点。特别是4分队发现的航空异常,不少规模、强度都很大。为安全起见,除309机关配备武装警卫分内外三层站岗值勤外,操作员带仪器上山工作,也配备了全副武装的公安战士做保卫工作。操作员、警卫员密切配合,翻山越岭,生死与共,战胜困难,谱写出了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对发现的铀矿点,专家及时作出评价,分队适时转入勘探,从中落实了中国{dy}批铀矿床。

    中央和部领导一直xx着309人为国找铀矿的动向。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在1958年春节过后不久,就到了309队,在基层与职工同吃同住,开展调查研究,并于3月30日从在湖南郴县的3分队发出了给二机部三局领导和部党组的信,对他在309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如忽视政治教育、淡薄群众路线等提出了解决办法。他在1994年出版的《宋任穷回忆录》中说“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是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两个根本环节,xxx曾不止一次亲自关心和指示过……我任部长后用很大精力抓地质工作,几乎所有搞铀矿地质勘探的地方都去过……广大地质科技人员和工人,知道自己是为建立和发展祖国原子能事业找矿,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激励大家以苦为乐,以难为荣,奋不顾身,忘我工作,结果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发现了大批放射性异常点,经过揭露勘探和工业评价,于1958年正式向国家提供了{dy}批铀矿工业储量。”这里说的“{dy}批”就是指309队提交的湖南大浦、金银寨和江西坑口铀矿床。两三年中落实3个铀矿床,提交中国{dy}批铀矿工业储量,无论速度还是质量堪称{yl}。这使中国原子能建设的决策者们感到欣慰,于是加快了整个体系后续企事业单位的组建。

    大浦、金银寨、坑口3个铀矿床,都是首先由4分队航测发现异常点,然后由地面人员检查、追索,圈定成矿远景区,再通过揭露、勘探落实的。1955年8月,航测发现衡阳浦魁堂铀异常,1分队于年底对此进行检查,操作员李富、郭良斌在附近发现汪家冲铀异常。这一消息振奋人心,职工放弃春节休假,冒着冰雪,快速揭露,于1956年3月提交汪家冲、浦魁堂、学陶岭砂岩型成矿远景区。新组建的8分队继续进行勘探,他们在设备简陋、生活艰苦的环境下,忘我工作,黎昌桂钻机组更是全省闻名,他因此出席全国群英会,获全国劳模称号。经过苦战,提交铀矿工业储量XXXX吨。1955年9月,航测发现郴州金银寨铀异常。2分队奉命作地面检查,又发现了新的铀异常,于是新组建10分队进行勘探。这里气候湿热,施工中地下又有40度热水涌出,许多职工不适应。有的晕倒在施工现场,缓过气又坚持去干。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安全系数,技术员唐世君、沈锡厚在苏联专家诺维柯夫的指导下,实验成功辐射取样等方法;机械修理工曹洪森研制成功钻机{wn}操作盘:钻探工罗东海革新了立轴钻杆水接头。1958年底,10分队提交金银寨铀矿床主矿带铀工业储量XXXX吨,控制东矿带远景储量XXX吨。1956年8月航测发现的坑口铀异常,由13分队揭露、勘探,1958年2月提交工业储量XXX吨。与此同时,309队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新的重要发现。

土法炼铀赫然惊世

    全国的铀矿勘查工作,到1958年6月已有同309并列的5支队伍,其余4支队伍是519、209、182和406队。同年6月30日,二机部党组给xxx、党中央关于全民办铀矿的请示中说:“……已有专业的地质队伍18000余人,组成5个大队,分布在全国19个省区……现已探明的铀矿储量,已经可以保证我国原子能初期的需要……为了加速原子能事业的建设,对于铀矿的勘查和开采,必须采取全民办铀矿的方针……对于中小型铀矿的勘查和开采,一律由地方经营。”为了适应全民办铀矿的形势,加强铀矿勘查和采选炼工作,二机部决定调整组织体制,将309队一分为二,在江西南昌成立608队,309队的管辖范围缩小为两湖两广地区。1959年12月,工作区增加河南。

    全民办铀矿的方针,在全国推行了三年左右。198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当代中国丛书之《当代中国的核工业》对此作了客观的评价:“通过‘全民办铀矿’,获得‘土法’冶炼重铀酸铵150余吨,在苏联毁约停援,铀矿山和水冶厂一时建不成的情况下,为国家初期的核燃料生产提供了原料,进而为中国{dy}颗原子弹的研制赢得了时间。”而其中有80%左右是309队自办或协助地方开办的37个土法炼铀厂生产的。{dy}颗原子弹所用原料,主要是由309队11分队在广东的202水冶厂和309队在湖南的406厂生产出来的。
    309队土法炼铀,其实在1958年下半年就开始了。8月27日,309队11分队202厂在下庄投产,这个厂有4个车间、150余人,前后共生产铀化学浓缩物XX吨。9月9日,309队向各分队发出《关于积极开展全民办铀矿工作的意见》,并在长沙青少年宫举办全民办铀矿、全民办原子能事业图片展览。接着,309队在中心实验室增设加工实验室,继续开展土法炼铀实验。11月,309队16分队在宁乡、安化等县大力推动全民办铀矿,为当地开放17个小矿点,并帮助宁乡流砂河建立101厂。二机部部长宋任穷亲临视察,并请“八一”电影制片厂在流砂河等地拍摄了电影。这一年的12月和次年的4月,部、局先后在309队系统的广东翁源11分队和湖南宁乡办101厂召开全国性全民办铀矿现场会,与会代表均超过100人。

    1960年3月底,李凤翔接替309队队长。他根据1月309队制订《全民办铀矿的方针和规划》(草案),继续抓落实。当年7-8月,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回国,衡阳272厂一时无法生产。为了加快{dy}颗原子弹的研制,二机部增加了309队生产重铀酸铵的任务。在这个背景下,黄材406厂应运而生。在苗绍宗副队长指挥下,只半年多时间,406厂就投产了。为了攻克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309队中心实验室、长沙地质学校等单位密切配合,培训人才,解决难题,并调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厂,作为骨干力量。他们使碎矿、浸出、沉淀三个车间实现流水作业,采用反应罐进行铀化学沉淀的方法,创新了工艺设备。采用6092萃取新技术,提高了回收率。1962年,406厂超额完成了XX吨重铀酸铵生产任务。

创新模式傲然耀世

    309队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找矿实践中注重铀矿的分类,从而为建立基本类型的找矿模式,不断加深对铀矿地质工作的认识,为找到更多的铀矿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国找到了十多种类型的铀矿床,其中最重要的是花岗岩类型、火山岩类型、砂岩类型和碳硅泥岩类型4种,在这4种类型中最早发现铀矿床的是309队,并对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铀矿床进行了认真研究,使之成为找矿“模式”。

    309队于1955年8月发现,1958年底结束勘探的大浦矿田,是中国最早提交的砂岩型铀矿床。在这个时段,519队在新疆、209队在云南也发现了砂岩型铀矿床。中苏两国科技人员对此作了研究,标志着砂岩型铀矿床在中国的突破。309建队初期,根据国外已有的铀矿类型及其产出条件,花岗岩体未列入找矿有利范围,加之在广西花山花岗岩体找矿的失利,苏联专家不主张队伍部署在花岗岩体内。1956年11月,309队2分队技术员刘振国、找矿员王昌发等在广东贵东花岗岩体接触带发现新桥、下庄铀矿点,309队决定快速揭露,扩大成果。当年12月,操作员徐辉荣在花岗岩体内部发现铀异常。1957年8月,技术员罗鹏飞、找矿员谢本武、周四保等人在其附近详查中发现颇有规模的铀矿化,中苏两国技术人员共同命名为“希望矿化区”,进一步振奋了人心。到1961年结束勘探,已发展成为中国{dy}个大型花岗岩型铀矿床。309队地质科刘兴忠等经过总结、分析,确认在花岗岩内寻找铀矿前景良好。此后,许多队伍调整部署,相继取得重要成果,从而使花岗岩型铀矿床在中国铀矿储量构成中占据xx。中国在50年代探明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湖南金银寨和贵州白马洞,都是309队发现、提交的。其后,309队又发现和勘探了湖南宁乡黄材、安化老卧龙,广西资源铲子坪等同一类型的铀矿床,科技人员一致认为是中国铀矿床的主要类型之一。火山岩型铀矿床,是在309队1958年发现的浙江衢县小丘源铀矿点、经移交608队揭露勘探,提交大型铀矿床和309队1957年8月发现、组织两个分队集中勘探,落实大型铀矿床并控制远景,移交608队又有重大突破,成为中国{zd0}铀矿田的相山铀矿田后,才成为中国一种主要铀矿类型。

建立基地安然立世

    1963年11月,二机部决定把309队在广东的地质队伍和地质成果划归209队,中南309队工作区为湖南、广西、湖北、河南四省区,地质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李凤翔队长广纳群言、深谋远虑,决定调整部署,在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的湘桂地区建立和扩大铀资源基地,安然冲出困境。

    经过中南309队广大职工的艰苦奋战、不懈努力,到70年代,在湘桂的大新、鹿井、大湾、资源已构成四片铀成矿区。1960年4月由309队15分队发现,后因“远景不明”而放弃的广西大新铀矿点,1963年重新上马,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复活了这个老点,1970年中南309队5队提交工业储量XXXX吨。大新矿床是中南地区首次提交的碳酸盐岩型铀矿床,丰富了成矿理论,扩大了成矿领域。湖南鹿井铀矿点1958年12月由309队3分队发现,投入一定的深部工程,落实为勘探基地后,于1960年2月移交中南309队10队勘探,1964年4月以10队这部分力量为基础,组建中南309队2队勘探。他们落实了鹿井、牛尾岭、黄蜂岭、高昔、沙坝子等矿床组成的铀矿田。1956年12月由309队1分队发现,10分队进行过揭露的湖南大湾铀矿点,中南309队8队1963年奉命进入。经过勘探,提交了香草、大湾、牛头江等矿床组成的大湾铀矿田。1956年7月由309队1分队发现过铀异常,1965年309队组织“桂北会战”扩大了成矿远景的广西资源地区,经过中南309队10队多年勘探,提交了由砂子江、张家、红桥、白毛冲、乍古田、铲子坪、双滑江等矿床组成的资源铀矿田。以上铀矿床的发现及研究,均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与此同时,在找矿方法、测试技术上也有长足进展。1970年物探技术员姚庆和创造的相对伽玛等值图法,代替了沿用苏联的伽玛等值图法,使地面伽玛异常分析、评价更加科学化、实用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6年王志雄、傅祥林发现芙蓉铀矿、湘江铀矿,这是中国首次发现新的铀矿物,198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978年物理分析技术员张庆文等研究成功钋-210找矿法,具有较强的攻深找盲能力,是找矿方法的重要发展,1984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进入80年代,探矿技术不断发展,钻探工程采用小口径金刚石地质岩芯钻探,坑道机械化作业线已完善配套,效率大大提高。中南地质勘探局作为“金刚石地质岩芯钻探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的重要参与者,与有关单位一起获{gjj}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大力转民毅然闯世

    1979年5月,二机部中南地质勘探局成立,苗绍宗、高玉分别任党委书记、局长。1981年,二机部开始实行“军民结合”、“保军转民”的方针。1983年易国初、朱聿修分别接替了书记、局长的职务。1984年三局确定“以铀为主,综合找矿,多种经营,搞活地质”的方针。中南地质勘探局联系自己的实际,积极推进队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闯世界,求发展。在全局发展的指导思想上,经历了从“一队两业”(铀矿地质、多种经营)、“铀主民辅”到“铀民并举”、“大力转民”的转变。在转民的实际运作上,经历了从“不厌其杂”、“不厌其小”到“提xx次”、“提高效益”的转变。到20世纪90年代,经过张正文、杨映璜、李意云等历届主要领导的努力,全局多种经营在市场的淘洗中,初步形成工程业、制造业、服务业(简称“三业”)为支撑的格局。

    中南地质局保军,就是继续抓好铀矿地质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按照“富、近、浅、易”的要求,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取得了可观的成绩:301大队在醴陵金管冲提交接近大型规模的铀矿床;302大队在鹿井地区开辟下洞子、洞房子等新点,新增远景储量XXXX吨以上;303大队突破了嘉禾坌头矿床,落实为大型铀矿床;305大队主攻新村、屯林铀矿床取得突破;307队把平南马鞍肚铀矿点发展成为可供综合利用的铀矿床;310队在广西全州探明广子田等铀矿床,打出一片天下。同时找金工作也广泛开展,308、304等大队取得丰硕成果。

    中南地质局转民,就是使“三业”协调发展。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搞好定位,优化结构,结合实际,突出特色。

    工程业,从早期各自为战的“找水建井”小分队到今天能承接xxxx工程建设项目的企业集团,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核工业长沙中南建设工程集团公司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并通过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所属单位还拥有工程勘察和工程施工高等级资质5种8个,在路桥、建安、土石方、基础与勘察设计、地质灾害治理等领域,承接了诸多大型、复杂的工程,完成了全国{zg}的公路大桥—107国道杜步大桥的施工,完成了连云港核电厂核心部分—核岛的地基勘察与基础施工,承接或参与了赞比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家或地区的水利、水井、公路、隧道的施工和技术合作。

    制造业,自70年代末233厂研制成功人造金刚石之后,工艺不断进步,品种不断延伸,到90年代初,已形成七厂一公司、科工贸一体化的格局。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西欧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为了使已经建立的湖南飞碟超硬材料企业集团公司轻装前进,1999年列入国家“债转股”范围,2000年注册成立湖南飞碟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包括长沙总部和长沙、岳阳两个工业园,其主要产品人造金刚石压机、单晶、复合片及其它制品,双金属轴瓦材料,钻机系列等畅销市场,人造金刚石压机、钻机更是供不应求。

    服务业,从零星、分散、自发状态向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转变,在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方面不断迈进。属地管理以后,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把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到重要位置。2000年,局组织了全局性服务业发展情况调查,2001年在浏阳市召开了三产改革发展研讨会,提出基本发展思路。现局机关经济实体已拥有“天方房地产开发公司”、“天祥物业管理公司”、“恒福有限公司”、“神剑旅行社”等资质。特别是三星级华程大酒店2002年开业后,已成为长沙市同行业中的一块品牌。列入服务业这一块管理的303“地大公司”已建成一个外向型的xx企业,生猪养殖、出口和有机生态复合肥产品蜚声内外。

属地管理欣然入世

    2000年1月,国防科工委同湖南省政府签定《会商纪要》,原核工业中南地质局在湘核地质队伍整体属地化,改为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由省人民政府管理。这是中央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大决策,是核地质队伍管理体制的一次大改革。随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内外环境。为了适应这种调整和转变,全局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力求科学发展,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主动调整产业结构,从“求生存”向“求发展”转变。在对全局产业、产品结构摸底排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放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这个大背景下,筛选出优势项目,扶植其健康发展。同时实施重点企业管理办法,促使在规模速度、质量效益上全面提高。飞碟新材料公司淘汰了一批长期亏损的产品,重点发展100米、200米钻机和大腔体压机等产品,该公司生产的钻机还被选为南极考察队专用钻机。

    切实加大改革力度,从“事业”、“军工”模式向“企业”、“民生”模式转变。属地化改革完成后,就要向企业化经营过渡。为此,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在广泛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了《局“十五”后三年改革发展纲要》及12个配套方案。实施后,已形成局、队分级管理,事、企分体运行的格局。事业单位改革,企业单位改制已全面推开。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从消极保稳定向积极促和谐转变。属地化后,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把职工利益放在{dy}位,解决了大量的遗留问题。在基层单位基地建设上,重点抓了301、304两个大队基地的建设。同时,挤出2600多万元资金,对全局10个基层单位基地的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善,改善了生活环境,提高了文明程度。在关心职工中弱势群体上,局里下大决心,安排大量资金,补发了所欠的离退休人员工资和医药费,并使职业病人和伤病员得到妥善安置。一批困难职工还享受了国家低保待遇。

    振兴铀矿勘查业,从“维持”到“中兴”转变。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国务院决定加快核电发展,并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道路。铀资源的持续经济供应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湖南核工业地质局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理顺中南放射性矿产地质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增加对重点找铀单位的扶植,加强地质调查院的工作,发挥铀矿勘查的优势,使这一事业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中兴的态势。

重文厚德浩然处世

    309的名字,更多地意味着无私奉献;309的名字,更多的意味着艰苦奋斗;309的名字,更多的意味着开拓创新;309的名字,更多的意味着诚实守信。这就是50年来积累的文化底蕴,这就是50年来凝聚的道德风尚。

    309人讲奉献,是因为有一颗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国防事业,忠于本职工作的心。建队初期,许多经过战争考验、身居城市机关的领导干部,组织上一声令下,就来到了还是一片空白的309,向党和国家进行保密宣誓后,奔赴到崇山峻岭之中,为原子能事业寻找铀矿资源,有近200名职工牺牲在工作岗位或因职业病献出了生命。

    309人不怕苦,是因为铀矿地质工作是一种基础性、开创性、野外性的工作。翻山越岭、栉风浴雨,天当帐、地当床,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场所,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环境。上山找矿,勇闯无人区,不论严寒酷暑,在深山过夜、与猛兽相邻,已是寻常事。为了提交中国{dy}批铀矿床,在防护条件极差,施工设备落后的情况下,打坑道、上钻探,没有怨言,没有退缩,仅金银寨大型铀矿床的勘探,就有上百名职工因连续苦战身患矽肺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土法炼铀,也克服了千难万险,演出了悲壮的一幕。

    309人敢创新,已体现在许多个“{dy}”上:在中国铀矿地质系统,{dy}个提交了铀矿工业储量,{dy}个突破了花岗岩等铀矿床类型,{dy}个开办了土法炼铀厂,{dy}个上交了铀化学浓缩物,{dy}个革新了钻硐探生产技术……在保军转民新时期,{dy}个承接了{zd0}的工程项目,{dy}个完成了{zg}的公路桥梁……

    309人有诚信,过去,就以为国找铀矿不打折扣著称。转民后,把诚信融入单位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使之成为职工的一种品格,单位的一种动力。职工创作的长篇小说《沧桑道》、报告文学集《大雁之歌》和各类文艺节目就是其生动写照。以人为本,树立荣誉感,是搞好诚信建设的关键。局机关1989年起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所属单位基本建成市级文明单位,所属企业多次评为国家和省部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任重道远、前途广阔。核工人在湖湘这块热土上燃烧的激情必将延续成不灭的火焰,永远照耀着明天和未来不断前进的新的里程碑。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激情铸就的丰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