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关系_MaJi368的空间_百度空间
象棋的发明,可能是在南北朝。起初被称为“象戏”,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学者杨慎认为“象戏”是取象于日月星辰的。它演化成后世的象棋是印度人加工的结果。北朝“象戏”有象征日月的棋子,也有类似现代中国象棋“将”、“帅”的棋子;五代、北宋出现的“炮”,最初是表示飘忽不定的彗星的棋子。这种棋戏传入印度后,在约七世纪时(中国初唐时期)演变成战争游戏。“象”、“马”、“车”、“兵”四种棋子,是当时印度xx的组成部分。经过印度人改造的象棋一面传回中国,一面经波斯、阿拉伯传入欧洲,衍生出中国和西方两大象棋体系。

    唐代象棋,已经接近现代象棋的形态;到了北宋,规制多变;南宋以后,逐渐定型,此时的象棋已离最初的日月星辰之象越来越远。但是,印度、阿拉伯和欧洲人似乎没有忘记它的天文学含义,都把象棋用于占星术。虽然两个象棋体系在后世的发展中有了很多差异,但其同出一源的标志还是很明显的:兵进不退、马走日、象斜行、将帅或王一步一格等都是它们的共同点。可以说,国际象棋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它凝聚了人类共同的智慧。

    古人一直都是用筷子吃饭的吗

    《礼记·曲礼上》讲到请客吃饭时,说:“共饭不泽手。”“泽手”就是双手摩擦发热而出汗的意思。唐代经学大师孔颖达的注解是:“古之礼,饭不用箸(筷子),但(只)用手,既与人共饭,手宜絮(洁)净,不得临时始搂莎(两手相搓)手乃食,恐为人秽也。”原来上古时的中国人和现代的阿拉伯人一样,是吃“手抓饭”的,并不是用筷子作为餐具的。

    吃手抓饭,使古人养成了饭前洗手的习惯。《管子·弟子职》说:“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 (衣袖)盥(洗手)漱,跪坐而馈。”意思是:先生要吃饭了,弟子要准备好食物,然后洗手漱口,跪坐着吃。

    阿谀奉承为何也叫“拍马屁”

    关于“拍马屁”的来历,还真有几种有趣的说法,都与蒙古人的习俗有关。一是说蒙古人有个习惯,当两人牵马相遇时,应该在对方马的屁股上轻拍一下,以表示尊敬;二是当蒙古族骑手遇到难以驯服的烈性马时,就会拍拍马的屁股,这样马会感到舒服,骑手即可乘机跃身上马;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壮结实,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蒙古人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由此可见,这个词语本来并无贬义。然而,这些礼节和习俗却成了趋炎附势者谄媚奉承的方式。当他们看到权贵策马而来时,不管其马优劣如何,都会争着拍马屁股恭维一番。因此后世就视“拍马屁”为巴结讨好、阿谀奉承的同义词,贬义色彩甚浓。

    初次见面出难题为何叫“下马威”

    “下马威”一词出自《汉书·叙传》,班固在为祖先作传时,记叙伯祖父班伯因定襄时局混乱,而自请担任定襄太守,定襄豪门大户“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意思是他们担心班伯初到任时要对下属显示威风,所以有所收敛。这里的下车,并非指从车上下来的动作,而是指官员初到任。古人有用下马、下车表示官员到任的习惯,所以后来“下车作威”便被“下马威”代替。加上“下马威”读来顺口,意思简约明白,便广为流传。

    随着词语意思的转变,“下马威”从初到任时要对下属显示威风,到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十二生肖为何没有“猫”

    十二生肖的说法源于干支纪年法,传说产生于夏,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考证的是,至少在汉代,十二生肖与地支的相配体系已经固定下来了。在汉代以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猫,无论是《礼记》中所说的山猫,还是《诗经》中“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的豹猫,都是生活在野外的野生猫。我们今天饲养的家猫的祖先,据说是印度的沙漠猫。印度猫进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始于汉明帝,那正是中印交往通过佛教而频繁起来的时期。因此,猫来到中国的时间,距离干支纪年法的产生,恐怕已相差千年了,所以来晚了的猫自然没有被纳入十二生肖中。(摘自《问吧》)



郑重声明:资讯 【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关系_MaJi368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