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委、市政府把握全面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契机,于2007年5月17日吹响了“国家生态市”建设进军号。经过不懈努力,2009年8月顺利通过省级考核,并得到省级考核组的高度评价。2010年,溧阳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国家生态市”建设“决胜年”目标,要求全市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以及广大民众,众志成城提升效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再创佳绩,确保打赢国家生态市建设总决战。 应对科学发展和全力冲刺国家生态市建设通过{gjj}考核验收的新要求,环保局积极协同溧阳市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查漏补缺、精心谋划,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和重点工作目标,及时分解落实到各镇(区)、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确保生态市建设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并通过国家组织的考核验收。 优化产业升级,推升绿色品位。按照《工业经济三年跃升计划》,促进传统产业做精、优势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加大对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金属冶炼及加工、输变电设备、机械装备制造及新型建材等四大产业集群向xx化、集聚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发展生态农业,科学xx集约化有机和生态农业的再跃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的再扩容,“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的再充实,着力培育园艺业、畜牧业、水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四大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升高效农业发展的锦绣前程。加速繁荣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区服务业按“退二进三”的发展方向,着力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在精心打造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同时,重点实施并科学优化天目湖、南山竹海旅游度假示范区功能,科学构建瓦屋山旅游区、长荡湖湿地公园和燕山风景区,全力做强精品旅游项目推升第三产业快速崛起。通过科技和政策的力量,快速推进全市融会贯通低碳经济的理念和行动实践,着力提升全市产业(产品)绿色品位,有效抢占发展先机,精心做强溧阳未来。 夯强环境基础,提升控污能力。溧阳通过大力推进实施“清水、蓝天、城乡绿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清洁、宁静、生态修复、生态产业、生态安全、生态文明”xx生态重点工程,已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9座,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7.7万吨,铺设污水收集管网250多公里,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域的污水收集处理网络,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1.86%。建成溧阳市环境监控中心,在29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29套废水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在上游来水的四个监控断面和3座大中型水库饮用水源地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7座,环境监控自动化和“千里眼”功能凸显。建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示范点35个,改造生态户厕14000多只。但对照高标准、严要求仍有差距。今年将加快实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二期和支管网及小区雨污分流工程,全面提高城市截污治污能力;加快推进前马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农村污水管网延伸,扩大污水收集范围,促进各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并达标排放。 强化环境整治,优化环境质量。在巩固并强化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创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管理举措的同时,继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开展天目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期绩效评估,做亮、做强杨村河生物浮岛、中田河梯级生态湿地等精品工程,巩固提高退耕还林成果。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丹金溧漕河、中河等重点河流断面监测,全面完成长荡湖围网整治任务。加强优美乡镇建设和长效管理,确保别桥镇创建优美乡镇工作通过省级考核。深入开展集镇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落实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措施。全市所有行政村都达到“三清一绿”建设标准,有序推进“五化三有”村和“小康家园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每个镇至少有2个行政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强化生态户厕改造推进力度,有效提升农村生活污染控防覆盖面,促进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加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划分禁养、控养、适养区域,调整和优化全市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的生态布局,全面提高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场所防控和治污能力水平。 铁腕治污,节能减排创新绩。大力推行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有效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创优搭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平台,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资源补偿机制。强化节能降耗工作,完成能源审计企业10家,节能监测企业20家,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8项,淘汰落后用能设备60台套。加大监管力度,实施年度减排工程10个,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8家,确保重点企业污染排放逐年降低。创新举措确保2010年COD排放控制在8209吨以内;SO2控制在10810吨以内。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全力“扶大”,支持全市各类项目、重点企业发展。严格“限小”,继续加大小化工整治力度,对一些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小化工实施停产整治或淘汰并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