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实验室的建立势在必行

    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闭幕了,大会的结果早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本来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却演变利益、甚至是道德之争,政治层面的斗争。西方发达国家不承认工业革命以来对环璄的影响历史,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资金的优势,对发展国家摆脱贫困的基本要求视而不见,并试图把气候问题作为维护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优势的重要手段。所以无果而终也是必然的。气候变暖的确是一个非常令人警惕和担心的问题,许多国人的担忧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决不能在这个时候被西方的舆论所忽悠,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工业化以来的二百多年所造成的,而决不能归结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为主要原因。美国及多个同盟国入侵伊拉克,编造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置萨达姆于死地,油田燃烧,xx爆炸造成多少“碳排放”?中国的发展减少了金融资本获取利润的空间,于是气候问题,这本来是一个科学的命题,被资本演绎成保持垄断的手段。我们应关注气候变暖这个大问题,但也应保持警惕。

    大会虽然结束了,但是起码告诉了我们两个重要信息,首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大国,我们必须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负起责任,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其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活动的外部环境将尽一步恶化,这对我们这个有“世界工厂”之称的我国对外加工出口行业将是致命的。我们{wy}的出路也是全面提高我国的技术能力,尤其是各行业的核心技术。所以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否应考虑重新定位问题,把重心从追求增加值调整到追求增加值和科技含量上来。把技术进步作为重要的指标来加以考核。

    应该讲,当前我国总体财政情况是好的,财力是相对充裕的。因为我们目前正享有{zd0}的人口红利,劳动力廉价而充沛,十年以后我们将失去这个优势。同时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使各级政府都在可控财力上得到实惠,所以土地转让收益又被人们戏称为“二财政”。随着大规模土地开发的规范化、法律化,我们的这项收益必将大量减少。所以当前各级政府、尤其中央政府的财政应是处在黄金期。那么巨额资金应该投向哪里?我个人认为应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解决我们目前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不能长期停留在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一味的扩大产值、增加出口的水平上。我们应利用现在的有利时机和政府相对宽裕的财力,加大公共实验室的建设,为国家今后长期发展积蓄力量、创造条件。

    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财政对科技工作资金投入的方式。过去一直以来,直至今天财政资金对科技的投入一直采取项目支持的方式。某个单位或企业根据国家发展计划,提出自己计划要进行的科研项目,再请人论证一番其重要性、可行性,然后提出自筹多少资金、需财政补助支持多少资金,形成一个完整材料,根据自己单位的级别和人脉关系,上报政府相关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当然需要论证一番,然后立项、纳入预算、拨款,{zh1}可能也要搞个评估,但毕竟隔行如隔山,评估准确,项目百分之百xx计划寥寥无几。在这种资金管理体制下,科技资金投入再多又能解决多少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关呢?在中国现在的阶段不讲人脉、不讲关系那就是天方夜谈。但是作为制度设计应把尽量减少人情干预作为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才能使政府资金在使用上发挥{zd0}的功效。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从国外获取资金技术的支持与合作。应该讲这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生产加工能力空前强大,外贸出口活跃,被人们称为世界的加工厂。的确,中国制造的轻纺、家电产品走到了世界各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出口的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技术并没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产品利润低,能源消耗大,即使这样低微的利润也必须付给外资高额的技术成本。因此,虽然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目前我们又面临巨大的困难,这个困难就是必须冲开技术瓶颈,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通过提高技术的手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减少碳排放,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

    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鼓励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我国企业自己的核心技术,这决不是空洞的口号。哪个企业的经营者不希望自己拥有{sjlx}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呢?但是我国目前众多的、十分有活力的民营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要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且风险性极高,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生存下来已属不易,再拿出相当大的资金来进行风险性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确太难了,虽然这些众多的民办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经营理念和极强的竞争精神。那么大型国企是否可以承担我国企业整体科技水平进步的责任吗?他们应当承担,但他们做不到,大型国企当前最重要的是进一步树立市场经济理念,降低成本,充分用好他们手中的资源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自己的事都没办好,如何承担整个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责任。大学在提高社会的科技能力方面的确做了不少的工作,但也只限少数的大学。更多的学校是把精力放到跑马占地和博士点的认定上,不用说如何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水平了,自己内部教学与行政、教学与毕业生就业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够烦的了。

    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促进科技进步都有一整套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政府提供部份促进科技资金,而具体的项目实施基本由大企业和大学承担,并建立了严格的项目申报及考核验证程序。西方的成功经验我们不能照搬,因为我们的大型国企和大学目前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的素质,不足十岁的孩子耍大刀,勉强拿得起就不错了,非要耍起来那连孩子和大刀都不知悠到哪儿去,但肯定是鼻青脸肿。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目前还不具备承担社会科技进步的能力,这不仅仅是因为缺乏资金,更重要的是他们敢冒险,并在冒险中取得成功。他们曾经贫穷,现在他们依靠辛勤的劳动和必要的投机赢得了财富,但他们缺乏睿智大气,缺乏企业家的成熟,缺乏文化的积淀。中国的生机勃勃、自强不息的民营企业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学技术的全社会进步事关我们国家的未来,谁能担此责任?在目前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下,只有由各级政府运用财政资金,根据本地区企业、人才、资源、发展和国家对本地区的发展定位综合平衡考虑,确定本地区的发展方向建立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的公共试验室。企业研发新产品往往是从对老产品的替代产品的角度去考虑,但是将来的替代产品不同于现在经营的老产品必须要有技术上的突破,如果从产品的设计理念、核心技术有了大的变化那就是巨大的成功。但很多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技术的突破不仅要有人才的优势还要占用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的实物形态就是支撑新技术研究、试验的专用设备。这些专用设备耗资巨大,并且单独就一个企业使用情况来看,设备的利用率极低,大部份时间设备闲置,改做生产用设备既不可能也是极大的浪费,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这些昂贵的专用设备又必不可少。这几乎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家无法解决的难题。搞{sjlx}的新技术的确是使企业繁荣、不断跃升的保证,但昂贵的开发成本和巨资购入但利用率极低的专用设备又几乎可以立即把企业拖垮。所以唯有各级政府搭建促进经济发展的平台,建立适合本地区企业发展特点的公共实验室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原则是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求,是用于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科技能力提高了,企业发展税收就业增加,这与公共财政的主旨是符合的。其次降低了企业研制新技术、新产品资金压力和风险,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时只承担科研人员支出和试验材料费,极大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再其次提高了昂贵的专用设备的使用率,设备不再闲置,因为公共试验室的设备是国有资产,直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所有企业,不是满足某个企业的需要。这样才真正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果。{zh1}公共实验室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抱负的舞台。我从来认为中国人是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人群,而我们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在国内和大量海外学习归来的学子们缺乏基本的科研条件,现有的有条件搞科研的场所屈指可数人满为患,应该吸纳大量研究创新人才的中小企业由于难于搞科研,只能招录技术工人。学而不能用,不仅人才回流国外,而且形成怨气,造成巨大的、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

    人微言轻,能读到此文的不多,感兴趣的人就更少了。孔子曰“从吾所好”,“好”而已。论证一番尽份责任。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公共实验室的建立势在必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