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专业摄影是一种非常xx的爱好。虽然数码单反相机的价格日渐降低,但相机镜头的选购却使得不少囊中羞涩的摄友望而却步。如果能买到一支成色不错的二手镜头,也能解决心头之痒,但小编仍要告诫广大摄友,为了买回来后不心痛后悔,选购二手镜头的技巧就非学不可了!
一、不考虑中低档镜头
全新也好,二手也好,一定要选择一支没有拆修过的镜头。现代的镜头制造技术极为复杂,除了光学设计,材料选择之外,决定镜头素质的最重要因素恐怕就是装配质量了。{dj0}镜头通常会采用金属镜筒和压圈的设计来保证镜片安装的xx性,在制造完成之后会经过精密的检查和调整来保证光学质量,而中低档镜头则常常采用放宽公差限制的方法来提高容错性,以有利于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我们既然都屈尊去选择一支二手镜头了,那就别再考虑中低档镜头了,直接往{dj0}上面靠吧。
二、各大镜头生产商都有着自己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系统
例如莱卡,每支镜头都采用人工装配,完成后会检测从光轴同轴度到镜片间距等等好几十项内容,并且根据检查结果对镜头进行细微的调整,以使之光学表现达到{zj0}状态,这种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略显繁复的工作流程使莱卡成为一个光学xx,虽然他自己没什么结构上的创新,但它的镜头从做工到光学表现都是{zyx}的,当然,价钱也是很离谱的。其他工厂的{dj0}镜头质量控制的手段基本相似,力度有所不同罢了,这种镜头一旦被拆开过之后,维修师傅将很难将其还原到出厂时的{zy}状态,成像质量也是要大打折扣的。部分厂家在生产时会使用到一些特殊的工艺,比如名气很大的理光胶片机GR1以其像质{zy1}的28mm GRlens而一举成为经典,虽然大家都传言说这只镜头其实是施耐德设计的,但是理光在生产中引入的新技术也功不可没,这种新技术叫做镜片匹配系统,一般镜片在磨制完成之后都会有一些小小的误差,理光的这套系统会测量每片镜片的光轴误差,然后把性能最为相近的镜片匹配在一起组成一支镜头,试想一下,这种镜头被拆开之后再装回去还能有原来的表现吗?
所以说,挑选一支镜头的前提应该是无拆修的镜头,而且此类镜头一般都有一个极为诱惑的价格,但是,即使对方信誓旦旦这个拆修操作是由某某公司特约维修中心完成的也绝不可因此而贪小便宜将其买下,否则有很大的可能你买到手的只不过是一支徒有其表的{dj0}头而已。两年前笔者的一支3代XGP因为光圈渗油影响正常动作,送到维修点去拆开擦油,一周之后取回,和另一支成色相仿但没有拆修过的3代XGP一起试拍之后发现,拆修过的那支在中心分辨率下降了8%左右,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数字。镜头一经拆洗,就很难说它还能保持原出厂时的品质了,而且越是xx的镜头,这个"拆洗效应"越是明显。
三、判断一支镜头是否已经被拆修过
最明显的当然是看各个地方,尤其是前后的螺丝上是否有被动过的痕迹,然后可以透过前镜组看看里面的镜筒上是否有被螺丝刀划伤的痕迹,如果有,那必是拆修过的无疑,螺丝刀总不可能穿过玻璃去划伤内镜筒吧?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些比较细心的维修技师拆装过的镜头基本上找不到痕迹,这就只能依靠自己多摸多看镜头,另外加上一点点运气了,实在不放心的朋友,那只好去选择昂贵的全新镜头了。
这里所说的镜头机械损伤是指镜头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的损伤,要分成镜片和镜身两部分来说。
一、镜片的机械损伤:划痕和磨损
划痕很容易理解,出现的条件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拍摄时不小心碰到了比较硬的东西出现了划痕,镜头放置或者收纳时前后盖没有盖紧,脱落之后出现划痕,还有携带时无意中划伤之类的。也许有的朋友会质疑说玻璃不是硬度很高的东西吗?只有钻石才能划开,其实则不然,光学玻璃和日常所见的铅玻璃在硬度上面相差甚远,而且日常所见镜头中很多都是用光学树脂做的镜片,这个就更软了,保护不好,难免会有碰伤划伤的情况。一般来说划痕都不会太多太深,而且只要不靠近镜片中心的话,对于镜头像质影像不大,但如果靠近中心且划痕较深的话,可能会降低镜头的抗眩光能力。
磨损和划痕又有所不同,镜片磨损一般都是因为清洁不当早晨的,部分用户似乎有洁癖,容不得镜头上面沾上一点点灰尘,经常喜欢擦拭镜头,即使方法得当,也难免每次都留下一些细小的划痕,积少成多就让镜头前片像戴时间久了的眼镜一样显得有些发毛,这对镜头的光学素质是个致命的打击,所以一般来说碰到灰尘吹吹就可以了,实在太顽固的也别理他,总比把镜片擦花了再心疼的强。
二、镜身的损伤情况复杂的多
以前曾经见过一支AF180/2.8ED,外表磨损的非常厉害,包括镜身上面的那个金色铭牌都已经磨的有些黯淡无光了,但是镜片本身xx无暇,主人虽然用的很勤,但也保护的相当好,二手交易中碰到这类镜头是很幸运的,因为镜身磨损很大所以外表看起来显旧一般很难开出高价来,而镜片xx,作为镜头来说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光学表现而绝非外观,这种镜头往往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拿下,堪称超值之选。
有一种损伤就很可惜了,那就是镜头经过了剧烈撞击或坠地。虽然我们在论坛或者其他交流渠道中常常看到某某声称自己的相机带镜头不幸摔在了地上不过马上试拍发现一切良好,根本不影响像质云云,这种言论听听即可,真正的要选择二手镜头时就要多留个心眼,仔细寻找下镜筒外表是否有撞击之后留下的痕迹,尤其是在镜筒边缘,如果有凹坑之类的{zh0}转头另换一家,虽然说镜头摔过之后有可能不出问题,但是相比没摔过的,出问题的几率大很多,曾经见过有人摔了一下之后把光圈摔的偏离光心的。
三、镀膜和霉变
这两种情况都是致命性的,见到一定要避开。现代镜头上的镀膜大而化之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叫增透膜,是增加光线透过率的,而另一种镀膜则是改变镜头的色彩光谱透过特性的,比如一支镜头种某一片镜片所用的光学材料虽然折射率等等指标很好,但却存在偏黄现象,那就给它镀上一层光谱遮断膜,把偏色纠正回来,而现在镀膜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帮助解决一些较为廉价的光学材料的不足指出,而不必像过去一样使用昂贵的特殊配方光学玻璃来完成,所以新的镜头一般都是在每个镜片的空气接触面上都有多层镀膜的,这也从另一方面凸显了镀膜对于镜头的重要作用,所以如果发现镜片镀膜脱落的镜头,那就可以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去了。
1.镜头霉菌的种类与生长环境
镜头发霉对于北方的朋友们来说比较少见,但在南方可是器材保管的重中之重。霉菌有很多种和类,不是专家还真说不清,但不管如何,它的外在表现大体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花"状的,另一类是"网"状的。"花"状的霉菌发展一般较快,一不留神,它便成片了,而"网"状的发展较慢,但破坏性极大。霉菌的生存是要有环境的,其中{zd0}的要素是要有霉菌的"食物"。我当初对此认识不足,认为温度和湿度是主要的,其实,这是它开始产生和迅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它生存的主要"内在"条件是"食物"。这和人类的情况极为相似。一位天才被关在牢里,但只要有食物,他不会死,如把他放出来,进入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那他的发展就不得了了。霉菌也是这样的。
2.镜头镀膜是霉菌滋生的主要原因
镜头长过霉的朋友们也许会注意到这样一点,就是同样放在一起的镜头里,也许这支长了那个没长,为什么?这一堆镜头不是在同一个环境中吗?同样的温度和湿度。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奥妙不成?当然有,那就是易生霉的镜头有"食物",所以一有霉菌沾上,便如鱼得水,迅速发展,而不生霉的镜头没有霉菌的食物,所以即使有了霉菌,它也无法生存。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原来霉菌的食物主要的就是镜头的"镀膜",当然,镜头中的空气和尘埃也会带有霉菌的"食物",但这不是主要的,数量有限,镜头的镀膜才是霉菌长期生存的主要食物。而镜头的镀膜种类繁多,霉菌的种类也繁多,这就要看他们的"缘分"了。有的镜头镀膜可能永远不是霉菌的"食物",所以只要这种镜头中没有空气和尘埃中带来的霉菌"食物",这类镜头就有可能永远不会生霉。
不过无论如何,能够用肉眼明显看出霉斑的镜头,{zh0}还是不要选择了。
四、光圈和镜片开胶
不管哪种镜头,一般光圈都很少会"出事"。我见过的无非是--光圈受外力损伤而变形,造成光圈运行不畅;内有粘性物体,光圈叶片被粘住;光圈生锈,引起漫射。当然还有其它了,但这些是最常见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光圈的"老化"。这是由于使用时间长了,叶片铆钉和限位等处的磨损,结果引起光圈值和实际值误差超过"标准"了,会给曝光造成麻烦。。当然,光圈原来的制造精度也是要注意的,那此转动了1/3档数值,而光圈叶片没动一下的二手镜头那是一定不要的。
大家都知道现代镜头大多是"胶合成组"的,如双高斯镜头的四组六片,其中就有二组是胶合的。胶合物有水溶性、非水溶性、高分子化全物、树脂胶体等等种类。又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的。但不管何种胶,它都会因受膨胀率的不同,或受到震动、撞击,或胶体老化等等原因,而在镜片间产生局部或全部脱胶。这样必然会造成通光量降低,反射率增加,引起色差和光差,从而影响镜头的成象品质。另一方面,二手镜头一有脱胶现象,说明这只镜头已进入了"衰落期"。
除了开胶,光学胶水在时间久了之后也可能会变色,比如某些年头稍长的镜头颜色会有些偏黄就是这个原因,另外,还有些谣言称佳能早期生产的小白其中某一片胶合镜片特别容易开胶,似乎是因为使用了超声波马达振动引起的,未经证实博君一笑尔。
购买二手镜头的一般步骤
一、弄清需求
在购买前,要明白自己的需求,然后寻求相应的镜头,一旦确定好目标之后,就要详细的研究这支镜头的优点缺点固有缺陷制造年代等等,像各家的{dj0}镜头常常是出了好几代的,那么就要选择一个价钱上和性能上的折中了,另外,制造时间离现在是越近越好。
二、寻找渠道
第二步就是寻了,在网上看看是不是有人碰巧正在出这支镜头,{zh0}选择同城面对面交易,镜头这个东西不摸到手是很难说清楚的,尤其是二手货,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某个镜头炒的正火,那就{zh0}忍一段时间再买,因为热炒之时必定是价格高涨之时,此时下手就失去了买二手的xxx了。然后去器材城的二手市场也转转,如果有品相和价钱合适的自然正好,如果没有,也可以留张名片给老板,嘱咐他代为留意,喜欢淘二手的朋友经常去器材城转转,有时候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
不论是在二手店铺购买还是和影友当面交易,都应该精挑细选,如果条件不允许,那宁可不买也不能仓促下决定。
三、如何检测
1.看成色
仔细观察镜头,以大概确定它的成色,做到心中对这枚镜头的使用情况有个大概的判断。成色的判定主要是看使用痕迹,镜筒磨损掉漆,光圈锈蚀情况,镜片内的灰尘等等。比如要找镜头上使用最多的地方来看使用痕迹。
2.看镜片
{dy}是看镜片是否被拆过,第二看灰尘和灰层,第三看霉迹和镀膜,第四看白边和镜片胶合情况,第五看镜片的机械损伤。综合上面的情况来判定这个镜头的光学部分是否可以接受。其中首先要看的就是镜头是否被拆过,这很重要,越是"高级好头"越是不能拆过。
3.看光圈
这在二手镜头中可能是最简单的了。首先先看叶片是否发锈、沾粘、变形,其次看叶片是否松动,{zh1}用手调一下光圈看看各档的准确性是否好,滞后现象是否"超标"了。
4.看翻新
每件物品在使用过种中,它的自然"老化"虽说是有可能有误度上的不同,但会有一种"自然的同步"性。这也有点象人,不可能一个80岁的老婆婆,全身都老化了,但一双手却象十八岁的大姑娘,这是不正常的。同样道理,一只镜头怎么看都是八成新,可就是镜片非常xx,里面连一颗小灰尘都找不到,那自然吗?
5.听声音
主要是听快门声、光圈声(包括定位声)。当然,把镜头拿在手中轻轻揺一揺是一定要做的,正常镜头会有点"松动"的声音,不用多心,但不能有"松脱"的声音,那是有问题的声音。
6.摸手感
主要是找一下各种运动件的阻尼,看看是否正常,顺手,一般正常情况的镜头动起来是比较顺手的(包括国产镜头),如发现有异常,应要搞清楚情况。另外有时你眼睛看不出的变形也可以通过"摸"给"摸"出来,还有...算了,如没事拿只镜头多摸摸,比我说什么都强。
7.镜头的附件
比如是否有原包装盒说明书原装皮桶遮光罩脚架环什么的,如果附件齐全,那么即使价格稍贵也依然值得选择。
其实,二手镜头的挑选还有好多可说的,但我一直认为,如何购买二手镜头,这不是说的清的事,说只是提个纲要,最要紧得是个人的"经验",你上次当吃次亏学到的比什么都多了,不过本文的用意还是在让大家少走些弯路吧。
自我学习教材,因感觉对自己帮助颇深,特此分享给大家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