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人生 光彩照人——记我国xx玻璃专家王王承遇_朱一卉_新浪博客

玻璃人生 光彩照人

——记我国xx玻璃专家、博导王承遇教授

本报记者朱一卉

 

上月在大连,初见王承遇教授,我就有这样的印象:这是一位非常谦逊的学者,成就卓著,但为人低调。深入交谈后发现,果不其然。

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工作生涯中,那颗追求事业的心,就像他研究的玻璃,越发纯净、晶莹,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后来者,想要凝望,得屏神静气,埋头钻研;想要俯视,得站在他已经高大的肩膀上,再攀高峰;而我们,面对王承遇教授时,唯有仰望。

放在全世界的玻璃研究领域,王承遇教授也是一座不可小视的高山。

 

玻璃缘

1933年10月,王承遇出生在通州市兴仁乡一个教师世家,父亲曾做过教师,兄、姐均为教师,和南通的许多家庭一样,这是一个虽不富裕、但特别重视教育的家庭。王承遇初中上的是南通县立中学,1948年读高中,上的是赫赫有名的省立南通中学。1951年,王承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工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王承遇转入华东化工学院(现为华东理工大学)学习,1955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58年“大跃进”时代,王承遇来到沈阳轻工业学院任讲师。1971年,学校迁到大连,改名为大连轻工业学院,王承遇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即便是在混乱的“xx”岁月,王承遇依然在玻璃表面物理化学、玻璃表面处理和特种玻璃产品等课题的研究上孜孜以求,探索着专业领域国际最前沿的方向。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王承遇知道,作为一名科学家,应该在坚守住学术的底线,坚守在自己的领地,除了一如既往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外,更要用科研成果彰显自己存在的价值。

从考入大学的那天起,他便一头闯入了玻璃和非晶态材料教学和科研领域,他知道,这一辈子,和亮晶晶的玻璃结缘了。此生今世,便晶莹剔透,光彩照人。

“xx”后期,王承遇担任xxxx工程所需吸音泡沫玻璃的研制。为了填补国内吸音泡沫玻璃研制的空白,连续数月,王承遇呆在工厂,和一线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取了大量的{dy}手数据。王承遇对吸音泡沫玻璃成份、发泡工艺、气泡结构与吸音系数提出了定量关系式,从而使研制的泡沫玻璃低频吸音系数达0.35以上,达到重点工程要求。此项突破性研究奠定了王承遇教授在国内玻璃领域的地位,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辽宁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9年,王承遇成为大连轻工业学院{dy}个硕士生导师。

为了提高玻璃的亮度和白度,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入脱色剂,但用量多既增加成本,也影响效果。经过反复实验,王承遇教授研究出了{zx1}的玻璃脱色剂用量计算公式,脱色剂用量减少80%。此项研究1979年开始推广,当时,一个中型企业每年就可增加利润百万以上,获国家原轻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奖,至今仍被国内外玻璃制造企业广泛应用。

 

玻璃情

 

把握玻璃熔化的温度对玻璃制造的质量和成本控制非常重要,1983年,王承遇研究提出了玻璃熔化温度的{zx1}计算系数,xx度高于公认的Volf公式。在英国杂志发表后,受到国际玻璃学术界的重视,并很快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美国玻璃专家Bril博士认为,王承遇教授的这一研究成果,是对玻璃化学的重大贡献。王承遇凭借这一研究,奠定了在国际玻璃学术界的地位。

此后,他在离子扩散、离子注入、玻璃风化、脱色、玻璃表面处理方面都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在刊物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9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11本,2004年出版的《玻璃表面处理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2008年1月,王承遇主持编写的《玻璃材料手册》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硅酸盐学会名誉理事长干福熹称赞说:“它的出版将对我国玻璃学术界和行业界起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1986年,王承遇被评为{gjj}有突出贡献专家,是大连轻工业学院迄今为止{wy}获此殊荣者。1990年,获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担任大连轻工业学院玻璃及无机新材料研究所所长。1997年,王承遇教授被评为中国轻工总会高校硅酸盐材料专业学科带头人。

王承遇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玻璃中离子注入对晶化的影响”,国家星火项目“慢释放硒多孔玻璃”,以及国家原轻工业部下达的“玻璃脱色研究”、“钨渣处理和综合利用”等10多项科研项目和4项省、市级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使我国的玻璃研究达到了国际{lx1}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从1978年起,他即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辽宁省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后又任国家建材局科教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他还任国际玻璃协会技术委员会(TC-14)委员、英国玻璃工艺学会会员与顾问。他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优秀教师、大连市优秀专家。他曾任国际玻璃会议的特邀报告人、会段主席、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程序委员会主席等职。

在国际合作方面,王承遇教授曾作为中方项目负责人,与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大学、美国德州大学、日本冈山大学等签订协议进行科技合作,他还到美国德州大学El Paso分校和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讲学。

 

玻璃心

 

对待名利,王承遇有一颗平常心。我且称之为“玻璃心”,晶莹剔透,纯净无瑕。2003年,王承遇办理了退休手续,2005年,正式卸任玻璃及无机新材料研究所所长。但相关的科研项目,至今还在全心从事。

王承遇说:看来,这一辈子,是注定要和玻璃打交道到底了。

他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前的艰苦岁月。那时,熔化玻璃的炉子就盖在学校里,刚开始烧的是柴油,而且都得自己亲自动手。王承遇早上6点开炉,烧到下午2点,然后由夫人陶瑛接着工作到晚上8点。

陶瑛和王承遇是大学的同学,两人共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同舟共济,相濡以沫。陶瑛也是大连轻工业学院的教授,可以说,王承遇获得的所有奖章里,都有她的一半。

后来,改成电炉加热,发热体和电炉的安装也是靠王承遇自己。当年创建实验室,全部是白手起家。有一次,空压机的一个零件坏了,王承遇扛了数公斤的家伙,坐火车去修理。早上出发,晚上回来时得步行8 公里,从王村车站走到石河车站,才有火车返回市区。

王承遇一路走来,遇到过无数的难题,但他凭着那股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的劲头,将之一一xx。

针对玻璃脆弱的特点,王承遇研究的利用高能量注入氮离子和锆、钛等金属离子以及离子交换从而改变玻璃表面结构和性能的课题得到应用,根据离子交换此项研究已经在深圳生产手表表面及手机屏幕等。王承遇在美国所作的关于离子注入的学术报告,得到了国际玻璃界的重视。

2006年,大连某公司将30多万美元的玻璃制品运到美国,集装箱中的货物在海上运输过程中发霉,公司损失惨重。他们慕名找到王承遇,王教授经过调查,根据其在玻璃风化研究上的成果,建议该公司改进配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承遇作为一位在应用科学方面成就卓著的玻璃专家,常常是为相关厂家稍微调整一下配方,每月为企业节约的费用就是成千上万。所以,现在的王承遇依然很忙碌。

去年7月,王承遇2004年发明的一项专利权被国家专利局核准授权:一种能xx和具有自洁净功能的玻璃。该玻璃能够在光的催化作用下,降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xxxx,在阳光的作用下就能防污自洁,而不需要人为擦洗。据了解,这种玻璃已经生产应用。在人们对空气质量、环保、健康等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种玻璃在民用方面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明年是南通中学校庆100周年,王承遇说,作为通中的校友,他一定会回来,看看母校,看看家乡。

 

 

照片说明:

上世纪80年代在印度国际玻璃大会上宣读学术论文。

上世纪90年代,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列宁奖章获得者肖尔茨在一起。

指导俄罗斯博士的研究工作。

和各国玻璃专家在一起。

1998年7月在美国德州大学讲学。

1998年王承遇和夫人陶瑛教授、儿子王波博士在美国旧金山出席国际玻璃大会。

2000年在荷兰出席国际会议。

2000年在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技术物理研究所访问。

2001年,王承遇(左二)在台湾和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2002年,王承遇(右一)代表大连轻工业学院和日本冈山大学开展交流合作。

和俄罗斯专家合作研究。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玻璃人生 光彩照人——记我国xx玻璃专家王王承遇_朱一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