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宏观巨变:四川盆地的形成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一、 四川盆地地质地貌


四川盆地的典型地质特征是:刚性的盆地、碎裂的周边环形断裂或褶皱山脉。

据 《中国百科全书》介绍,四川盆地是中国xx红层盆地,是 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zd1}的盆地。位于原四川省(包括现在的重庆直辖市)东部 ,长江上游 ,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 占原四川省面积的46%,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地 ,北靠秦岭山地与黄土高原相望, 东接湘鄂西山地 ,南连云贵高原。


地质与地貌:四川盆地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拗。古生代时相对隆起, 缺乏泥盆系和石炭系,印支运动转换为大型拗陷 ,晚燕山运动, 特别是喜马拉雅运动后发生褶皱隆起。




盆地的格局主要受北东—南西向及北西向两条构造线控制构成了典型的菱形盆地,广元、 雅安、 叙永、 云阳为菱形的四顶点。 东西两边稍长, 为380—430公里 ,南北两边路短, 为310—330公里 。以上菱形四顶点的连结与盆地内650—750米的等高线大致相当,盆地底部与边缘山地也以此为分界。

四川盆地在距今1.4亿年以前 还是内陆湖盆, 至距今6.6千万年时盆地边缘山地迅速隆升 ,长江中上游水系开始沟通。 盆地内湖水东泻奠定了现今之地貌形态。



盆地边缘多低山和中山, 山势陡峻,发源盆地边缘,山地的河流大多为V 型谷, 峰谷高差都逾500—1000米, 地表崎岖, 故历史上就有“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之说。 山脊海拔大多在2000—3000来, 西北部与西部可超过3000—4000米,如龙门山4984米, 峨眉山3099米,小相怜4791M。地表广泛出露古生代及其以前的石灰岩,其次为板岩、 片岩、 结晶灰岩 、石英岩、 砂泥岩和砾岩,局部有花岗岩和玄武岩 。石灰岩分布区可见石林 、溶洞、暗河 、槽谷等喀斯特地貌 ,盆地南缘兴文县素有“石林洞乡”之称。巫山十二峰和金佛山等名山主要也由石灰岩发育而成。 由石灰岩 、玄武岩 、花岗岩等组成的峨眉山及由砂泥岩、砾岩组成的青城山 ,素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称, 为中国xx游览胜地。


盆地底部海拔多数在250—700米,地势东南倾 ,盆地内各河流均由边缘山地汇聚盆地底部的长江干流 ,形成向心状水系。地表为大面积的中生代紫红色砂岩与泥岩所覆盖, 故称“红层盆地”,是中国中生代陆相红层分布最集中地区 。四川盆地为丘陵性盆地 ,底部以丘陵为主,次为低山和平原。


原四川省(包括现在的重庆直辖市全境)地质情况:


省境东部四川盆地属相对稳定地台区,地质历史时期经多次海水进退,故以沉积矿床为主,并多非金属矿。

四川是主要的煤、天然气、岩盐(囱)芒硝磷、硫铁矿产地。煤主要产于三叠和二叠系地层,天然气主要埋藏于二叠和三叠系地层,但威远气田属震旦系地层,为中国最古老的天然气沉积层。自贡、五通桥等地的岩盐(卤)以三叠系碳酸盐地层为主。成都平原地区白垩系地层中有中国{zd0}芒硝矿。什邡、绵竹一带磷矿产于泥盆系地层。马边、雷波、峨眉等地磷矿则产于早寒武系地层。川南地区二叠系地层中广有硫铁矿,规模大、选冶性能好,与煤共生, 有较大综合开发前景。此外,川东南酉阳、秀山一带,汞矿资源丰富。


川西南的凉山和攀枝花地区,地质构造上属古老的康滇地轴,为四川铁、铜、铅、锌、锡等有色金属产区。如驰名全国的攀枝 花钒钛磁铁矿及沪沽等富铁矿,会理、会东、甘、洛宁南一带的 铜铅锌锡及伴生的多种稀有金属、非金属矿则有石棉等。此外,尚有宝鼎煤矿和冶金辅助原料矿以及会东、雷波的大型磷矿。


川西及川西北为强烈活动的地槽区,是四川贵金属稀有金属的主要产区。如金沙江流域的铅、锌、金、银、汞、锡。雅砻江流域 的铜、锡、金等。大度河流域的金、铍、锂、镍、铂及石棉云母、 水晶。全区的铀矿则属于沉积再造型矿床,有较大规模及远景。


四川省地貌:四川是中国多山省份之一,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 。据计算,省境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仅19%,500—1000米地区占16%,1000—1500米占76%,1500—3000米占 14%,3000—5000米占41%, 5000米以上地区占0.4%。全省除四川盆地底部的平原和丘陵外,大部分地区峰谷高差均在500米以上,{zd1}的东部长江三 峡海拔仅70余米,而西部{zg}的贡嘎山达7556米,两者相差约7400米以上。地表起伏之悬殊,在中国仅西藏、新疆可比。省境内土壤类型多样,从红壤、黄壤、紫色土到 棕壤、褐色土、草甸土、沼泽土、冰沼土均有分布,是中国土壤 类型较多的省区。东部地区红镶 、黄壤和紫色土为主。前两者占 四川耕地面积的12%,后者占67%。四川西部高原山地则主要分 布山地红褐土、褐色土及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平原及河流两岸为冲积土,占四川耕地面积的13%。四川盆地是中国紫色土面积{zd0}、最集中的地区。经人工灌溉熟化的水稻土面积广达3330多万公顷,居全国前列。


自贡,四川省辖市,以制盐、化工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中国{zd0}的井盐生产基地,素有中国西南地区“盐都”之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辖4区及荣县、富顺2县,面 积437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817平方公里。早在秦代,自贡一 带己有卤水溢出,食之有咸味。但凿井取卤熬盐,则始于东汉、唐初。 为四川{zd0}的产盐区,有xx盐井30余眼,北宋仍为四川三大盐场之一。清时己过全盛时期,{zg}年产达20—30万吨。1939还将富顺县的自流井和荣县的贡井合并,“自贡” 一名由此而来。市境岗峦起伏,丘陵纵横,海拔约400米。大量盐卤即存在于三叠系红色泥砂岩中(与掩埋恐龙的砂岩相似)。如市 西北的威西盐矿,面 积广达500多平方公里,氯化钠含量达95%以上,井深过千米 ,有 “地下盐海”之称。同时自贡及其附近尚有天然气资源,很早就有以天然气煮盐的历史,由于资源丰富,自贡的制盐和化工两者产量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其中制盐14%化工19%)。


1949年产盐达12万吨,目前所产生活等用盐,年产量己达百多万吨,约占四川全省的65%和全国井盐产量的一半,为中国{zd0}的井盐生产基地。市境邓关盐厂是中国西南地区{zd0}的化学制盐厂 ,鸿鹤镇化工厂则是四川{zd0}的制碱联合企业,所产化工产品种类众多,其中二氯甲烷、瓦斯、碳黑、碘等产量均占中国第 l 位。纯 碱居中国第4位。硼、钾、溴、氯化钡、炭黑在全国亦占一定地位。氯化钡畅销至38个国家和地区,1949年产盐仅12万吨。目前所产生 活等用盐年产量过百万吨。


二、盆地是撞击坑之论证

1、形状

四川盆地形如圆坑,直径约400公里。具外来物体撞击成巨坑的{dy}典型特征——圆形。


2、环形山、火山、褶皱山、断裂痕迹

四川盆地的北面是大巴山、东面是巫山、大娄山,南面是乌蒙山、大梁山,西面是大雪山、邛唻山。七大山系连绵分布于盆地环周,{zd0}高差约4000米。山脊海拔大多在2000—3000米, 西北部与西部可超过3000—4000米。

由于“地表为大面积的中生代紫红色砂岩与泥岩所覆盖,并广泛出露古生代及其以前的石灰岩,其次为板岩、 片岩、 结晶灰岩 、石英岩、 砂泥岩和砾岩,局部有花岗岩和玄武岩 。石灰岩分布区可见石林 、溶洞、暗河 、槽谷等喀斯特地貌。盆地南缘兴文县素有“石林洞乡”之称。巫山十二峰和金佛山等名山主要也由石灰岩发育而成。 由石灰岩 、玄武岩 、花岗岩等组成的峨眉山及由砂泥岩、砾岩组成的青城山” 。显然,四川盆地具有撞击成坑的第二特征——高高的环形山系围绕盆地 。


3、撞击拗陷物及时间

由于“ 盆地底部海拔多数在250—700米,地势东南倾 ,盆地内各河流均由边缘山地汇聚盆地底部的长江干流 ,形成向心状水系。地表为大面积的中生代紫红色砂岩与泥岩所覆盖(厚度超千米,分布并非均衡,并夹杂其它泥岩,具爆炸后自然掩埋特性), 故称“红层盆地”,是中国中生代陆相红层分布最集中地区 。四川盆地为丘陵性盆地 ,底部 以丘陵为主 ,次为低山和平原”。特别是红色砂岩储藏有丰厚的盐岩(卤)。因此,盆地明显地具备外来物体撞击成坑的第三特征:撞击拗陷物——红色砂岩。


由于“大面积的陆相紫红色砂岩与泥岩属中生代”,并且盆地地质地貌具有“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拗。古生代时相对隆起, 缺乏泥盆系和石炭系,印支运动转换为大型拗陷 ,晚燕山运动, 特别是喜马拉雅运动后发生褶皱隆起 ”的特征。加之,自贡恐龙灭绝于中生代末期,距今6500万年之际。所以,可以基本肯定,盆地被撞击的时间为距今6500万年。


4、抛撒物

由于四川盆地为红层盆地,而四周的山脉中,其山山腰至山脚,或者是山谷中,均分布有红壤或红色砂岩,且呈与盆地递远递减的分布特性。如:大梁山为褶皱背斜山地地表由砂泥岩、石灰岩、变质岩等组成;小梁山属短轴背斜山地,背斜轴部由石灰岩、玄武岩等组成,两翼及向斜为中生代红色砂泥岩,砂泥中夹杂有许多不规则砂岩块(具爆炸碎裂性),是山体松散且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由;大巴山属四川台向,斜之间由于南北两大构造线的控制 山体,呈一系列规则的背斜和向斜组成的平行褶皱带,但东西两部略偏北,中部稍偏南,故或称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地层古老,以灰 岩、白云岩、变质岩、砂岩为主,局部有花岗岩分布,前二者多峰丛,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巫山,山体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其次为砂岩。前者经褶皱挤压,岩层裂隙很多。


显而易见,盆地周围环行山脉中,拥有与盆地拗陷物(红色砂岩)相同的地表物质。因此,该盆地具备撞击坑的第四大特征——周围环形山中有撞击爆炸抛撒物。


5、坑底反弹式丘陵

由于“四川盆地为丘陵性盆地 ,底部以丘陵为主 ,次为低山和平原”,龙泉山为背斜断块山,东缓西陡,一般海拔700---1000米。其余丘陵海拔在300---500米左右。

所以,该盆地具备撞击坑的第五大特征——坑中底部有丘陵密布。


6、凹陷中的覆盖物质

整个四川盆地拥有储量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当今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广为普及的民用燃料和化工原料。尤其是“大量盐卤即存在于三叠系红色泥砂岩中(与掩埋恐龙的砂岩相似)。产盐的地层中同时产天然气”。显然,充分说明富含盐碱的砂岩层(尽管厚薄不一)覆盖了古生物圈。因此,盆地拥有撞击坑的第六大特性——撞击坑基底上有撞击前地表上的古生物圈被覆盖。


总而言之,四川盆地拥有巨陨石撞击坑的六大基本特征,因此,四川盆地是由巨陨石或者是小行星碎片撞击所致毫无疑问。


四川盆地是小行星或碎片的撞击所致,还可以从另外的事实予以应证。根据“能量巨变、形状巨变”的法则,在陨石的撞击下,一是形成了四川盆地,二是形成了盆地周边的高山群岭。三是假如这个陨石的坠落不是垂直向下,而是以一定角度倾斜而坠落,则必然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沿着水平方向的分力,进而在地质地貌上产生巨大的水平变形。


{dy}个事实是,在四川盆地的西部,正好有一个这样的地质地貌,那就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呈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山脉。


据地质资料介绍,印支运动使横断山山脉区域内褶皱隆起成陆并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盆地中堆积有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燕山运动又发生褶皱和断 裂,直到第三纪中期地壳缓慢上升。


横断山与西马拉雅山脉的东部相连一体,但是,与西马拉雅山脉西东走向的构造几乎垂直,从而产生了一个地形上的巨大拐弯。导致这个地形上的巨大拐弯的强大动力,正好与来自其东部的四川盆地的斜向撞击拗陷的向西推动作用相吻合。


从云南省境内“西、中、东”三种地质构造,也可以得到撞击致使大面积地表层绕动(拐弯)的应证。即,一是位于云南省境内西部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V字形深切峡谷”在构造上绝非偶然。三江相距最近处在北纬27度30分,直线距离仅为76公里。三江江面狭窄,两岸陡崚。显然与来自东部的撞击推力所致的剧烈褶皱山脉地形密切相关。二是滇中由紫色砂页岩组成,又称红色高原,属康滇地轴的一部分,基本为一长期大型隆起地带,地层发育不全,缺失古生代海相地层。中生代时本区为大型拗陷区,地表以紫色砂岩、页岩为主的侏罗、白垩系地层厚达5000---10000米。显然,与四川盆地的紫色砂岩、页岩极其类似。燕山运动时,除局部地区外,广大地区褶皱微弱,并以穹隆、碗状向斜,短轴褶皱为特色。三是滇东由碳酸盐岩类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又称为滇东喀斯特高原,地表多峰林、峰丛、石林、 漏斗、溶洞、溶蚀洼地和地下暗河等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其中路南石林是xx的游览胜地。显然与贵州省的地质相吻合。

如果横断山山脉的地质走向原来是与喜马拉雅山脉相平行的话,那么,这个巨大的撞击力量显然由北向南,进而推动横断山脉所在区域的地表层顺时针转动。因此造成云南省境内的“西、中、东”三大地质特征和地形大拐弯。


显然,从上述以四川盆地及环周边山脉的地质特征的事实,根据“能量巨变、形状巨变”的法则,因此,足以证明在一颗陨石碎片的撞击下,一是形成了四川盆地,二是形成了盆地周边的高山群岭,特别是形成了横断山山脉顺时针转动的地质变迁。


第二个事实是,我们还可以对拗陷的四川盆地中发掘出恐龙化石的系统性分析,来进一步证明四川盆地的撞击成因机理:


首先,当人们观望幅面如办公写字台大小的立体中国地图之际,地图上惟妙惟肖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交xx络等,给人以站在太空观看祖国的感受。因此从立体地图不难看出该盆地地貌不仅内形似盆,而且较圆,很有规则。同时,周围山脉的高度比较接近一致,且呈西高东低的态势。假如从来就没有四川盆地,那么,该处的地形就应该是与其四周的地形相接近的整体山形地貌。即:盆地之西是青藏高原的东臂,盆地之北是大巴山的南腹,盆地之南是云贵高原的北部后背,盆地之东是巫山西延迟的边沿。如此说来,整个西部高原的地表层地质,原来本是一个完整的群体,以至于正好合乎《材料力学》中能量物理的逻辑规律 —— 能量均衡则形状均衡、能量突变则形状突变。


然而,四川盆地的实际情况却是远古以来就形成的。能量巨大地梯级变化表现为盆地规律性的的高低突变,这个突然出现的巨大能量所致的地貌梯度的显著变化的成因,唯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小行星的撞击。而且,此小行星在撞击此地之前,此地原本是中国西部大面积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带。即使整个西部高原在盆地的产生之际有整体性的同时举升,那么,也并不影响盆地的拗陷正好与这个广泛的地质巨变形成能量上的动平衡。所以,撞击才会行成四川盆地以及周边的外貌特征。


其次,众所周知,月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大小不一的环形山,月球环形山是由宇宙中的碎片(陨石)撞击而成,这早已是一种公论。而月球环形山的外围,却往往没有什么大型山脉与之相连,显然是因为月球表面原本是比较平坦的地貌决定的。所以,撞击的冲击力量所掀起的尘土,就在撞击点周围的表面,形成沿四周分布较规则的环形山。


其三,原来撞击四川盆地的那颗小行星(碎片),其对地球的撞击点(着陆点)不是在平原,也不是在海洋,而恰巧是在一个巨大的整体高原(整体板块)的东部边缘的斜坡地带。加之,地壳的密度远比月壳的密度大且更加坚硬。所以,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就不可能象月球环形山的模样,而只能是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貌这个模样。


其四,自贡位于四川盆地的中部,是恐龙化石出土的地方。关于恐龙的灭绝,考古学家们提出了四种推论。其中,“小行星撞击论”比较占优势。


如果四川盆地的成因果真是小行星的撞击,而恐龙灭绝的成因也果真是小行星的撞击所致的话。那么,有趣的是就在小行星撞击的同一地方,正巧又是恐龙灭绝后其化石出土的地方,而且出土时土层距地表却很浅很浅,以至其中一块化石露出地表,从而被路经此地的考古学家发现。人们进而才挖掘出大量完整的恐龙化石,尔后,便在挖掘原地建起一座世人瞩目的“自贡恐龙博物馆”。一九八八年,当一名外国考古专家在参观了自贡恐龙博物馆后,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宇宙很大,地球很小;历史很长,人生很短”之绝妙感慨。


总之,把小行星撞击地球而形成盆地,与恐龙因小行星撞击而灭绝,这两个事件统一分析,因此不难看出:一是撞击在前并形成盆地;二是,同时撞击又掩埋了恐龙;三是恐龙掩埋在后,且又埋没于盆地中的地表浅层。显然,这是一对矛盾,一对极大的矛盾。然而,正是这一对从表面看起来的大矛盾,才会预示着一个必然,一个超乎寻常的必然,一个看起来似乎是多个独立事件的原因,均来自于一个事件的必然。


即:一颗小行星的巨大碎片的主体,是撞击并形成四川盆地和恐龙灭绝的共同原因。因为在撞击的当时,埋没于自贡的这群恐龙原本就不在这里,而是在整个撞击地边缘的西部地表上生活着。是撞击掀起的巨大泥石层洪流(或许是高温的)从空中倾泻而下,片刻间就把整个大片的陆地覆盖。尔后,随着撞击点的巨大拗陷,形成的外高内低的巨大相对高差所致的低洼之势,因此,撞击覆盖层包裹着地表上原来的一切什物,汹涌澎湃地流向低处、流向东部、流向撞击点的中心部位,以致自贡恐龙发掘地所埋没的恐龙化石群形成旋涡状的掩埋态势。


显然,通过拗陷的盆地和其地表层掩埋的恐龙化石,再次进一步地宏观证明,小行星的撞击是形成四川盆地并导至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
在地球的中生代后期,一颗小行星(直径大于1000公里)进入地球轨道,当其高速闯入地球大气层后,其外部迅速发热、发光、随之爆炸成几大碎块,并同时摩擦成沙粒、粉尘、乃至气化、从而在大气层内的坠落过程中成为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状流星。其中,在中国境内坠入的几块碎片中当数坠入塔里木盆地的那块体积较大,坠入准葛尔盆地地域那块次之,等等。

该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后其轨迹大约以70度倾角由东略偏北方位向西略偏南方位飞驰而下,其碎片和沙尘撒落亚洲、非洲广大地域以及欧洲部分地带。使得现代的四川盆地及以南的中国西南地区,从原来的青藏高原的东部、黄土高原的南部向西南水平推移,进而形成横断山脉的断裂和向西南大拐弯的复杂地质地貌。

综上所述,四川盆地系中生代末期的一颗小行星碎片的撞击所致,是毫无疑问的。






郑重声明:资讯 【地球的宏观巨变:四川盆地的形成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