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的前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农学院
百年前1909年,在南粤大地上,一个农业教育的“婴儿”诞生了,乳名叫广东全省农业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创始人丁颖教授。
一、她从艰苦的岁月走来
xx战争失败后的中国,到处被列强瓜分,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在祖国遭受日寇侵略的年代,学校几度被迫搬迁,颠沛流离,丁颖教授冒着陷入敌人包围的危险抢救作物品种资源。在逃难途中,丁颖教授曾被山贼抢劫,事后山贼发现被抢的是水稻育种专家“谷种佬”,在内疚之心驱使下,而主动将被抢之物归还失主。
以振兴祖国农业为己任的丁颖教授,一生无私奉献,深入到穷乡僻壤和农民同食、同住、同劳动,默默地耕耘,使这个农业教育的“婴儿”顽强地活下来,缓慢地成长。“脸向黄土,背朝天,弯腰驼背几十年”,这就是丁颖教授以振兴祖国农业为己任,艰苦奋斗一辈子的真实写照。
二、在新中国的阳光普照下,学校获得新生
只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有新中国,也才有学校的新生。新中国成立后,华南农学院从综合性大学中调并、独立出来,于1952年成立,xxx亲笔题写校名,规模迅速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积极地作用。
三、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学校大踏步前进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也才有学校的大发展。过去,“极左”思潮泛滥,不时冲击着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这在“文化大革命”中达到极端,学校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几乎被一分为十,当年广州曾有十几个单位向省委伸手要瓜分华南农学院这块大肥肉!xxx同志领导的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把中国引向了繁荣昌盛,也带来了华农的大发展。学校1984年改制改名为华南农业大学,1994年建立了省部共建机制,开创了多渠道筹资办学校的格局,学校逐步走上了加速发展的道路。
经过百年风雨磨砺,在丁颖为代表的华农人的汗水浇灌下,由一个农业讲习所发展到今天成为占地4390余亩,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86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后流动站,4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职工2900多人,教授、副教授900多人,本科生、研究生共3.9万多人,成为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211工程”重点大学,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农、工、文、理、经、管、法、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四、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学校明天会更好
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我们的足迹,华农大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始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当今,现代经济和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和速度之争,谁在这方面的能力强,速度快,谁就能取胜。我们现代的华农人应该继承和发扬丁颖为代表的老华农人的朴实、刻苦、深入、执着、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勤奋学习,扎实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扬丁颖精神,扎根于三农{dy}线,默默地耕耘,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以我国三农为本,实现迅速发展、协调发展、平衡发展、持续发展,促进我国三农上新台阶,实现华农大创始者丁颖教授的梦想:把古老的农业大国,变成现代化的农业强国;并加强培养多学科优秀人才,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把我校真正办成国内{yl},国际有影响的综合性农业大学。
回顾过去,我们满怀喜悦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站在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新的历史起点。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以史为鉴,创造未来,华南农业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好,中国人的强国梦一定能实现!
注:吴汉是我校农学院副教授,已退休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