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8 07:37:21 阅读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五.湖郡世代育蚕勤
钱山漾发掘出的丝织物残片证明:湖地先民驯化桑蚕有4700多年的历史。自唐代起,湖地已成为全国重要蚕丝产区。湖民‘以蚕桑为岁计’,‘唯藉蚕为生事’,虽则‘蚕女勤苦,罔畏饥渴’,但‘以此岁计,衣食之给,极有准的‘。所以,自古’湖民以蚕为田‘,’胜意则增饶,失手则坐田‘,而’蚕桑之利,莫盛于湖,田中收入与桑,蚕各县半年之资‘。这一状况,历代相延,始终没有间断。至清代,‘蚕事吾湖独盛’,已‘无不桑之地,无不蚕之家’。每逢蚕时,‘满架吴蚕妇子忙’,‘儿女生涯总是桑’,‘其生计所资,视田几过之’。蚕桑最盛的民国初期,湖属六县有桑园75万余亩,年均产茧28。29万担,蚕茧收入超过田中收入,{zg}年份占农户总收入70%。蚕桑利大,凡蚕桑集中产区,农民生活水平就高,中等蚕户都有自已的蚕屋和蚕具,经济自给自已足有余,茶馆,酒楼亦时常光顾。当时湖地农村就流传‘蚕好全好’,‘识得四月天,困在床上吃一年’,‘蓬头污面一个月,油头滑面过一年’的谚语。
1.湖蚕品种优
在明代以前,湖地蚕种大部自留自用。其名称含混,种性亦难以区分。按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三《蚕桑总论》所引《西吴蚕略》称:“蚕之种类甚繁。湖乡业于此亦仞识其常养者耳‘,所谓’常养者‘,即湖人在长期选择和在湖地生态环境下断驯化而形成的湖蚕品种。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南浔七里村人率先精心培育出‘莲心种’。因其茧小似莲心,故名。‘莲心种’蚕茧纤度细,拉力强,色泽鲜,解舒好。所缫‘七里丝’具有‘细,圆,匀,坚’和‘白,净,柔,韧’的特点,成为湖丝之娇,乃至成为‘湖丝’的代名词。清代,专制蚕种的蚕种户兴起,讲究制种技术。蚕种户‘以卖种为业’,‘池出蛾之后,乡人向各处预购,谓之定种,每幅纸小者值线千文,大者千四五百文;亦有购取诸种向各村镇鬻卖者,谓之拦路种,其价颇贱’。但湖民视蚕之得失紧系生计,所以不敢轻易购种,生怕买来假冒劣种。凡‘育蚕者当自留种蚕生子,不可苟且买种’。可见,专业育种和‘自留种蚕生子’制种两种形式,在明,清时是并存的。
湖地蚕农十分重视蚕种的优代,注重选种蚕,种茧,种蛾,从选种择茧到布子,藏种,浴种以及蚕种变换等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和经验。
选种蚕:在大眠后,检取整齐,强健,无病史之蚕,每天用枝顶是茂处的蕻头叶饲之,勤添叶勿使饿,勤除残枝,蚕沙,勿受蒸。上山时,别立山栅,用微火加温,使迅速成茧。
择茧:选择茧之坚硬洁白者留作种,茧之尖细紧小者为雄,圆满厚大者为雌,采时雌雄对半,选定后,置于通风凉房的净匾中,一一单排,不重叠堆积,以免伤于郁蒸;不摇动,以免惊蛾,造成不产子的痴蛾,不靠墙,靠柱放置,以防老鼠窃食。
提蛾:成茧18日左右,蚕蛹化蛾。出蛾多在半夜至清晨。等出蛾时,出一蛾即提一蛾。腹小者为雄,腹大者为雌。分雌雄各贮入盛器,不让其自相配偶,自偶则蛾出有先后,交配有迟早,产子不能齐一。盛器内密坚草帚,使蛾群集帚上,不鼓翅盘旋,游走无定。
放对,蛾出茧天明即止。在日初升时,就进行放对,提集雌雄蛾使其同时交配,放对之蛾必一一捡择,拳翅,秃眉,焦尾,赤肚,形体过小的皆剔出不用;雌雄数应相当,多出的留等未出之蛾。既对之后,一对对提置空筐,关闭门户,不令见风,见风则易折散,满筐扰乱。有走对(折散)的,则将两蛾提置一处,用小杯覆之,使复对。
解对:对蛾以十二小时为期,时间不宜短,也不宜过长。等两蛾松开,即取出雄蛾,将雌蛾均匀地缀连纸上或布上。纸用剡藤纸,布应先用滚水泡过晒干。每幅约三百五六十蛾。
布子:布子工作在出茧第二日旺期进行,一日生足,{dy}日出茧之苗蛾和第三日出茧的末蛾,皆不用。用尺许见方的桑皮纸,挂在绳子,引蛾布子其上,纸不平铺,是让那些无力之蛾尽坠于地。布子时,注意均匀,疏不留白,密不成堆,得由人为之提携,空缺处当场补上。室内白天避光,夜间点灯,以便进行检点。等子布满,随即送蛾。湖地旧俗,送蛾时祝祷。由小儿将蛾引置水盆中,蛾旋转而游,小儿便祝祷说:‘阿蛾转团团,今年去了来明年。’这是蚕农们的美好心愿。所布蚕种,以‘一朝生’这宜。即蛾出茧以三日为期,第二日为‘旺朝’,所出最多;提蛾生子,必于‘旺朝’{yt}内生足,这样次年出蚁亦齐。
换种:同一蚕种养育数年,若茧形变小,或丝有分两变轻,就该向原出产地换种。湖地蚕农根据做丝后蚕蛹的颜色来确定有否变种,若色白,则未变;若有黑翅,则已变,凡已变之种,就要换种。
湖蚕之种经过长期以来的不断优化,至清中叶已定型不少优良品种。据清嘉庆时归安人高铨的《吴兴蚕书》,‘蚕之种下,所出之地亦不一。丹杵种出南浔,太湖诸处,白皮种,三眠种,泥种xx金,新市诸处’。七里村的‘莲心种“,又称’七里种‘。还有太湖沿岸的’榧种‘,德清’琏市训‘,此外又有;葑白’,‘葑黄’等种。
七里种 明中叶时产于南浔七里村。清光绪三十年(1904),日本国峰村喜藏在湖北武昌农务学堂任蚕科教业,研究中国蚕丝业,作有《清国蚕丝业大观》一书,称‘七里种产于浙江省湖州府’。其时,‘七里莲心种’不仅湖州合府蚕丝产区都养,甚至江苏震泽,无锡,浙江嘉兴,杭州等地都养,所产丝都冠名‘七里’。日本蚕丝会《蚕丝要鉴》说:“无锡系统锡园种,茧形最小,状如莲心种‘。’七里种‘茧丝’丝纹极细,可制9~11条分,盛销法国‘,日本明治七年即清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北海道开拓厅从湖州府南浔购买蚕种10张,即’七里莲心种‘,’此为日本输入中国蚕种之嚆矢‘。
榧茧种 简称‘榧种‘。茧中央不紧束,状如榧实。蚕食叶量少,成长快,上山早,茧色白,茧绵厚,个大,易解舒。清咸丰年间传入绍兴,萧山一带,称’绍兴系统榧种‘;’湖州系统榧种‘,湖州太湖一带为多,’唯湖州一带的茧形稍大‘。光绪十四年(1888),即日本明治二十一年传入日本,被称为’茧质鲜美,解舒最易,蚕之育成亦速。。。食桑少而利息多‘。
琏市种 茧色白,茧形小而长椭圆,缩皱细,饲养地区为德清一带,以塘西为多。
三眠种 即三卧一生蚕,是四眠蚕雌蛾生子后,更以雄蛾再对产子。湖俗以第三眠为‘出火‘,不列诸眠之中,因名’三眠‘,茧色白,形小,缩皱细,可缫细丝。
四卧再生蚕 即头二蚕,又称螈珍,八辈蚕。由二蚕蛾所生之种。次年清明后即饲养,也不用来缫丝。其茧壳,茧黄,蚕沙皆入药,僵者名白僵蚕,治痘有回生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