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学》节选三.低温彩第二部分_毛晓沪_百度空间

(一)古彩

我国最古老的低温釉上彩装饰颜料是古彩。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用它绘制的五彩瓷器,最早出现在近一千年前的中原地区。它同古代琉璃釉制品一样,最初很可能是舶来品,是西亚釉陶彩绘工艺,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其理由如下:

1、北非至西亚的釉陶和低温彩绘工艺的出现,远远早于我国。埃及人在第十二王朝时期(相当于我国的夏朝),就已经掌握烧制彩绘釉陶的技术了。公元前1750年—前1170年,占领伊朗高原的加喜特人,将这一技术传入西亚两河流域。(详情后叙)。

说明:伊朗萨珊王朝(公元226-651年)彩绘人物纹陶器

2、古彩颜料和低温琉璃釉(现代人称:汉绿釉及唐三彩等)在我国考古发掘中没有象青瓷和其它陶瓷工艺那样发现它的初创期,也就是原始阶段。它一出现就如同一个羽翼丰满的白天鹅,光彩照人,甚至来无踪,去无影。只有舶来技术,才会有此现象。

3、我们知道,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科学发展水平,曾经长期落后于宋朝统治地区。。如果古彩颜料是中国人发明的,为什么南方地区到元代以后才出现五彩瓷,要远远晚于北方金人统治地区?难道是金人的科技水平超过了宋人?显然不是!

4、历史上世界各国对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中国也不例外。在海运尚不发达的古代,从长安(西安)出发到西亚的丝绸之路,是我国汉、唐时期的主要对外交流通道。五彩瓷恰恰就出现在丝绸之路周边的古窑址、古墓葬和古窖藏中,似乎在金代少数民族统治地区{zx0}流行。它与金人统治阶级的审美取向息息相关,也与西亚文明的传播有关。佛教就是由印度经西亚传入我国的。最早的古彩,也是用它来装饰瓷佛造像的。图6-69和图6-70就是一组河北邯郸地区出土的金代五彩佛教造像,形象生动,造型古朴,是十分难得的古代艺术珍品。

(图6-69)

5、西晋人张华(公元232~300年)编写的《博物志》中说:“烧铅锡成胡粉”。“胡粉”又名“铅白”,化学名称是碱式炭酸铅。它既是古代妇女的日常化妆用品,更是古彩颜料和低温琉璃釉的主要原料,占总成分70%左右。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称高鼻深目的西亚人为“胡人”。“胡粉”一词至少说明,铅白的制备工艺应是从西亚引进的。

当然,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古彩颜料和低温琉璃釉是由中国先民自主发明的。其理由是1985年8月郑州西郊农民在平整土地时,挖到一个铅质器座,上面有饕餮纹和夔龙纹,其风格与商代青铜大方鼎相似,专家据此断定此物为商代文物,因此得出商代对铅的冶炼已有一定水平的结论。我们且不说这种鉴定过程是否科学,就算商代已出现铅器,那也要比欧洲和西亚晚了至少1500年了。使用铅器并不等于能冶炼和制做铅器,更不等于是中国人发明了用铅制备颜料和釉料的根据。商代的铅锡冶炼技术从何而来,还有待进一步考证。1879年爱迪xx明了白炽灯泡,十五年后,慈禧在颐和园过六xx寿时就享受到了这一科学成果,但发明权仍属于美国人。由于近、现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曾落后于西方,这一点对国人内心损伤极大,致使一些人总喜欢拿古代说事,似乎在古代都是我们向西方输出技术,羞于承认我们也在向他人学习。

现代考古资料告诉我们,最早采用古彩颜料制作的白釉五彩瓷器出现在金代。由于人们最早发现的器物属磁州窑的古彩产品,颜色以红绿两色为主,所以习惯上称它为磁州窑红绿彩器。此工艺一出现就十分成熟,无论是颜色品种,还是产品质量,都不亚于明代五彩。其颜色除有红绿两色外,还发现有黄色、黑色、褐色等颜色。称其为“釉上五彩”要比“红绿彩”更确切。经检测,金代釉上五彩中的含铅量略低于明清五彩,由此可见,金代釉上五彩的烧成温度要略高于明清五彩,应在900至1000℃之间,色彩牢固度也好于明清五彩。它可以成为我们技术鉴定的一项指标。

红色是中国民众最喜欢的颜色。古彩中的红彩是一种俗称矾红的简单化合物类型的颜料。红彩的传统制作方法是用青矾(又称为绿矾,其化学成分为硫酸亚铁,FeSO4·7H2O)作为原料制成,故人们称这种红色彩料为“矾红”。矾红彩料的制作很简便,将青矾晒干,使其脱去结晶水呈白色粉末,然后放在容器中进行加热煅烧,煅烧温度一般在700oC左右,当料粉达到鲜艳赤红时即可取出放入冷水中洗涤,并多次沉降漂洗,以除去杂质和粗渣以及可溶性盐,制成生矾红料。将生矾红料,适量配以胡粉即成矾红彩料。用于釉上彩绘,或用来装饰在白釉上,用时需调以牛皮胶,制成矾红彩釉器。矾红彩的色调与粉料的颗粒细度有关,细度愈高,其活性愈大,易于发出鲜艳红色。红彩的呈色与彩烧温度也有一定关系,温度过高和彩烧时间过长会呈现橙黄色。由于彩料的细度不同、彩烧条件的不同和施彩厚度的不同,红彩的色调可从深的枣红色变化到黄的砖红色。明代矾红彩多呈枣红色,而清代以后则多呈现带有橙色的砖红色。这类颜料除少数外,通常是不耐高温的,抵抗还原气氛与耐酸碱能力也弱,多用氧化焰烧成。

古彩中的绿彩也是最常用品种之一,它是用氧化铜做着色剂,熔剂成分以SiO2-PbO-K2O系的玻璃基料为基础,在氧化焰中烧成,与汉绿釉和唐三彩中绿釉的成色机理相同。古彩发展到康熙朝达到顶峰,绿色有深浅之分和色调之别,开始采用复合型着色剂,色彩可分大绿、苦绿、浅绿、深水绿、浅水绿、翠绿等。其配方分别是:

1、 大绿:石末22.8%;铅粉68.8%;老黄2.8%;铜花5.6%

2、 苦绿:雪白56.6%;生矾0.9%;老黄18.9%;大绿23.9%

3、 浅绿:雪白50%;大绿50%

4、 深水绿:雪白88.9%;大绿11.1%

5、 浅水绿:雪白94.2%;大绿5.8%

6、 翠绿:广翠13.7%;雪白82.8%;大绿3.5%

配方中的雪白、广翠、老黄等都是康熙朝在继承明代五彩的制作技术基础上,又引进西方技术创新发明的颜料,与此同时还发明了以钴土矿珠明料为作色剂的釉上蓝彩。金代古彩中的黑彩、黄彩和褐彩都是以铁为着色剂。黑彩中除含有氧化铁外,还含有氧化锰,很可能是直接使用xx铁锰结核矿作着色剂。康熙朝的黑彩与前朝不同,则是钴土矿与铜花一起作为着色原料而制成,钴土矿中含有的钴、铁、锰等,一起在低温铅、钾质玻璃中很容易形成黑色。五彩的彩烧温度一般在800℃,康熙五彩似乎比明代五彩的彩烧温度略高,其透明感亦较强。



郑重声明:资讯 【《古陶瓷鉴定学》节选三.低温彩第二部分_毛晓沪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