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东海水晶及硅产业被誉为东海的财富石和烫金名片,正热盼羽化成蝶之时。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更有有识之士洞察到了东海硅产业发展极其美丽的前景,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世界硅都”的大胆设想。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东海人在分享硅产业所带来的诸多利好的同时,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的严峻挑战。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面前,“世界硅都”之梦想能否成真,这些都取决于今天的东海人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探寻出一条水晶及硅产业发展和壮大的最科学有效的路径。 全球化市场中“水晶之都”遇遭挑战 东海硅产业虽然发展比较快,但在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正遭遇着严峻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下,广州荔湾、浙江浦江等地的水晶贸易和加工市场迅速崛起,大有取代东海之势。据了解,荔湾的交易额已是东海水晶城的几倍,浦江也成为水晶玻璃工艺品重要出口基地。据介绍,东海水晶原料市场除一些低档原石以及可雕刻的石料当地自销外,有70%以上的中xx石料都运到广州海丰等地销售加工,制成成品后再批发到东海销售。所以,东海县工商联赵洪刚在《关于振兴东海水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写道:东海水晶工艺品中除雕刻品、观赏石外,80%以上来自外地。 反观东海,水晶工艺品加工企业大多规模小,工艺粗糙,资产过500万元的屈指可数。在水晶工艺品市场中,除雕刻品、观赏石等少数品种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外,首饰、眼镜等当家品种附加值远低于10年前水平,利润率大幅下降,市场也日渐被外地市场分割。可见,东海的水晶工艺品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 今天,作为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硅产业正呈现出集团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态势。而此时,东海硅产业存在的产业有群无链、资源浪费严重、战略地位亟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长远发展。现在全县约400家硅企业中中型企业仅5家。而在国际上,6家跨国公司就占全球市场的85%。由于实力弱,它们很难在国际分工中获得发言权。 此外,由于科技水平不足,东海硅产业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较大。目前,东海出产的石英拉管、硅微粉等产品出口后多被国外大公司作为原料使用,制成新产品后再以高价卖过来。 此外,还暴露出产业链扩延度不足的缺陷,特别是电子信息、半导体材料、太阳能光伏电池等涉硅高科技工业难见端倪。去年,阳光晶源硅晶体、天合光能多晶硅等高科技硅项目入驻港城,由于东海硅产业在产业层次上差距过大而痛失对接良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发展水晶和硅产业,已成为东海人迫切需要思考的课题。 做美水晶文化 擦亮东海品牌 作为传统四宝之一,水晶本应承载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场源于东海的“水晶新文化运动”显得后劲不足。 实现水晶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应在水晶文化上作文章,其关键是要有研究和传承这一文化的人群。长期以来,由于东海缺乏善雕之人,好石料的雕刻只得依赖浙江、福建等为外地技师。70%以上的中xx石料都运到广州海丰等地销售加工,制成品后再批发到东海销售。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李铁映在对东海水晶产业考察后曾提出:东海水晶工艺品的设计、加工要走xx化路子,要尽快建立水晶文化学校,培养一批实用型、专业型人才。据了解,在冯老的牵头下,东海县职教中心已和苏州一所艺术院校联合启动了水晶工艺美术专业的教育。 历史上,上层文化界的浩荡介入造就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文化现象。今天,要想使年轻的水晶文化实现空前的社会普及,不妨尝试去触动上层文化界。东海人肩负着一个更艰巨的使命,就是要把大师和高人请进来,以高层面的研究和传播来带动社会的普及,为水晶文化的开发寻求更多的载体,将水晶文化更透彻、更深刻地锲入社会的集体审美心理。 所以,东海水晶产业的发展急需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有的放矢地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正如东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吕宏在《关于强力推进东海水晶产业发展的思考》一文中所提出的,要瞄准中国{zd0}的水晶加工基地和惟一的水晶文化发源地目标,在培养高层次本土人才、提高加工水平和能力上下功夫。 此外,对水晶概念理解上的局限也制约了东海水晶产业化发展。很多人言水晶必称xx,但国际公认的水晶工艺品还包括更适宜产业化的合成晶、熔炼晶、玻璃等。奥地利施华洛奇公司就是依靠水晶玻璃而长盛不衰。 因此,东海水晶要走产业化之路,就需要拓展其它领域,培育和延伸xx水晶和人造水晶制品的产业链。通过建立水晶工艺品研发机构,设计新品种,来提升水晶装饰品、工艺品的品质。还要注重水晶工艺品市场建设和统一营销网络的构建,逐步实现水晶制品加工业的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进而争取在东海建成全国{zd0}的水晶工艺品交易市场和世界水晶原石以及工艺品的重要集散流通基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水晶资源的日益珍贵,东海水晶以及衍生品的市场前景日益看好。作为一种经济和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必将会为更多的人所认可、接受和推崇。 挤进国家战略 打造“世界硅都” 东海的硅资源储量和部分硅产品产量在国内处于{jd1}优势。现东海已探明石英砂储量3亿多吨,硅微粉、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原料、优质压电石英晶体等硅产品产量已占全国60%以上,并有众多产品填补国家空白,已拥有发展硅产业的战略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但至今东海在全国的硅产业发展中没有享有应有的地位,这与东海硅产业的实际表现极不相称。 如今,硅材料已是当前乃至今后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基础,是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中的战略性产业。作为自然赐予东海人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条件下,硅资源已不只是东海的、连云港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所以,争取将东海的硅产业发展提高到国家层面上,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东海硅产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当务之急。这将对合理开发利用硅资源这一国家资源,进一步提升东海硅产业在国家硅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升国家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争取将东海硅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我们可以寻求国家层面的政策、经济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建设国家硅材料产业示范基地,进而纳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争取{gjj}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重大专项以及工程中心等项目的支持。 “东海硅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是技术力量不足,归根到底是严重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士斌对此深有感受,“要发展好这一产业,就要及早注意在高层次上寻求人才的支撑。”据了解,现在太平洋石英、东海硅微粉等行业领军企业均与中科院、中国石英研究所、南京大学等院所和高校专家进行了紧密合作。但是,这种合作很多是短期的、不固定的。通过建立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平台,建设硅产业博士后科技开发基地,将这样的合作长期化、固定化,有效整合国内{zyx}的技术力量,攻克硅材料产业关键技术壁垒,让更多“东海制造”嬗变为“中国创造”,这早已是众多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梦想。 如何将东海硅资源成功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当地政府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些目标一旦实现,东海硅产业发展将飞跃上更高的层面,必将有大批涉硅企业走出国门,与尤尼明、富吉米等国际级企业同台竞争,打造中国硅产业的制高点。那时,美国专家罗塞琼的“东海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的水晶和石英中心”的预言将变成现实,东海也将傲然戴上“世界硅都”的桂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