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用户体验挂历-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作者:阿石 来源:阿石的日志   收集 2010-02-18

  2009年已经结束了,“用户体验”已成为上至领导老大下至我等平民百姓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究竟体验是什么?体验好,但又好在哪里?以下列出国外Frank Spillers 作的,加上笔者对09年各产品用户体验的理解加以点评,不到之处欢迎指正。

  一月份 Intuitive( 让产品具有让人产生直觉的)

  直觉意思就是不需要理解。对一个产品来说,一个让人有直觉的产品是通过设计来满足用户期望的;对用户产品说直觉就是产品就如、自己期望的那样运行操作,而且她们也没必要过问自己为什么那样。

  如QQ2009面板中个人信息面板中,空间、邮箱、钱包、邮箱上的数字消息提醒,一看就让人明白有新的、多少消息提醒,点击进去后直觉告诉用户回去哪里。

  二月份 Sociability(让产品具有社交性的)

  社交性给予了用户扩展社交交互和社交行为的方法.一个产品越具有高度的社交性,那么它也就越能够更好的将用户和社区联系在一起.社交界面可以促进用户状态、用户的归属感及群体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可以使得用户参与贡献、分享及共同进步。

  如Slideshare是一家做Slide、PPT稿件上传分享的网站,里面有象twitter那样follow和发送短消息那样的社交功能。

  三月份 Explicitness(让产品直截了当的吧)

  条条框框是直截了当的死敌。产品给使用过程中的条条框框和逻辑能力要求会导致用户挫败感。“dumbing it down”的意思就是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用户不知道你所知道的。

  淘宝的站内搜索在之前阿石日志《站内搜索的演化——淘宝篇》中提到过,新版淘宝站内搜索给用户{zd0}的观感就是直截了当的一搜就看到搜索结果,不像现在正式版中搜索到的还有一大堆筛选分类,搜索结果在类目多时{dy}眼看上去更像是分类器。不过这种直截了当的做法也可能引起老用户的反弹,如最近《万店签名!共同xx淘宝的按“人气”排名》的帖子引起很大反响,其实淘宝站内搜索还是在A/B test,但A Test中已然在改动实际触犯了老用户的真金白银实际利益。

  四月份 Context of Use(注意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情境)

  任何一款产品或者一组用户行为都“生存在”在一个独特的情境当中,这个情境是由产品所在的环境、企业文化、工作流程、产品设计情感、社会现象等各种因素塑造的。拥抱产品使用情境的设计吧,这样就能更加懂得什么样的用户什么时候需要她(产品)。

  如豆瓣9点的根据用户上网时间情境的白天、黑夜模式自动切换

  五月份 Personas(请关注产品的用户身份)

  “用户身份”本意是拉丁语的“面具”。一个“用户身份”就是一个用户档案,抑或是一个具体用户、用户行为、用户期望和用户需求的快照。好的“用户身份”,植根于用户行为的深度观察和了解,用以帮助优化产品设计并对其追踪跟进,以及使产品设计更加体现真实的生活。

  如新浪微薄的对名人推出的新浪认证小徽章,因为有真实,才会有用户努力追求真实。对比与139说客的“真实互联”,新浪的认证更容易形成用户层级,也富于可操作性。

  六月份 Task-Oriented Design(面向任务的产品设计)

  一个面向任务的产品设计可以给予用户有益的产品功能点和特点,使得她们可以更加容易地完成任务(或一组动作流程)、更快的达到她们的目标和释放产品学习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阻滞感。

  如京东的购物车流程设计,随着用户购买的进度区分购买流程的步骤,到了订单核对页,还可以点击进度导航往前一级回退,这个细节设计让人佩服,值得学习。

  七月份 Progressive Disclosure(进度显示)

  进度显示是一项连续界面过程中展示信息和动作交互设计技艺,用以避免用户感到不知所措。通过显示信息的进度,你可以向用户展示每一步的产品信息主要部分,这样可以帮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发现她们平时不易发现的产品强大特点和功能。

  如QQ软件安装进度展示,不仅显示安装进度, 还可以在安装过程中以简单、清晰图文展示新版推出的功能,在QQ版本屡创“新高”的09年这一招无疑是个很好的熨贴。

  八月份 Pleasurability(令人心情舒畅的)

  令人心情舒畅的产品会让人产生一种深度情感体验的满足感。越是让人心情舒畅的产品,它也就越能够从社交、生理及认知上满足用户,甚至是她们的价值观。用户会对一个高度令人舒畅的产品产生积极反应,甚至会“爱上”这款产品。

  如身边的苹果控们热爱力推的iphone 3Gs,谁也不能否认“信乔布斯哥”的威力,谁说产品不能让人产生信仰?

  九月份 Cognitive Overload(信息设计中关于认知的过度加载)

  认知的过度加载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境:用户在海量信息中感到不知所措,以至于达到认知的极限。困惑、沮丧、神奇、甚至无助等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的阻滞感都是常常都是来自于认知过度加载。当用户抱怨道:“太多了”时,这其实就是用户对产品发出认知“被”过度加载的信号!

  信息设计的认知过度加载实在是太常见了,一本《don‘t make me think》道尽了信息设计过程出现的种种现象,xx的Krug三大定律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

  十月份 Containership(UI设计中的集装箱理论)

  “集装箱”讲的是相关类信息的视觉组合。只要有联系的信息都可以被组合或是在界面的同一区域看上去是组合的,或包含的。提供好的集装箱意味着提供可以将各种控制走到一起清晰的边界。例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表现为“局域性”的动作不能表现为和“全局性”动作。

  如江苏移动首页“优惠与活动”中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三个Tab切换,全球通的品牌色是蓝色,区块背景是全球通的logo,当切换到动感地带时,Tab标题的颜色也随之切换为动感地带的品牌色橙色,背景换位动感地带的logo.局域性有封装的“集装箱”,也有清晰的边界。

  十一月份 Synch (让用户与产品一起同步心跳)

  “同步”即在用户和产品之间存在的一种直觉合并的状态或者是“流”。产品和谐的运行在用户的工作韵律当中,例如产品以更少的错误、和用户在一起、以及和用户一起“心跳”。带有 同步感的产品设计会让用户产生一种“情感孽债”,而这种情感会帮助用户完成任务、强化用户的满足感以及提高产品的舒适感。

  如豆瓣电台,用户期盼豆瓣算法可以向其推送好的歌曲,豆瓣算法也需要吸收统计用户的偏好(我喜欢、不在播放、跳过曲目)等动作,用户和产品各取所需,两者之间自然有一条一起心跳的“流”。

  十二月份 Desirability (让用户对产品产生令人向往性)

  “令人向往性”是指用户实际想要和需要的一个特点或一些功能点,这里不仅指的是她们需要这些,更是期望这些都在产品用户体验里面。可用性将目光聚焦于使产品使用变得更加容易,令人向往性呢这是和用户在一起想要、需要、以至一起向往。不管是可用性还是令人向往性,都是一个好的用户体验的必须,而令人向往性则须优先考虑。

  令人向往性的产品今年非Google wave莫属,社交娱乐、即时通讯、团队协作集成到一个平台下无疑是一个平台级产品的梦想,也十分令人向往的。不过Frank Spillers本人在可用性与令人向往性的优先上,阿石认为值得商榷,给用户“画饼想像”的理念当然很好,如果基本的可用性不能达到要求,令人向往性则成了无本之末。

  原文链接: 作者: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用户体验挂历-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