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死药”到“保健药品”_粒粒风尘_新浪博客

唐代上层社会,求不死药,服不死药之风盛行。

现在人都知道人哪有不死之理?可是那时候也许是由于科学不发达的缘故,人们日子过得舒坦之后,千万百计地想xxxx,寻找好药争取不死。我估计那时候,唐朝人吃不死药和现在的人们吃保健品的积极性差不多,也许更甚一些。

唐朝的不死药种类繁多,xx各异,各有各的高招,宣称吃他们的药可以成仙或长生不老,当然xx是秘而不宣的。

咱们看看都是些什么人制药吃药。先从皇帝李世民说起,他请来的高僧来自印度尼西亚婆罗门岛,名叫“那罗迩婆娑”,负责监制御用不死药,李世民在太极宫的金飚门,为他建造了一座冲天炉,日夜炼丹。再说官员,比如工部尚书李抱真,他“好方士,以冀长生”。一个名叫孙季长的江湖骗子,登门兜售不死药,说服他的金丹,短期可能祛病延年,长期服用必然成仙。这等荒唐之言,李尚书深信不疑,于是花费大量的银两,供他建炉烧丹,还为其请了若干助书。《据旧唐书》记载,此人先后“服丹二万丸,腹坚不食”,家人看他就要死了就请来医生,吃了些泻药后,总算缓过气来,可是那个江湖骗子跑来说,眼看就要成功,不能停药,否则半途而废成仙无望,李尚书一听马上来了精神,要求增加药量。于是“益服三千,顷之卒”,做鬼去了。

人怎能不死呢?可是在唐朝,在上层社会xx之下,追求长生不老之风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有一种势不可当的力量。这种社会风气的形成之后,吃不死药,买卖不死药成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时尚流行之事。几乎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群众活动,于是天下就成了骗子兴风作浪,得其所哉的世界。可是那时没有一个人能清醒地站出来喝止这种狂热,其实,风气一旦形成大多数人的心理就不健康了。喊不喊有什么用呢?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吃所谓的仙丹一命呜呼的,在当时达官贵人许许多多是因为吃仙丹死于非命,可是一种错误理念大多数人都认可事,就成了真理,所以有钱人前赴后继地去吃不死药,这种狂热一直到唐亡之后,不死药才在中国绝迹。当然,唐朝也有长寿的官员和百姓,他们大多数是因为没钱买不起不死药而延年的。

当年我所在的学校有一位女老师是个十分热衷于吃保健品的人,特别是保健药品,她是只要看到电视中有保健品广告就想法设法买到,从八十年代后期,一直吃到去世(2008年),享年六十五岁。内退那年(55岁)他和我一个办公室,告诉我们她吃过四十多种保健药品三十多种保健食品,那时她身体就十分虚弱,可是身体越不好越是“对症下药”地相信广告,偏偏那些药品的广告都有适合她症状的地方,她不停地买来吃,所有的工资都花在保健品上了,儿子在外地上班,比较有钱,买不到的药,她就托儿子想办法。不知道她儿子劝过没有,问题是买保健品也算是对父母的孝心啊,保健品的广告加上这一条,我估计全天下没有一个有钱的儿子不愿意为父母敬这种“孝心”。说来难以想象,她死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病,什么病尿病,高血压、肾病、心脏病、肝病等等,简直是个毒药人,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她吃出来的,反正那时同事们都认为她的病与吃那么多保健药品有关。

我的亲朋好友,也有许多人喜欢吃保健药品,我有时想劝,又怕人家小瞧我,因为那些药品都比较贵,如果劝人家,反而证明自己买不起是在嫉妒。我就给他们讲那位老师的故事,可是听了他们只是笑笑,之后照吃不误。是啊,现在人们生活好了,都希望吃些益寿延年东西,可是谁能告诉他们哪个真哪个假哪个好哪能个坏呢?凭满电视里和大街上的广告行吗?

从唐朝人的热衷于吃“不死药”到现在人喜欢吃保健品这两种现象来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我不能说那时的人们都愚昧,现在人的人们都很聪明。但可以肯定那时有许多人成了不死药的牺牲品,现在有很多人正在成为某些“保健品”的牺牲品。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从“不死药”到“保健药品”_粒粒风尘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