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现象:研究生签约率比不上本科生_杨晖_新浪博客

               求职现象:研究生签约率比不上本科生

    新学期开学以来,不少区县和部门接连开出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高校也加大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力度。团市委近日开展的大学生就业状况阶段性专题调研显示:大学生就业心态普遍积极,面对压力,不少学生选择“曲线求职”之路。同时,不少高校师生建议,就业帮扶应打破“区域壁垒”,就业实习和见习信息需进一步规范。

  本科生求职逢“场”必进
  调研显示,许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态积极:求职“唯”诚,逢“场”必进。他们表示,不求待遇高低,只求养活自己。从求职地域来看,大多数学生希望在城市工作,当然不一定留在上海。
  研究生求职则呈多样化形态:一是盲目“海投”型。不少研究生表示,只要有招聘会自己就会参加,只要有岗位就投。有学校做过调查,每个研究生普遍投简历20-50份,得到面试机会的概率为2%-10%。二是强求“对口”型。不少理工科研究生表示,实在不愿意放弃所学专业,不到万不得已,不愿去从事销售、市场等一线岗位。三是追求“户口”型。部分外地籍贯的研究生表示,为了日后能获得上海户籍,一定要应聘对自己成为“新上海人”有利的单位。四是主动“转变”型。上海大学一学生选择回家乡郑州工作,认为家乡也能为自己提供很多发展机会和资源。

  “曲线求职”带来更多机会
  在一些高校,大学生就业出现学历与签约率“倒挂”现象。部分专业的研究生签约率比不上本科生,本科生比不上专科生。一些本科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求难以有效对接,导致签约率不高。部分研究生对工作的期望值高于本科生,但并没有显示出明显优势,使得就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一些专科院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签约率反而较高,如上海医疗器械高专的就业形势较好,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一次性提供岗位数超过了毕业生人数。
  调研还显示,理工科的材料、土木等专业的女生就业存在劣势;文科专业中,金融和法律专业的学生就业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出现“曲线求职”现象:不少学生不求马上签约,愿从实习生做起。上海理工大学一位学生说,“我想在实习期里多学一点知识,到时候能转正{zh0},不行的话再找‘东家’,也多了点资历”。不少学生受就业压力影响,对薪资要求较低。某民办本科院校一学生说:“原先我对薪水的预期是1500元,现在1000元我也肯干。”

  就业帮扶需破“区域壁垒”
  一些高校提出,当前不少区县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并主动与高校联系对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有的区县只针对本区县户籍的学生进行培训或推荐就业机会,使许多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无法享受相关的优惠措施。建议市级层面通过搭建统一平台,实现培训和就业资源共享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打破“区域壁垒”,更加公平、高效地服务大学生就业。
  不少学生反映,希望通过就业实习、见习增加从业经验,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婆家”,或者面对一些无认证的实习、见习信息不敢“下嫁”。同时,还有一些希望招聘实习生的单位也找不到合适的学生,建议设立市级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实习见习信息和认证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

(摘自:解放日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求职现象:研究生签约率比不上本科生_杨晖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