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迈“坎”撼动业界格局

    

 长虹迈“坎”撼动业界格局
 
    “虹欧PDP项目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全面量产,为我国等离子显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国家科技部近日向长虹发来贺信。
“挑战”二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长虹人3年多来攻坚克难的历程;“重大作用”,准确地勾勒了长虹人创造我国{wy}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平板电视屏的伟绩。

在质疑中坚定,在未知领域攻坚

长虹迈过“80%”的坎

长虹的等离子产品去年在市场铺货,为什么1月21日的量产活动声势隆重?在活动中重点推出的“良品率达到80%”,又代表了什么?

“80%是道坎。”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解释:这意味着生产工艺条件已基本稳定,企业可进入正常生产阶段。

2007年,长虹决定自主创新上马等离子生产线,全国尚无先例。此时,长虹的举动被人质疑为“一场60亿的豪赌”。事实上,长虹此举的确困难和风险巨大。生产线刚刚建成时,产品综合良品率不足5%,一些人对拼上企业家底的投入能否有回报,还有些怀疑。但是,批量试产后,产品综合良品率提升到30%和70%。

也就在这两年多里,长虹人面对的是,从设备、工艺方案设计,到产品开发、设备调试,再到封接框等重点工序技术的攻关等太多未知领域,为了攻坚克难,大部分工程人员工作时间每天都在14小时以上。

正如业界人士所说,“80%”与其表明长虹投入取得了成功,不如说显示了长虹的毅力和信心。

经受地震考难,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屏”艰难应市

长虹为什么要拼死造自己的屏?

我们在彩电市场会发现,大尺寸的等离子、液晶屏幕基本被日韩企业垄断,中国的彩电制造企业扮演的不过是组装角色。因为屏幕成本占彩电整机成本的80%左右,所以中国彩电行业几无利润可言。

以董事长赵勇为首的长虹决策层,是下决心并付诸实践造“中国屏”的{dy}人。

然而在技术攻关困难重重的当口,又遇“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5月,数千长虹人连夜在等离子屏厂周围码放沙袋,以防唐家山堰塞湖水溃堤。当年8月底,设备安装刚刚完毕,进口商要求应付款时间提前,这又给长虹人增加了筹款难度。

去年4月,{dy}批使用中国屏的长虹欧宝丽等离子电视应市。因为是“中国屏”,长虹42英寸等离子电视价格仅5999元,50英寸仅6999元,尽管如此,长虹公司称,利润仍比组装销售高。

当1月21日长虹宣布启动等离子面板扩能增量工程建设时,意味着长虹已跻身全球等离子面板制造商前三强。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全球竞争力

“虹欧”推动中国彩电工业转型

对于虹欧PDP项目全面量产,国内家电业观察家罗清启评价,撼动了全球彩电产业格局。

其实,这个格局的变化在国内来得更直接些。在国家有关部委及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长虹在产业链上聚集起一大批化工、电子浆料材料等企业。

 来自全国配套厂家开始聚集长虹,除了已进的20多家外,还有诸多“新面孔”。1月20日,又有10多家企业表示要入园“依附”PDP成长。据预计,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2012年有望实现180亿元。
记者注意到,TCL、康佳、创维、海信、三星、松下等也纷纷来到活动现场。长虹公司透露,今年欧宝丽出货量有望达到50万台,几个厂家有强烈的购买欲望。

说到前景,长虹公司表示,由于11种关键设备实现本土化,PDP项目去年就节约了1000万美元采购成本。随着一年一代屏、半年一模组的技术提升,每年成本可望降低20%。

对此,国家工业和信息部电子信息司认为,虹欧PDP项目全面量产,必将推动中国彩电工业转型。
《四川日报》

郑重声明:资讯 【长虹迈“坎”撼动业界格局】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