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融资融券制度和今年就要正式推出了,这无疑是资本市场里程碑式的一件大事。为了迎接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很多投资者都希望能通过阅读正确的学习,但应该看什么书,是不是看什么蜡烛图、技术分析,看什么“实战高手”写的关于判断趋势、止盈、止损、惯性、动能的一些投机窍门?如果你看的是这些被称之为“野书”的东西,那你就和机构投资者输在了起跑线上。不同于其它领域的教材往往存在不同作者所著的旗鼓相当或见仁见智的书籍,的xx教材就只有一本——约翰·赫尔所著的《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这本书得到了学院派和华尔街的一致认可,已经在图书市场取得了垄断地位,它不仅是潘大对投资者的推荐,甚至还是热爱中国文化的(30秒处)。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这本书进入中国,最早是在1999年由华夏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原书第3版。这个版本的翻译、排版甚至印刷都是很差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很烂的版本,2004年也已经是第三次印刷,可见赫尔教授在衍生品领域的号召力。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原书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于迎接股指期货推出的市场考虑,去年有两个出版社重新翻译出版了这本书的{zx1}版本,分别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和人民邮电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翻译的是原书第7版,而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则是原书第6版。不意外的,的消息一经宣布,这两本书在当当网和{zy1}网都马上出现了断货,断货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春节前。
这本书的第7版,核心的内容和以前版本相比并不存在重大的改变,但整体的章节体系和讲述方式对读者更加友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章节之间互有联系又存在一定的独立性,使得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阅读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而对自己已经熟知或者类似怎样设计衍生品这样的投资者不需要掌握的内容,则可以略过不看,节约自己宝贵的时间。另外,很多案例已经更新为有关于的案例,引导读者主动将理论和现实联系起来,获得更好的记忆和学习效果。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原书第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的{zx1}译本,翻译排版较1999年华夏出版社的译本有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不足。这种不足主要源自译者对金融市场的认知不足,例如不少术语使用的是港台译法,还有一些内容则是因为译者缺乏相关常识。随便举个例子,美元指数本应是贸易加权指数(trade-weighted),但译者将其译为“交易加权指数”,他或许根本不明白美元指数是怎么编出来的。
《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第6版,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
总而言之,机械工业出版社的那位译者给人的感觉是离市场很远,容易让初级读者在阅读一部分内容时感到困惑。因此潘大建议,如果读者不是很在意第7版的一小部分新内容的话,可以考虑,那本书虽然我没有看过,但从绪论和目录来看,感觉要更好一些。一般人用母语阅读的速度总是最快的,译著的核心价值在于能为读者节约阅读的时间,很多地方很难苛求,如果你的时间很充裕,也可以。
{zh1},除了期货之外,潘大要说一下期权的应用价值。用通俗的话来说,任何有权利无义务的东西都是期权,期权的应用是无所不在的,且不xx于金融市场中。举例来说,我们都知道可转债是含有一个看涨期权,此外市场常见的债券回购条款也是一个期权,如果你是一名债券交易员,你不懂期权行吗?对于股票来说,期权的应用就更广了,因为股票本质都是期权,不管上市公司陷入困境、破产还是遭遇诉讼,股东都不需要承担任何的义务,而当公司有盈利或被收购的时候,股东则将享受相应的权利。对于常见的基本面良好的蓝筹股而言,它本质就是一个20倍边际杠杆(20倍市盈率)的期权,上市公司每多赚1块钱,期权价格(股价)就要上涨20元回馈股民。正是因为期权的应用相当广泛,因此在书名中,期权排在了期货之前。学好期权理论,对于股票和债券的投资乃至其他投资,都大有好处;正因为如此,这本书在华尔街,并不仅局限在衍生品部门流行,而是人手一本。
约翰·赫尔教授的这本书,为股指期货参与者,提供了正确、xx和强大的理论指引,值得每位希望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投资者认真阅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