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 笑看风云- fbaustin - 和讯博客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 [原创 2009-08-10 11:03:32]   
1、“两头在外”畸形产业结构
中国太阳能市场尽管在过去的几年红红火火,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其畸形的产业机构。即“两头在外”的产业结构。
国外:硅料在国外,市场在国外
美日等海外国家掌握了硅料的生产技术,垄断了全球的多晶硅料供应,获得了太阳能产业最丰厚的利润,同时又是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的{zd0}需求方,美日欧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
国内:制造工厂
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有限,截止到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的装机容量为100MW,相比于中国光伏电池的出口来说,微乎其微。在过去的几年内,中国迅速成为全球{zd0}太阳能光伏产业硅棒、硅片和电池的加工制造中心。中国以低的劳动和资源成本,换回微薄的制造利润。
2、中国太阳能产业“大跃进”:大炼硅料
自2005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投资较热的除了硅棒和硅片加工外,更多的涉及硅料生产,2010年以后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这些潜在的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4万吨,但是目前预测的全球2010年多晶硅需求约8万吨。
据不xx统计,目前有10多个省市、20多家企业在酝酿上马或申报多晶硅项目,公开数据显示,设计产能已经超过6万吨。现主要列举几家国内企业的扩产计划:
表:部分中国硅料企业扩产计划(单位:吨)
四川新光
洛阳中硅
四川峨嵋
宁夏石嘴山
 
 
云南曲靖
 
 
南玻A
 
 
扬州顺大
 
 
江苏大全
总计
尽管光伏产业前景非常广阔,国际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存在产业投资过热的风险。按照规划,中国光伏需求量到2020年也只有1800兆瓦,而2006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已经达到1600兆瓦,这意味着仅过去一年的产能就可以满足未来十余年后的规划目标。而去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实际装机容量只有1400兆瓦。也就是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已经可以满足全世界的需求。
随着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和油价的不断“跳水”,进一步打破了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供给平衡。
1、金融危机,市场萎缩
欧洲补贴政策消减,全球需求下滑。美国、日本虽然出台新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2009年都将启动,但这两个国家的市场增长远不足以补偿德国和西班牙市场的下滑。市场下滑和产品过剩将导致激烈的竞争和组件价格大幅下降及全球范伟的产业洗牌,很多没有融资能力、降价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都会面临被兼并或破产的危险。除了上述因素,金融风暴对光伏企业的冲击十分明显,中国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股票价格大幅下跌,甚至跌破发行价之下。以至于高关联度的中国光伏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常规能源下跌,短期影响市场
由于光伏电池属可再生能源,其替代的对象是煤、油等传统资源,前景看好的前提是煤、油等资源越来越少,从战略和长期效益来看光伏行业是最有可能取代传统能源的。而一旦煤、油等传统能源、资源的价格下滑,对光伏行业的依赖度和新能源开发的紧迫感会大大降低。国际石油价格已从一桶147美元跌到40美元,动力煤价也从一吨170美元跌到目前的89美元。在传统能源惨烈的跌幅下,光伏行业的上升动力被严重削弱。
3、供需关系将在2009年发生逆转
首先,从2009年开始,由于全球多晶硅厂的扩产和新厂的迅速投产,太阳能级多晶硅将出现供大于求,这一形势将持续2-3年,与此同时,全球太阳能组件的供应量也由于硅料供应环节的产能释放,供大于求,将导致激烈的价格战;其次,全球主要市场德国和西班牙大幅萎缩,主要是因为补贴政策的调整,将严重影响世界光伏产品的销售。
4、寒冬提前到来,产业面临洗牌
美国的金融风暴正穿过欧洲大陆席卷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对国内大部分产品出口欧洲的光伏企业来说,面临着生死的抉择。太阳能电池板价格业已下跌6%-8%,50%的中小光伏企业以及面临停产。与此同时,现货市场的硅料价格大幅下跌,也让那些签订长期合同订单的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事实上,中国光伏企业约98%的市场以来国外订单,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和日本,其中欧洲市场占了2/3强。欧元的大幅贬值,众多的光伏企业汇兑损失严重。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危机。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统计,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821MW,占世界总产量的22%,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二位。2008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再度突破,一跃成为全球{dy}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就企业数量而言,国内的光伏企业已达500多家,其中已经有10多家在国外上市。行业面临大规模洗牌,具有规模、成本优势企业将胜出。
5、内需市场空白,启动尚需来日
光伏行业之所以兴起,源于西方国家的环保概念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目前光伏产品的利用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有限的客户和市场无法形成强大的产业推动力,也尚未形成规模化降低成本的基础。目前光电价格约在每度4元人民币左右,而传统的煤电价格仅为每度0.5元人民币,两者价差近8倍。如果不能迅速降低光伏发电价格,光伏行业的普及将遥遥无期。反之如果光电不能普及,规模化降低成本和光电产品产业化就同样遥不可及。
中国光伏行业的销售市场国外占了98%,中国内需市场仅占2%左右。两者距大的悬殊使得中国政府的救助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企业来说,战略决策绝不是简单的“鸡蛋与篮子”的问题,而是只有一个篮子的不可选择。即使在中国长期的能源规划中把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订在能源消费总量的15%的高比例、新能源投资总额定在高达1800亿的高水平,也是2020年的事情。
基于此,国外市场萎缩,国内市场空白,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循环链中的市场环节断裂,直接导致了光伏产业的危机。
不能因为中国太阳能市场出现暂时的困难,我们便对太阳能产业失去信心。从长远来看,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必然选择,前途光明。
1、 无限能源,未来产业:唯有太阳能才能满足人类未来能源需求
化石能源终会耗尽,价格长期向上趋势不可改变。能源市场向来是一个充满了政治纠葛、国家利益斗争的地方。不论是02年以来的石油价格高涨,还是08年的石油价格暴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储量是有限的。有限的传统能源是无法支撑人类长期的经济发展要求。化石能源的价格短期内可能涨涨跌跌,但从长期来看,上升趋势不可改变。寻找人类合适的新能源是人类长久发展的必要条件。
与其他新能源相比,太阳能是真正的最终解决方案。从可用总量上来看,水能、风能、潮汐能都太小,不能满足人类需求。核能尽管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安全问题总是相伴左右。地热能从理论上看也具有潜力,但是如何利用是一个天大难题。所以,太阳能是人类所知,目前已经可以利用的,清洁安全的,能够xxx类未来需要的{wy}能源选择。
2、规模利用:2020年进入主流能源市场
一方面,人类用电量不断上升,发电能源价格随之上升。据IEA的统计,2000年-2005年,全球发电用化石能源的平均价格上涨了67%。另一方面,光伏发电在技术创新和硅料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未来必然导致光伏发电价格和化石能源发电价格的交叉。预计2020年-2030年之间,光伏发电开始大规模进入主流能源市场。
基本判断:对VC和PE来说,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无投资价值
之所以作出以上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理由:
{dy},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巨头林立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主要分成三大产业环节—多晶硅料、硅棒/硅片和电池/组件。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国太阳能光伏制造产业链业已成熟。
硅料:硅料提纯和生产除了传统三强(洛阳中硅、四川峨眉和新光硅业)之外,涌现出一大批的市场新秀,其中包括大全集团、无锡中彩和徐州中能。
硅棒/硅片:以河北晶龙为龙头,涌现出多晶硅龙头LDK和单晶硅龙头锦州阳光,以及废料拉单晶的浙江昱辉,其他行业新秀包括扬州顺大、隆基硅、无锡海润和镇江环太。
电池/组件:以无锡尚德为龙头,涌现出一大批的电池企业,其中包括常州CSI、江苏林洋、河北晶澳、天威英利和中电光伏。


第二,光伏企业蜂拥上市,上市窗口已关闭
自2005年12月尚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以来,总计有14家太阳能相关企业实现在国内外上市,几乎涵盖了全球大部分主流的资本市场。其中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光伏企业包括无锡尚德、常州天合、江西LDK和天威英利;美国NASDAQ上市的光伏企业包括常州CSI、江苏林洋、河北晶澳和中电光伏;英国AIM市场上市的光伏企业包括浙江昱辉和江阴骏鑫;香港上市的光伏企业包括锦州阳光和兴业太阳能;深圳市场上市的光伏企业包括中环股份和拓日新能。
任何一个资本市场不会容纳超过三个同类型的企业,中国的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海外上市的窗口基本已关闭。而国内资本市场与太阳能“有染”的上市公司不胜枚举,包括天威保变、航天机电、乐山电力、川投能源、金晶科技、南玻A等,国内上市的窗口也基本关闭。


第三,剩余投资机会,寥寥无几
作为目前最成熟的太阳能硅基光伏电池产业链,行业细分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基本完成了上市工作。剩下的投资机会,寥寥无几。
硅料生产:因为四川峨眉已被东方电气全资收购,新光硅也被几大上市公司瓜分,所以仅剩下洛阳中硅和其他几家后起之秀。但是生不逢时,上述几家企业在实现硅料规模化量产之时也是硅价开始大幅下跌开始之际,未来融资和上市前景堪忧。
硅棒和硅片:国内硅棒和硅片真正的龙头大哥是河北晶龙,这家企业为日本企业配套,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发机遇财,赚的满盆金银。剩下的几家光伏企业,包括无锡海润、镇江环太和隆基硅,除非拥有{lx1}的技术,或者先进的管理,作为排名不在前五的企业,上市几乎无望。
电池/组件:该细分产业的前五位大哥几乎全部完成上市,已无投资机会。
太阳能光伏制造产业链的红火一定会促进设备供应商的“发家致富”。太阳能光伏制造产业链上的主要设备包括单晶炉和多晶炉,线切机以及系统所需要核心配件的变逆器。目前在线切机和多晶炉设备上,国内还没有成熟的供应商,主要采购国外的设备。在单晶炉方面,国内设备已经基本成熟,已经产生了几大巨头,其中包括北京地区的京仪集团、京运通,上海地区的汉虹,西安地区的西安理工和常州的华胜天成。此外,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变逆器,业已产生三大巨头,包括合肥阳光、南京冠亚和北京索英。因为国内资本市场还没有相关光伏设备企业,上述企业可以作为投资目标,加以xx。

除了{dy}代光伏电池,可以重点xx第二代和第三代电池技术方面的研究。目前比较成熟的是薄膜电池技术,而纳米燃料电池技术可以重点xx中科院合肥科学岛领军科学家盛松元教授的{zx1}技术转化成果。

总结:
纵观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现状,一方面是剩余投资机会寥寥无几,另一方是退出无门,上市无望。基于此,我们可以作出初步判断:对于VC和PE来说,{dy}代光伏产业链已无投资价值。
未来畅想:并购时代到来
{dy},未来产业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未来产业,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产业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国外市场已经启动,国内市场尚待时日。一旦国内外市场全面启动,未来市场不可限量。基于此,任何有眼光的产业投资人都会xx太阳能产业。
第二,巨头竞争
{dy}代太阳能技术业已成熟,已经不属于高科技产业,未来的生产成本只会随着技术的创新和硅料价格的下降而不断下降。就好似家电行业一样,未来属于“巨头”之间的竞争,并购重组是大势所趋。
第三,并购时代
金融危机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强者来说,现在是历史上{zh0}的整合时机。历数现有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除国内光伏上市企业之外,大部分处于价值低估状况。截止于2009年2月27日,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的市盈率除了无锡尚德10倍以外,大部分在5倍以内,甚至有些企业在2倍以内,公司价值严重低估。

“弱肉强食”,这就是为什么First Solar和夏普要在这个时候发起收购无锡尚德的战役。好戏刚刚上演,光伏产业整合的时代已经来临,光伏产业巨头和并购基金将是未来大戏的主角。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 笑看风云- fbaustin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