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做什么公司需要做什么

我能做什么 公司需要做什么

2010-02-13 15:53:58 阅读12 评论0 字号:

                                                                ——与XX共谋发展

 

 

引子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对公司有了概括地了解。邵氏家族的人品令人信服,愿意与公司共同发展。但是在技术理念方面,却与公司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迫切需要沟通。

干就挣钱的年代渐去渐远。技术进步、产品更新、越来越大的决定着企业的前景。

作为企业的工程师,对于产品设计,我不能“跟着感觉走”,而是要用数据说话。否则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工程师。

作为一个企业,草图可以画,但草图理念不可有。没有正确的技术理念,经营理念,公司不会有希望。

最初的大门进车问题,我不愿意发表“跟着感觉走”的意见,我做了“半挂车转弯通道模拟”,结果领导不理会。那是我用自己的时间,在家为企业做的贡献,结果……。

  后来的风压问题,我经过了计算,现在我可以说能够设计出符合风载规范的活动门结构。这也是我用业务时间完成的,但依然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

后来折弯机的设计产生了{zd0}的分歧。

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是照猫画虎?还是重新设计?请示的结果是需要设计,可是居然连进行最基本的强度校核的时间都不给。为了机械人的理念,我死皮赖脸地坚持。我提出了解决滑道装配精度的方案,找出了原折弯机问题的最关键原因:工作时上梁弯曲变形造成两个油缸产生相对倾斜倾向,从而产生很大的横向力,导致缸筒、活塞等摩擦加大,减少出力;磨损加大,造成泄漏。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可是领导居然说这个问题不存在!其实对比一下压力机就可以知道:压力机在加压时并无任何异常,而折弯机在加压时发出很大的响声;厂家3.2米的100吨能用,我们2.8米的却要用150吨;再者,问一下工人也能知道究竟有没有问题。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变形对油缸工作状态的的影响,我的把缸体放到两侧的建议,自然也就无从实现。{zh1},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跟着感觉走。试问:不知道问题根源的感觉,或者不知道有问题的感觉,能有多少价值?能作为设计依据?

2月6日,为了解决折弯角度和一式两用的问题,我再一次看了厂家的折弯机。这次是带着问题看,看了人家的结构设计,当时涌上心头的感觉只有无地自容! 再无其他。

图片说明:刀架,下支撑,腿都是40厚的板,刀架和下支撑的宽度大约都是1米,腿(所谓腿,只是一块板)的宽度大约是1.5米,高度约2.4米,没有梁。油缸直接安装在腿上。2.5米的折弯机,压力是600KN

.

 

我们的油缸安在梁上,尽管我解释了700高的梁是为了解决弯曲对油缸的影响,700高还有约1毫米的弯曲位移,但还是被砍成了400。见下面的位移云图

下图是比较合理的折弯机结构设计方案

油缸与腿重合,xxxx弯曲变形的影响。刀架宽,减少胎具弯曲变形。没有梁,受力合理且结构简单。

这里,我无意责怪任何人,因为所有相关的人员都不是专业,以此苛求显失公允。{zd0}的问题应该在公司,公司没有正确的技术理念。没有时间的说法只是托词,本质是不重视。病态的折弯机在我司存在了三年,而且还被当作典范!呜呼!公司的前景可悲!我的这些话,对公司、对决策者、对东家或许涉嫌大不敬。这必将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今后在公司的生存。但为了我和公司的共同利益,为了机械人的理念,为了……。我义无反顾,直言上书。是因言获罪?还是振聋发聩?还是两者都有?由它去吧!我之所以提这些问题,只是想让公司重视这些问题,如果公司不重视,不提倡,没有共识,没有氛围,任何技术进步的萌芽都会被扼杀。

  主题

一、            本职工作。按公司惯例,完成以往工程师的职责。完成设计、制图、审图工作,及时准确出料单,指导工人生产,解决技术问题。

二、            完善和提高。逐步实现传统的纸质图纸向CAD图纸的转换,便于使用,修改,检索和管理。

三、            图纸为生产服务。随着CAD技术的成熟和进步,打破传统的图纸模式已经成为可能和必要。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施工需要出图。包括展开图,下料图,钻孔图,焊件图(对活),装配图,工艺图及轴测图(立体图)等。这些图不是按国家制图标准绘制,而是根据某一具体的生产工序的需要制作,目的是减少重复识图(比如金明的皮带机,我看过后刘师傅看,之后工人看。)减少识图时间,降低识图难度,减少失误,方便工人操作。其中,计算机展开可以保证精度,举手之劳取代放大样,装配图略去次要元素(图线)和无关尺寸。焊件图突出各件之间的搭配关系,并可附以工艺说明。装配图和焊件图都可附以轴测图,便于识图。再或者直接在立体图上标尺寸,实现傻子操作。

四、            生产工艺和工装的改进。对于铆焊件来说,工艺就是对活的方法,次序等,工装就是实现工艺所需的装备(比如胎具)。这方面的可拓展空间很大。没有{zh0},只有更好。对于现行的工艺和工装,我简单的看过几眼,没有深入了解,浮浅地说几个例子,不为定准。螺旋叶片和皮带机的除尘接口是否可以不上床子?直接由切割完成。(当然,我这里是按机加工成本高于燃气切割的常理为基准的,如果自己的床有空,就另当别论了。)半自动切割的尺寸误差控制在0.3之内xx可能,割口粗糙度也可在25-50之间。我看过空气槽的装配,感觉速度慢,费事。槽板放入法兰后,法兰张大,固定法兰时费时费力,固定后槽板两侧内抠,还需用锤放开。解决的方案一是将工装翻转向上,使法兰开口朝上,先装法兰,便于固定,后装槽板,也便于槽板两侧和法兰的对接。一是减小折弯半径。可能现在的槽板折弯后回弹,半径过大。该可以考虑用卡子代替螺栓临时固定。我也看了螺旋叶片的制作过程。刘师傅说他曾提议做一个卷扬机,取代现在的人力拉伸,我以为可以考虑。类似的方案可以固定一转向滑轮,利用吊车代替人力。这样可以减少投入,但需占用吊车。使用动力以后,可能还有潜在的好处:现在的工艺,拉伸过程中需不停的锤击,如果加大拉伸力度,是否可以减少锤击?从而提高工效。还可以考虑做一夹具,取代焊接,加大拉伸力度。还有就是可以考虑用冲孔代替钻孔,提高效率。类似的变革还有很多,只要认真结合生产实际,一定能得到更好的方法。当然,任何变革都需要成本,工艺需要试用成本,工装需要资金投入。不要轻易的肯定或否定,很简单的,可以让财会人员算一算。除了经济账以外,还应考虑提高效率对工期的影响,技术进步对企业精神风貌的影响,对技术工人的凝聚力的影响。

五、            工具设备的改进与提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为了便于说明主旨,我采用具体事例的方式。我曾做过日本的铆焊活,日本人过来验收时,用的方尺是由日本带过来的,其精度可想而知,从中也可看出国内的现状。我在画大尺寸H型钢的切割线的时候,由于方尺不方,{zh1}很难交圈。高精度的方尺和直尺在这次做折弯机时很有用。高精度的方尺,可能国内能买到,我在其他企业见过,高精度的直尺不知是否有供应,实在不行可以自己做。所有盒尺应该用同一品牌和型号,废弃误差过大的盒尺。我曾经设计过xx号眼的样冲,省去画线程序的同时提高号眼精度。也设计过配孔样冲,能用已有件的孔xx配出相配件的孔。设计过综合夹具,用来夹持各种规格的板件,实现多块板件的同时配钻。设计过无齿锯的定位装置,能方便xx的下料。设计过剪板机的定位跟踪装置,能xx剪板的长度、“方”和角度。xx下料对对活的速度和精度有着莫大的关系,甚至能改变对活工艺。比如,如果下料板材的“方”能达到足够的精度,就可以以此为基准对活,而避免了各种保障“方”的措施。南京长江大桥的钢构件所用的板材,下料都经过了机加工,外国一些钢构件不光是下料,连打坡口都明确要求通过机加工获得。下料的xx度对钢构件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我还设计过风机蜗壳自动焊接装置,也可用于其他构件焊接。 还设计过螺旋叶片拉伸装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六、            创造产品亮点。我公司目前的产品是“最俗”不过的产品,这类产品难以有大的突破。但我坚信,只要深入进去,了解产品的使用状态,了解客户的需求,就一定能有进步。因为需求在变,客户在变。比如李xx提到的市场上的空气斜槽,两米标准节变成了六米,降低了成本,方便了安装;预定变成了现货,方便了客户;定货变成了批量,提高了效率。再有比如产品的泄漏和防尘问题,客户满意吗?用户在这方面的要求肯定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主动了解产品的使用状态,主动帮客户提出问题,主动提出解决方案,最终一定会被客户接受,就一定会有我们自己的亮点。就如我之于公司,就如此文。此文就是我在对公司进行了解之后,向公司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也是在推销我自己。我说我做过总工,拿{zg}工资,从此文就可以看出我所言不虚。公司以前也有工程师,他们有我的见识和能力吗?如果他们比我更优秀,公司早就超过永和了!

七、            企业的核心技术。公司要想大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开拓创新是我的强项。为什么我们向金明要饭吃?据我所知,金明拥有多项专利技术,这是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为什么永和能够快速发展?我朋友的孩子十年(大约)前是永和的工程师,当时他为永和设计了全国{zd0}的冶金设备(可能是竖炉或高炉之类),从而获得了年薪的回报。和永和比,我们最缺的是不是技术理念和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我之所以不计较以铆工的身份还是工程师的身份进入公司,因为我在寻找机会,寻找施展的空间。我原意公司成为永和,超越永和,从而我也能获得高额回报。否则,我的离去只是早晚的事。

八、            网络资源。一本手册(机械设计手册)走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了。网络是知识的海洋,信息的海洋。放着这样的宝库不用,是遗憾和损失。在做金明皮带机的料单的时候,其中的标准件标注了代号和类别,并没有具体的名称。比如GB-xxx螺栓。如果不熟悉国标,并不能从字面得知是方头螺栓还是六角头螺栓,还是什么螺栓。(我对这些也不熟)这必将影响其他人员的采购,保管、装配等工作。如果仅从手册来解决这个问题,无疑是很困难的。怎么办?我从网上很容易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附图如下。

再如目前的压力机、折弯机的液压系统,我不熟,各位也不熟。可是如果能上网,很快就可以了解常识类的东西,足可以应付一般的应用。不上网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切实理解上网的人为什么会着迷;同是上网的人,上网的目地不同,同样也不会理解他人的痴狂。我大约十年前开始上网,那时候上网是要经过公安备案的,上网的成本是现在的百倍千倍。十几年来,我在电脑和网络上的投入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不过我觉得值。时至今日,电脑和网络一直是我须臾不可离开的。如果没有计算机和网络,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就不会有我今天的能力和见识,就不会有此文。同样,公司不上网,决不会是一个有希望的公司。

九、            三维CAD软件的应用。三维软件中我熟悉的只有SolidWorks..关于三维和二维的区别,我这里也不作论述,只是就与我公司目前工作相关的内容加以说明。纸质图纸向CAD图纸的转换。如果将现有的几百套纸质图纸用二维软件制成CAD图纸,工作量是巨大的,同时经济性、合理性也打折扣。 SolidWorks.软件有自动设计功能,只需对同类设备设计出一套模型,就可以自动生成所有规格的图纸,包括我们现在没有的——同类图纸永远也不用再买了。对于我前面所说的生产图纸,期望也可以自动生成。如有设计变更,仍可自动生成变更后的全部规格图纸。图纸管理。且三维图纸没有图线(尺寸)错误。能自动计算零件重量,方便出料单。目前比较完善的CAD软件,都带有PDM功能,即产品数据管理。PDM功能目前对我们有关的,可以方便图纸、资料管理。他有自动跟踪功能,所有列入管理范围的图纸、资料等,如有变更,他都会自动记录,有限元分析功能,能有少许应用。钣金展开功能,能对生产图纸有所帮助。还有其他许多功能,以后企业发展了,都会发挥作用,这里就不多说了。单就{dy}项自动设计功能,就足以使我们决定应用该软件。

十、            侠之大者。借用金庸的词,或许能起到言简意赅的作用。我这里主要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正确评价技术人员的工作,一是保守和技术交流。任何工作都会有瑕疵,主要看大节,看主流,看整体。如何正确的评价是{ldz},决策者必须把握好的问题。避免不同意见者以偏概全。应与统计、核算结合在一起,用最终数字说话,用整体效果说话。技术人员对“绝活”保守的习俗由来已久,企业应该提倡交流,在尊重“绝活”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愿意向任何人学习,也愿意把我知道的教给别人。知识犹如大海,我所知道的只是大海的一滴水,没有任何值得骄傲和自满的,守着已有的固步自封,只会停滞不前。愿意与别人一起努力充实自己。

十一、    技术氛围。企业的技术进步,不是哪一个人能实现的。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种氛围。而这种氛围首先来自决策者的认识,倡导与激励。如何实施,请领导三思。

十二、    系列变革。技术革新势必会导致生产,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变革。比如傻瓜式的图纸是不是应该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主动上门寻求产品问题和客户需求,以及批量生产,是不是会导致经营模式的改变?这些不是本文重点,点到为止。更多的留给决策者思考。

 

结束语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邵氏家族在改革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时代的精英。愿为邵氏家族、XX公司的发展献力。

 

给绍总拜年!祝XX公司虎年旺旺!

 

XXX 2010-02-12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我能做什么公司需要做什么】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