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该不该破?_秋月朗_新浪博客

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该不该破?

在中国,燃放烟花爆竹由来已久,这与中国发明火药有很大关系。最初的爆竹是用来驱鬼的,据《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可见,古代爆竹是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

唐朝初年瘟疫流行,匠人李田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致使竹筒爆裂后发出巨大声响产生浓烈烟雾,驱散山岚瘴气,缓解了疫病流行。后来,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于竹筒,制成“爆仗”,也叫“爆竹”。药王孙思邈所著《丹经》中记载了用硫磺、硝石和木炭混合炼丹的方法。当时,硫磺、硝石均是用来治病的药,由于这两种药配上木炭能着火,因而称之为“火药”。火药的杀伤力是在驱鬼过程中被认知的,据传,“夕”和“年”都是怪兽,除夕过年,实际上有避鬼除怪的意思,所以每逢新年都要燃放爆竹驱之。

宋xx始有了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的“编炮”,也就是后来的“鞭炮”。王安石有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过得就是一个传统,千百年不变的“年文化”也通过不变的方式被传承下来,成为全民族认同的共同习俗,如果没有传统,习俗也就不复存在。我们知道,“夕”、“年”作为怪兽神鬼根本不存在,是因为我们的先人信过,并因此留下了一些既壮烈又好玩儿的程序,这些程序的内容,就是涵盖除夕、过年的各种活动,就像王安石诗中所说,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此外还有贴春联、贴门神等等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烟花爆竹也成为一种产业,花样翻新、品类众多。燃放烟花爆竹除了传统意义的驱鬼除魔,更多的是去去“邪气”,增添喜庆气氛,制造过节氛围,如果过年没有响动,那么也就少了许多情趣和盼望。因此,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国人难舍的情结。

然而,燃放烟花爆竹也有许多弊端。

首先是造成大气污染,同时伴有噪声污染,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酸,在云中形成酸雨,能强烈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酸雨可导致树木、森林死亡,湖泊中鱼虾绝迹,土壤营养遭到破坏,使作物减产或死亡;而二氧化氮会形成城市烟雾,影响可见度;并且会形成硝酸小液滴,也产生酸雨。再有就是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火灾和人身伤害,因此致死和摘除眼球者众,众所周知的2009年央视新楼被焚则是火灾的典型一例;2009年除夕零时至正月初五21时,北京市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情99起,全市医疗机构累计收治在北京地区燃放烟花爆竹致伤者425人;2010年从1月13日除夕零时至14日大年初一1时,全市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火情38起,共发生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52人。

此外,烟花爆竹的纸屑污染环境,加大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有就是燃放烟花爆竹侵犯了部分人的权益,这部分人本不喜欢爆竹的声响,而燃放爆竹人为地侵犯公共空间,把这些声响强加给这些人,有碍公平。而高强度的噪音对患有脑血管、心脏病等疾病的病人来说的危害十分严重。

如何对待燃放烟花爆竹,是一个现实问题。1993年北京市实行了“禁放”,此前后全国282个城市也实行了“禁放”。但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近两年改“禁”为“限”,这种折中的做法比较受到认可。

去年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中国承诺提倡低碳生活,而燃放烟花爆竹集中的高碳排放无疑与这项承诺相左。低碳,强调的是对维护人类生存空间;燃放,是增添节日气氛,尊重民族习俗。到底哪个重要?搞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燃放烟花爆竹进行再认识,春节必须在火药味中度过吗?习俗有好坏,平衡一下燃放的利弊,不难厘定燃放烟花爆竹是国粹还是陋习。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人类也制定公共规则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而燃放烟花爆竹是人类纯纯粹粹主观自行制造污染,而这种污染又xx可以避免,为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破掉一个习俗有何不可?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该不该破?_秋月朗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