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匠和纸扎匠_华文_新浪博客

山乡掠影之四十

 

竹器是这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器具,是当地人正常生产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篮、筐、笼、箕、篓、蓆等用具都用竹编。就生活方面说,吃饭的筷子,锅灶上的锅刷、笊篱、饭篮菜篮等。扫院子的扫把也用竹,筛米的竹筛,还有竹椅竹凳竹几竹席竹扇竹帘。很多玩具也用竹为材料。生产方面,挑东西的箩筐、箕、箱笼,背东西的背篼,装东西的竹篓,捕鱼的渔笼,都是竹器。

 

竹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房屋建造及辅助设施,也离不开竹,有的草屋,用竹作椽,作墙,作门窗。还有竹绳竹索等作为维系材料。牲畜棚圈,屋外及菜园的界区隔篱,都用竹篱。 

 

关于竹器具的加工制作,在这里好像是简单又普遍的事情。这里几乎人人都会用竹编织竹器用具,连小孩子也会,家家屋子里都堆放着或长或短的竹竿,或破开的篾条,以及竹器编织的半成品,茶前饭后,很多人就会抽空编上一阵子。虽然人人都会,但还是有一些比较专业的篾匠,其水平那是其他人远远比不上的。那些技术高超的篾匠,不光是能够编制出精致的家用竹器,还能编制出构思精巧的工艺竹器,如可以作为摆设用的彩绘或题画的竹帘、竹扇、竹篮或竹笼,及各种形状的有某种机械装置构造或有声响的玩具,有的还涂漆作为漆器。当然乐器另当别论,自制的竹笛,竹笙及胡琴。可以说用竹可以做成各种意想得到和意想不到的东西。要说能够申报吉尼斯纪录,这里的项目无穷无尽。

 

篾匠的工具是所有匠人中最简单的,只有一把篾刀,略呈长方形,一边有刃,另一边是刀背,较厚,手握处有短把。篾刀主要用来破竹,把竹伐成篾条。有一句成语:“势如破竹”。看篾匠破竹伐篾条,就是这种感觉。在开原竹时,一手持刀,一手持竹,只听一声脆响,篾刀轻轻挥入,用刀的两面来回撬动,竹应声而开。接着一手将竹继续喂送入刀口,刀与竹相向而行,持刀的手灵活相继撬动,竹节依次崩裂,节节披靡,声响清脆悦耳,一根竹齐齐劈开一封为二。在伐篾条时,更是另一种轻松享受,一手持刀,一手送竹,两手相互迎送,好像你来我往,配合默契,送上的竹片迎刃而解,解开的两条篾片飞快抽动,如双龙摆舞。令人感觉到那是一种舞蹈,而竹片开裂的声响,“噼噼xx”,清脆连续,是一种听不厌的伴奏音乐。

 

破竹伐篾条是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看似简单,如同游戏,但最难。只要你去试一下就知道了,往往跑偏。功夫全在劈开后,篾刀两面受力程度与方向的把握,一旦察觉有极其轻微跑偏,就要及时调整刀两面受力的角度,使竹片开裂的受力方向调向跑偏的方向,进行矫正。在飞速的运行之中,手眼配合,并准确地转换方向力度于随时和毫厘之间,使伐出的篾条始终齐整均匀。这种熟练功夫不是几年之间就可以练成的。使人叫绝的,不是一般人容易掌握的对开即基本上是一破为二的对称伐法,而是不对称伐法,即将一片竹伐为三或五片,这就要求下刀处是在片头的三分之一处。开头容易,而后在持续行进中,依然保持三分之一的宽度,这样的功夫是高手中的高手才可以达到的。还有就是一片篾的开层,一般人开两层都不容易,而高手能够开出三四层来,表层带竹青叫青篾,质地最为坚韧,又带竹青,可打凉席,或用于装饰方面。其他不带竹青的叫黄篾,质地依次递减,最里层的质地疏松不能用。至于刮篾,即削去篾片上的毛刺边棱,高手的手下,一手用刀刃斜压篾片,另一手抽动篾片,转瞬之间,篾片过刀而平滑齐整,前后如一。

 

篾匠的手恐怕是世界上最粗糙的手。手指不停地摆弄竹篾,每天何止千万次,竹篾的边棱锋利如刃,手指摆弄游刃有余,而不被割破,全靠功夫和手指上的厚茧。不要说城市人细皮嫩肉,就是一般农村人,常年劳作,如果来从事竹篾操作,难免不会划破手指。而篾匠长期进行这样的操作,双手打起厚厚的的手茧,好像形成了一层保护罩,成为竹篾的专用工具了。这样的手在操作时,自然也成为一道风景。编筐时只见竹篾摆动,竹筐在双膝间飞转,一只筐底转眼就围起筐边。在打蓆时更为叫绝,只见双手捡篾,用一只胳膊把捡起的篾一抱,另一只手已将一根横篾喂入,随着撒开的手,那一抱弯篾随之弹回平地,一拣一撒,竹篾时而如浪卷起,旋即纷纷洒落,周而复始,如同汹涌的波涛,激荡不息,

 

篾匠还有一个熟悉适用竹子的品种问题。当地竹的品种很多,观赏竹有金竹,叶绿而竹皮金黄。还有一种黑竹,叶绿而竹皮如墨染,黑竹还有一个用途是作竹杖,当地人说可以防疯狗咬,说疯狗最怕的是黑竹,但这种说法恐怕是没有道理的。有一种木竹叶子很大,而竹身细而节长,可以作鼓槌或筷子。常用的是作为编织材料用的,也是最常见的是水竹,多生长于水边和潮湿处,竹节长,皮较薄,质地细绵柔韧,粗细一般有三四公分到七八公分直径粗,也有茶碗粗的。这种竹{zh0}伐篾,常用于编织家庭用的竹器。还有楠竹,粗大而节密,皮厚,质地坚硬,多用于作支撑受力的方面。

 

用于编织竹器时,多用新鲜竹,含有水分,较柔韧,好伐篾加工,干透了的竹就不好伐篾。但是新鲜竹又容易变形,好的方面是有弹性容易弯曲加工,不好的方面还是变形问题。因此竹器加工时常用火烤法,对需要弯曲部位用火烤来加热定型。新鲜竹带有水分,用火烤就会出汗,出了汗,竹就特别柔软,几乎可以任意弯曲,如果保持形状,在出汗冷却后形状就会固定,不再会柔韧变形,这种技术叫烤青。就是不需弯曲的部分,为了防止将后发生变形,也需要烤青,使之干燥定型。竹桌竹椅竹凳及竹柜竹几书架之类,无论是否有弯曲部位,都是需要烤青定型的。烤青的技术,相当古老,古代的竹简,要烤青,除去水分,才不生虫和变形。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成了竹简乃至历史的代名词。

 

制作竹器,经常兼用木料形成组合,统称竹木器具。比如蒸笼,要用木料。这里也有兼用藤条的,用当地山上的藤条,称为竹藤编织,比如藤椅藤箱。还有兼用棕榈及草的茎叶,形成多种多样的竹棕及竹草编制品。比如当地人离不开的雨帽,也称斗笠,是在地上挖一个尖底的坑,用细篾编两张同样的大孔排列的圆形竹笆,竹笆中间要带有这个尖底坑形状的变形,在一层竹笆上铺满当地一种植物的大叶子叫樛叶的,然后又套压上另一张这样的竹笆,再用更细的篾编织好边缘,这就是一顶斗笠了。坚韧而又柔软的竹篾,好像是能与任何东西相配合的魔术师,能够展开无穷无尽的遐想,进行多种多样奇妙的组合,魔鬼般生成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用品来。

 

当地以篾匠工艺为基础,派生出一种叫纸扎匠的行当,是属于竹与纸的组合,或与颜色的组合,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与传统,与文化,与艺术的组合,甚至是与理想或心灵期盼的组合。纸扎匠在当地生活中最重要的制作是灯笼。寻常人家,平时不可能大红灯笼高高挂,但也离不开灯笼。在手电筒没有普及的时候,黑夜里出门,或者是打火把,或者是打灯笼。火把燃烧的持续力有限,通常是要打灯笼,有句谚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家有喜事要挂彩灯,彩灯有多种多样。既是实用,也是艺术装饰,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尤其是在过年过元宵灯节时,家家要挂灯笼,村子里耍社火,还有舞狮舞龙灯。灯节是重要传统节日,要闹花灯,有一句唱曲:“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这是纸扎匠人展示才艺的主要时机,他们把各种各样的现实事物及想象中的事物,进行艺术的奇妙构思,制成花灯,供人欣赏。

 

这里的灯笼有很多种,有花灯,字画灯和肖像形态灯。在形制上有圆形灯笼、方形灯笼、组合灯笼。圆形灯笼是一般人家最常用的灯笼,逢年过节用的圆形灯笼多为大红色,以示吉祥喜庆。方形灯笼也较多,四棱六棱为多,每个灯面上用来画画或写字。一种过节用的牌灯比较大,除了照明,主要是要突出灯面上的字画内容,形成一种特色灯。这里形成彩灯制作中纸扎匠与字画功夫的配合。有的纸扎匠本身字画功夫很好,灯做得好,又加上字画好,相得益彰。有的则是要请字画功夫好的人来配合。内容方面,有的是在灯面上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有的写古典诗词,文字配上画图。有的在灯面上题写谜语,让观灯的人去猜,叫灯谜。还有剪纸,在灯面上贴上剪纸艺术品,在柔美的烛光映射衬托中,格外典雅。

 

组合灯有很多种,灯连灯,灯套灯,相映成趣。有一种里外几层相套的彩灯,比如较复杂的宫灯,还有走马灯,有一层灯靠腊烛燃烧的热气推动旋转,用来表现三英战吕布等车轮战题材就非常合适。肖像形态灯主要有人物及动物灯。动物灯天上地下水里无所不有,牛马狗猪虎兔鸡鸭,喜鹊天鹅蝴蝶蜜蜂蚌螺鱼虾昆虫,有麒麟怪兽。年节时常给孩子们作兔子灯鲤鱼灯,下面有四个轮子,可以用线牵着走,复杂的里面作机关,比如让兔子的耳朵及眼睛随轮子转动而联动,就需要有一个机械传动装置。主题组合灯有人物有动物,动物如十二生肖组合灯。人物灯有的是神话故事灯,神佛菩萨观音灯。关于历史与神仙人物灯,有无穷无尽的题材,比如梁山一百单八将,三国人物可随意编列,封神榜也有好几十个人物,杨家将也有十几个。神仙灯常有八仙过海,唐僧师徒取经战妖魔,白蛇传盗仙草漫金山等。当然制作者的水平不尽相同,做得好的,惟妙惟肖,如真身现形令人惊叹叫绝。做的不像的,怪模怪样,也是让人评头论足,或忍不住裂口嘲笑一阵。每年都会有新创意新变化新品种。每年观灯都是令人十分兴奋的观奇与享受。凤阳花鼓里有一个节目就叫“观灯”,问答之间,数不尽看不尽的灯,说不完的意趣。这是中国古代就有的传统社会文化活动,或可以称之为灯笼文化或灯节文化。《水浒传》中就列举有很多处灯节的盛大活动和精彩的灯笼描写。这些彩灯的制作,虽然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为基础,但精彩的部分,主要靠那些工艺高超的工匠发挥着骨干作用。在每年的花灯制作中,各地的纸扎匠创新立意,xx时尚,造就一年年灯节xx枯竭常开常盛的灯笼艺术之花。

 

小街上常年开张的纸扎匠铺面有一两家。在不逢年节的平时,主要是为婚丧事而制作有关纸扎用品。婚丧事都要用灯笼,只是婚嫁为红喜事用花灯,大红重彩,而丧事一般用素。办丧事要用灵房,及纸人纸马,费时工作量大,而且通常都是事出突然,时间紧促,是要平时作些批量,以备急用和供挑选,纸扎匠铺面常有这类制品摆放着,而且就在当街制作。路人和孩子们常会围在旁边观看。一边是的就堆放竹筒或篾条,一边是制作中的产品,如果有时间有耐心,可以看到制作的全过程。这是非常细致而奇妙的制作,简直就是一个艺术殿堂。先要用竹篾扎好骨架。所用的竹篾有长有短,有粗有细,重要的是在竹篾交叉处要用绵纸捻固定。绵纸捻是先要预备很多。绵纸是当地出产的长纤维纸,很薄,几乎透明,韧性极好。把绵纸裁成长方条,要用手指把纸条中间加捻,留下两端不加捻。在需要固定篾条的交叉部位时,拿一根捻条,先在一端未加捻处抹上浆糊,粘在竹篾上,然后把捻条缠紧在交叉处,再把另一端涂上浆糊,贴在缠紧的捻条上。等浆糊干透后,就非常牢固。

 

纸花是纸扎匠的拿手好戏。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在纸扎匠手中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花朵与枝叶,荷花牡丹菊花桃花李花杏花,花心的花蕊都活灵活现,不仅可以乱真,而且有时看着比真花还要典雅妩媚得多。尤其是一种皴纸的花与叶,是用一根筷子,把剪好的色纸松松地缠裹在筷子上,然后往一边捋挤,拆开后色纸就布满了皴皱,用这种带皴的色纸做成的花或叶,能够折射光线,增加了色彩与造型,是真花真叶不可能有的,只能算是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加工了。把做好的花及枝叶粘贴在绑扎好的竹架上,也要讲究色彩搭配与空间布局,水平差别自然很大。

 

还有做灵房,也是叫绝。虽是微缩景观,但都是宫殿式建筑式样,重檐飞翘,楹柱排列,涂绘贴彩,金碧辉煌。这偏鄙的山乡,一般人家那见过这样雕梁画栋气势轩昂的高楼大厦,就是专门从事这种微缩景观制作的纸扎匠,应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但未必见过真正的宫殿,能够作出这等模样来,也实属不易,或者是看到了一些官宦或富商大户人家的豪宅,或者是从见到的庙宇建筑而依样画葫芦,或是看了些绣像图画启发而来。平时那些巧夺天工的灵房摆在店铺内,很少有人问津,而一旦有人来买,就是这些艺术品毁灭之时。看到这些艺术品在送葬的火焰中化为灰烬,不免产生几分怜惜之情。想想这些艺术品的受享者,生前多是平头百姓,一辈子穷困的农民,在辞世后能够在冥界有这样的居所,也是一种冥福,算是活着的人尤其是家人,对亡人的几分心理祝福,同时也是对自己对活着的人的一种安慰。何况这里的人都是相信灵魂永恒和会有来生的。

 

这些篾匠和纸扎匠虽然有的身怀绝技,但它们发挥技艺的时候并不多,大多时候还是跟一般农人一样种田劳作,还是处于贫困之中。这一点有时很难理解,但又很好理解。贫困的原因不是他们没有才能,而是在这人口不多而又封闭偏远的山乡,有钱人少,没有多少需求。要是在市场发达的今天,不知会创出多少远近知名的品牌,不知会以此带来多少财富。可惜他们的终生勤学苦练不可能得到相应的物质或价值补赏。像流星消失在冥冥夜空中一样,他们的聪明才智终究是虚耗了,除了当时有人见识过,后来也会被人忘记。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篾匠和纸扎匠_华文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