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个天体

第十二个天体1

  {dy}章 无尽的开端
  
  在所有用于支撑我们信念的证据中,最明显和最重要的就是人类本身。对地球而言,从许多方面来看,现代人类(modem Man),也即智人(Homo Sapiens),都是一个外来物种。
  自从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用进化论的强大证据,打击了那些传统的学者和神学家,人们对地球生命来源的追寻,就可以从人类一直回溯到灵长类、哺乳类、脊椎类,以及那之前约十亿年前后的更加低等的生命形式。人们推测,那就是生命诞生的初始。
  然而当我们真正接触到这些“初始”,当我们深入思考,生命是否也存在于我们星系的其他地方甚至星系之外后,学者们开始为地球孕育了生命的说法感到不安:不知为什么,生命似乎并不该属于这里。如果这一切都只是源于一系列随机的化学反应,那为什么地球生物会有──而且只有一个单一的来源,而不是许多个?
  此外,为什么在自然界中含量极为丰富的那些化学元素,在地球上所有生命体内的含量比例却微乎其微?与进化论的观点所要求的恰恰相反,几乎所有这些生命体内含有的化学成分,都是我们的星球所稀缺的。
  难道生命是从宇宙中其他地方来到地球的吗?
  人类在进化链中所处的位置也是一个困惑。这里,找到了一个破掉的颅骨,那里,找到一个颚骨……起初,学者们还以为人类是在50万年前起源于亚洲。但当更加古老的化石发现之后,人们不得不承认,如果进化就像一个运作中的磨坊,那它的磨盘转动得可比想象中慢多了。猿(Ape),人类的祖先,现已发现出现于令人难以置信的2500万年之前。在东非的考察发现,他们在最早大约1400万年前就开始向类人猿(Hominids)转变。从那时起大约1100万年之后,{dy}个有资格被称作人的类人猿才真正出现。
  被承认为最早的类人猿,“高级南方古猿”(Advanced Australopithecus),在20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于东非相同的地方。之后又花了近百万年的时间才进化为直立人(Homo Erectus)。{zh1},在另一个90万年后,{dy}批原始人类(Primitive Man)出现了,他们被称为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他们得名于被最早被发现的德国尼安德特河谷(Neanderthal)。
  虽然在尼安德特人和南方古猿之间有着超过200万年的时间,但他们所使用的工具──锋利的锐石──是非常相似的;并且,从外貌上看,他们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接着,无从解释的事突然发生了:在并不遥远的3.5万年前,人类的另一族群──智人 (有思想的人)──出现了,就像他们本来就在那儿一样;随之而来的是尼安德特人从地球表面的突然消失。这些近代人──克罗马农人(Cro-Magnon man,发现于法国西南部一个同名石窟中)──看上去和我们长得如此相似,如果穿上现代人的服饰,那么他们将遁形于任何一个欧洲或者美国城市的人流中。
  因为他们创造的那些宏伟的洞穴壁画,他们起初被叫做穴居人(Cavemen)。事实上,他们能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游移,因为他们知道怎样在他们所到之处,用石头或兽皮修建棚屋。
  百万年来,人类的工具都是形状简单且便于使用的石头,然而克罗马农人却使用木头和兽骨制造出特殊的工具和武器。他们不再是所谓的“裸猿”(Naked Ape),因为他们将兽皮穿在了身上。
  他们有自己的社会组织,住在由族长带领的属于自己的氏族中。他们的壁画证明了他们对艺术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感受。有些壁画和雕刻带着明显的宗教色彩,表达了对某位母亲女神(Mother Goddess)的崇拜──在某些时候,她是用新月符号来表示的。他们知道埋葬死者,而且必须这么做。显然,他们已经有了哲学方面的思考,比如生命,死亡,甚至可能还包括了来世。
  克罗马农人的出现尽管神秘难解,不过还有更令人困惑的问题:其他现代人的遗迹被陆续发现──从地理位置上包括英国的斯旺司孔人(Swanscombe man)、德国的施泰因海姆人(Steinheim man)和意大利的蒙特玛利亚人(Montmaria man)──说明克罗马农人显然源于25万年前,那些生活在西亚或北非的类现代人的某个古老分支。
  现代人的出现比直立人晚70万年,同时又比尼安德特人早20万年,这{jd1}是难以置信的。因为这样一来,智人就如此极端地背离了本应缓慢之极的进化过程,同时还拥有了许多类似我们才有的功能,比如语言的能力。这与之前的灵长类动物可是xx不同的。
  一位很有xx的专家正在研究这一课题,他是狄奥多西•杜布赞斯基教授(Theodosius Dobzhansky)。他的著作《进化中的人类》(Mankind Evolving)对这个进化期出现在地球进入冰河时代之际感到极为困惑,因为对进化进程来说,这是最为不利的时期。
  他指出:智人xx缺乏此前的物种身上我们已知的一些特征,但又额外拥有一些以前xx没有出现过的新特征。他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人有许多近亲和支系,但没有先祖。智人的起源因此成了一个难题。”
  那么,现代人的祖先是如何突然出现在大约30万年前,而不是在经过200万年或300万年的漫长的进化发展之后?我们是否是从其他地方来到地球的?或者,像是《xx》和其他古代文献所说的那样,是神创造了我们?



第十二个天体2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文明始于何处,并且查明了它一旦开始以后是如何发展的。但未知的是:为什么文明会突然产生?令现在许多学者郁闷不已的一个证据是:从所有的数据来看,人类都不应该拥有文明。没有任何显著的理由显示,我们应该变得比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中,或者新几内亚难以接近的区域中,那些原始部落更加文明和开化。
  但是,正如我们被告知的,这些部落成员至今都生活在石器时代,因为他们与世隔绝了。但是,是与什么相隔绝呢?既然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为什么他们不能像我们想当然地以为的那样,通过他们自己学得科学技术知识呢?然而,真正的困惑,并不是布希曼人(Bushmen,意为“丛林人”,生活在南部非洲,靠狩猎为生,1950年才局部转入农耕社会)的落后,而是我们的先进;因为现在的研究已经证明,如果是按照正常的进化方式,那么,现在人类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种应该是布希曼人,而不是我们。
  人类花了200万年的时间,才在使用石头的时候发现,可以通过打磨而让它们变得更为合适和顺手,并由此开始了“工具行业”(tool industries)。那么,何不又再花上200万年去学习如何应用其他材料,然后再用100万年去掌握数学、工程学和天文学?
  虽然克罗马农人没有制造出天文望远镜,也不会使用金属,但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他们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带有革命性的文明。他们修建棚屋的能力及灵活性,他们对穿上衣服的渴望,他们制造的工具,他们的艺术作品……凡此种种,都表明这是一个极其突然的高度文明,在为即将向下繁衍的人类文化拉开序幕。之后,将是这一进程的无尽延续。
  虽然我们的学者还无法解释智人的出现和克罗马农人的文明,但毫无疑问,现在可以肯定这一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是近东。从东方的扎格罗斯山(Zagros Mountains,位于现在伊朗和伊拉克的边境)开始,高地和山脉在一个半弧形里延伸,直到北方的亚拉腊山(Ararat)和托罗斯山(Taurus),接着向西方和南方扩展,再到黎巴嫩、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山地。在这个区域里,到处都充斥着史前的现代人留下的山洞。
 
  其中有一个洞穴,沙尼达尔(Shanidar),位于这个半弧形文明圈的东北方。现在,粗犷的库尔德(Kurds)部落利用这些洞穴作他们的庇护之所,并储藏过冬需要的物资。和他们一样,44000年前一个寒冷的晚上,一个七口之家(其中一个是个婴儿)在这里寻找庇护所,并进入了沙尼达尔洞穴。他们的遗体──他们显然是被突然滚落的岩石砸死的──于1957年被拉尔夫•索列基(Ralph Solecki)发现。他进入这个地区寻找早期人类的证据。索列基教授告诉我,共有九具骨骸被发现,只有其中四具被落石击碎。他所发现的可比他预期的要重要得多。当一层一层的碎片被移开,才发现这个洞穴清晰地记录了,这一地区从大约10万到13000年前的人类的生活习性。
  这些记录所显示的内容就像洞穴本身一样令人吃惊:人类文化并不是在进步而是在退步。将某个确定值作为标准,每代人都显示出,他们在生活中的开化及文明程度在这一标准之上,非但没有进步反而有所倒退。从大约公元前27000年到公元前11000年,这种退化和人口缩减,达到了一个几乎找不到他们居住地的地步。
  被假定是气候上的原因,人类在16000年内几乎全部都离开了这整个地区。之后,大约公元前11000年,智人带着新的活力和令人无法相信的更高的文化水平再一次出现了。就像是有一个看不见的教练,看到即将衰竭的人类游戏,于是派遣了更年轻更优秀的运动员去替代掉老一代一样。
 

  在这几百万年的无尽文明的开端,人类还是自然的儿子。他们靠收集野外的果实、猎捕野兽、捉鸟或是捕鱼为生。但正当人类的定居点变得愈发狭小,正当他们放弃了很多住处,正当他们使用的材料和创造的艺术品都快消失了──就在这时,突然,没有任何原因也没有任何先例──人类成为了农民。
  总结了很多xx专家在这一课题上的研究成果,罗伯特·J·布雷德伍德(Robert J.Braidwood)和B·豪(B. Howe,史前史科学家)指出,遗传学可以证明,农业毫无疑问地开始于智人带着他们的原始文明出现的地方:近东。现在不用任何怀疑,农业就是从近东的山脉和高地这个弧形中传遍世界的。
  用放射性碳来测定年龄和植物基因,许多来自不同科学领域的学者都认同人类最初的耕作对象是小麦和大麦,可能是通过驯化野生的二粒麦品种得到的。
  现在假设,人类的确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教会了自己如何驯化、栽种并耕作野生植物,但学者们仍然为大量的、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的植物和谷类不断走出近东而困惑。
  这里面包括了粟、黑麦和斯佩尔特(Spelt)小麦;亚麻,可以提供纤维和食用油;还有能够结果的灌木和树。这些有用的物种都在快速地被继承。每个例子都表明,这些在近东被驯化的植物,比它们到达欧洲要早了千年以上。就像近东是某种植物基因实验室,在某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很有效率地生产出各种刚被驯化的植物。
  研究过葡萄藤起源的学者们都指出,这种植物的种植始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北部周围的山区,以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难怪,《xx》告诉我们诺亚(Noah)在洪水退去后将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种植了一个葡萄园”(甚至还用那些酒把自己灌醉了)。《xx》,就像那些学者,用另一种方式指出,藤类植物种植的开端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北方的山区里。
  苹果,梨,橄榄,无花果,杏,阿月浑子(pistachios),胡桃──所有这些都是源自近东并由此传入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的确,我们忍不住想起《xx》在早于我们的学者几千年之前,就能确定那个地方就是世界{dy}个果园:“接着天父在伊甸园(Garden of Eden)种植了一片果园,在东边……接着天父说:生长吧,长出地面,每颗树都很乐意被注视,都很适合食用。”
  与《xx》同时代的人们当然知道伊甸园的大概地址。它“在东方”──在以色列的东方。四条主河流过的陆地,其中两条是底格里斯河(Tigris)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
  毫无疑问,《创世纪》(The Book of Genesis)将这个世界{dy}个果园设立在了这些河流发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东北高地上。《xx》和科学达成了xx的共识。



第十二个天体3

 事实上,如果我们将《创世纪》中关于希伯来起源的文字当作科学文献而不是神学文献来研读的话,我们会发现,它同样xx地描述了植物驯化的过程。科学告诉我们,这个过程是由野草变为野生谷类再到可耕种谷类,接着是结果的灌木和树。这个过程xx就如《创世纪》{dy}章所讲到的那样:
  
   接着天父说:
   “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
   并结果子的树木,
   各从其类,
   果子都包着核。”
   事就这样成了:
   于是地发生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
   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
   果子都包着核。
  
  《创世纪》接下去向我们讲述到,人类从伊甸园中被赶了出来,必须长时间辛苦地耕种他们的食物。“用你额头上的汗水来换取面包,”上帝是这么对亚当说的。在此之后,“亚伯蓄养牲畜,该隐则在泥地里耕种”。人类──《xx》告诉我们──在成为农民之后,很快就成为了牧羊人。
  学者们对《xx》中记载的这些事件十分认同。分析过大量动物驯化理论的F·E·佐伊纳(F. E. Zeuner),在其《动物驯养》(Domestication of Animals)中认为,人类不可能“在社会组织还未到达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就把动物们关起来或者驯化。”固定的社会组织是驯化动物的先决条件,也是农业发展的转折点。
  狗是{zx0}被驯化的动物,这是可信的,发生在大约公元前9500年左右。在伊朗,伊拉克和以色列,人们发现了{dy}只狗的残骸。不过,它们不一定在一开始就是人类很好的朋友,也有可能是很好的食物。
  羊是几乎在同一时间被驯化的。沙尼达尔洞穴中就有公元前9000年的羊只残骸,并显示出有大量的羊被变成了食物和皮革。山羊也是奶的提供源,很快也被驯化了。还有猪,以及带角的牛和无角牛,都接着被驯化了。
  在每一个例子中,驯化都开始于近东。
  人类发展中的一次剧变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1000年,在近东(2000年后欧洲也发生了),旧石器时代结束了,一个新时xx始了,学者们称它为中石器时代。
  这个名字是相当恰当的,因为它提到了人类的主要工具还是石头。他们在山区的住所仍然是石头筑成的,这使他们的社会处于石墙的保护下。他们的{dy}个农业用具──镰刀──也是石头做的。他们纪念和保护去世同伴的方式是用石头来盖住他们的坟墓;他们还把石头做成他们心目中的上帝,或是对生活及生产有利的“神灵”。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形象出土于以色列北部,被证实是公元前9000年的,它似乎是一位神祇,不但戴着带有条纹的头盔,还戴着某种……某种“护目镜”。
 
  总的来看,从公元前11000年开始这段时期,我们不应该叫它中石器时代,而应称之为驯化时代──中途只有3600年──似乎一夜之间就有了无数的开始:人类成为了农民,接着植物和动物都被驯化了。
  接着,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学者称之为新石器时代。{zd0}的突破则发生在公元前7500年,那时陶器出现了。
  在公元前7000年,在近东弧形文明圈中充满了粘土和陶器文化,由此诞生了许多器皿、饰物及小型雕塑。在公元前5000年,近东制作的粘土和陶器作品具有很高的质量和极为出彩的设计。但是再一次,发展放慢了。在公元前4500年的时候,考古证据表明,衰退包围了这里,陶器变得简单,石制器皿──石器时代的遗物──再一次成为了主流。居住地点也开始减少。一些曾经是陶器和粘土制造中心的地方被抛弃了。而且相当明显的是,粘土制品消失了。“文化枯竭是文化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詹姆斯·梅拉特(James Melaart)在其《近东的早期文明》(Earliest Civilizations of the Near East)一书中如是说。一些地点很显然得背上“新贫困时期”的帽子。人类和他们的文化显而易见开始了衰退。
  然后再一次突然而无法预料且难以想象地,近东重新见证了她能想象到的、最伟大的文明之花的绽放,一个让我们自己从此扎根下来的文明。那只看不见的手再一次将人类从衰退中拯救出来,并将之放在了更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文明中。


第十二个天体4

  第二章 突如其来的文明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方人认为他们的文明来自希腊和罗马。但是希腊哲学家自己却时常说他们扎根在一个更加古老的源头。后来,回到欧洲的旅行家们报告了埃及的存在,以及那些宏伟庄严的金字塔(Pyramid),和有一半都被埋进沙里的神庙──它们被一个名叫斯芬克斯(Sphinx,狮身人面像)的巨石怪物守护着。
  当拿破仑(Napoleon)于1799年到达埃及的时候,他带领他的学者们研究并试图解释这些古代奇迹。他的一位官员发现,在靠近罗塞塔(Rosetta)的地方有一块石板,是公元前196年刻立的,上面用古埃及象形文字雕刻了一个宣言。
  对古代埃及文字和语言的解读,以及考古学的成就表明,早在希腊文明之前,埃及文明就有了很高的成就。资料记录,在大约公元前3100年,古代埃及人就有了皇室和王朝,比古希腊文明早了整整两千年。在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的时候,它进入了黄金时期。古希腊在它的面前与其说是起源者,不如说是后来者。
  那么我们文明的起源是在埃及吗?
  这貌似是一个较为合乎逻辑的结论,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古希腊的学者们的确描述过他们对埃及的拜访,但他们的知识来源却在另一个地方被找到。爱琴海(Aegean Sea)的前希腊文明──克里特岛(Crete Island)上的迈诺安(The Minoan)文化和迈锡尼(Mycenaean)文化──证明其集成的是近东文化,而不是埃及文化。叙利亚和安纳托利亚(Anatolia)是一个早期文明通向真正希腊文明的主要通道,而非埃及。
  值得注意的是,多里安人(Dorian)入侵希腊和以色列人逃离埃及后入侵迦南(Canaan),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大约是公元前13世纪),学者们对不断增长的闪族(Semitic)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相同点而着迷。居鲁士·H·戈登(Cyrus.H.Gordon)在《被遗忘的文字》(Forgotten Scripts)和《迈诺安语言的证据》(Evidence for the Minoan Language)等书中,通过使用一个早期的克里特文字,称之为A线(A Linear),代表了一种闪族的语言,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他的结论是:“希伯来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模式充满不同寻常的相似。”他指出,很多岛屿名字,如克里特,在克里特语中是Ke-re-et,意为“筑有城墙的城市”;在希伯来文中,其意思同样如此,而且也有和闪族神话中克里特{zw}(King of Kereet)相对应的神话。
 
  甚至古希腊的字母表,也就是拉丁文和我们现在的字母表的源头,也是来源于近东的。古代希腊历史学家自己曾写过,一个名叫卡德摩斯(Kadmus)的腓尼基人(Phoenician)带给了他们字母表,其中包括了和希伯来字母表相同数目的字母,连顺序也一样。这是在特洛伊(Troy)战争到来时希腊{wy}的字母表。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字母数目被诗人西蒙尼德斯(Simonides)增加到了26个。
  希腊和拉丁文,以这种方式成为了我们整个西方文化的基础。通过对比各种名词与符号,甚至对比很久之前的近东字母表和很久之后的希腊和拉丁文,都可以轻松地证明它们源于近东。
  当然,学者们意识到,在公元前1000年以来希腊与近东的接触,随着波斯(Persians)于公元前331年被马其顿(Macedonian)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击败而走向了终结。希腊文化记录了很多关于这些波斯人以及他们土地的资料(也就是今天的伊朗)。根据他们国王的名字来判断──居鲁士(Cyrus)、大流士(Darius)、薛西斯(Xerxes)──以及他们女神的名字,都是属于印欧语系的,学者们现在相信了他们是来自接近里海(caspian)的某个地方的雅利安人(Aryan)的一部分。一直到公元前二世纪{zh1},他们向西到达了小亚细亚(Asia Minor),向东到达了印度,向南到达了《xx》中提到的“米底人(Medes)和帕西人(Parsees)的领地”。
  并不是都这么简单。比如居鲁士,被认为是“耶和华的受膏者(Anointed of Yahweh)”──这是希伯来神和一个非希伯来人之间的奇怪关系。《以斯拉书》(Book of Ezra)中说,居鲁士收到了在耶路撒冷(Jerusalem)重建神庙的任务,便按照耶和华的要求开始了行动。他称耶和华为“天堂的神”。
  居鲁士以及他那个王朝的其他国王自称为阿契美尼德人(Achaemenids)──在由王朝创建者传承Hacham-anish这个头衔之后。这可不是属于印欧语系的头衔,但在闪族语系里却是xx的,因为这是“英明的人”(Wise man)的意思。大体上,学者们忽略了去检查耶和华与阿契美尼德女神口中的“英明的主”(Wise Lord)的诸多共同点。后者被画在了大流士的皇族印章上,可以看到,他呆在一个长翅膀的球中,并在空中盘旋。



第十二个天体5

  古代波斯文明的根基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巴比伦和亚述帝国。在那些古代奇迹里出现的文字形符号,在一开始只被认为是装饰用的设计图案。英伯格·凯普费尔(Engelbert Kampfer),于1686年造访了古波斯帝国都城之一的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他描述这些图案时称其为楔形(Cuneates),从此,这些图案就被称作楔形文字。
  当人们努力地破译这些古代文字的时候,越来越清楚地发现,这些文字跟两河流域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及高地上出土的人造物品与碑刻上的文字,属于同一种文字。出于对这些琐碎发现的兴趣,保罗·艾米利·博塔(Paul Emile Botta)在1843年进行了{dy}次有目的性的挖掘行动。他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选择了一个地点,靠近现在的摩苏尔(Mosul),今天叫做豪尔萨巴德(Jorsabad)。很快博塔就根据楔形文字命名该地方为杜莎鲁金(Dur Sharru Kin)。这是闪族文字,是希伯来文的近亲语言,意思是“正直国王的筑有城墙的城市”。我们的教材和文件上称这个国王是萨尔贡二世(king Sargon II)。
  这位亚述国王的都城中心是一座宏伟的皇家宫殿,宫殿墙上刻满了精美的浮雕。如果将它们首尾相连,长度超过了一英里。对于整个城市甚至是宏伟的皇家庭院而言,被称为西古纳特(Ziggurat)的金字形神塔更是显得居高临下,它呈阶梯形,顶部有神殿,是修来供神灵使用的通往天国的阶梯。
  城市的布局以及那些浮雕描绘着一种宏伟的生活规模。宫殿,神庙,房屋,马厩,仓库,高墙,城门,圆柱,饰物,雕塑,艺术品,高塔,防御墙,露台,花园──所有这一切都在短短的五年之内竣工。乔治·康特纳(Georges Contenau)在《巴比伦和亚述的日常生活》(La Vie Quotidienne Babylone et en Assyrie)中说:“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潜力的帝国可以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做到如此之多。”是的,哪怕是在3000年前。
 
  英国人奥斯丁·亨利·莱亚德爵士(Sir Austen Henry Layard),将他的位置选在了相对豪尔莎巴德来说更远的地方,位于底格里斯河下方10英里左右。当地人叫那里为库云吉克(Kuyunjik),那里,曾经是亚述的首都尼尼微(Nineveh)。
  《xx》中的名字和事件开始进入现实了。尼尼微是亚述帝国{zh1}三个伟大帝王的皇家都城:西拿基利(Sennacherib)、伊撒哈顿(Esarhaddon)、亚述巴尼波(Ashurbanipal)。在《xx》里,《列王纪》(Kings)是这么讲的:“现在,在希西家王的第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利上来攻击犹太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当上帝的天使惩击他的xx时,“西拿基利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
  西拿基利和亚述巴尼波建造的尼尼微的宫殿、神庙以及工艺品,都超越了萨尔贡。伊撒哈顿的宫殿遗址被认为是不能被挖掘的,因为现在那里有座穆斯林(Muslim)的清真寺,而且据说下面埋葬了先知约拿(Jonas),后者被鲸鱼吞食了,因为他拒绝将耶和华的口信带去尼尼微。
  莱亚德曾研读过古希腊的文献,其中一段说一名亚历山大xx里的官员,看见了“一个有很多金字塔和古代城市遗迹的地方”,一个在亚历山大时代就被埋葬的城市!当然,莱亚德随即就去把它挖了出来,经证明,那里是尼姆鲁德(Nimrud),亚述的军事中心。就是在这个地方,撒缦以色二世(Shalmaneser II)建立了一个方尖塔来记录他的战功。该塔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塔上的表单显示了在众多国王之中被迫缴纳贡品的那一个,“耶胡(Jehu),暗利(Omri)之子,以色列{zw}。”
  再一次,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文献和《xx》上的内容不谋而合!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了《xx》中的记载,这是一件让人震惊的事情。亚述学家们再一次回到了《创世纪》的第十章。宁录(Nimrod),尼尼微的创建者,“在耶和华荣光下的威武的猎人”──那个所有美索不达米亚的王国的创始人被如此形容。
  
      “他国的起头是巴别(Babel),以力(Erech),
      亚甲(Accad),甲尼(Calneh),都在示拿(Shinar)地,
      他从那地出来往亚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Rehoboth),迦拉(Calah),
      和尼尼微,迦拉中间的利鲜(Resen),这就是那大城。”
  
  那里确实有个土堆,当地人叫它迦拉,在尼尼微和尼姆鲁德(Nimrud)之间。在1903到1914年,由W·安德雷(W.Andrae)带领的队伍挖掘了这个区域,他们发现了亚述的遗迹,那里是亚述的宗教中心,也是它最早的都城。所有在《xx》中提到过的亚述城市,只有利鲜还没有被找到。这个名字的意思是“马的笼头”,也许它是亚述皇家马厩的地点。


第十二个天体6

  与亚述重见天日同时发生的,是由R·考得威(R.Koldewey)带领的队伍完成的巴比伦──《xx》中的巴别──的挖掘工作,那是一个巨大的地方,内有宫殿、神庙、空中花园,和不可缺少的金字塔庙。短时间内,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将这两个强盛的美索不达米亚帝国公诸于世:巴比伦和亚述,一个雄霸南部,一个伫立北方。
  强盛和衰落,战争与和平,它们构成了一个1500年的高度文明。它们都在公元前1900年兴起,亚述和尼尼微{zh1}都被巴比伦灭亡,一个是在公元前614年,一个是在公元前612年。正如《xx》里的先知所预言的那样,巴比伦自己也有一个不光彩的终结,那就是,它在公元前539年被居鲁士占领,后者开启了他的波斯{dy}王朝:阿契美尼德帝国。
  虽然亚述与巴比伦在整个历史中互为对手,相互竞争,但它们的文化和使用的材料却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差别。即使亚述人称呼他们的主神为阿舒尔(Ashur),而在巴比伦则称呼其主神为马杜克(Marduk),但他们的万神殿(pantheons)实际上却是很相似的。
  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收集了一些出土于亚述和巴比伦的贵重古董,像是礼仪用的大门,带翅膀的公牛,精细制作的浅浮雕,以及战车、工具、器皿、珠宝、雕像,和其他一些用任何你能想象到的材料制作出来的东西。但是真正的宝藏其实是这些王国的文字记录: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成千上万的铭文,其中包括了有关宇宙的神话,史诗,国王庙记录,商业合同,婚姻和离婚记录,天文表,星座占卜,数学公式,地理表单,语法和词汇教科书,以及对他们来说较为重要的神的名字,氏族,称号,事迹,能力和职责。
  联系亚述与巴比伦文化、历史和宗教的共同语言是阿卡德语(Akkadian),这是{dy}个被得知的闪族语系,与希伯来语、亚拉姆语(aramaic)、腓尼基语、迦南语相似,但又出现得更早。但是,亚述人和巴比伦人并没有创造这种语言或是字体;的确,很多出土的碑刻上都有注明,他们是从另一个更古老的源头那里学到这门语言的。
  那么,是谁发明了楔形文字这门语法周密、词汇丰富的语言的?那个更早的源头是什么?而且,为什么亚述人和巴比伦人都称其为阿卡德语?
 
  让我们再一次注意《创世纪》的内容:“他国的起头是巴别,以力,亚甲……”这里,亚甲,阿卡(Accad,Akkad)──难道在巴比伦和尼尼微之前真有这样一个都城吗?
  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挖掘工作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曾经,确实有一个名叫亚甲的王国,由一个更早的统治者建立,并自称是舍鲁金(Sharrukin)。他在他的写作中声称,在恩利尔神(Enlil)的荣光下,他的帝国疆域从下海(波斯湾)一直延展到上海(被认为是地中海),他自夸在亚甲的码头上停满了从各个遥远地区驶来的船只。
  学者们对此充满敬畏:他们遇见了一个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建立起的美索不达米亚帝国!从亚述萨尔贡王到亚甲的萨尔贡王之间有一个2000多年的跨度。从挖掘出来的文物来看,涉及到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商业和通讯等各个领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成熟的帝国,而且早在巴比伦和亚述之前。此外,它显然还是后来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教授和源头,巴比伦和亚述仅仅是亚甲文明这个树干上的枝条而已。
  如此,一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之谜被进一步加深了。幸而,记载着亚甲萨尔贡王功绩和族谱的文献被及时发现了。当中所陈述的内容提到了他的称号:“亚甲{zw},基什{zw}”(King of Akkad,King of Kish)。其中解释说他在继任亚甲的王座之前,是基什统治者们的顾问。就是这个地方,学者们开始了自问:会不会还有一个甚至更早的文明,在亚甲之前,被称为基什?
  再一次,《xx》经文获得了重大意义。
  
      库什(Kush)生宁录,为世上英雄之首……
      他国的起头是巴别,以力,亚甲。
  
  许多学者都猜测亚甲的萨尔贡王是xx中所说的宁录。如果将“基什”读成《xx》中的“库什”,那似乎宁录之前的确是基什。学者们于是开始照字面逐字逐句地解读文献:“他击败了乌鲁克(Uruk),并击毁了它的墙……他是与乌尔人(Ur)之战的胜利者……他击败了整个像海一样大的拉格什(Lagash)。”
  《xx》中的以力是不是正是萨尔贡笔下的乌鲁克呢?随着现在被叫作瓦尔卡(Warka)的遗址的出土,我们知道的确如此。而且萨尔贡所提到的乌尔指的不是别的,正好是《xx》里所说的乌尔,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亚伯拉罕(Abraham)的出生地。
  考古发现不仅印证了《xx》上的记载,还可以肯定,甚至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仍然有着王国、城市和文明。{wy}的问题是:要找到{dy}个文明国度需要回溯多远?
  解开这个难题的是另一种语言。

全集下载

1.直接下载:    

2.备用下载链接:



郑重声明:资讯 【第十二个天体】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