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华-企业领导-蒙娜丽莎陶瓷集团董事长介绍_星星坠落_百度空间

萧华


    萧华-蒙娜丽莎陶瓷集团董事长介绍

人物小结: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佛山市政协委员,蒙娜丽莎陶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蒙娜丽莎被授予2006年度"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荣誉称号

萧华简介: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瓷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佛山市政协委员、佛山市禅城区工商联副会长、常务理事、佛山市商会执委、西樵陶瓷协会会长。

1990年-1998年在佛山市澜石镇黎冲陶瓷设备厂任厂长;1998年至今在广东蒙娜丽莎陶瓷集团工作天龙八部,任集团董事长、总裁兼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管理与运营的蒙娜丽莎先后荣获"中国xx产品"、"{gjmj}产品"和"xxxx商标",并因此被世界经理人周刊社及其独立的评选委员会授予2006年度"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荣誉称号。

虽然身为蒙娜丽莎陶瓷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但萧华在陶瓷行业里,最早却是以制造陶瓷窑炉出名的,被业界誉为“窑炉大王”。正是他最早对窑炉进行改造和研制,才使建陶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他的窑炉改造和研制开创了国内自主生产陶瓷机械的先河。他倡导并生产的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pp板)更xx中国建陶跨入新的里程。

跨越制造陶瓷设备和生产陶瓷产品两个领域,不仅取得设备制造的“大王”美誉,在他的带领下,蒙娜丽莎更取得了在陶瓷xxxx企业的地位。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借着当选“影响中国陶瓷行业100人”之机,得以xxx地聆听他——“窑炉大王”的陶瓷人生。

从农民、铁匠到供销员

1963年,15岁的萧华就在当时的佛山石湾区澜石公社黎冲大队仁星生产队务农。种田、种菜、种甘蔗、养鱼、挖沙……一个农民会做的所有农活他都干过。1968年起,萧华还在陶瓷厂做过普工。1970年,黎冲村成立五金厂,萧华在五金厂先后打过铁、干过电焊。

1979年,萧华带领部分曾在黎冲村五金厂干过的村民建立了仁星五金厂,萧华担任技术员、生产副厂长。但他这个副厂长是什么都干的,从管理、财务直到一线生产。工厂的加工任务主要靠对外承接加工业务,当时厂里有两个供销员,但业务量却一直不好。1985年,面对企业生产很不饱和的状况,萧华决定自己兼职做供销员,外出承揽加工业务。

从那时起,萧华经常骑着摩托车四处奔走,珠三角的很多地方,包括东莞、中山、江门等地他都跑遍了。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工厂的良好信誉以及产品质量,萧华拉回来的单慢慢增多。到后来,他一个人拉回来的单仁星五金厂都做不完了,还要找其它企业来完成。

自主研发国产窑炉

虽然我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但陶瓷生产设备一直非常落后。八十年代初期引进的现代化陶瓷生产设备大都来自意大利、德国等国家。这些进口设备价格一般都在百万美元以上,并且窑炉是以天然气或煤气为燃料,而当时国内天然气和煤气生产量很少。设备投入大、燃料难找、成本高,这些都成为阻碍陶瓷行业发展的因素。

1983年,佛山石湾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进口整条生产线。这些洋设备虽然先进,但却水土不服,而且价格昂贵,并不适合全面、快速推广。凭借着对五金生产与加工的熟练,借着为企业改造各种陶瓷机械的机会,萧华瞄准上了陶瓷生产的核心设备辊道窑炉的研发,这是国内对陶瓷生产窑炉进行改造和研制的发端。

没有任何资料,萧华有的只是从事五金生产10多年的经验。丈量尺寸、摸索原理,一次次的调试,在萧华的带领下,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迎来了国产窑炉的顺利投产,而且产品质量较进口窑炉有较大的提升,萧华也因此成为窑炉国产化的开山人之一。时至今日,国内陶瓷生产线的窑炉仍是在萧华改造、研制的窑炉基础上制造的。萧华对窑炉的改造、研制开创了我国自主生产陶瓷机械的先河。

萧华的生产线相比国外的产品,一条投资只需要100-200万元人民币,大大降低了企业投入设备的成本。燃料也易于获得,降低了燃料成本。此外,由于新改造和研制的生产线相比国外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产能,使得建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现在在陶瓷行业处于龙头地位的新明珠、新中源等企业,当时都是从购买萧华的窑炉开始逐步发展和壮大的。

入主蒙娜丽莎

早在萧华在黎冲五金厂工作时,就被工厂派到佛陶集团的下属陶瓷厂务过工。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陶瓷行业。

上世纪8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萧华办起了黎冲陶瓷设备厂并担任厂长,开始经营起自己的企业。

上世纪90年代末,正是国有企业开始实行大规模转制的时期。这时蒙娜丽莎的前身——南海市樵东高级墙地转厂成为佛山市{dy}批实行转制的陶瓷企业。樵东转制时,当时的一个市领导考虑到萧华对陶瓷机械的熟知及在陶瓷行业的名望和地位,力邀他入主加盟。1998年6月,萧华正式入主樵东,并出任董事长。

打开产品档次新局面

从改造窑炉开始,萧华就深刻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意义,并把对创新的认识实践于企业的品牌建设。

萧华初到樵东时,佛山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都定位在中低档。萧华决定开发xx产品。公司一名董事在巴黎罗浮宫参观时,当看到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后,萌发了使用“蒙娜丽莎”作为品牌名称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萧华及公司股东的支持,“蒙娜丽莎”作为一个xx陶瓷品牌诞生了。樵东厂也正式更名为南海市蒙娜丽莎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直到现在的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正式拿到商标注册批文至今,“蒙娜丽莎”的品牌价值已达16.82亿元,商标价值达9.68亿元。

开创终端展示新潮流

在营销模式上,萧华也力主创新。1999年到2000年,蒙娜丽莎先后参加了上海、天津、北京、温州四地的陶瓷展览,在这四次展览中,蒙娜丽莎的展位在企业和陶瓷行业里都{swql}地开创了大面积展位的先河。其中北京的展位面积就达到300多平方米,展览现场出现了观众排队参观的场面,蒙娜丽莎现场派发出5万个印有公司logo的手提袋,迅速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001年,蒙娜丽莎和北京的经销商合作,在北京开了蒙娜丽莎{dy}间专卖店——北京蒙娜丽莎陶瓷仓储物流中心,专卖店为前仓后店的模式。因销售火爆,成为很多品牌效仿的对象,开创了陶瓷品牌专卖店模式的潮流。

陶瓷薄板为行业再建新功

随着建陶产能的快速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都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减量化、低能耗、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成为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萧华认为,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对此有所建树,包括节能、环保、安全、降耗、低等级原料应用等。蒙娜丽莎国内首条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pp板)生产线的顺利投产,改写了陶瓷企业“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的行业现状。pp板的主要特点是“大、薄、轻、硬、新”,目前生产的pp板尺寸为1800×900mm、厚度为5.5mm,相比同等面积节材75%、节电26.6%、节水63.2%、降低废渣排放91.6%、降低综合能耗84.3%,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高达84%,是真正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环保节能型产品,被政府和业界公认为中国建陶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产品。

投入数千万元研发这一新产品,风险不可谓不大,但正是萧华骨子里的创新意识和蒙娜丽莎的综合实力让这一梦想变为现实,又一次xx行业先河,为陶瓷产业再立新功。

力推企业上市

蒙娜丽莎正在大力进行股改,为上市做准备。虽然年近60,萧华仍然心存大志,把蒙娜丽莎推上市是他近期的工作目标。他说,蒙娜丽莎是一个不止年销售一、二十亿的品牌,而是一个可以做到一两百亿的品牌。“上市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捷径,”萧华说,“我希望将来你们都是蒙娜丽莎的股东。”



郑重声明:资讯 【萧华-企业领导-蒙娜丽莎陶瓷集团董事长介绍_星星坠落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