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14岁;
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xx过敏史;
因“全身瘀斑、咳嗽伴间断发热2月余” 入院,伴有全身多处瘀点瘀斑形成,伴有咳痰,多为白色痰,偶有白色粘液痰可牵拉成丝,无明显痰中带血丝及咯血,体温{zg}可达40℃;患者曾于2009-3-14——2009-3-30在我院儿科住院xx,住院期部分辅助检查如下:
2009-3-15彩提示:肝实质回声稍增强,肠间隙少量积液,胆、胰、脾未见异常
2009-3-17肺部CT提示:右下肺野感染
2009-3-17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取材、涂片、染色良好;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减低,粒系增生减低,占27%,晚幼粒、杆核比例偏低,可见较多中性分叶细胞分叶过多及巨幼样变且大小不等;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占37.5%,早、中幼红增高较明显,可见双核、三核幼红细胞及核分裂象,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且见巨幼样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无特殊,网状细胞增高;全髓片见巨核细胞大于500枚,分类30枚,颗粒巨19枚,带板巨4枚,裸巨7枚,可见较多巨核分叶过多,血小板减少;未见寄生虫;血片提示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粒细胞易见核分叶过多及巨幼样变,血小板少。考虑MDS,建议相关检查进一步确诊。
在我院儿科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xx,无明显好转,未能明确诊断,遂于2009-3-31转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一步诊断xx,入院后部分辅助检查如下(影像学资料见附件):
2009-4-3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取材不满意,涂片欠佳,染色满意;骨髓增生减低,粒红比1:1;粒系增生减低,占32.25%,以中性粒细胞成熟阶段为主,各幼稚阶段比例减低或正常,可见双核细胞,部分细胞胞膜消失、特异xxx颗粒减少、核肿胀,POX染色细胞呈阳性;红系比例相对增高,占31.25%,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偶见核畸形,成熟红细胞堆积、叠加形态无法辨认,PAS染色细胞呈阴性,淋巴细胞占28.25%,其中幼淋1.25%;血小板少见,全片共计巨核细胞28个,分类20个细胞,其中颗粒不产板巨11枚,幼巨7枚,裸巨2枚;未见其他特异性细胞;血片提示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大红细胞及椭圆形红细胞,偶见点彩红细胞。诊断意见:粒系增生减低,巨核细胞示成熟障碍,原因及其他请结合临床。
2009-4-9肺部CT提示:右肺门及右下肺团片影,右中叶膨胀不良,考虑为炎性病变可能,建议xxxx后复查及进一检查以除外其他性质的病变;左胸膜增厚,左右心室稍大,肝脏外形稍大,纵隔淋巴结稍大。
2009-4-9骨髓组织检查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以中幼以下阶段细胞为主,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可见核形不规则,巨核细胞增大易见,可找到单圆核、多单巨核细胞,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诊断意见:请结合临床考虑。
2009-4-13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取材、涂片满意,染色欠佳;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0.95:1;粒系增生减低,占39.25%,中性粒细胞各阶段比例正常或减低,可见Pelger-Huet样畸形、双子核、核分叶畸形及双核中性粒细胞;红系增生活跃,占41%,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可见核分叶、母子核、多核及巨幼样变,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偶见点彩红细胞;淋巴细胞占18%,偶见幼淋;血小板少见,巨核细胞增生活跃,全片共计巨核细胞608个,分类25个细胞,其中颗粒不产板巨14枚,幼巨3枚,裸巨4枚,成熟产板巨4个;未见其他特异性细胞;血片提示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大红细胞及椭圆形红细胞。诊断意见:粒、红系有病态造血改变,MDS不能排除,原因及其他请结合临床考虑。
2009-4-21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取材、涂片满意,染色欠佳;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2.8:1;粒系增生活跃,占50.8%,以中性粒细胞及其以下各阶段增生为主,可见浆内特异xxx颗粒减少或消失,可见Pelger-Huet样畸形、双子核、巨多核中性颗粒细胞;红系增生活跃,占17.6%,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可见双核及类巨幼样变,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偶见Howell-Jolly小体;淋巴细胞占25.6%,偶见幼淋;血小板少见,全片仅见1个颗粒不产板巨;未见其他特异性细胞。诊断意见:与前次(2009-4-3)髓象相比:粒红比增至50.8%,粒、红系仍有病态造血改变请结合临床考虑。
2009-4-21流式细胞仪报告: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的0.33%。
2009-4-21融合基因报告:AML1/ETO(1)、BCR/ABL M-bcr(4)、PML/RARα(3)、CBFβ/MYH11(10) 均为阴性
2009-4-21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结果:CD34+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0.33%,其中主要表达CD13、CD33、CD117、HLA-DR阳性;少部分表达CD11b(dim+);不表达CD10、CD14、CD15、CD16、CD64 。评价:CD34+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0.33%,主要表达髓系幼稚标记;中性粒细胞分布区域约占有核细胞的51.28%,幼稚阶段和偏幼稚阶段细胞明显减低,主要为成熟阶段细胞及偏成熟阶段细胞,且细胞大小(FSC)及颗粒度(SCC)均减低;淋巴细胞分布区域约占有核细胞的32.60%,未见明显异常。支持MDS诊断,由于存在样本稀释和溶红细胞等因素,各群细胞比例请参照骨髓形态学报告;结合临床表现、细胞学等结果进一步确诊。
2009-4-21外周血CD55、CD59报告:中性粒细胞体积(FSC)及胞内颗粒度(SSC)均减小,该群细胞膜表面CD55阳性率为85.1%,CD59阳性率为69.95%;表达均减低。
2009-4-27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双侧支气管可见范围(段及亚段)未见明显异常。刷片未见癌细胞及抗酸杆菌。
2009-5-6肺部CT右肺中下叶实变伴膨胀不全,多考虑感染可能,建议xx后复查;左上肺软组织密度结片影及纤维条索影;双侧腋窝淋巴结增多,纵隔左偏,心影稍饱满。
2009-5-6腹部正位片:右下肺膨胀不全,右肋隔角钝,腹部未见明显异常。
2009-5-6血培养及药敏提示无xx生长。
入院后诊断为:1、MDS;2、肺部感染;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肾功能衰竭;5、感染性休克;6、肺部肿瘤?并给予抗感染美、抗xx、以及使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等对症支持xx,症状曾有所缓解(约有15天时间未发热),后反复。(罗培南静滴 35天,xx拉宁静滴 15天,斯沃静滴 7天,伏立康唑、大扶康口服,)
于2009-5-8转回我院进一步诊断xx。
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差,贫血貌,胸部可见少许出血点,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律齐,有力,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右肋下5cm可及,脾肋下未及,双侧腋窝及腹股沟可及数颗黄豆粒大小淋巴结,质中,活动可,压痛(±),双下肢轻度水肿,克氏征(±),双下肢肌张力稍增高,以左下肢明显,四肢肌力4级。
2009-5-8腰穿取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未及明显异常,未找到新型隐球菌及抗酸杆菌。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 尿素氮 17.4,肌酐 157,尿酸 553,总蛋白 52.7,白蛋白 25.6,总胆红素 24.5,直接胆红素 18.3,碱性磷酸酶 185,钾离子 3.0,氯离子,91.53,总钙 1.92,镁离子 0.66,血常规单核细胞比率 12.44%,红细胞 2.03, 血红蛋白 57,血小板 11.0,余项正常,血沉130,网织红细胞计数 0.2%,心电图正常,彩超提示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肝大,双肾实质回声稍增强,
2009-5-9患者出现精神烦躁,言语错乱,并伴有发热,体温高达39℃,请神经内科会诊后建议使用氟哌啶醇,初始剂量2.5mg im Q12h(5-9 中午12点),后改为2.5mg im Q8h(5-9 晚8点)使用后患者精神渐安静。开始诊断性抗结核xx,常规四联,成人用量,加用促红素2000单位每周两次,输血小板1个xx量。辅检彩超提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右11.1mm,左 2.8mm,腹腔少量积液 10*32mm,抗核抗体谱阴性。
2009-5-10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精神安静,嗜睡,可唤醒,正确回答问题,双下肢、颜面部、眼睑轻度浮肿,于晚8点停用氟哌啶醇。辅检:尿素氮 16.9,肌酐 28,尿酸 188,总蛋白 54.2,白蛋白 25.7,直接胆红素 11.4,间接胆红素 1.8,总钙 1.66,血象 白细胞 3.36,红细胞 1.99,血红蛋白 56,血小板 34,单核细胞比率 1.54%,红细胞压积 0.17(余项正常。)
2009-5-11患者体温不高,嗜睡状,精神安静,嗜睡,可唤醒,正确回答问题,可进食及服药,余情况基本同前。加强支持xx,复查彩超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左15mm,右18mm,腹腔积液 50mm。肺部CT见影像学资料。于夜间11点开始发热,体温可高达40℃,xx培养,并物理降温处理,出现呕吐一次,呈咖啡样胃内容物,潜血检查+。辅检 输血前全套正常。
2009-5-12患者仍反复发热,体温维持在37.4℃-39℃之间,嗜睡状,精神饮食欠佳,偶有痰中带血丝,自今日加用阿奇霉素静滴,及口服磺胺片 2片 2次,行腹腔穿抽取淡黄色腹水230ml送检,腹水常规提示:黄色,微浑,有凝块,李凡他试验阴性,有核细胞计数0.3*109 /L,分类 淋巴 0.566,中性 0.434,腹水生化 糖 5.3,蛋白 27.6, 乳酸脱氢酶 127,
讨论:1.MDS的诊断能成立吗?2.肺部到底是什么感染?3.有什么好的诊治措施?准备做肺穿刺,考虑到风险大,没有敢做。
标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