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的年味_江南好_新浪博客

小村的年味

文/江南好

临近春节,城里人还在有条不紊上下班,但是到了乡下小村,却早已弥漫着浓浓的过年气氛,这种气氛有着小村特有的乡土味,是那么热烈、亲切、喜庆。

新年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一个新字,小村也不例外,制新衣,做新鞋,这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现在,无论是年青人还是老年人,都不手工做新衣新鞋了,多是到集市上买现成的穿,省事也合身,想调那个色样就调那个式样。年前,姨母打电话说,给我们全家一人做了一双鞋垫,让我们拿回来,新年垫上保平安,这份心情让我很感动。纳鞋垫,纳出好图案,这也是小村的一个传统。时下很多上了年纪的妇女还会在年前给小辈赶纳一点鞋垫,这可是慢工夫活,听说一双鞋垫“快手”也要一星期才能纳上一双:先用两层棉布糊在一起,剪成鞋样,再蒙上白棉布,画上图案,两只合在一起,中间撑上各种杂布,然后用大缝衣针穿上各色的棉线一针针将图案填上颜色,不同的图案有着不同的寓意,有生肖的、百年好合的,早生贵子的,还有给新婚的小辈绣的鸳鸯——纳好以后用刀片从中间慢慢剐开,抽掉中间的杂布,分开成两只。这样出来的鞋垫毛色均匀,上面的棉线密实柔软,穿着暖和吸汗,而且一双鞋垫寿命极长,同时也寄予了纳鞋垫者的情谊。老家的村子很多村民都是纳鞋垫的高手,现在他们平常很少纳,只有到了重大喜庆的日子,才偶尔露上一手,我真有点担心这手艺会失传。

小村过去有一首《腊月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现如今,到了进入腊月二十门,在乡下小村,随便走到哪一家,满屋子都弥漫着热腾腾包子、馒头的香气,灶头里火旺旺的,整个屋子都暖烘烘的。主妇们忙着蒸包子,炸圆子,小村人一直延续本地的纯朴,做起包子来也如他们性格一样粗犷大气,蒸起包子馒头来都是几大锅几大锅蒸,然后搁在那里一大家子慢慢吃,一直要吃到二月二龙抬头,年尽了才算完。现在蒸包子,大多数蒸的是好心情。主妇们满手的面粉,一边翻动油锅里的肉圆子,一边把包子起锅,然后又赶着揉面,做下一锅的包子;而旁边的小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围着锅台跑来跑去,不时把炸好的肉圆子和蒸好的包子放进嘴里。

最讲究的要数贴挂廊了,在小村素来就有“贴挂廊,过新年”的说法,每到平安夜,家家户户都会在对联横批的下面先贴上精心制作或挑选的挂廊。挂廊是小村特有的习俗,一张红纸,就单凭剪刀和锥子来雕刻上各种图案,有财神钟馗等一众神仙,还有花鸟图案的。集市上也有做好的。在老家,老人们总是说,把挂廊贴在门楣上可以趋邪避鬼,新一年xxxx。很多人家就会在春节前的农闲时候,自己雕挂廊,如果恰逢天好,一些村民就把一整套工具摆在自家院子一边聊天一边做,整个院子也洋溢着浓浓的喜庆味道。挂廊是精雕细琢的慢活,讲究颇多,工具也不少,光锥子就长短不一有好多种。尽管现在超市有各种各样的现成的新年装饰品,但是对小村人来说还是只看好手写的对联和这种手工制作的挂廊。

走在小村的路上,浓浓的年味让我陶醉,我不停的回味在小村过年时的景象。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小村的年味_江南好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