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油门踏板,同样是CTS 一家出的,为何美国车德国车就没这个问题?因为人家要求所有的钢材都是一样的。而丰田的油门踏板,摩擦的部位是好钢,而不摩擦的部位是软铁。由于 A 和 B 钢材的材料不同,导致由于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温度特低的时候,由于 A 与 B 钢材密度有异,冷缩的系数不同,可能导致接触不上。这就使得有时候你加油踩下油门踏板,车子不走,等你再加大油门,接触面积加大后突然车子窜出去。等到车子过热的时候,油门踏板的 A 与 B 由于热胀系数不同,一下子就把 A 与 B 靠在一起了,你即使松开油门踏板,踏板也回不来了,因为 A 与 B 之间太紧密了,摩擦力太大了,超过了弹簧的张力。
那为何丰田车子会突然加速呢?按照物理学常识,油门踏板由于 A 与 B 过紧而不能弹回来,那油门也不会加大,虽然不会减小。其实,对这个问题我没看到解释。以润涛阎的猜测,也就是理论和逻辑推理,是因为开车的人发现油门没回来,卡住了,就想去踩一下,让它弹回来。可这一踩不要紧,油门踏板的 A 与 B 的接触面更大了,摩擦力也更大了,它就无法弹回来了不算,油门也加大了。这就是那位xx开Lexus 车子跑到120 迈的速度才撞毁的缘故。
那么,到底是CTS 的油门踏板档次高,还是日本Denso 塑料芯踏板档次高?润涛阎认为: CTS 的档次高!因为金属的寿命要比塑料长多了。问题在于:丰田在设计油门踏板的时候用的材料是两种,而美国车德国车用的是一种。一种材料,由于热胀冷缩的系数一样,就没有丰田车的问题。日本人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又没有在意油门踏板,导致了这样19 人死亡的悲剧。按照润涛阎的推理,丰田油门踏板设计者太大意了,日本人只是知道中国人有“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成语,不知道有“大意失荆州”的典故。如果丰田不是大意而理所当然地认为美国车德国车都用这个设计没问题,他们也不会有问题,那么,他们就会把 A 和 B 分成两个机关:两种钢材没问题,只是在 A 的背面或 B 的背面用另一弹簧顶着,而非现在的铸在一起。那样的话,不论温度怎么变化,A 和 B 的接触是恒定的,是靠背面的弹簧压住的。其实,这么简单的构想,丰田就没在意。毕竟不是发动机,也不是变速箱,一个踏板而已。所以,不起眼的地方,大意了,说不定就把公司给毁了。战争也是一样,不起眼的一个家伙当了叛徒,军事机密敌人知道了而满盘皆输的历史故事太多了。
您如果仔仔细细读完了上面润涛阎的解释,您就应该知道了:加上一块铁片,油门踏板的 A 与 B 就无法让油门开到{zd0}了。因为油门开不到{zd0},真空管里的真空就能够让刹车不失灵。也就是说,丰田的这个补救办法不是说车子以后不会卡住油门了,而是卡住后,也不会刹不住车。即使驾驶员反复放开刹车,因为真空没问题,车子还会刹住的。
当然,丰田说以后不会卡住了。其实,道理在于:由于 A 与 B 的接触面积不能达到原来那么大了,摩擦力也就不会那么大了。但润涛阎以为:那块铁片不能太厚,因为太厚就无法加速了。也就是说,卡住的事还会发生的,只是即使发生,刹车系统不失灵,导致送命的情况就少了。车子能刹住,发动机发疯,那就让它疯一会好了。等你停下来,把发动机关掉,车子冷下来后,油门踏板一冷缩, A 与 B 之间就不那么紧了,弹簧就把它弹回来了。你再上路,继续享受开车的刺激。只要没有生命危险,有点刺激是人生的一种额外享受,要不怎么那么多人花钱去转那个 6 flag 、迪尼斯之类的呢?
在所有的日本车中,只有Subaru 出的所有车种都是达标的G (好),其它的日本车有一个是本田的 Honda Element 达标外,全部不达标。只是因为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还没有把翻车能活下来作为指标,日本人就钻这个空子。尤其是丰田,连一辆达标的车都没有,丰田出了那么多种车,没有一种车是 G 。假如你开的不是Subaru ,而是其它日本车,那你就要小心了,千万别翻车,一旦翻车,你和乘客性命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