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摩崖造像群及石窟寺修复_肖柯_新浪博客

摩崖造像及石窟寺修复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彰武县的千佛山为实体案例,对其综合修复和园艺规划展开设计方案。该方案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新材料和技术在摩崖造像群及其观音洞石窟寺修复中的应用;二是对千佛山摩崖雕像修复后的保护,以及山体园林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在具体的实施方案里,涵盖着艺术设计思想的体现和运筹,修复工艺的艺术体现,施工技术和技法在操作中的把握程度。其宗旨是恢复重现古典造型艺术的石刻雕像群的气势雄礴及其观音洞石窟寺的幽深神秘,并与之山体园林之美的巧妙融合,使之成为一处令人向往的宗教艺术和园艺文化双赢的旅游风景保护区。

 

关键词:文物保护研究 摩崖石雕修复 石窟寺造像修复 古典园艺规划设计 文物修复理念

 

   辽宁省彰武县大四家子乡,是一个交通落后异常偏僻的贫穷山村。历史上该地区行政隶属于内蒙古科尔沁管辖,后划归辽宁省阜新地区。所以,该地区是带有蒙古族风俗特征的交界地带,是处几乎被外界遗忘的有着诸多田野石刻文物遗存的所在之地。

    1993年我们应乡政府邀请前往,偶然发现一座典型尼泊尔式的喇嘛庙建筑“xx寺”和汇集了诸多石刻造像和石窟寺的“千佛山”。我们出于对这两处古迹的热爱,经过协商乡政府同意我们义务奉献,民工配合修复“xx寺”和“千佛山”,以便开发旅游搞活经济。由此而引发我们设计修复的两处项目:一处是清代喇嘛庙“xx寺”,其目的是能够恢复其宗教活动场所应有的基本条件;另一处就是远离“xx寺”西南十余里的“千佛山”,其主要目的是恢复古代园林的山水原貌,修复摩崖造像群损坏的石雕佛像,修复观音洞石窟寺。本文所谓的“千佛山”修复工作就历时三年之余,目前已擢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⒈千佛山摩崖造像和观音洞石窟寺的现状

    所谓“千佛山”原本是座无名高地,坐落在丘陵环绕之中。与众不同的是,周围丘陵几乎不见植被,唯有“千佛山”绿色峥嵘。当时,去往“千佛山”无路可走,所见之路均是放牧人劈荆斩棘踩踏出的山间茅道。考察当初周围环境的大致情况是:

    “千佛山”山体西侧是险峻的悬崖峭壁,地面是干涸的季河,也是水库的溢洪道;其余三方侧面山坡相对平缓,东北方向深入人工林之间。在阳面中间半山腰处,有一座名为“观音洞”的石窟寺,其整体均是在山体内开凿出来的洞穴,外观只见门窗等立面雕刻,室内可见洞壁开裂多处并有积水。石窟寺前山体滑坡,不见立足的广场;其他各处石刻佛像,大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雨剥蚀损坏。悬崖上的摩崖造像风化严重;其余山坳里的石刻多被泥石流掩埋,山脊上的造像多数倾斜或倒地;山林树木品种丰富,种类繁多,山顶古城遗址处可见数人环抱的古树且生长良好,另在各处进山之路口可见遗留的石砌城墙,沿山体走向而延伸且高低不同。山坳平缓地带是草场,可能存在古代建筑的房址,山顶平兀处草丛中发现大量散乱的陶器碎片。好在“千佛山”方圆十余里内无村落等人群居住的建筑及其扰乱,否则很难保护现状如此原始。摩崖造像和石窟寺开凿年代与“xx寺”同期,是清代道光廿一年(1841年)朱姓居士开山所为。“千佛山”与“海棠山”摩崖造像群毗邻不远,同属密宗系列。

“千佛山”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石窟寺之前,眼前开阔,放眼瞭望,一览无余。其南面数里之外是座水库,山脚下是乡敬老院的建筑群和养殖场,几十头牛夜晚就圈在山脚下树丛栅栏间。放牧的五保户老人白天就近放养,兼职驱赶外来此山的放牧者,“千佛山”的草场和树丛约等于这一带的牧场。因为,周围都是荒芜的丘陵,虽然可见植树坑遍布丘陵,但成活的树木屈指可数,光秃秃的满目干旱凄凉。

    ⒉摩崖造像群的修复

    首先从“xx寺”开始,避开耕地和村庄沿着山坡拓修了一条通往“千佛山”宽八米的砂石路。然后,围绕着“千佛山”清理地界,并在地界划线处内圈密植刺槐枝条外圈栽植丁香。因为,当地气候干旱少雨适合槐树生长,当刺槐长成后可为xx屏障,牛羊拒食丁香。这道树墙即是未来景区的围墙。其次,围绕着山势走向修建了北坡半山腰的停车场。清理道路,整理灌木丛,设计参拜和游览路径,搭设小径木甬道石板小路穿梭于石刻造像之间。

    ⑴整理石刻造像确定位置。将“千佛山”散落于满山遍野的石刻造像进行统计与清理。将散落的佛像归位扶正,并按照佛教造像的排布规律和级格位置确定其地位。这批石刻造像基本上均是藏传佛教的雕刻内容,按照佛祖造像、五方佛部、菩萨部、金刚部、护法类、莲花部、祖师造像等有序分布。其石像大者高达近3米,最小的只有20多厘米,基本上是一块石头雕刻一座造像,属于高浮雕凿刻后磨光。石质多是黑色玄武岩,风化剥蚀严重,造像大多有残。经过清点,共寻找到大大小小石刻造像373尊,都进行了定位安置。

   摩崖造像的清洗和保护以及拓本存档。首先xx的是植物根系、石表苔藓等附着物对石刻的腐蚀和扰乱,随后将造像周围地面进行排水处理,防止雨水等积水滞留。因为,露水雨水等水分通过裂隙渗入石像,滋生寄生虫或xx等致使石雕开裂。同时水分又与空气中的硫碳等化合物结合,形成对石质文物有害的酸性腐蚀和风剥侵蚀。其次,是对清洗后的石雕造像进行封固保护。包括灌浆加固或锚固劈裂的崖石。方法是,有的采用石蜡封固;有的是采用有机高分子化学材料封固,譬如,丙烯酸类和有机硅类材料的使用。

    我们在整体清洗的{zh1},对于雕刻精美、大小适中的石刻造像进行有选择地墨拓。这种方法是采用立体成像的墨拓技术,是将整张宣纸敷盖其上,按照五官比例和衣纹走向,用湿毛笔划成分裂的几块分别拓成,然后在案上从背面将撕裂的缝隙补贴复原,恢复整体后再装裱成整张画幅(千佛山摩崖造像的立体墨拓曾展出于辽宁美术馆)。当墨拓完成后,就对较为完整的石刻造像进行保护处理,而其他有残损的石刻造像进行了修复。

    ⑶摩崖造像的修复工艺和技巧。①石雕造像与空气隔绝的封护法。使用低黏度的丙烯酸单体加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混合均匀后,喷涂于石雕表面封护。该方法特点是封护层无色透明,具有良好的覆盖性。②石刻造像的表面加固法。采用聚丙烯酸加固,如聚甲基丙烯酸甲脂的化学性质稳定,弹性韧度和耐酸碱盐且年久不发黄。③石雕表面酥弱剥层的加固法。采用干酪素和石灰水加固,具体做法是5:9比例溶液加水,等待xx溶解后浸润、喷涂石刻病xx。结果会是干酪素与石质中的钙结合,形成酪酸钙和碳酸钙薄膜而封固石表。

     ⒊观音洞石窟寺的修复

    所谓的观音洞,实际上是穴石窟寺,她xx是由人工在山体悬崖上挖洞凿开的石室。观音洞面南而设,正面是洞窟门脸,可见正中的拱形门和门楣上亮的扇形开窗式装饰雕刻花纹,中间阴刻“观音洞”三个大字。门口两侧对称楹联,开窗装饰,雕刻细线阴刻花纹。楹联为隶书阴刻,内容依稀可辨为:“慈航南海悲悯士,紫竹林里自在仙”,楹联两侧则是对称的圆形月窗,月窗边缘仍有花纹装饰围绕。观音洞内北侧有当时凿洞时预留的供台,墙壁有五个凹进的龛洞,中间大两侧小,对称排列。石窟内壁平整,墙角及顶棚折角均为90度角,表面残留石灰罩面。裸露处可见石壁凿刻仔细,平滑规整。石窟宽约3米,进深5米余,举架高约接近3米,大约面积15平方米左右。现状是石窟漏雨,殃及墙壁和地面。门脸处仅存门窗和门槛等石制构建,其余皆无。

     ⑴观音洞石窟寺的清理与恢复

    观音洞石窟寺的清洗采用去离子水预洗,50%的丙酮水或2%的洗洁精水正式清洗xx烟渍。①护坡台阶的修复。观音洞前,原本是有广场式的平台,由于雨水等物理因素,导致平台荡然无存,只遗留有两株根系裸露的大树,在落差约3米高的悬崖上艰难地生存。平台的损坏,客观上等于保护了观音洞,因为使来访者很难进入。否则现况不堪设想。我们的设计方案是:用大石块堆砌护坡,平面朝外,基础深入冻土层之下,亦即±0之下1.5米,由此向上倾斜呈梯形灌浆堆砌。护坡墙体外面不勾缝,而是采用生土泥加拌草籽充填。这样既不影响工程内在质量,又可在暗藏的水泥养生期过后,滋润生土,等待草籽发芽生长,形成天趣自然的生态装饰。②门窗的修复。根据地面凿刻的痕迹判断,当初石窟内安装有木质门窗,所以,参照清代建筑风格,设计了观音洞的门窗。首先在洞窟内紧贴石刻门脸固定了框架,为安放木质对开门枢纽做了准备。门枢安装在框架上,减轻石壁负担。窗为花格式,里面镶嵌有玻璃。门窗的恢复延长了观音洞石窟寺的展示寿命,杜绝了闲人随意进入烧香。

     ⑵观音洞石窟寺的综合加固施工技术

    有关观音洞石窟寺的修复,首先解决的是山体向洞窟内渗水的问题。方法是在山石劈裂处灌注添加有防水剂的水泥砂浆,从根本上截断水源。此后展开如下修复:①石窟墙壁裂隙的修复。利用环氧树脂类粘接,合成树脂溶液调和石粉、熟石膏等类石材料填充。②石窟风化层的胶结加固。选用有机硅氧烷单体和少量引发剂混合喷涂,譬如,甲基三乙(甲)氧基硅烷、四乙(甲)氧基硅烷等,可使风化层胶结形成深达4厘米左右的防水保护膜。③石窟寺顶棚的防水技术处理。采用850﹟的聚硅氧烷涂刷表面封护,不仅可以抵御棚顶渗水,而且还能粘联石质保护表面。④墙壁的处理和壁画彩绘。采用防水剂涂层,水泥砂浆抹层,涂料罩面层。{zh1}在上面用丙烯颜料绘画壁画,内容是有关观世音菩萨的民间故事连环画。

     ⒋古代山城城墙的修复和古典园林的规划与设计

    鉴于“千佛山”山脚周边残留有古代遗留的山城城墙,于是,我们简单地将其恢复。这条山城的城墙像长城一样,将山峰包围起来。不难看出该城墙是用石块垒砌的,因为年久倒塌和人为拆毁,石块散落于城墙根部。我们维护的原则是:尽量保持原始状态,在原址的基础上加高加固,而遗憾的是山城城门只能空缺。除此之外,我们按照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为其规划并设计了园艺施工图。重点利用了矿泉泉眼开凿了深水井,并在其上复建了一座微型石雕的龙王庙。利用溢洪道营造人工湖(放生池)和步行桥。人工湖底因为是山区的砂石底可能渗水,故采用了防水层铺设,然后再在上面铺设河泥土放水养护。次年栽植莲花,放养淡水鱼类,约三年后水面植物开始茂盛,湖里生态平衡并进入良性循环。

    总体看来为“千佛山”设计的修复工程基本完成,特别是摩崖石刻的造像群修复得较为满意,观音洞石窟寺也较为理想,历经多年风雨考验,结论是修复技术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我们的体会是:通过“千佛山”的修复,敦请热爱自然和保护文物并致力于文物修复的志愿者们,关注那些鲜为人知的野外文物遗迹,特别是偏远地区还没有引为重视的零散于田野之间的石刻艺术品。譬如墓地石兽碑刻和桥梁雕栏等建筑构件普遍散存于野外,为维护历史原貌建议当地集中保护,力所能及地发挥我们的余热和爱心,何乐而不为呢。

  • (2007-11-05 19:25:43)
  • (2007-11-05 19:51:19)
  • (2007-11-05 20:15:21)
  • (2007-11-05 20:47:41)
  • (2007-11-11 15:37:33)
  • (2008-08-16 16:45:46)
  • (2008-10-22 14:03:44)
  • (2009-09-12 21:33:01)
  • (2009-11-15 14:26:27)
  • (2009-12-15 13:46:43)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千佛山摩崖造像群及石窟寺修复_肖柯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