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趣味谈(之三)_廖文伟收藏博客_新浪博客

唐宋时期出现瓷上青花纹饰以后,陶瓷纹饰便跨进了更加多姿多彩的新时代。艺人们可以精工绘制,也可以任意挥洒,于是便同中国画一样,青花绞饰也出现了工笔和写意两种。工笔一丝不苟,写意“挥毫泼墨”,将火与土的艺术升华到了更加绚丽的阶段。

浏阳的成先生收藏着一只青花罐,便是“挥毫”、“泼墨”的写意之作。

青花罐制作谈不上精巧,胎骨厚重,青花色灰,但造型古风扑面,有些土头土脑的野趣。其肩胸部分直径{zd0},修腹,撇足而近乎小,有些头重脚轻,很有点象彩陶时期的尖顶罐。器表上看得见轮旋的痕迹,手工操作是没有假的,只是有些马虎罢了。足根内外斜削一刀,露出些许胎红,釉不到足。直颈唇口,口亦无釉。釉色有些近似乎哥釉,尤増了许多古气香色。

值得一提的是罐上的青花纹饰。一面画的是梅,疏技朗朗,逎劲欹曲;红梅点点,迎风傲雪,有些文人画的意趣。艺人笔触随意,点画清爽,是简笔花草的典型画法。另一面画的是菊花,双勾花瓣,笑傲晨霜,同是简笔花草的典型画法。梅和菊的组合,明代早期已经多见,简笔花草则为明代早期民间瓷艺的纹饰特点之一。有人说,画的是荷花,为何要扯上菊花呢?其实不然。梅花与荷花为伍牵强附会,一为夏日之绝艳,风姿绰约;一为严冬之斗士,铁骨铮铮。本不是为伍之物且自不说,“四季”说不也少了春和秋吗?梅花与菊花相伴则情理相生,同为傲骨,面对的同是清冷,意气相投,气质相近,不为生搬硬套的结合。艺人用的是写意手法,几笔几划,形神俱佳,读着品着,余“音”绕梁三日!

小成的青花罐当然是民窑之作,当然的,也并非近年的产物。根据胎、釉、造型、工艺以及纹饰和岁月留痕判断,说是明末清初之物没有大错的。洪武年间的民窑青花瓷,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简笔花草纹饰,与青花罐上的梅和菊一脉相承。

青花罐上来点写意之笔,不是别有一种风流,别有一种意趣吗?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陶瓷趣味谈(之三)_廖文伟收藏博客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