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三) - 千江月的日志- 网易博客

爷爷的故事(三)

2010-02-17 16:30:22 阅读3 评论0 字号: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上级的指示,烟台要建五家化肥厂。在蓬莱要建一个,厂址就在蓬莱县城城东。当时那真是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建工厂,上级派来个技术员,xx上来两个代表,各个单位再协调几个人,先按图纸盖好厂房,招来工人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然后生产就进行起来。产品主要有:硫酸铵、硝酸铵和氨水这么几种。
建厂伊始,县里派了一位行政16级的干部去领导建设生产,但是他与xx来的两个指导员相处得不好,双方互相瞧不起,他也不爱听别人指挥,建设进行不下去。于是就改派爷爷去领导建厂。
爷爷那时正担任蓬莱商业局局长,一听说让他去建化肥厂,也感到很为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原来总是和‘购、销、调、存、赚’打交道,现在却突然让他去与那些‘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化工生产打交道,xx是风马牛不相及啊!不过组织上安排他去,他还是要去的,就给自己定下这么几个原则:认真学、不耻下问、以能者为师,决不违背工业流程。
那时爷爷的家在村里集村,但化肥厂在蓬莱城,他一个月只能回家呆两三天。家里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下有几个刚满十岁的孩子,另外还喂着鸡、养着猪、种着地。所有这些家务都落在奶奶一个小脚女人的肩上,而奶奶还同时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爷爷曾和村里领导提意见,让他们换个人来担任妇女主任,但是村里的干部却不答应。因为是由群众选举产生的,不能随便换人。就这样奶奶一直在村里任妇女主任,而且一干就是二十三年。
当时化肥厂的职工大部分是从农村招收的,只在莱阳培训两个月就正式上岗,所以职工的专业素质普遍比较差。工厂正式开车前有一道程序叫做“高压吹除”,实际就是利用高压气体清理设备和管道,有一个工人在操作的时候开错了阀门,误将320公斤的高压气引入了2公斤的低压管中,引起缓冲罐爆炸,当场打死两名工人。当时的缓冲罐是7厘米厚的钢板做成,罐顶本应为弧形,而实际制造时由于技术有限,做不成弧形,只好做成了平顶。为了安全,使用之前用电焊焊了三遍。事故发生时,缓冲罐的顶部飞出厂区,在半里多地外的大道上找到了。
因为当时煤比较紧张,所以化肥厂里就用原油做燃料。盛原油的罐子一共有三个,一个50吨的大罐,是国家统一的,另外有两个10吨的小罐,是工厂自制的。厂里的拉油车{yt}跑一个来回,原油烧完了就加满。
有{yt}早晨,爷爷正在值班,听到车响,知道是拉油车回来了,随后又看到厂里的保管员去开门了,就没再过问。而这时厂里的一个临时工起了好奇心,想看看一晚上厂里的设备能烧多少油,就爬上油罐打开盖子往里看,太黑了看不清楚,便拿出打火机来照亮。这一打火把油罐里的可燃气体引燃了,火舌腾空而起,窜出一米多高,小临时工当场就被烧得昏死过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保管员赶到了,拿过旁边一堆没用的破布将油罐口堵死。火慢慢熄灭了,险些发生爆炸。后来保管员擎着两只xx的手去和爷爷汇报此事时,爷爷也惊出一身汗。


爷爷说,在化肥厂工作时,让他感到最痛苦的事,就是去工人家里送抚恤金。他又说:“我一辈子只干过一件无中生有,欺骗组织的事,再没有过。”
那是一年冬天,蓬莱抹直口大队封海,不准任何人去赶海、钓鱼。化肥厂的领导也多次强调厂里的工人不准去赶海。虽然强调多次,但总有不遵守纪律的人在。有一个职工想去赶海又怕别人看到,就先将水桶等工具从院墙丢出去,再从厂里的大门出去。这样一来就没人知道他是去赶海了。结果他却被淹死了。等大家发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厂里有一个以工代干的工人名叫王群,是从xx转业到地方的,学过一些急救知识,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没能把落水的工人救回来。
后来爷爷见到了落水工人的父亲,还没开口,眼泪就流下来了,说:“对不起啊!你把孩子交给我,我没有帮你照看好。”
而那位父亲却很直爽的说:“不关你的事,是他自己找死的。”
当天晚上,王群心绞痛,半夜来到蓬莱县医院,却找不到值班的医生,就在急诊室里坐着等医生。结果第二天早晨8点左右,王群死在医院的急诊室里。
爷爷听了这个消息后很愤怒,但也无可奈何,人已经死了,再去找医院要说法还有什么用处?等到发抚恤金的时候,又让他犯难了。因为这两个工人,落水的那个是一个实习期刚结束,只领了两个月二级工工资的年轻人,他的抚恤金是500元。而心肌梗塞死去的王群,是从xx上转业过来的,光是军龄就有15年,转业过来做了一名电焊工,工龄也不短。但他的抚恤金却只有600元。
厂里的领导都觉得不公平,就为王群申请“因工死亡”,可以多批一点抚恤金。申请书到了县里,县里感觉不好定夺,就将申请书原文又发到地区。地区派人来调查,一看医院的诊断是“心肌梗塞”,驳回了化肥厂的申请。
后来还是爷爷出了个主意,说王群生前说过(实际上王群并未提到此事),家里买房子有三百多块钱的债务,看看能不能以救济的名义再申请400元,给他凑1000块钱。爷爷起草了申请书后,亲自拿着到工业局长那里请求批准,工业局长犹豫了一下,给盖了章。
这一笔钱,几经辗转才到了王群亲戚的手中。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爷爷的故事(三) - 千江月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