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河东,30年河西_崔衎衎的体育产业_新浪博客

体育产业60年:转折中迎来奇迹

 

文/崔衎衎

《中国体育报》2009年8月4日

 

回顾中国体育产业的60年历程,毫无疑问改革开放是其历史转折的节点——时间段正好被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

 

对于时下任何体育产业从业者而言,前30年真是一个十分“遥远”的年代了。即使只是从初级的体育商业和体育市场的角度去解剖,几乎都难有案宗可循。计划经济的时代,大多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注册商标,其产品往往印着“某市第N纺织服装厂”的名称。

 

那个年代没有健身房,人们的健身消费方式就像做广播体操和扭秧歌那般单一,它的形态分散而自发。

 

时至改革开放之后,1979年3月9日晚{dy}则体育广告出现了:上海电视台转播了一场国际女子篮球比赛,中场休息时播出了由当时xx的男子篮球运动员张大维和他的伙伴们在比赛后津津有味地喝着“幸福可乐”——这一举动让电视观众怀疑是不是播错了节目。之后,运动鞋厂和运动服装厂们纷纷效仿,也利用场间休息的时间进行宣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细分的专业化趋势愈发明显,并且随着国际资本和营销管理理念的不断介入,国内体育用品业逐步发展成为现在囊括了体育服装、鞋、配件、器材、专用营养品等生产、研发、经销、终端上下游齐全的新型行业,并经过市场洗礼后,涌现出了一批xxxx和xx品牌。巨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福建、广东、长三角这三大体育用品集群基地,数万家体育用品企业。他们具有充沛的人才和资金,技术先进且适销对路。

 

我国体育用品业不但能满足国内市场,还为世界市场提供产品——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体育用品最重要的制造基地,年制造量占世界市场的65%。体现这一成果的“风向标”就是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博会如今已可与世界上规模{zd0}的慕尼黑体博会相比肩。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资本逐步进入朝阳产业——健身服务业。前些年各大健身连锁机构在一二线城市迅速扩张并造成了市场需求的相对饱和,同时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等长期困扰健身服务业的普遍问题造成了健身服务市场目前有所疲软,社区健身会所也存在诸多经营问题,影响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健身俱乐部之外,台球、保龄球、高尔夫球、跆拳道、武术、击剑、射击的专项健身场馆也在不同的时期相继火爆问世,但现在看来,在经营和服务产品配置等方面和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略显稚嫩——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行业问题将在经营者们摸着石头过河般的“惨淡经营”中迎刃而解。

 

在竞赛表演业方面,各大商业赛事不断落户中国,如2003年的“皇马中国行”,2004年F1落户上海嘉定,为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增添了一张醒目的城市名片……至今,市场上不断涌现的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赛事经纪公司一直在不断尝试运用极度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操作方式,将拥有巨大体育迷消费市场基础的赛事利益“蛋糕”做大。

 

回首60年的体育产业发展历程,体育产业在促进竞技体育和体育事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蓄水池”作用——它自空白开始,奇迹般转折之后,未来奇迹势必得以继续。体育产业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课题,比如如何建立全球运营体系进行跨国经营以真正实现企业和品牌的国际化道路?在国内市场如何面对国际资本的竞争,如何依靠先进技术、本地化优势和营销网络的资源,在实战中积累{sjj}企业的经验和实力?

郑重声明:资讯 【30年河东,30年河西_崔衎衎的体育产业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