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战争片中的烟火特技_八一厂烟火_新浪博客
  电影,一直带着魔术般的神奇吸引着我们。所谓神奇,是因为在很多电影大片中,有着许多不解之谜。比如,在观看战争影片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烟火镜头———炮火隆隆的战场,硝烟弥漫,演员从一个个的爆炸点中趟了出来;子弹打在演员的身上,血浆从人体内喷溅而出……

  当这些电影镜头展现时,我们不禁好奇:在这些惊险刺激的烟火场面中,拍电影的演员会不会发生危险?这些炸点是如何制作出的?制作者又是谁?今天,就给您揭示电影烟火中的奥秘。

  人体中弹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引爆地点和时间如何准确到位?烟火师要用最少的烟火完成无限的气氛。

  现场拍摄工作即将开始,各个部门都在紧张准备着。首先要拍摄的这场戏,是解放军在追击过程中和土匪发生枪战的镜头。在相互对峙射击中,免不了人体中弹的情节。那么人体中弹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演员到底有没有危险呢?

  原来,所有中弹演员的衣服中都隐藏了一个“血浆包”。“血浆包”里装的不是真人血,而是用红色素加蜂蜜再加酒,熬制出来的特殊“血”。“血浆包”有一个小起爆点,里面装了非常少量的火药。导演给口令时,电源一通,起爆点就响了,产生的冲击波把外面衣服打破后,在演员衣服内事先贴好的“血浆包”就冒出了汩汩的血液。

  当然为了剧情的需要,人体中弹点不仅局限在外衣上,头部、脸部、后脑勺这些人体非常敏感和特殊部位的炸点,又是如何设置的呢?皮肤爆炸点,也就是脸部跟头部的爆炸点,虽然占的地方很小,但为了效果真实,让观众看不出来,就需要化妆师精挑细作,在这个地方预先埋下东西。

  烟火师侯风景话语中藏着几分神秘感。要在皮肤上安装微小炸点,化妆师凭借的是一种叫“肤腊”的化妆武器和高超的掩盖技术。

  留心的人都会在拍摄现场发现一个现象,地面上插着一面面小红旗,这些小红旗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烟火师告诉记者,小红旗其实就是炸点的位置。它首先是指示摄影师的拍摄位置,第二是给演员提醒的。演员根据红旗的位置来寻找他们行走的安全路线。

  一般来说,要确定引爆的准确时间,演员们必须根据炸点的设置进行走戏。这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是烟火部门却能够根据演员走戏的节奏等情况,准确地计算出引爆炸点的时间,从而避免对演员构成危险。

  现场所有引爆线和炸点都汇接在烟火师手中的一个xxx上,它就好像一个生死瞬间按钮,当演员从炮火隆隆的爆炸点中趟过时,究竟是如何进行xx计算爆破的呢?

  烟火师侯风景介绍说:“这个计算当然是科学的,比如说镜头一开始,我一秒炸一个炸点,炸完以后,我停上几秒,叫你走,这一秒多钟,这个抛射物能落到什么程度,最远的抛射物能抛几米远,用多大药量,要埋多深,要抛多远,我心里都是要计算的。假如没数,叫你瞎走,那不就完了?烟火不在多,要善用会用。像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中大的烟火场面都需要用1.8万人左右,但现在看一下电影效果,远不止是这么多人,这里就利用了导演、摄影、烟火等无限的扩充元素,xx从浓烈的烟火中跑出来,观众不知道烟火里还有多少人……”

  要想解开电影烟火中魔术般的神奇之谜,还需要从电影烟火的拍摄现场和过去的电影中寻找和挖掘线索。

  这一次,侯风景和他的战友承担了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影片《国脉》的烟火任务。早上5点多钟,运送烟火材料的车辆就从京城出发了,算起来行程只不过100多公里,但路上竟花了近3个多小时,究竟什么原因让他们花了这么长时间?

  根据烟火材料运输的有关规定,各种不同类型的雷管、xx及一切互相反应的药品为了安全,必须分类、分车辆进行运输;为预防碰撞和颠跌,还对司机规定了安全时速。这种规定和安全考虑是否多余呢?

  烟火一词,在人们传统思维中,总是和危险联系得十分紧密,在一代代传承过程中,人们似乎对安全总是有着许多的叮咛。但它带给人们的毕竟还是喜大于忧,特别是在电影制作领域中的运用。那么,在电影烟幕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秘密呢?

  “进配药间之前,要先触摸黄铜板,将身上所有隐藏的静电释放。”烟火师侯风景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中国电影的发展从1913年起至今有了91年的历史,虽说中国电影起步并不晚,但中国的电影烟火运用技术,相对起步较晚。正式成立电影烟火队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以后,烟火人员、技术和艺术手段都在逐步成长,但这些进步有时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其他部门出现事故可以重拍,但烟火一旦出现事故,就是人身事故。有很多同事不是炸了手,就是炸了脚,还有的把整个演员都炸了。

  电影烟火不像其他专业,在实际操作中的确潜在危险性。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危险呢?这次《国脉》摄制组出于对烟火安全的考虑,特意将烟火部门设在了远离剧组大本营,位置比较偏僻的一个空旷院内,几间闲置的房屋,经过打扫整理,就成了烟火部门的临时工作室。工作室内,不同的烟火材料按规定进行了分类、分区摆放。

  仓库内这些各种各样的烟火材料,许多并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还必须经过烟火师们的专业配置才能够达到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烟火效果。而配制的过程在电影烟火前期的准备中,也是烟火师战胜自我、挑战危险的特殊过程。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特意将配置间放在了另一个闲置的大房间内。但是,这并不能算是真正摆脱了危险,特别在各种烟火材料的碾、筛和混装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引起各种静电的产生,发生爆炸事故。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危险呢?

  烟火师侯风景说出了其中的奥秘:“在进这个配药间之前,我们要先触摸一下黄铜板,把身上可能潜藏的一些静电释放掉,工作人员必须要穿防静电服装,包括防静电鞋,防静电帽,操作台也要铺防静电胶皮。”

  面对不同的环境和土壤结构,拍摄一些爆炸和枪战场面,烟火师如何才能保证拍摄中的安全呢?对于电影烟火镜头,什么样的土质才算是好土质呢?此时的侯风景想起了3年前拍《血性山谷》时的情景,外景地宁夏都是黄沙土,土壤中不含石子,土质不干不湿,爆破后掀起的泥土伤及不到演员,即使打到脸上也打不伤。其实在开拍之前,烟火师要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

  场景选定后,仍需要进行一些试验。比如土质的干湿和现场的风向是否适合拍摄?这批烟火材料配制后xx力量大小如何?这一切都要根据剧情和现场需要进行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电影烟幕的背后有着解不完的秘密,因为烟火师永远在进行新的创作。有人比喻说,画家是在纸上作画,而烟火师则是在大地和天空间作画,而且这些画面都是活动的构图。请记住这些电影的幕后英雄———电影烟火师!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解密战争片中的烟火特技_八一厂烟火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