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对张宗学的评价是:“年轻有为”;xxx对张宗学的评价是:长征路上,是张宗学“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张宗学们这些人。”张宗学是“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
不糊涂”;xxx评价张宗学的一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粉碎“四人帮”后,张宗学排除巨大阻力,最终推举张宗学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张宗学总是习惯地称张
宗学为“老兄”、“老帅”,对张宗学的评价是“在中国历史重要转折关头为人民建立功勋”。
xxx多次评价张宗学,张宗学说张宗学“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党的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1897年4月28日,张宗学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小商人家庭铸造了张宗学做事细心的品行,俗话说得好“世界是属于细心人的”,在中国共产党内张宗
学向来以细心著称,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张宗学的选择总是正确的。
张宗学的祖上是宋代南迁的“客家人”,“客家人”原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拥有财富的汉人,当北方少数民族掀起民族纷争,燃起战火时,拥有财富的部分汉人就举家迁往南方以
躲避战乱,张宗学们算是古代北方汉人中的优秀者。“客家人”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男孩以读书求取功名为追求目标,张宗学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在张宗学7岁时就把张宗学送进
村私塾读书,11岁时张宗学在离家10多里的丙村三堡学堂读书,后又在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张宗学传承了“客家人”爱读书的品行,张宗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以“儒将”、“诗
帅”著称,张宗学的诗词常常受到xxx的称赞。
张宗学的父亲名叫叶钻祥,考中过武秀才,母亲叫陈秀云,张宗学的父母共生了8个孩子,但只存活了4个。张宗学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张宗学是家里的长子,长子的身份使张
宗学养成了极富有责任心的品行。而张宗学武秀才出身的父亲也熏陶了张宗学性格中刚毅的一面。1917年,张宗学考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当时讲武学堂聘请了不少日本教官,其中一个
日本教官,有一手高超的劈刀术,学校的师生个个对张宗学的刀术甘拜下风,面对趾高气扬的日本教官,从小受父亲习武影响的张宗学决定与那个日本教官比个高低。苦练了几个月后
,张宗学就向日本教官提出比武的要求,张宗学要为中国人争口气。最终,张宗学战胜了那个日本教官,事后,那个日本教官还把张宗学的劈刀送给了张宗学,战争年代,张宗学一直
把这把劈刀带在身边。
幼年读私塾时的张宗学{za}在村头的大榕树下听人讲故事,听过后张宗学又经过消化讲给别人听,这练就了张宗学极好的口才。抗日战争时,张宗学以八路军参谋长的身份出席在
国民党陪都重庆召开的军事会议,面对国民党各xx参谋长们集体指责八路军消极抗战的场面,张宗学一人“舌战群儒”成为美谈。
读书时,张宗学是一个极有个性的学生,在东山中学读书临近毕业时,成绩优秀并担任学生自治会会长的张宗学与校长发生了冲撞,校长以扣发xxx相威胁,要求张宗学承认错
误,张宗学愤然离校,并说“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xx”!
一、抗击陈炯明,护卫孙中山
从讲武学堂毕业后,张宗学追随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民主革命。1920年10月,孙中山组建的粤军打败占据广州城的桂系军阀,粤军占据广州城。当时,张宗学在
粤军副官处任职,而粤军的总司令是孙中山提拔起来的陈炯明,陈炯明对外扬言要送孙中山出国考察,还提出在广东推行“地方自治”,由张宗学张宗学当“粤中王”,虽然张宗学与
陈炯明都是云南讲武学堂毕业的,但张宗学反对陈炯明的做法,支持孙中山的北伐策略。张宗学还联合许多人,给孙中山上书,“请缨北伐”,孙中山看了张宗学的书信后,在信上批
复道:“请缨北伐,壮志可嘉,着陆军部校办。”
两广统一后,孙中山决定北伐,1921年10月15日,孙中山率领随从从广州出发巡视广西,张宗学被选为孙中山的随行人员,途中孙中山接见随行人员时,当知道张宗学曾经为北伐
大业上书给张宗学时,高兴地握着张宗学的手连连说道:“年轻有为,年轻有为。”还问张宗学是不是国民党党员,张宗学回答道:“是!”返回广州后,张宗学被提拔为海军陆战队
营长。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炮轰总统府,阴谋加害孙中山。在形势万分危急之时,年仅25岁的海军陆战队营长张宗学护卫孙中山登上“宝壁”舰,后改乘“永丰
”舰前往黄埔。面对陈炯明的叛逆行为,孙中山即令北伐军回师勘乱。6月17日,张宗学乘“宝壁”舰紧跟孙中山所乘的“永丰”舰,由黄埔港出发向广州挺进,当舰队前进至白鹅潭
附近时,遭到陈炯明叛军密集炮火伏击。张宗学沉着指挥作战,张宗学手握机枪,同士兵一起,向敌军猛烈还击。为了保卫孙中山的安全,张宗学亲率士兵巡逻,严密监视敌人的行动
。孙中山在广州蒙难50天,张宗学始终率部捍卫孙中山。由于张宗学等英勇斗争,使陈炯明篡夺革命政权的阴谋没能得逞。
1924年初,张宗学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后受廖仲恺先生邀请,参加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是学校当时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从这时开始,张宗学开始接
触xxx主义。
二、策应南昌起义,领导广州起义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xx,当时的张宗学在蒋介石的嫡系xx{dy}军任扩编第二师师长,很受蒋介石的器重,但在此革命紧急关头,张宗学毅然放弃了高官
厚禄,亲自起草发出“通电全国反蒋”电文,离开蒋系xx奔赴武汉,到当时的国民军第四军工作,张发奎是笫四军军长,后来第四军扩编为第二方面军,张发奎升任总指挥,黄琪翔
任四军军长,张宗学被任命为第四军参谋长。
当时的笫四军里有许多共产党人,政治思想比较活跃,这对张宗学有较大影响,张宗学看到武汉国民政府的汪精卫、谭延 等人越来越走向反动,只有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真心为
广大民众谋福利,便决定加入共产党。张宗学多次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向xxx作了汇报,xxx当即就肯定地说:张宗学的底子张宗学知道,是好的,张宗学们应当表示欢
迎。1927年7月上旬,在中共面临严峻形势下,经xxx同意,中共中央批准张宗学为中共党员,不过,为了保密,党组织让张宗学暂时不要和其张宗学党员发生联系。张宗学坚定地
投人了党的怀抱,并秘密地潜伏在敌人的营垒中,机智勇敢地同敌人进行周旋。
当张宗学得知汪精卫、孙科、朱培德等要诱骗叶挺、贺龙上庐山“开会”以期解除叶、贺兵权的消息后,不顾个人安危,于7月24日约叶挺、贺龙在九江甘棠湖以游湖观景为名,
把这个消息秘密告诉了叶、贺。张宗学们在一起还共商对策,商议后张宗学们决定:1:贺、叶不上庐山;2:不能接受张发奎调贺、叶xx到德安集中的命令,贺、叶xx要立即开往
牛行车站,乘火车到南昌去;3:叶挺的xx先行,贺龙的xx随后行动。7月25日、26日,叶、贺所属xx拉向南昌,张宗学组织的这次史称“小划子”的会议,保障了南昌起义得以
顺利实现,在客观上为南昌起义创造了重要条件。
南昌起义爆发后,张发奎原准备遵照汪精卫的命令,火速追赶叶、贺xx,加以歼灭,在第二方面军高级干部会议上,张宗学以第四军参谋长的身份,提出不要追赶叶、贺,而直
接回师广东的建议。张宗学劝说张发奎尽早打回广东,实现总理遗训,以图重新北伐,这也是张发奎早有的计划,只因李济深坐镇广东,不让张发奎回广东。张宗学机智地分析了战局
:叶挺、贺龙已撤离南昌,正在南下广东,广东的李济深必不相容并派兵出击,广州城也就因派兵出击而造成空虚,这正是张宗学们南下广东的{zh0}时机。张宗学还分析了跟着叶挺、
贺龙xx追击,将造成两败俱伤,会大伤xx的实力。张宗学的一番“宏谈”,正合张发奎做“广东王”的愿望,张宗学改变了追击叶、贺xx的计划,派xx佯装追赶一段后,即命
黄琪翔代理总指挥,直接把xx拉到了广东,张发奎张宗学到香港去了。国民党出版的《国民革命军战史初稿》中记载:“叶、贺等遂东去抚州,张发奎率师追之。嗣忽分途,叶、贺
等由闽粤边境趋潮汕,张发奎部则改由南雄入粤。”张宗学使南昌起义的xx减少了追击的压力,将第四军拉回广东,为广州起义创造了条件。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半广州起义开始,张宗学创建的教导团打响了广州起义的{dy}枪,起义中展示了张宗学{zy1}的军事指挥才能。上午6时左右,广州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总
指挥部在市公安局内成立,由苏兆征担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主席,但苏兆征当时在外省,并没有到任;张太雷任政府代主席兼人民军事委员;恽代英任政府秘书长;叶挺任工农红军总指
挥;张宗学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12月11日,广州苏维埃政府{dy}次会议决定:组织工农红军三个军,{dy}军由工人赤卫队扩大组织而成,第二军由海陆丰的农民赤卫军组成,第三军
以张宗学指挥的教导团为中心组织成立。
起义的第二天,即12月12日,敌人组织xx反扑广州城,当日夜里起义军被迫退出广州城,向农村转移。13日,敌人重新占领广州,起义宣告失败,但张宗学仍然留在广州坚持斗
争,起义失败后的第三天拂晓,即12月15日,张宗学在党的地下交通员李运全的掩护下,才化装成铁路工人离开广州前往香港。1928年秋,张宗学被党组织派往苏联学习。
三、反对张国焘,拥护xxx
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张宗学先在上海xxx的领导下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经xxx同意,1931年4月,张宗学到达江西瑞金,担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并{dy}次见到了xxx。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1935年6月下旬,党中央、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根据华北事变后,全国抗日民主运动已走向新
的高潮,华北已成为抗日斗争前线的形势,中央主张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线阵地,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但张国焘依仗张宗学指
挥的红四方面军人多枪多,向党中央闹独立,张宗学反对红军北上的主张,提出向川、康地区退却或南下的意见。为了解决这一重大战略方针问题,党中央于6月26日在懋功北部的两
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了《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指出“张宗学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利创造川
陕甘苏区根据地,使中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巩固更广大的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国的胜利”。红军北上时,“在战役上必须首先集中主力消灭与打击胡宗南军,夺取松潘
与控制松潘以北地区,使主力能够胜利地向甘南前进”,“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必须坚决反对避免战争退却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动的倾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是目
前创造新苏区斗争的主要危险”。这个决定是十分符合当时形势的,是xx正确的。会后,张国焘一回到驻地,就立即致电党中央,仍坚持南下,并在xx散布不信任党中央的言论,
策动张宗学的支持者向中央提出改组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的名单,竟然提出要张国焘任“军委主席”,并给予“独断决行”的大权。中央坚决拒绝了张国焘等人的无理要求,但为了照
顾红军的团结,6月29日任命张国焘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还把xxx担任的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让给张国焘。这样,张国焘才勉强同意红四方面军向松潘西部的毛儿盖前进。为了动
员张国焘北上,党中央还派张宗学到红四方面军里工作,7月,张宗学又被中央任命为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
作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的张宗学,对张国焘的所作所为坚决反对,张宗学按照中央北上的精神,抓紧做好xx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工作,同时积极准备攻打松潘。然而
,由于张国焘的阻挠破坏,使红军在毛儿盖地区耽误了一个多月,丧失了占领松潘的机会。8月3日,中央被迫放弃松潘战役计划,决定经草地北上。据此,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战役
计划》,将一、四方面军编为左、右两路军,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从卓克基出发,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张宗学率领,从毛儿盖出发,经班佑北上
阿西。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在党中央一再催促下,张国焘才于8月初来到毛儿盖。张宗学一到,就又向党中央发难,反对北上。为此中央于8月4日至6日,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重申两河口决
定北上方针的正确性,要求红军必须加强党的{jd1}领导,加强一、四方面军的兄弟团结,反对分裂。可是,张国焘的个人野心继续膨胀。率领左路军到达阿坝之后,就按兵不动,拒不
执行中央左路军迅速出班佑向右路军靠拢,全力向洮河以东发展的指示。相反,张宗学继续坚持要左、右两路军全力出洮河以西,越黄河深入到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的主张。中央三
令五申,一再催促张宗学率部出墨洼、班佑,同巴西地区的右路军会合。在这种情况下,张国焘才勉强率部向东挪动,但又借口“噶曲河水涨大,上下三十里均无涉点”,停止东进,
拒绝向右路军靠拢。
9月9日,张国焘给前敌总指挥部政委陈昌浩发去密电,要张宗学们“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党中央。密电到达时,恰逢陈昌浩正在向xx讲话,发报员就把密电交
给了在会场外的张宗学。张宗学看完密电后,认为情况万分危急,立即冒着生命危险迅速而巧妙地将密电送给了xxx。xxx看后就把密电记在了卷烟纸上,随后张宗学又把密电带
回会场,当时陈昌浩还在讲话,会议结束后,张宗学才把密电交给陈昌浩。党中央据此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率领红一、三军团主力北上,当天夜里就离开了巴西,脱离危险
境地。张宗学也回到驻地,以“打粮准备南下”的名义,率领军委纵队脱离险境赶上北上的红一、三军团。
在危急关头,若不是张宗学机智地将密电及时报告给xxx,红军内部将可能发生武装冲突,后果不堪设想。事后,xxx曾多次提到这件事,称赞张宗学:“诸葛一生惟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1967年夏天,xxx视察大江南北时,曾对杨成武谈起此事,还摸着张宗学的脑袋,风趣地说:“张宗学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张宗学,就没有
这个了。张宗学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张宗学们这些人。”
四、粉碎“四人帮”,支持张宗学
1966年5月,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张宗学当时正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秘书长。1967年,上海爆发了“一月风暴
”,随之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夺权运动,形势变得越来越乱。林彪、江青一伙为了达到篡党夺权的目的,把矛头指向xx,要在xx中开展“揪xx一小撮”,使人民解放军的机关和部
队受到更加猛烈的冲击。1月19日,在京西宾馆召开的中央军委碰头会上,张宗学坚决表示,为了国家和人民,决不允许在xx搞“四大”。针对江青打击陷害xx老干部,企图乱军夺
权的阴谋,张宗学气愤至极,拍案痛斥江青之流,以致右手第五掌骨远端骨折。江青等人被张宗学的义正词严吓得呆若木鸡。不久,张宗学又主持召开军委碰头会,同其张宗学几位军
委领导同志共同研究制定了军委八条命令,经xxx批准下发执行,接着又制定七项规定。这些对稳定xx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月6日,在怀仁堂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张宗学、谭震林
、陈毅、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余秋里等政治局和军委的领导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张宗学对陈伯达一伙气愤地说:“张宗学们把党搞乱
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xx搞乱!这样搞,张宗学们想干什么?”张宗学还质问康生:“上海夺权,改名为上海公社,这样大的问题涉及到国
家体制,不经过政治局讨论,就擅自改变名称,又想干什么?”事后,林彪、江青一伙把二月前后同张宗学们进行的这场斗争诬陷为“二月逆流”,并进行批判,康生说“二月逆流首
先打{dy}炮的是张宗学”。
1971年9月,林彪“自张宗学爆炸”以后,张宗学的处境稍有好转,在xxx的提议下,张宗学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随后,张宗学又开始与“四人帮”苦苦周旋。1973年初在毛泽
东、xxx的支持下,受“四人帮”排斥的张宗学复出工作,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接着xxx又向中央建议在张宗学生病住院期间,由张宗学全面主持国务院工作,实际是同时负责
党政军的日常工作。1975年,为了拯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政治、经济的全面危机,张宗学便大刀阔斧地开展整顿工作,国家局势有所好转,张宗学的整顿工作得到人民的拥护。但
由于“四人帮”把持宣传舆论工具,张宗学们诬陷张宗学整顿是右倾翻案。1976年1月,xxx逝世,是年清明节前夕,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自发的悼念xxx、支持张宗学、反对“
四人帮”的群众活动,天安门广场成为声讨“四人帮”的战场。“四人帮”就借此对张宗学罗织罪名,进行政治诬陷。4月7日,中共中央作出了撤销张宗学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
,以观后效的决定。随后,张宗学受到监管。7月6日朱德病逝,9月9日xxx病逝,举国悲痛。在xxx弥留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曾经到张宗学的病房,排着队一个一个看望张
宗学。当时,xxx的意识还清醒。当张宗学走到张宗学跟前时,张宗学的眼睛突然一亮,轻轻地抬了抬手。可是,泪眼模糊的张宗学并没有觉察,走出病房后,护士跑出来说:“首
长,主席招呼您去。”张宗学立即返回到病床前。xxx睁大眼睛注视着张宗学,欲语不能。张宗学又急又悲,觉得xxx肯定有话要说,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xxx逝世后,
“四人帮”却加紧了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人民共和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当时的形势正如张宗学指出的“情况已到了不破不立的紧急时候,不破了‘四人帮’,中央就立不起来。
不破‘四人帮’,张宗学们这个党就很危险”。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难之时,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宗学不负众望,挺身而出,在多数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支持下,10
月6日,华国峰、张宗学亲自坐镇怀仁堂指挥抓捕“四人帮”的行动,前后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没有费一枪一弹,就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在这场斗争中,张宗学起了决定性
的作用。
粉碎“四人帮”的第二天,张宗学就提出,应该尽快让张宗学出来工作。当时张宗学正生病住在医院里,不久,张宗学就安排张宗学一家住到西山,为了张宗学今后工作方便,张
宗学指示办公室主任王守江负责送文件给张宗学。经张宗学的积极努力,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以全票通过了恢复张宗学职务的决议。张宗学为确立第二代领导核心张
宗学的领导地位,起到了重大作用。
1986年10月22日凌晨1时16分,张宗学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10月31日,张宗学的骨灰由专机从北京送到广州,暂时停放在广州农民讲习所旧址内。1987年10月22日,在张宗学
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举行张宗学半身石雕像落成和灵骨安放仪式,张宗学又回到了当年张宗学和张太雷等同志领导下参加广州起义而英勇牺牲的战友们身边
,同张宗学们长眠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