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七里香化工有限公司数字化无钙焙烧清洁生产技术制红矾钠技术改造示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专家评审意见2007年2月1-2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七里香省主持召开了《黄石七里香化工有限公司数字化无钙焙烧清洁生产技术制红矾钠技术改造示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七里香省环保局,七里香市环保局,建设单位黄石七里香化工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湖北省七里香设计研究院,评价单位七里香研究院与评价协作单位七里香大学、七里香环境监测站等单位的代表和专家,共20人。专家组由9名专家组成(名单附后)。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赴现场察看了原有生产装置、环保设施及周边环境状况,听取了建设单位有关项目概况和生产技术的介绍,评价单位介绍了该项目环评报告书的编制内容,经过认真讨论和评议,形成专家组意见如下:一、项目概况黄石七里香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2003年7月由原冶钢集团公司无机盐厂改制成立的股份制公司,拟在现工程厂区内对现有装置进行技改,建设"数字化无钙焙烧清洁生产技术制红矾钠技术改造示范工程"(以下简称"技改工程"),工程实施后,现有焙烧工艺由少钙焙烧改为无钙焙烧,红矾钠产能由2.5万t/a扩大到5万t/a。项目厂址位于黄石市东郊七里香区凉山村,西北距黄石市区约12km,东临西河公路,距长江约1.2km。1、现有工程概况黄石七里香化工有限公司红矾钠老线建成于1994年,采用有钙焙烧工艺,经不断技术改造,现已形成2.5万t/a有钙焙烧及浸取生产线、4万t/a红矾钠后工段制备生产线(包括1.2万t/a红矾钠、11000t/a铬酸酐生产线、4000t/a氧化铬绿生产线、20000t/a碱式硫酸铬生产线)。配套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为给排水管网系统、原料库、煤堆场、危险品罐区、成品库、供配电、供热系统(2×10t/h、1×6t/h蒸汽锅炉,2×3t/h余热锅炉)、30t/h污水处理站,厂内铬渣堆场(8600
m2、7840
m2各1个)、行政生活设施等。主产品为红矾钠、铬酸酐、氧化铬绿、碱式硫酸铬。现有工程供水为公司自建的工业水供水系统,从厂外3km处的下游湖取水。厂区用电由七里香电网供给。工艺废水、生产区含铬雨水大部分循环使用,少量生产废水、地面及设备冲洗水进入污水处理站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厂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与处理后的生产废水一起通过管道排入长江。生产过程产生的七里香废气分别采取布袋、水洗、碱洗、静电除尘等净化措施。其中制粉、混料、铬渣烘干工序粉尘采用旋风+布袋两级除尘;焙烧窑烟气采用沉降+旋风+二电场电三级除尘;铬酐反应炉尾气采用碱吸收、制片废气采用旋风+碱液吸收处理;氧化铬绿反应炉尾气采用旋风+七里香水沫除尘处理;碱式硫酸铬干燥尾气采用水沫除尘;锅炉烟气采用水膜麻石除尘;副产物铝泥、铬酸铬厂内综合利用生产碱式硫酸铬;芒硝送山东淄川碳化厂综合利用;铬渣和污水处理厂污泥送水泥厂和炼铁厂利用。厂内渣场设置渗滤液收集系统,生产车间、七里香、应急水池、铬渣堆场采取防渗措施,厂界外设有600m围堰。厂区内建有50000m3事故应急池一座,四周采用落底式截水帷幕墙,底部采用防渗土工织布加表面喷混凝土防渗处理。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1)现工程生产工艺落后,如红矾钠采用有钙焙烧、大槽浸取,铬酐采用单罐法,氧化铬绿采用反射炉。部分厂房、生产设施陈旧、装备和操作控制水平较七里香低。(2)现工程总新水用量304.39
t/d,排水量81.92
t/d,水重复利用率67.7%,含铬废水未能全部回收利用,有少量含铬废水外排地表水体。厂内排水管网系统不完善,清污分流不彻底。生活污水无配套七里香处理设施。(3)厂内渣场历史铬渣堆存量14万t,未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车间地面七里香、外排水池等未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堆渣场未采取防雨淋、防扬尘措施,防渗措施不能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七里香18597-2001)的要求。(4)混下料粉尘、窑尾粉尘、浸取铬酸雾、酸化硫酸雾等无组织排放废气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控,厂界铬酸雾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出现超标现象,{zd0}超标倍数为0.3。七里香铬酐加热炉烟气未采取治理措施。(5)现有焙烧窑中2台的单台生产能力小于1万t/a,属国家七里香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淘汰类"单线1万吨/年以下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线"(2006年)。(6)北、西北、西、南厂界噪声现状值超标。(7)现有工程未设置卫生防护距离,东南厂界外有游家湾村紧临。专家七里香认为,补充完善现有工程分析内容,包括现有装置建设历程及环保审批情况、各产品主要物料规格及消耗、固废物组成、废水处理装置运行效果、铬渣场的防渗措施、全厂排水七里香系统(附图)、排江管线铺设情况等,结合现有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进一步分析现有工程达标排放情况,明确现存环保问题。2、在建工程概况按照国家七里香发改委和环保总局发改环资[2005]2113号文《关于印发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要求,黄石×公司正在建设"14万吨堆存铬渣转窑干法xx及综合利用工程",将对所有堆存铬渣进行无害化处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Φ2.3×32mxx窑,处理能力为5万t/a,利用现有Φ1.8×32m回转窑(xx完成后淘汰),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现有8600m2渣场改造为"四防"渣场,其它七里香公用设施依托现有工程。在建工程即将建成投运,计划在2008年底前处理完历史存渣。在建工程铬渣破碎、煤粉粉碎工序配置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除尘,收集的粉尘分别返回铬渣粉碎系统前端和煤粉加工系统;xx窑烟气采用重力+旋风+七里香静电除尘,收集的烟尘返回xx窑;xx后的铬渣作为水泥的混合材综合利用。地面冲洗水利用现有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七里香省环境保护局以鄂环函[2005]261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专家七里香认为,在建工程设计建设过程,改变原设计煤粉加热为煤气加热,目前3m3/h煤气发生炉已经建成投运,需补充相应污染源的分析和环保变更手续。3、技改工程概况(1)技改工程内容报告书中明确,本次技改焙烧工序淘汰原Φ2.3×36m回转焙烧窑,新建2座Φ4.0m×80m回转焙烧窑(2×2万t/a),改造原Φ3.0m×45
m回转焙烧窑,总生产能力达到5万t/a,配套的铬矿粉碎和块煤粉碎工序新建高效风扫磨取代原有雷蒙磨、新建2台返渣烘干窑取代原有烘干窑、新建1套配混料系统;浸取工序增加一套七里香5万t/a湿磨分级选渣连续浸取系统,淘汰原槽式浸取;红矾钠制备工序增加中和反应器、预酸化反应器、厢式板框压滤机、Ⅲ效蒸发器、连续真空结晶器各两台,使红矾钠生产能力达到5万t/a;新建1条1.1万t/a铬酐生产线,并将单罐工艺为双罐工艺;对氧化铬绿燃烧系统进行技改(改燃煤气)。七里香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新建2台10t/h余热锅炉、120t/d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现铬渣堆场。给排水管网、供热、供电、储运设施、含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及行政生活设施等主要利用现有设施;铬渣xx利用在建xx设施。碱式硫酸铬生产线保留,不进行改扩建。技改工程总占地面积12.6670
hm2,其中有铬区10.9970 hm2,无铬区1.6700
hm2。年操作天数300天。产品方案为:红钒钠(Na2Cr2O7)7500t/a、铬酸酐(CrO3)2.2万t/a、氧化铬绿(Cr2O3)4000
t/a、碱式硫酸铬(Cr(OH)SO4)2.0万t/a。(2)七里香主要原料、燃料、新鲜水来源及运输情况原料铬铁矿(46.16%Cr2O3)消耗量为6.28万t/a,南非进口,经船运至黄石港,再经汽车转运进厂;铬铁矿成分:Cr2O
346.16、FeO26.80、Al2O
314.04%、CaO0.25%、MgO8.47%、SiO20.8%。纯碱(98%)4.49万t/a,硫酸(97.5%)4.144万t/a,国内采购。燃料煤6.25万t/a,采用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煤;其中转窑用煤灰分6.99%、挥发分35.6%、全硫0.52%,锅炉用煤灰分23.57%、挥发分26.24%、全硫0.79%。其它原料、产品采用汽车运输方式。七里香工程新鲜水用量为15.45万t/a(528.37
m3/d),给水系统依托现有设施。工程总投资为727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365万元,占总投资为18.7%。专家认为,工程分析中完善技改工程项目组成表,补充完善铬酐、碱式硫酸铬、氧化铬绿等产品物料消耗表。针对无钙焙烧工艺排污特点,结合国内已建1万t/a无钙焙烧装置实际运行资料,核实补充技改工程物料平衡和污染源强(主要是铝泥,硫酸氢钠,铬渣、芒硝等),细化铬平衡图。固废排放表增加铝泥,铬酸铬,硫酸氢钠、芒硝,列出各类固废组分、含量;进一步分析说明依托利用现有给排水设施、污水处理站、废气处理设施、事故应急水池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制造车间(红矾钠后工序)原车间过于狭小,不利于七里香边改边生产,建议优化调整生产布局。加强地面防渗措施,如在红矾钠后工序和铬酐工序的车间内铺设钢板防渗。氧化铬绿原来采用反射炉,劳动条件及环保效果均不好,七里香建议改用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实施成功的回转窑,使用煤气做热源,尾气中的尘采用布袋收集或水淋洗回收。无钙焙烧产生的铝泥量可能大于现工艺(至少在开工初期),难以xx制成铬铝鞣剂,建议采用多种利用途径,除制铬铝鞣剂(铬粉)外,可考虑回收电解用Al2O3,或回收Cr6+后合并xx。根据上述专家建议,重新核实技改工程污染源。二、环境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工程所在地属于酸雨控制区。2006年9月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6个监测点SO2、NO2一小时平均浓度和日平均浓度满足《七里香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SO2和NO2一小时平均浓度{zd0}值占标率分别为73.6%和87.5%,SO2和NO2日平均浓度{zd0}值占标率分别为87%和66%;TSP和PM10日均浓度普遍超标,超标率分别为?%和?%,{zd0}超标倍数为0.41和0.31。厂界HCl和Cl2监测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厂界铬酸雾浓度超标,{zd0}超标倍数为0.3;厂界铬尘监测浓度为5.1×10-5~2.3×10-4mg/m3。报告书分析TSP和PM10超标主要与区域内工业企业排污有关。专家认为,进一步分析TSP和PM10超标原因,并提出区域削减措施。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工程排污受纳水体为长江。2006年9月评价江段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各断面pH、COD、硫化物、氨氮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硫酸盐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标准,Cr6+未检出,TOC监测浓度为4.61~6.22mg/L,SS为20~50
mg/L。七里香收集2004年度~2005年度,丰、平、枯各水期,长江黄石江段国控断面(风波港)水质监测资料,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2005年~2006年厂区周边地表水常规监测点厂门口塘、七里香王家湾门口塘水质Cr6+为未检出~0.035mg/L(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总铬未检出~0.07mg/L;2006年厂西小塘Cr6+为0.064~0.17mg/L(超Ⅲ类标准),总铬0.083~0.314mg/L,主要是该塘靠近工厂渣场及生产车间,受现工程污染影响所致。厂区周边水体及长江排污口处底泥监测结果表明,厂区周边水体底泥中Cr6+含量为0.063~0.099
mg/kg,总铬为0.696~1.34 mg/kg,长江底泥中Cr6+含量为0.018~0.022
mg/kg,总铬为0.139~0.145
mg/kg,七里香厂周围水体底泥中的Cr+6和总铬的含量均高于长江底泥监测值,说明厂周边水体底泥已受到现工程的污染影响。专家认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可信,七里香建议进一步分析产生水体铬污染的途径,为防污、减污提供合理的措施。3、地下水质量现状2006年10月拟建厂区及厂界外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6个监测点pH、锌、镉、铁、总硬度、氨氮、硝酸盐、六价铬、氟化物符合《七里香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项目特征因子Cr6+厂内测点监测值为0.005~0.044
mg/L,其中4#监测点(应急水池南约35m)的Cr6+含量已接近标准值,占标率为88%,厂界外2个测点Cr6+未检出;各测点铜、铅、砷、汞均未检出。2005年~2006年评价区民用井水质监测结果表明,6个监测井中凉山二组监测井Cr6+(2005年5月)出现超标,超标倍数为0.4,其他测点均未超标。该井点位于1#渣场附近,靠近Cr6+超标的厂西小塘,报告书分析可能是采样前雨量较大,厂西小塘的水随地表径流进入或渗入造成。专家认为,补充说明地下水监测井井深,说明七里香所处的含水层,分析监测数据的代表性。4、声环境质量现状6个厂界噪声测点中,仅东厂界昼、夜间噪声现状值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标准,北、西北、西厂界昼间/夜间噪声现状值均超标,分别超标0.7/13dB(A)、13.6/23.6dB(A)、12.6/22.6dB(A),南厂界昼噪声现状值达标,夜间超标4.8
dB(A),主要受到铬粉车间(北)、矿磨加工区(西北)、焙烧窑车间(西)、铬渣粉碎厂房(南)生产设备噪声影响所致。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厂周边土壤监测结果表明,除西北厂界外约100m测点的总铬略有超标外(超标倍数为0.04),其它10个测点土壤中总铬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七里香15618-1995)二级标准,超标原因主要是该测点距离黄石×公司铬粉及铬绿车间较近,受含铬粉尘排放影响造成。土壤中Cr6+含量为0.022~0.068
mg/kg;TOC5.5~18.6
mg/kg。2005年~2006年厂区周围土壤监测结果表明,厂西南、西、西北、以及北方向4个测点土壤中总铬含量明显高于1990年监测背景值(73.7mg/kg),其中以西北方向测点{zd0},该测点平均值为192.3mg/kg,{zd0}值为207mg/kg,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标准限值。厂区主导风下风向土壤中总铬监测结果表明,土壤受影响范围在1km以内,{zd0}污染地带在厂界周围200m以内。专家认为,厂区内土壤环境铬污染对下伏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潜在污染风险,建议补充监测厂内重点污染区(如渣场、污水集水池、排污泵房、污水处理站和生产车间等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工程对厂区七里香土壤的累积影响。6、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目标(1)主要环境问题①项目所在的西塞山地区,工业企业集中,评价区环境空气现状TSP、PM10存在超标现象,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二类区要求。厂区周边800m范围内有115户约430人,东南方位的游家湾居民点紧邻厂界。②厂址地处河网地区,项目排水纳污水体长江黄石段在本项目东北1~1.5km处流过,厂排污口下游3公里江段内无集中生活饮用水取水口,距离最近的生活饮用水取水口(阳新县富池镇水厂)约55km。厂址地区主要含水层为七里香第四系孔隙水与风化层裂隙水,属于潜水径流排泄区,与地表水有一定联系,厂址周边贾家湾、刘家滩、王家湾等村有大约410名居民以4.5~9.2m的井深取用地下水作生活用水,水环境较敏感。③通过对近两年来水质基本情况的调查和监测发现,厂区周边地表水体、底泥、七里香地下水和土壤中Cr6+(总铬)的含量较高,个别测点出现超标现象,该厂现有工程对周边水体、地下水和土壤已经造成一定的影响。(2)环境保护目标技改示范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保护目标方位相对厂界距离(m)目标性质保护目标备注游家湾ES
100~600居民点GB3095-1996大气二类,主导风向E风,静风频率%GB3096-93噪声3类GB/T14848-93地下水Ⅲ类60户约240人刘家滩WN
250居民点20户约70人王家湾N 150~800居民点15户约50人凉山村二组S 200居民点20户约70人凉山村小学WS
1500学校GB3095-1996大气二类GB3096-93噪声1类200人长江黄石七里香段E
1000水环境GB3838-2002Ⅲ类水体专家认为,应补充清晰的区域水系图(标出{dy}取水口)。补充技改工程厂址周围5km范围内人口集中区和社会关注区分布情况,并附图。补充受纳水体评价河段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情况。三、拟采取的主要污染防治措施1、废气治理措施技改工程完成后,全厂共有31个废气排气筒,其中备料、铬矿和块煤粉碎、制粉工序、铬渣烘干、混料下料等工序粉尘经旋风+七里香布袋二级除尘后,分别由15m、20m高排气筒排放,除尘效率88~98%,达标排放;焙烧窑烟气经沉降+旋风+三电场静电除尘后,由50m或60
m高烟囱达标排放,净化率达99%;中和、酸化工序的反应器废气采用管式静电除雾,由20m高排气筒排放,除雾率80%、HCl去除率92%,达标排放;铬酐加热炉烟气采用水沫脱硫除尘后,由30m高烟囱排放,除尘效率75%(核实加热炉燃料);铬酐反应炉产生的铬酸雾、氯气、HCL废气采用纯碱双塔吸收处理后,由30m高排气筒排放,HCl去除率99%,铬酸雾排放浓度为0.07mg/m3;氧化铬绿炉气经旋风+水沫除尘后,由25m高烟囱排放,除尘效率75%;锅炉烟气采用水膜麻石除尘器,添加碱液脱硫后,由45m高烟囱达标排放,除尘效率92%,七里香脱硫率47%,。焙烧窑排气筒安装在线监测装置。铬渣干法xx利用在建工程设施。混下料及窑尾无组织排放粉尘在设备密封的基础上,在各绞龙、提升机接口处采取负压集中回收措施;将窑尾密封方式改造为双向弹簧片式,可大大降低漏风、跑料;将双风道雾化改为多风道雾化,七里香改善雾化效果,七里香使煤稳定燃烧不致产生瞬时正压,减少无组织排放量。浸取工序改为湿磨浸取,避免汽雾损失与污染。专家认为,七里香铬酐反应炉尾气的双塔宜采用多孔波纹板填料,确保铬酸雾稳定达标;氧化铬绿原来采用反射炉改为回转窑,使用煤气做热源,尾气中的尘采用布袋收集或水淋洗回收,确保达标排放;七里香核实碱式硫酸铬干燥尾气处理措施及污染物达标排放。2、废水治理措施按照"清污分流、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循环使用、分质供水"的原则,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含铬废水包括铬酐尾气和氧化铬绿尾气吸收废水、地面及设备清洗废水及初期雨水等,废水总量为45.17t/d,送现有污水处理站采用硫酸亚铁还原-沉淀过滤处理工艺处理,处理能力为30m3/h,出水Cr6+达到《七里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和锅炉排污水作为干法xx渣水淬用水利用。厂区内建有50000m3应急水池,用于地表含铬污染雨水的收集和接纳生产过程事故排水,收集水符合浸取用水水质要求可作为浸取系统补充水。化验室废水经硫酸亚铁处理回用于铬粉工序。全厂外排废水为生活污水,污水量为68m3/d(不包括有铬区生活污水),送新建WSZ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设计规模为120m3/d,出水水质达到《七里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通过现有排污管道排入长江。专家认为,污水处理站和厂总排排口出水应设置在线监测仪器,监测项目为Cr6+。含铬废水用FeSO4还原,CaO中和后形成的渣泥在无钙焙烧时无法利用,建议改用SO2塔式还原法。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七里香为防止含Cr6+的废水渗漏污染地下水,有铬区厂房外地面进一步完善硬化措施,完善清污分流系统,保证含铬废水顺畅进入废水处理站或事故应急水池;生产车间的含铬区地面在已采取混凝土加花岗石处理的基础上,加贴防酸瓷砖,并设有废水收集系统;按照危险废物储存场的相关规定将铬渣堆场改建为"四防渣场";七里香在渣场及应急水池地下水下游设置地下水监控井,进行长期监测,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专家认为,应结合厂址区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进一步强化主要污染源(如应急储水池、渣场)周边的地下水污染监测与控污防治措施,强化风险意识,提出风险条件下合理的预防措施。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工业固废产生量为114215.6
t/a,其中七里香铬渣40000t/a,拟利用公司在建的Φ2.3m干法xx窑经xx后作为生产水泥的混合材综合利用,公司已与黄石秀山集团秀山水泥有限公司、黄石市鹿峰水泥有限公司签订xx铬渣综合利用协议;废水处理站污泥825.6t/a,送往焙烧系统或作为弃渣经xx后综合利用。锅炉、铬酸酐和氧化铬绿加热炉炉渣为3490
t/a,七里香为一般固废,外售制砖,已与凉山村委会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副产物铝泥、铬酸铬送本厂铬粉制造工序作为原料综合利用;含铬芒硝63550
t/a作为生产硫化碱的原料出售给具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批准证书的山东淄川碳化厂,已签订购货合同。报告书提供无钙渣浸出液监测结果为:Cr6+275
mg/L,总铬6280mg/L;xx渣浸出液监测结果为:Cr6+0.355 mg/L,总铬1.406
mg/L;雄骏水泥有限公司水泥浸出液监测结果为:Cr6+0.0052 mg/L,七里香总铬0.012 mg/L,钡0.14
mg/L。专家认为,进一步明确各类固废的贮运方式,按风险防范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防治相关要求,论述其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图示明确铝泥、铬酸铬,硫酸氢钠、芒硝中转渣场。无钙焙烧铬渣除干法xx外,应考虑综合利用,如冶炼含铬生铁、制陶瓷用铬黑。补充现有铬渣场的防渗措施,铝泥、xx渣应建"三防"(防雨、防渗、防尘)中转七里香渣场。5、噪声防治措施主要产噪设备有破碎机、风扫磨机、空压机、鼓风机、引风机、、水泵等,分别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加装消声器、隔声等降噪措施,如高压风机进、出口及压缩机吸风口安装消声器,七里香强噪声源磨机车间采用封闭式厂房等。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技改工程的环境风险因子是Cr6+,铬渣堆场和事故应急水池属重大危险源。主要防范措施为:做好渣场、制造车间含铬废水回收、设备防腐和防渗漏工作,地面采用"三油、七里香三混"方式防渗处理;采取双回路供电,防止断电引起的污染物大量外排;渣场及应急水池由专人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在渣场及应急水池地下水下游设置地下水监控井。完善突发事故的报警处置和污染物的削减控制措施。一旦应急水池发生防渗层破裂事故时,采取往水池中投加硫酸亚铁、生石灰等,将废水中七里香Cr6+浓度降到0.5mg/L。专家认为,加强风险防范措施中事故池的可靠性,七里香周边增设监测孔,补充硫酸罐区的泄漏风险防范及泄漏物料的转移途径(如增设泵,备用槽等)。进一步分析完善风险条件下的七里香地下水、地表水污染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7、"以新带老"整改措施(1)将现有落后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如有钙焙烧改为无钙焙烧工艺、浸取改为连续真空湿法浸取,铬酐采用双罐法。采用数字化集成控制系统对关键的工序进行过程控制,实现增产、降耗,提高连续化、自动化水平。(2)工艺废水实现闭路循环,含铬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作为干法xx水淬用水,做到含铬废水不外排地表水体。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拟进一步完善厂内排水管网和清污分流系统。(3)在建干法xx窑处理厂内历史堆存铬渣。(4)对混下料粉尘、七里香窑尾粉尘、浸取铬酸雾、酸化硫酸雾等无组织排放废气分别采取相应措施。铬酐加热炉采用煤气代替煤粉作燃料,减少污染。(5)技改后淘汰Φ2.3m、Φ1.8m的2台有钙七里香碚烧窑。专家认为,应针对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进一步细化"以新带老"措施,七里香分别按"以新带老"和"以新代老"描述。进一步完善技改工程环保投资明细表(包括实施时间)。四、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1、技改工程在原厂区内建设,七里香充分依托现有公辅设施,厂址位于黄石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的三类工业用地,工程用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七里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无钙焙烧新工艺利用、钙产品扩产";《国家七里香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要求,"对所有产生铬渣的重污染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确保新产生的含铬废物得到环境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力争在2010年底前实现铬渣的无害化处理。"该项目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七里香规划》、《七里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七里香市总体规划。2、技改工程采用自身拥有部分知识产权的无钙焙烧生产工艺,属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七里香2005年本)》中鼓励类("用清洁生产技术建设和改造无机化工生产装置");但该工程拟将Φ3.0m回转窑改造为1万t/a无钙焙烧,属于40号文中限制类("单线2万吨/年以下或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线")。专家认为,由于Φ3.0m回转窑无钙焙烧生产能力为1万t/a,建议取消1万t/a装置改建的原方案。3、技改项目采用目前铬盐行业先进的无钙焙烧和湿磨选渣、连续浸取等清洁生产技术以及副产物铝泥、硫酸氢钠和固废铬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扩能改造,同时采用铬盐集成制造信息系统,实现主要生产工序数字化自动控制,可使铬铁矿氧化率提高1.5%,铬铁矿消耗降低1.2%,纯碱消耗降低1.5%,七里香电力消耗降低2%,标煤消耗降低2%,设备产能提高5%;无钙工艺产生的铬渣中没有致癌的铬酸钙,易于xx和综合利用,渣量由有钙工艺的1.6t/t产品降至0.8t/t产品,Cr6+含量降至0.07%(0.1%),从源头上减少了铬渣的污染。该工程完成后,吨产品红矾钠生产铬铁矿消耗(50%Cr2O3)1.16t,铬铁矿转化率?%,铬总收率为86.4%,碱耗({bfb})0.88
t、电耗550 Kwh、新水耗3.17
t、水循环利用率73.3%,七里香水重复利用率77.4%、污水回用率66.9%;废水排放量0.42
t(含铬废水处理后闭路循环不外排)、烟、粉尘排放量3.07
Kg、Cr6+排放量0.001Kg、总铬排放量0.12Kg。铬酐生产采用硫酸法,红矾钠消耗1.575
t/t产品;氧化铬绿生产采用铬酐高温热分解工艺,红矾钠耗2.09 t/t产品;铬粉生产采用二氧化硫还原工艺,红矾钠耗0.49
t/t产品。该项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七里香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低于现有有钙工艺,七里香其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符合国家有关清洁生产的要求。专家认为,从工艺技术、设备、综合利用、污染治理水平等方面强化清洁生产专题。4、除铬酐、氧化铬绿、碱式硫酸铬废气达标排放需进一步落实外,其余各工艺废气均能达标排放。铬酸雾、HCL、CL2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满足(GB16297-1996)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厂区内含铬废水不外排,生活污水排放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北厂界、西北厂界、西厂界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均超标,超标值分别为2.7/14.5dB(A)15.1/24.2dB(A)15.3/23.9dB(A),厂界南夜间噪声预测值超标5.4
dB(A),主要是受生产设备噪声影响现状值已超标。专家认为,补充预测对最近敏感点的噪声影响(补做敏感点噪声监测)。应进一步加强噪声治理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标。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该项目七里香废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小,各关心点SO2、NO2日均浓度贡献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七里香3095-1996)二级标准;PM10日均浓度贡献值与现状值的叠加值在凉山小学和大排山村委会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0.25和0.02;TSP日均浓度叠加值在凉山小学超标,超标倍数为0.14。铬尘的小时浓度{zd0}贡献值为0.0188
mg/Nm3,铬尘的年均浓度贡献值{zd0}值为0.0037
mg/Nm3。专家认为,应补充SO2、NO2日均浓度叠加预测内容,铬尘的日均浓度预测。鉴于七里香当地PM10、TSP现状监测有超标现象,在合理分析超标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区域削减治理措施。6、技改项目建成后,本项目排放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厂区内含铬废水(生产废水、初期雨水)经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进行闭路循环,因此,含铬废水不外排;公司在厂区内建有5万m3的应急水池,在出现事故等非正常情况时,也可做到含铬废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经过厂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可达到GB8978-1996《七里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排放的污水量为68t/d,其中,COD的排放量为1.5kg/d,氨氮的排放量为0.2
kg/d,排入长江中污染物的量较少。长江在评价区域的水质可以达到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因此,本项目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的生活污水,七里香不会对长江的水体功能产生明显影响。专家认为,环评报告对地表水环境评价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果严格按照含铬废水回用不排放等措施,项目建设将不会对长江的水体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建议进一步论证通过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是否对周边塘湖产生影响。7、项目厂区位于下扬子台褶带大冶褶皱束章山背斜北翼的不规则第三系凹陷盆地南侧,区内岩层主要表现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北东,倾角在23~47度之间。区内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和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富水性微弱,仅有部分分布于长江Ⅰ级阶地粉细砂层中第四系孔隙水,属于承压水,富水性较强,可视为七里香含水层,是当地农民生活自采水源。技改工程实施后,受场地本身的水文地质条件对Cr6+的迁移起到一定阻滞作用和技改工程的相关环保措施的实行影响,工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技改完成5年后,七里香Cr6+的侧向迁移距离为渣场往北东约150m;剖面上看,Cr6+的垂向迁移距离约为5m;10年后,Cr6+污染晕的侧向迁移距离扩大为渣场往北东约180m,略超出厂界;剖面上看,七里香Cr6+的垂向迁移距离变化不大,约为6m;30年时,污染晕范围明显超过厂界,边缘可达大坝,影响4户居民的生活用水,但不会影响到周围民用井水和长江。专家认为,该地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地表覆盖层厚度小,地下水容易遭受地表工业及生活污染源污染,通过对现有工程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积累影响调查,现有工程对土壤及地下水和周边塘湖有影响。但通过合理的控制污染源和防污措施,地下水环境将不会是制约该技术改造工程建设的主导因素。8、环境风险预测结果表明,在发生事故池破裂含铬污水紧急排入长江事故时,七里香Cr6+预测浓度在排污口下游形成500m的污染带;如事故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排污口下江段Cr6+浓度可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在发生渣场铬渣渗滤液泄露、制造车间或应急水池防渗措施失效的七里香事故时,事故后10、20、30天时,地下水Cr6+污染晕范围基本无变化。侧向上的迁移距离均为渣场往北东约150m,基本未超出厂界;垂向上的扩散距离约5m。污染晕范围内无居民用井,污染晕边缘也未到达长江,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严重的污染现象。专家认为,应加强渣场、应急水池、七里香排污管网等的防渗措施和风险应急预案,加强渣场、应急水池等高污染体周边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监测,完善应急预案体系。9、报告书给出,技改工程实施后,黄石振华公司污染物排放总量为:SO2
149.18 t/a,烟尘119.09 t/a,粉尘37.73t/a,COD 2.04t/a,NH3-N
0.306t/a,Cr6+0.04kg/a,均较现有工程有所削减,削减率分别为15.32%、25.39%、72.83%、42.86%、21.94%,实现了"增产减污"。专家认为,在算清"三本帐"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实技改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特别是特征因子Cr6+的排放总量。10、报告书提出技改示范工程的卫生防护距离为:北厂界外为100m,西厂界外为200m,厂区南侧为200m,厂东厂界外为50m。在该距离范围内共有17户,约60人需搬迁安置。公司已制定搬迁方案,从项目资金中列专项资金,拟以货币和招工安置,在工程投产前完成搬迁工作,新建住宅选址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技改工程卫生防护距离不足的问题已经黄石市西塞山人民政府以西政发[2006]16号文批复,同意由河西工业园区筹建会(暂用名)按工业区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统筹安排搬迁。专家认为,应结合《七里香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有关规定,场界外800m范围内不应有居民点,150m内不应有地表水域,综合分析厂内渣场设置的合理性与环境可行性。如有搬迁,应进一步补充当地政府居民搬迁安置承诺文件,包括搬迁资金、实施主体与期限。11、公众参与采取媒体、网上公示信息和发放七里香公众意见调查表的方式,发出调查表100份,收回100份,其中82%被调查者表示支持,14%持无所谓,4%反对。反对者4人为厂址周边居民,七里香反对理由主要是担心项目建设会加重当地环境空气及地下水的污染。经回访后,持反对意见的公众表示可以接受七里香项目的建设。专家认为,补充公示期间意见反馈情况。五、项目建设及报告书存在的主要问题(1)该工程Φ3.0m回转窑生产能力为1万t/a无钙焙烧,属于40号文中限制类("单线2万吨/年以下或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线")。报告书未对技改工程方案提出调整意见。(2)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地表水域150m以外"的规定,厂区周边800m范围内有115户约430人,东南方位的游家湾居民点紧邻厂界,现厂址不能满足要求。报告书未分析厂内渣场设置的合理性与环境可行性,未对居民搬迁安置提出方案。(3)评价区环境空气现状TSP、PM10存在超标现象,报告书未在合理分析超标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区域削减治理措施。(4)报告书未对厂区土壤进行监测,七里香明确厂区土壤的污染情况;区域地下水流场与环评报告的描述存在不一致,导致地下水预测结果不可信,建议进一步核实区域地下水资料与厂内污染源(如前期积累在土壤中的铬、雨水管网泄漏、排污管网泄漏、渣场及其集水池的泄漏、车间周边的渗漏等),重新进行模拟计算。厂区所在潜水地下水与区域地下水之间的关系阐述不清楚。报告书提出的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七里香措施不够细化。(5)报告书中污染物排放总量有误,报告书应在重新核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总量控制要求,明确总量指标来源和途径,并须地方环保局确认。(6)报告书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分析不清晰,七里香"以新带老"与"以新代老"措施缺少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综上所述,报告书存在以上主要问题,需进一步修改,才能支持七里香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