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与我 古琴的制作--面板槽腹(二)_五毒_新浪博客

--田双琨 口述 王炯 整理

 

引语:思虑多日之后,决定拿出近一年的工资,购制一把古琴,伴愚修行人间。

 

    上期讲到了选材、面板、琴底、附件、徵、灰胎、漆、斫琴工具。这期我们从面板的尺寸谈起。


 以仲尼式为例,面板板材要求长1.25米,肩处宽21.5公分,厚5公分(或曰高度)。面板边缘的厚度一般为1.2公分左右(加上底板1.8公分为好,上下不可差得太多)。凤舌处长12公分,{zg}点1.8公分,两边{zd1}点0.2公分。岳山至琴头边缘处距离为8-12公分,岳山往琴尾方向4公分处开始槽腹,从琴尾往琴头方向5公分处开始槽腹,以上所述为槽腹时所留实木最多的,最少的从琴头到槽腹为2公分,从琴尾到槽腹为2公分至5公分,槽腹左右的边宽一般为1-1.5公分(左右对称),周圈除两侧均为此尺寸。雁足位需留大约4公分宽,或者可以更多一些,面积太小雁足不容易固定,易歪。龙池与凤沼位置要求隆起一块,厚度一般为3公分-2.5公分厚(龙池、凤沼厚度一样),个别也有1.8公分厚的(以长方形为例)。龙池凤沼可以是圆形或者长方形等,示情况而定,龙池凤沼的大小与琴发音有直接关系,{zh0}龙池处长21公分,宽2.5公分(古书上的尺寸),凤沼处长10公分,宽2.4公分。以上尺寸为大概,既有比这长的,也有比这短。常规是越窄的,一般长度相度要长,宽的呢,长度相对短些,但再怎么变,其面积大致一样。龙池位置以七徵为起点,向琴头方向走到合适尺度,凤沼位置以十三徵为起点,向琴头方向走。掏腹时槽腹中间稍厚,两边薄,最厚为1.8公分,最薄处为1.2公分,制作中用特殊的千分尺去量(乐器店有售)。徵位的定置:从岳山至龙龈,对折居中即七徵,以七徵至岳山对折居中,即四徵,以七徵至岳山三折,一折即五徵、再折即二徵、三折与岳山齐,四徵至岳山对折,即一徵,五徵至七徵五折,从五徵取二折则六徵,从二徵取一折则三徵,后之八九等徵,以七徵至焦尾,与前折相同(可先用纸对折,标出徵位后贴在面板上)。


 知道了尺寸,即动手用斧子砍出预计琴面的粗略大小,用铅笔在面板上画出中央基准线,然后根据基准线沿两边等距划出琴体形状(肩处斜度大约在40度左右),划出岳山处位置,划出徵的各处位置,划出龙池凤沼等处的位置。面板各处位置用铅笔标出后,用斧子将面板砍出大致雏形,之后以长型刨刀刨面板,要注意铅笔线的距离以使两边弧度一致。开始时可以使刨刀深度大些,接近完成的弧度时,调整为细薄刨刀,以细部修正弧度,刨出一个有弧度的古琴面板形状后,从面板头处往下量大约30公分处的位置开始做低头,靠近岳山处的琴面要比琴面{zg}处低1公分(低头又名流线)。


 注意在接近面板表面完工时用长尺测一下整个面板弦路的平坦度,两边弧度的量测可以先以目试法,由横切面单眼视角查看弦路的平坦度与弧度的曲线均匀度。


 面板表面做好后,开始槽腹,槽腹也叫掏膛。首先根据上述尺寸画好槽腹范围,确认中心深度(注意两边深度要平均),以利槽腹弧形的修整。然后先用大钻钻出比规定腹腔深度稍浅的洞(需要开槽的位置都要钻)。然后用小锛子(称为小刨斧)锛,锛出一定尺寸后用刨子刨,根据不同的样式用不同的刨子刨,刨好以后,刨不到的位置用边铲修,{zh1}将腹腔用砂纸磨光,注意弧度的角度需要,要在刨的同时不停地用卡尺量其深度,一次莫挖太深,造成槽腹是直角那就不好了,或是挖得琴体太薄也会没救。


 有人喜欢在腹腔写字,写字的位置一般都是在腹腔内龙池及凤沼的两侧。(未完待续)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琴与我 古琴的制作--面板槽腹(二)_五毒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