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的时候也没太注意这个问题,但是临床中总是遇到此类问题,为何总是觉得下管时费力,止血钳已经进入胸腔,血也出来了,但是管子就是进入困难,很费劲,并且总是不理想,因为病人少,几个月遇到一个血胸的,所因总是手生,
请教老师有什么技巧,和关键步骤, 谢谢!!
标签: , ,
进修的时候也没太注意这个问题,但是临床中总是遇到此类问题,为何总是觉得下管时费力,止血钳已经进入胸腔,血也出来了,但是管子就是进入困难,很费劲,并且总是不理想,因为病人少,几个月遇到一个血胸的,所因总是手生,
请教老师有什么技巧,和关键步骤, 谢谢!!
标签: , ,
个人陋见:
1、在肋间(下一肋骨的上缘)做切口,约0.5~1cm;注意切口和和胸壁的扩张口应保持在一个层次,别反复、在不同创道扩张;
2、止血钳充分扩张胸壁组织(重点);{zh0}交叉扩张;多扩张几次;
3、止血钳钳夹胸管的头端,并露出止血钳的头端为宜,利于进胸;
4、进胸时用手抵触胸壁稍加用力。
失败原因,个人觉得可能:
1、胸壁组织未充分扩张,肋间肌层和壁层胸膜口太小;
2、止血钳钳夹胸管未露出止血钳头端,插入困难;有时可以采用一把止血钳扩张,另一把止血钳钳夹胸管插入的办法;
对于置管引起血胸,个人觉得:
可能与注射局麻药时注射器刺破肋间血管有关,如果止血钳刺破肋间血管,就不单单是一般的“血胸”了;注射局麻药时亦采用下一肋骨的上缘进入;并注意回抽;
另:
一般根据胸管粗细决定胸壁切口大小,如果胸液不粘稠,好引流可能会采用细一些的胸管,切口亦小些,否则容易在胸壁切口周围渗漏胸液或漏气;
注意胸管固定(特别是留管时间比较长的患者),一般采用大皮针双十号线固定,对胸壁口较大的患者或留管时间较长的患者,亦皮针行“荷包”样缝合胸管周围,深及肌层;
如果留管时间较长应注意定期更换、固定胸管。
有时对长时间留置胸管且胸液好引流的会采用“蕈型”尿管(蘑菇头)引流;但注意引流管易扭曲,不通。
“蕈型”尿管(蘑菇头)引流可参考
作为胸外科的医生谈谈置胸管的问题:
1,首先是要多做,熟练后才会有感觉
2,皮肤切口长度必须要超过胸管直径的1.5倍,切口呈圆形后直径会更小,否则置管会很吃力。
3,皮肤及胸膜的浸润xx必须足效,我们常规二支利多卡因,病人不至于感到疼痛而使前锯肌及肋间肌强烈收缩至进管困难。
4,切开全层皮肤后,血管钳{zh0}直接插破胸膜,然后整体撑开胸膜、肋间肌、前锯肌,这样可避免血管钳分层钝性分离时形成多个肌肉内间隙,下胸置36号胸管时可用小指或食指伸进切口内放置一会让肋间肌充分松驰。
5,置胸管时插入弧度要和弯血管钳的弧度及方向一致。
6,新手可试试用静切包里的直血管钳分离,可避免形成多个创道的机会。
7,不要怕因为切口大而漏气、渗液!用7号线在胸管上下紧靠胸管二处固定足够避免漏气、渗液。
8,当你能熟练的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放置28号胸管xx气胸时(胸壁比下胸更厚,要过胸大肌和胸小肌的阻力会感到更困难些),你只才发现原来置胸管是那么的简单。
关于这个我深有体会,在我们这里,外科用来胸腔引流的管子通常有两种,一个硅胶的胸管,直径大概是1cm多一些,比较硬。另一个是橡胶的管,直径0.8 cm,软的。我们不用深静脉那种导管,很容易堵住。刚毕业的时候上级医生带我做胸腔闭式引流,在我看来那真是一个非常笨拙的办法,需要两个人,一个切开胸壁,用血管钳捅进胸腔后,撑开血管钳扩张切口,另一个人把胸管送进去。过程很困难,我们科至今仍然有不少医生这样做,我是在几年前看了赵凤瑞主译的《普胸外科学》,里面提到胸腔引流管的管头如果是楔形的,在进入胸壁时的损伤比较小,大概是这个意思吧,这个是里面一个小细节的部分,我不是记得特别清楚了。我得到一个启发,以后在放置硬的硅胶胸管时,我就把管头剪成楔形的,就是有个{jd0}的那样,切口不用大,也就是比管略大些,用血管钳分离进入胸腔后,退出,血管钳夹住剪过的胸管端,钳子头要露出一点,使劲一点,很容易就进入胸腔了。前提局麻要做的好,一只利多卡因够了。手脚要敏捷,手扶着血管钳,要加点力气,看起来很残忍,其实你速度快点,患者就更不痛。我也做了十几年胸外科医生,比较起来,真的楔形管头比起圆柱状管头,容易进入胸腔,患者也不觉得这么痛,有一次一个病人就是刚入院别人做到胸腔引流,痛的不得了,后来因为其他原因,重新置管,开始他怎么也不干,后来说动了,我做了,他才告诉我是因为怕痛才不肯做到,他说我做的就不这么痛。另外如果在第二肋间置管的话,多是因为气胸,我们一般用28号软的橡胶管,那个就更简单了。这个不用剪,切开捅破胸膜,夹着管子,直接送进去。当然这些都是在熟练基础上,多做多体会。